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去Baidu旅游看了下关于南宁的介绍,感觉这里面也有点科普含量。

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位于广西西南部,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毗邻,是红豆的故乡,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边陲古城,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古称邕州,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和睦相处的现代化城市。南宁别称绿城,凤凰城,五象城,分别因市内有凤凰岭,五象岭而得名。 南宁市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早在宋代,当时的文人墨客就评出了古“邕州八景”(望仙怀古、青山松涛、象岭烟岚、罗峰晓霞、马退远眺、弘仁晚钟、邕江春泛、花洲夜月)。这里山、河、湖、溪与绿树鲜花交相辉映,南亚热带自然风光与现代园林城市的风貌融为一体,以南宁为中心的桂南旅游区是广西三大旅游区之一。
“半城绿树半城楼”的南宁,绿荫如盖、繁花似锦,是个宜居之城。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情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又使得南宁成为一座活力之城。
南宁有着深厚的文化积累,古时称为“邕州”,是一个以壮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其中壮族为世代在本地居住着的土著民族。南宁的历史悠久,在古时属于百越之地。东晋大兴元年,即公元318年,从郁林郡分出晋兴郡,郡治设在晋兴县城即今南宁,这就是南宁建制的开始,从那时距今已经有超过一千多年的历史。
民风民俗抢花炮
每年三月三民歌节时,最激动人心的活动就是抢花炮。参加者以各村寨的壮男各组成一队,互相竞赛。花炮是一枚直径约5厘米,用红布缠绕的铁环。将花炮放在发射器上,点燃后即“轰”的一声将花炮射上高空。花炮落下时,各寨的花炮队蜂拥而上,激烈拼抢,拾得花炮者在队友掩护下,冲破对方抢夺和阻挡,奔向对方的炮台,将花炮投入花篮中,即为胜利。其形式有如西方的橄榄球,所以被誉为“东方的橄榄球”。
板鞋舞
在壮族的文体技艺中最妙趣横生的就是像军阵般有威有势的“板鞋竞技”和“板鞋舞”。板鞋竞技是以几个人为一队,大家同穿一对长板鞋赛跑;参加者必须步调一致,同心全力,谁要是一个不少心,就会令全队人仰马翻。相传板鞋舞源自明代。嘉靖年间,壮族女英雄瓦氏夫人率领广西郎兵赴浙江抗击倭寇,她用三人缚腿赛跑的方法训练郎兵,使得军纪严明、同心协力,后来便演变成这种有趣的运动了。
踩高跷踢足球
这是壮族的“高脚球”,玩起来很像足球。不过却不能用脚来踢,无论奔跑、拼抢和踢球都能用那对“义肢”。现在用的球是足球,但以前踢的是柚子。早在南宋时,广西南丹县人就有踢柚子的游戏;每逢中秋还要举行踢柚子比赛,近代发展为踩高跷踢球,别开生面。
狮子上金山在高架上腾空起舞 在壮族人眼里,狮子是祥瑞之物。壮族的舞狮绝技,有高台舞狮、双狮戏球、狮子梅花椿、过天桥、刀尖狮技、狮子上金山等。这一招[狮子上金山],更是险象环生。[金山]是用约35张长条凳叠成17层,高8.5米;表演者扮成[狮子]登上[金山],在晃荡不定的[金山]上跳跃、腾空、起舞,惊险万状,令人叫绝。
抢糍粑是仫佬族最兴高采烈的活动,他们三人为一[冬],共三[冬]人轮番用长筷子去抢放在瓦缸里的三角粽,但是三个人只能共用三只脚着地,全靠手拉手、脚扣脚在蹦跳中保持平衡,一不小心失了平衡,抢到的粽子也会掉下地。一时之间满场喝彩呐喊和击鼓助威声不绝,直到缸里的粽粑抢完为止,抢得粽粑最多的一[冬]为胜者。三角粽是仫佬族依饭节的吉祥物,仫佬族人相信,谁抢得多,得[福]也越多。
艺术传统风俗
歌圩是广西壮族的一种歌会或歌节。歌圩在壮语中有着出田垌之歌﹑山岩洞之歌﹑坡圩﹑垌市等等不同的名称,其多在农闲或是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举行于山林或是坡地。到那时,男女老少均会盛装赴会,最少数百人,多的时候可达上万人。其形式通常是以青年男女对唱山歌为主,同时还会举行抛绣球、碰彩蛋、放花炮等传统的娱乐活动。歌圩是壮族古老的风俗习惯﹐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广泛的群众性,早在唐朝时就已经有了歌圩。宋代《太平寰宇记》中在谈到窦州信宜县及昭州平乐县一带风俗时这样记载:“谷熟时里閈同取﹐戌日为腊﹐男女盛服﹐推髻徒跣﹐聚会作歌。”
传统戏剧
邕剧在这之前曾经叫做老戏、广戏、五六腔、本地班等,于1951年正式定名为邕剧。邕剧发展至今已逾百年,是南宁所特有的剧种,其是根据南宁的简称“邕”和“老戏”,以邕州官话演唱而命名的。据记载,以前邕剧的剧目非常丰富,大小戏约有五六百个,但是在文革时期遭到了破坏,邕剧逐渐衰落,甚至濒临消亡。邕剧是在宾阳戏以及武鸣老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于皮黄系统,其唱腔和剧目与桂剧接近,同时又融合了粤剧的一些艺术元素。邕剧不但有着精美圆熟的艺术技巧,优美典雅的独特风格,更是以幽默机智的戏剧语言而著称。
传统艺术
广西的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统称为中国的四大名锦,是中国壮族的传统手工织锦,大约起源于宋代。壮锦是由棉线或是丝线所编织而成的传统工艺品,其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体现了壮族人民的热情、开朗的民族特性。忻城县作为广西壮锦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忻城壮锦在古时是广西壮锦中的精品,曾作为晋献皇宫的贡品。传统的壮锦制作工艺是以棉、麻线作经、纬平纹交织,用粗而无拈的真丝作彩纬织入起花,在织物正反面形成对称花纹。在《广西通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壮锦各州县出,壮人爱彩,凡衣裙巾被之属莫不取五色绒,杂以织布为花鸟状,远观颇工巧炫丽,近视而粗,壮人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