9月10日,世界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威力巨大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将正式被启用。有科学家预言,这一天将成为物理学研究的重要里程碑。与此同时,民间很多人却在担忧这会“吞噬地球”,令科学家哭笑不得。
粒子对撞模拟宇宙大爆炸
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定于10日启动,加速第一批质子,测试超导电磁体控制性能,为高速粒子对撞实验做准备。科学家将检验对撞机各组成部分电路,检测对撞机整体运行状况。如测试成功,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下一步将着手反方向的粒子加速测试,为粒子高速对撞做准备。
科学家们将在实验中撞击质子,模拟宇宙大爆炸后一万亿分之一秒内的能量和条件,接着细致分析撞击产生的残骸,用以探求物质本质的线索和自然中新的力量和平衡。据设计者称,对撞机“开足马力”后,能把数以百万计的粒子加速至将近每秒钟30万公里,相当于光速的99.99%。粒子流每秒可在隧道内狂飙11245圈,单束粒子流能量可达7万亿电子伏特。运行方向相反的两束高速粒子流一旦对撞,碰撞点将产生极端高温,最高相当于太阳中心温度的10万倍。
LHC是世界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建于瑞士和法国边境地区地下100米深处的环形隧道中,隧道全长26.659公里。整个项目耗资近100亿美元,研究工作耗时足足14年,将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顶尖物理学家参与了研究,对撞机于2003年开工修建。
有助于解开五大谜团
大型强子对撞机将致力于为人类解开一系列的自然奥秘,如大到宇宙起源之谜,小到微观粒子世界之谜。科学家希望,能够在对撞机前所未有的对撞能量帮助下,探秘“希格斯玻色子”和其他未解之谜。
希格斯玻色子44年前由英国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预言,视之为物质的质量之源以及电子和夸克等形成质量的基础。希格斯提出,其他粒子在希格斯玻色子构成的“海洋”中游弋,受它的作用产生惯性,最终有了质量。在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所预言的62种基本粒子中,只有希格斯玻色子迄今仍未“显形”。这种粒子的存在,被认为是结合物质在一起的神秘因素。重构“宇宙大爆炸”,被许多科学家认为是唯一能够解释宇宙大扩张的方法。欧洲核子研究机构研究小组认为,模拟宇宙大爆炸将展示恒星和行星如何在原始混沌状态的宇宙环境中出现。希格斯即将迎来80岁生日,他今年参观大型强子对撞机后感慨道:“这一机器让我找到了信心,几乎可以确定,不久就可以发现希格斯玻色子。”
此外,科学家期望借力对撞机研究“超对称理论”和宇宙大爆炸等内容。该项目的主要工程师之一伊万斯表示,大型强子对撞机将破解的难题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质量、粒子问题;宇宙构成及起源;是否存在反物质;宇宙大爆炸的谜团;以及是否存在空间额外维度。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主管罗伯特·艾马说,他相信科学家将借助于这一机器获得重大突破性发现。大型强子对撞机探测器“ATLAS”项目发言人彼得· 热尼说:“我们将(由此)进入一片物理学新领域。10日将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则在评论中说:“大型强子对撞机不只是一台机器,还代表了我们这代人对知识的渴求。”
撞出的黑洞可吞噬地球?
在科学家急切盼望“历史性一天”来临的同时,民间却有一些人担心,高速粒子流对撞产生的巨大能量会产生“黑洞”,并在一刹那间吞噬地球。
以美国人沃尔特·瓦格纳和刘易斯·桑科为代表的反对人士坚持认为,对撞机设计者在各种灾难性后果中刻意贬低了大型强子对撞机产生黑洞的可能性。他们认为,实验会释放强大的能量并产生黑洞,而这些无法控制的黑洞足以吞噬整个地球,甚至毁灭整个宇宙。此外,强子对撞机将产生一类名为“奇异微子”的粒子,将地球变成一团沉寂、收缩的“奇异物质”。
瓦格纳等人指出,这种可能性虽然不是很大,但为了“地球的安全”,应当彻底杜绝这种“高风险的科学研究”。瓦格纳等还于今年4月将研究方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告上了法庭。而参与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断受到各种各样的骚扰,一些人打来电话声泪俱下地请求他们停止研究,一些人甚至在发来的电子邮件中发出死亡威胁。
霍金释疑:黑洞会自毁
这些“忧天杞人”令科学家不胜其扰,为了打消这部分人的顾虑,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不得不委派一个专家小组,借助于计算向人们证实,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法国方面也作了类似安全评估。
为了反驳“地球毁灭论”,科学家给出了三点理由。首先,大自然可以产生比LHC以宇宙射线形式产生的粒子能量更高的次原子粒子。这些高能粒子通过太空中巨大的磁场和电场提供的能量获得加速度,数十亿年来,它们大量降落在地球上,很多时候它们试图吞噬地球,然而我们现在还不是好好地呆在地球上,继续写有关它们的故事?
其次,这些微型黑洞只有亚原子大小,也就是跟电子或质子差不多大。如果LHC运行一百年,这些粒子产生的所有能量甚至还不能点亮一盏电灯。虽然 LHC产生的次原子粒子可达数万亿电子伏,但其产生微型黑洞的最大速率有可能是每秒一个,这么小的速率根本不能对任何人造成可以感知到的危害。打个比方,猫科动物既包括凶猛的狮子,也包括温顺的家猫,黑洞家族跟猫科动物一样,既有超级黑洞也有非常微小的黑洞。
第三,顶级物理学家霍金的研究显示,这些微型黑洞很不稳定,它们很快就会垮塌。事实上这些黑洞是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喷出放射物,所以最终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不是不断吞噬物质,变得越来越大,最后“吃掉地球”。因此,这些次原子大小的黑洞会“自生自灭”,根本不会产生任何破坏作用。
粒子对撞模拟宇宙大爆炸
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定于10日启动,加速第一批质子,测试超导电磁体控制性能,为高速粒子对撞实验做准备。科学家将检验对撞机各组成部分电路,检测对撞机整体运行状况。如测试成功,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下一步将着手反方向的粒子加速测试,为粒子高速对撞做准备。
科学家们将在实验中撞击质子,模拟宇宙大爆炸后一万亿分之一秒内的能量和条件,接着细致分析撞击产生的残骸,用以探求物质本质的线索和自然中新的力量和平衡。据设计者称,对撞机“开足马力”后,能把数以百万计的粒子加速至将近每秒钟30万公里,相当于光速的99.99%。粒子流每秒可在隧道内狂飙11245圈,单束粒子流能量可达7万亿电子伏特。运行方向相反的两束高速粒子流一旦对撞,碰撞点将产生极端高温,最高相当于太阳中心温度的10万倍。
LHC是世界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建于瑞士和法国边境地区地下100米深处的环形隧道中,隧道全长26.659公里。整个项目耗资近100亿美元,研究工作耗时足足14年,将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顶尖物理学家参与了研究,对撞机于2003年开工修建。
有助于解开五大谜团
大型强子对撞机将致力于为人类解开一系列的自然奥秘,如大到宇宙起源之谜,小到微观粒子世界之谜。科学家希望,能够在对撞机前所未有的对撞能量帮助下,探秘“希格斯玻色子”和其他未解之谜。
希格斯玻色子44年前由英国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预言,视之为物质的质量之源以及电子和夸克等形成质量的基础。希格斯提出,其他粒子在希格斯玻色子构成的“海洋”中游弋,受它的作用产生惯性,最终有了质量。在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所预言的62种基本粒子中,只有希格斯玻色子迄今仍未“显形”。这种粒子的存在,被认为是结合物质在一起的神秘因素。重构“宇宙大爆炸”,被许多科学家认为是唯一能够解释宇宙大扩张的方法。欧洲核子研究机构研究小组认为,模拟宇宙大爆炸将展示恒星和行星如何在原始混沌状态的宇宙环境中出现。希格斯即将迎来80岁生日,他今年参观大型强子对撞机后感慨道:“这一机器让我找到了信心,几乎可以确定,不久就可以发现希格斯玻色子。”
此外,科学家期望借力对撞机研究“超对称理论”和宇宙大爆炸等内容。该项目的主要工程师之一伊万斯表示,大型强子对撞机将破解的难题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质量、粒子问题;宇宙构成及起源;是否存在反物质;宇宙大爆炸的谜团;以及是否存在空间额外维度。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主管罗伯特·艾马说,他相信科学家将借助于这一机器获得重大突破性发现。大型强子对撞机探测器“ATLAS”项目发言人彼得· 热尼说:“我们将(由此)进入一片物理学新领域。10日将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则在评论中说:“大型强子对撞机不只是一台机器,还代表了我们这代人对知识的渴求。”
撞出的黑洞可吞噬地球?
在科学家急切盼望“历史性一天”来临的同时,民间却有一些人担心,高速粒子流对撞产生的巨大能量会产生“黑洞”,并在一刹那间吞噬地球。
以美国人沃尔特·瓦格纳和刘易斯·桑科为代表的反对人士坚持认为,对撞机设计者在各种灾难性后果中刻意贬低了大型强子对撞机产生黑洞的可能性。他们认为,实验会释放强大的能量并产生黑洞,而这些无法控制的黑洞足以吞噬整个地球,甚至毁灭整个宇宙。此外,强子对撞机将产生一类名为“奇异微子”的粒子,将地球变成一团沉寂、收缩的“奇异物质”。
瓦格纳等人指出,这种可能性虽然不是很大,但为了“地球的安全”,应当彻底杜绝这种“高风险的科学研究”。瓦格纳等还于今年4月将研究方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告上了法庭。而参与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断受到各种各样的骚扰,一些人打来电话声泪俱下地请求他们停止研究,一些人甚至在发来的电子邮件中发出死亡威胁。
霍金释疑:黑洞会自毁
这些“忧天杞人”令科学家不胜其扰,为了打消这部分人的顾虑,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不得不委派一个专家小组,借助于计算向人们证实,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法国方面也作了类似安全评估。
为了反驳“地球毁灭论”,科学家给出了三点理由。首先,大自然可以产生比LHC以宇宙射线形式产生的粒子能量更高的次原子粒子。这些高能粒子通过太空中巨大的磁场和电场提供的能量获得加速度,数十亿年来,它们大量降落在地球上,很多时候它们试图吞噬地球,然而我们现在还不是好好地呆在地球上,继续写有关它们的故事?
其次,这些微型黑洞只有亚原子大小,也就是跟电子或质子差不多大。如果LHC运行一百年,这些粒子产生的所有能量甚至还不能点亮一盏电灯。虽然 LHC产生的次原子粒子可达数万亿电子伏,但其产生微型黑洞的最大速率有可能是每秒一个,这么小的速率根本不能对任何人造成可以感知到的危害。打个比方,猫科动物既包括凶猛的狮子,也包括温顺的家猫,黑洞家族跟猫科动物一样,既有超级黑洞也有非常微小的黑洞。
第三,顶级物理学家霍金的研究显示,这些微型黑洞很不稳定,它们很快就会垮塌。事实上这些黑洞是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喷出放射物,所以最终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不是不断吞噬物质,变得越来越大,最后“吃掉地球”。因此,这些次原子大小的黑洞会“自生自灭”,根本不会产生任何破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