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
邕,yōng。古同“雍”,和睦,和谐会意。从川,从邑。水流(川)围困城邑。本义:四方被水环绕的都邑。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的简称。
邕,起源于甲骨文。东汉著名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十一卷“川部”中写道:“邕,四方有水,自邕城池者,从川从邑”。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写道:“惟邑之四旁有水来自擁抱旋绕成池者,是为邕”。综上所述,“邕”即四周被水环绕的都邑。
南宁与“邕”结缘源远流长,“邕”字见证了南宁的历史变迁。

--------------------------------------------------------------
搬出一些和南宁以及壮族文化有关的小故事。
【南宁五象传说
据《南宁府志》记载:江南岸那5座相连不断的土坡,“山势雄峻,拱向城廊,为邕之服障,五峰相倚,如五象饮江。”5象有蹲、有匐、有欲往前奔之态,形象生动。在烟雨时节,岚气缭绕,山色朦胧,景色更是美丽,故成为邕州八景之一,曰“象岭烟岚”。五象岭因风景秀丽而驰名,又因传说故事而传世。
传说,从前南宁是个山好、水好的地方,人们辛勤耕耘,盼望能有好的收成,但是,四周的野兽常来侵袭。后来5头神象下凡,帮助人们耕种,赶跑了野兽。由于有了神象的帮助,这块地方变得更加美丽了,于是,又引来一只凤凰,它也非常热爱这块地方,亦定居在此。
大象对凤凰说:“你力气小,就在对岸帮我们看着有没有野兽来,有的话就告诉我们。“凤凰听后便飞到对面青石顶上去,承担起了望的职责。
后来有个贪心的官家想来霸占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他假惺惺地说:“你们生活得这么好,都是神佛保佑,你们要感谢神的恩德就要建座塔来敬神。大家就让他在青山上凤凰站的地方修建一座宝塔,这塔一建成凤凰再也飞不起来了。5只象埋头为人们耕种,猛地想起凤凰好象好久没有声音了,就扭头一望,只见映在河里的宝塔倒影象一条鞭子向它们抽来。
此后,这条塔鞭就强逼神象做了官家的奴仆,给鞭子打伤了的神象,有的蹲、有的趴,另有两只想逃跑却仍回首,望着这块它们热爱过的土地,恋恋不舍。
另一则故事则说,五象是被秦始皇赶到南宁,治理山洪水患的。相传在战国时代,南宁还没有建城,这里只是一小块平原,老百姓常遭山洪淹没房屋、毁坏庄稼。
秦始皇灭六国之后,想治理南方的水患,他召集文武百官商讨治水良策,但都没有好办法。
一天晚上,他睡得朦朦胧胧,忽然看见一位老人向他走来,老人从随身挂着的葫芦里倒出一条蜈蚣,把它变成一条竹节鞭,呈给秦始皇,让他拿着竹鞭去把岭南的5头宝象赶来就能堵住山洪,永保平安。
秦始皇刚接过竹节鞭,老人就消失了。秦始皇将信将疑地拿着鞭子走出宫门,说也奇怪,他忽党两脚生风,身子腾空飞起,不一会儿就到了岭南。他挥起竹节鞭,向5头大象一甩,那5头大象就随他走啊,走啊,刚近南宁,天已蒙蒙亮了。一声雄鸡高唱,秦始皇手中的竹节鞭猛然现了原形,复成蜈蚣。大象见他没有了鞭子,于是停步不前。
秦始皇用手去拍大象的屁股,然而却拍了个空,不禁大怒,醒来才知原来是一场梦。他半信半疑派人去南方打探,回禀说,南边果然多了5座活如大象的山。从此,南宁这块地方的水患减少了,五象岭成了人们心目中保护南宁的吉祥形象。

南宁自古被誉为象城,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五象岭传说。五象广场(金湖广场)五象雕塑的设计灵感就来源于这五象岭传说。
坐落于五象广场北部的地王国际商会中。扼守埌东CBD核心,占据龙脉地段。是南宁唯一国际5A甲级纯写字楼。共58层。顶部设有高端商务亭机坪及地王云顶观光平台。而如今在南宁五象岭森林公园附近,规划起了南宁未来十年的主战场——五象新区。
南宁地王大厦建筑总高度达276m,在00年代也曾算是西南地区比较轰动一时高楼吧,现在也逐渐开始被南宁东盟商务区和五象新区的高楼超越了。
【五色糯米饭
古时候,有个壮族青年叫特侬,他的父亲早已去世,只与瘫痪在床的母亲相依为命。特侬非常孝顺,怕母亲一人在家烦闷,就背着母亲上山砍柴、下田插秧。每一次他都带着一大包母亲最爱吃的糯米饭放在她身边,让母亲饿了随时可以吃。
特侬母子的这一举动被在山上的一只猴子看到了。那猴子便趁着特侬到山上砍柴时机,悄悄溜到母亲身边,敏捷地把糯米饭抢走了。母亲无法动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猴子抢走糯米饭。一连几天如此,特侬看着一边饿极了的母亲,无奈地扯着身边的枫叶,却又想不出什么办法来。
猛然间,特侬发现自己掐枫叶的手黑漆漆的,原来是被黑色的枫叶汁染脏了。看着黑乎乎的五指,特侬灵机一动,立即把树上的枫叶割回家,放到石臼中舂成泥状,用水浸泡一天一夜,得出黑色的液汁,再将糯米饭放到黑液汁中浸泡一晚。第二天早上将黑色的糯米捞起蒸煮,顿时一股清香弥漫全屋。母亲在屋里喊,特侬,什么东西这么香啊!特侬兴奋地说,这是黑色糯米饭,多香多甜啊!这一天正是农历三月初三。
清晨,特侬带着母亲上山砍柴,他用芭蕉叶包着黑色糯米饭,故意露出一点黑乎乎的颜色。猴子看见了,以为是毒药,碰也不敢碰,便逃之夭夭了。这一天,特侬吃了黑色糯饭,口不干不燥,还觉得浑身是劲,打的柴更多了。从此,特侬和母亲上山砍柴,都带着黑色糯饭。后来,壮家人都学特侬,家家户户做黑色糯米饭。再后来聪明的壮家人又学会了用黄栀子、红兰草等做成了黄色、红色、紫色糯米饭,最后演变成了如今的五色糯米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