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太后吧 关注:755贴子:72,524
  • 6回复贴,共1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1楼2008-10-03 16:50回复
    孔二爷的一个尴尬地方,想躲开阳货,却被逮个正着。其实阳货对于孔子是个比较重要的人物,没有阳货的提拔,可能孔子进不了鲁国政坛。

    后来朱熹等人虽然努力辩解孔子不登门拜访是遵循礼节,不过真的是有点强词夺理,估计孔子本人都不会这么想的。

    有趣的是孔子虽然一力想和阳虎划清界限但却一直划清不了,后来甚至被人当成了阳虎,比较郁闷


    3楼2008-10-03 16:53
    回复
      2025-09-13 06:03:0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
      孔子第二个尴尬地方,一句戏言被弟子当了真,后来程朱等人再次为圣人辩解,其实也没什么,说错了就说错了,人都难免错口的时候,一味辩解倒让人觉得恶心了~


      4楼2008-10-03 16:55
      回复
        三桓之乱的时候孔子表现出的急于出仕,让子路很不满意


        6楼2008-10-03 16:58
        回复
          还有一处尴尬在《雍也》篇里,就是著名的“子见南子”

          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不多说了,桃色新闻~


          7楼2008-10-03 17:00
          回复
            史记里记载孔子甚至连南子夫人的首饰摇晃声音都听得清清楚楚


            8楼2008-10-03 17:01
            回复
              可见《论语》是比较真实的反应了孔子的生活的,并没有刻意打扮;只是后来的程朱等人,一通通强词夺理,将儒学的真人性生生阉割了“灭人性,存天理”,比较恶心


              9楼2008-10-03 17: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