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群吧 关注:2,079贴子:95,144

正名天下,杂谈史群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史群是什么呢,史群是交流的场所。前一阵子,老有人感叹史群不复当年,虽说以前我也感慨良多,但现在只想弱弱的问一句,当年的史群是什么样子?当年的你认知程度和现在一样吗?当年的史群是草创初期还是朝气蓬蓬的盛期还是暮气沉沉的晚期?
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现在的史群就是QQ群里的分支,然而这根枝干太粗大了。
在昭勋群雄天下鹊山都混过,也见证了一些史群的兴衰,最早的史群是哪个恐怕没人说得清,但现在印象里大家公认的仍健在的应该是鹊山吧,我专门查了一下,因为史群初期,网络尚不发达(经历过那个时代的都知道),以百家讲坛兴盛为分水岭(07年后应该说很多人加入史群或多或少都和国学复兴有关),在现在的史群知名的大概是鹊山,昭勋,天下,群雄,风云这五个(在昭勋阁的时候我们自娱自乐戏谑为史群五虎将)
现在的我细细回想往事,当真不知从何说起啊,我从一个大的概念来说吧,不得不承认互联网真的是年轻人的舞台,混历史群的主力军是90后(主要是95后)现在史群中真实的没有水分的大神则以80后为主(很早我就承认历史的解读完全可以用阅历堆出来),那时还是一个浮躁的时代(其实现在也是啊
史群变成现在这样应该说是情理之中,或许史群一直都这样,只是我们都怀念过去的日子。过去的我们都很傻,在心中默默保留着那份史群情怀。


IP属地:河南1楼2017-04-25 01:12回复
    先说昭勋,对昭勋我的评价就是史群里的晋朝,从昭勋建立以来,昭勋就一直饱受争议,牵扯到遗风出走事件。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昭勋绝没有像外界传闻的那样乱,至少当年是那样。但其内在实在不忍细说,昭勋虽不乏人才,然因管理问题(后来各大史群陆陆续续出现这种问题,到现在更是权限狗遍布网络)本人也曾担任过昭勋某分群的管理,然而本人也同意,昭勋确实存在一张水深难测的关系网,虽然他们的管理极力否认这点。乃至于在他们管理内部就矛盾不断冲突不断,很正常,正如上所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必有争斗。
    昭勋期间我曾经两次退群,第二次持续到现在,回去两次都被秒踢。不可否认,昭勋的群主密码共享制度在当时极为先进,然而当时客观问题时开群群主班昭一直以太上群主的身份干涉群政,当然有功有过,一些有个人言行瑕疵问题的,道德洁癖的实力派或活跃派退群后,班昭都会出面劝回。但同时,班昭的存在,也客观成为一些别有居心,妒贤嫉能,心胸狭隘的管理的保护伞,简而言之,识人不明不能壮士断腕,亦不能解决客观矛盾,造成有识之士在沉默中日渐消亡,终退出昭勋,或在沉默中爆发,管理内部兄弟阋墙同室操戈。
    15年,QQ推出一个新功能,红包,在当时红包的冲击那是排山倒海的,尤其在昭勋(本人就是一个群串子,下列评论均站在个人角度上)我用尤其这个词是因为,当时在昭勋的小黑,昭勋内部知名的炫富人士(其家境如何不得而知)他个人的影响力是空前的,简直带动了整个群冒泡活跃人士的金钱崇拜,在这一点上班昭更没有以身作则,多次在群里抢红包时充当急先锋的角色,这并不是说这是错误的,然,毕竟她是公认的元老群主,总归要自重身份吧?
    现在想来宛如一梦,后离开昭勋,那确实是失望透了,当时也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夕,新一轮火并的前夜,我本人已不担任管理(面子问题)为了避免尴尬,我主动离开了昭勋,对昭勋我的感情很深,然而两次回归我很失望。
    近来在吧里虽然昭勋沉寂了,然而出走的也越来越多,虽说我内心很怀念(毕竟是深爱过的一片心中的乌托邦)终究还是低不下,一次偶然第一次回归(班昭李恪拉过我一次,这其实是第二次也是主动回去),熟悉的老面孔很多,当时的管理直接给了我很高的头衔(群里都有这种虚衔)还没来得及跟他们叙旧,我就被踢了出来。这个时间差说明了什么我也不想猜,我从内心深处确实不愿相信史群勋贵在昭勋确实存在。
    第二次就是几天前的事了,看到了那个所谓天下殿av,昭勋阁看不懂的帖子,想回去看看,这次时间也很短,但我明显感觉到了一股麻木之气充斥在昭勋,甚至连管理都没有,然后故事再次重演,我还在和大家叙旧中,又是莫名其妙。


    IP属地:河南3楼2017-04-25 02:46
    回复
      2025-10-22 19:05:0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提到群雄三国,那就要牵扯到15年史群界的大事,相爱相杀看飞刚。张飞其人如何,扑朔迷离(我个人认为他的真实水平确实有问题,但他深谙形象包装之道)群内传为三国第一人,链接科普传为奇谈,传闻与嫪毐惺惺相惜(不能坐实,可存疑。)
      提到张飞必须提到一个所谓的史群神棍这个特有名词,不得不说那些年对大神的解读实在是歪曲的。竞赛,本为娱乐助兴之举,却造就了很多伪大神。那些人的特点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放心,一天下来除了竞赛,你绝对看不到他们的存在)排斥异己(只和自己圈子里的人交流,这也正常,中国人信奉的就是圈子文化,本吧吧务都说了混群就看圈子能不能融到一起)故作神秘(其论调用词总让人摸不着头脑)


      IP属地:河南6楼2017-04-25 11:36
      回复
        很多人都说飞帝不适合当群主,他适不适合咱是不知道,不过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15年的飞帝确实没那么平易近人,确实给人一种你摆什么谱的赶脚。
        最后主要说一下我们天下殿,事先说明,下列说法仅代表我个人立场,与我们群无关:我想先问看帖的看官一个问题,现在群里的很多大神是不是都很像装饰门面的,人家不冒泡很正常,也许在工作,也许不是主混这个群,不足道的原因很多。那么这就造成一个问题,翻来覆去就是几个人(应该很早就这样了吧 ),既然翻来覆去就这几个人,时间长了是会有感情的虽然大家嘴上不说,那位吧友说的av不知什么鬼,我们天下殿现在聊的很家常不假,窥屏的总比冒泡的多,弱弱问一句,一个时不时死群的情况下,涉及这种话题我们是否应该在意所谓的影响。
        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天下殿现在也是闭关锁群状态,也会涉及撩妹这个话题,大家都是抱着很正经的态度说不正经的事,既然不冒泡还老是指责这个指责那个,请问你不出来谁能知道你的看法你的意见?


        IP属地:河南8楼2017-04-25 19:46
        收起回复
          史群到底带给了我们什么这是个很让人深思的话题,我反倒是看到过一个小姑凉说天天窥屏我们聊的对她的人生启发意义很大,还有一个男孩(我认为是男孩)说他到这个群之前脾气乖张,是这个群改变了他,当然看官可以说是个例,只是我想说,不要因为某些人夸张的描述对天下殿造成误解。
          心灵鸡汤一把,套用某位吧友的帖子,混群到底能收获什么:
          一位精神上能相互欣赏的朋友
          一位志同道合能在精神上带给你愉悦的损友
          一位愿意指责你,指出你的不足,能与你心灵上共鸣的诤友
          一位能带你走出低谷,失落时愿意陪你聊天,却又看不见你无时不在的哥们


          IP属地:河南9楼2017-04-25 19:57
          收起回复
            转个老帖子


            IP属地:河南10楼2017-04-25 20:04
            回复
              要说阅读,究竟丢失了什么,我以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丢失了作为一个读书人的“虚荣心”。读书人在过去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个好孩子,手上经常拿一本书会被长辈们称赞,说这孩子将来一定是有出息的。现在你手上有没有书,并不是人们关心的事情。
              读书人的“虚荣心”
              当下,我们的生活因为科技的发展变得简单化了,大部分时间就是一部手机了,手机可以完成人们大部分生活,包括阅读。手机阅读一样可以读四大名著,读世界经典。我不反对这种阅读,点一下百度,我可以搜索到所有资料,连字典辞海也不需要了,这简化了多少手续,节约了多少时间,节约了多少纸张,这难道不是一种进步?
              如果摈除我们这一代对读书的偏见,比方要纸质书籍,要自己喜欢的版本,要印刷古雅,能让自己安静下来,能最快进入氛围的书,要到图书馆、新华书店,但是我想问一下大家,有多少人还在买书?多少人还读文学杂志?多少人常在网上购书?不管是读什么书,不管是严肃文学还是通俗文学,类型小说还是流行小说,多少人还在读小说?
              要说阅读,究竟丢失了什么,我以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丢失了作为一个读书人的“虚荣心”。读书人在过去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个好孩子,手上经常拿一本书会被长辈们称赞,说这孩子将来一定是有出息的。现在你手上有没有书,并不是人们关心的事情。今年湖北的文科状元是襄阳五中的女生,她把《红楼梦》就读了不下十遍。一些高考作文满分的学生,一般都是有超强阅读欲望的孩子,要么对古典诗词痴迷,要么对小说痴迷,并且都是读经典。
              现在的阅读水准下降,是因为传媒和娱乐从中捣蛋的结果,导致阅读被动,网络在商业强力加入的情况下,所推荐炒作的书,很多是没有营养的,甚至是有害的。大家觉得这本书有趣、好玩就去阅读。有趣、好玩却只是一种浅阅读,而且里面藏着许多危险的诱惑。真正的阅读和有营养的阅读,是触及思想和震撼灵魂的,是提升境界和塑造人生的。
              增加人生的分量
              我们丢失的第二点是对作品好坏的分辨能力。
              当然也可以说你不会读书。那些励志的、心灵鸡汤类的书,其实是很弱智的,另外的能吸引你的书,也就是一个故事,什么盗墓的、穿越的、玄幻的。但是读书并不是读故事,读故事是消遣,真正读书是增加人生的分量。
              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这是一部好作品,没有问题,喜欢读励志小说的,都会把它当励志小说读,因为有大家都知道的警句:“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老人与海》的故事很好看,可也不见得很好看;这是一个励志故事,却又不是一个励志故事。年轻的时候看,是觉得这个老人了不起,永不言败,你消灭他,却打不败他。过了些年再看,又看到了老人的孤独,一个失败英雄的悲歌,尽管他说一个人在大海上不会孤独,但那种深深的孤独感,使你觉得这才是作家想表达的。
              后来我开始写小说,想学一下海明威,再来看,发现了他的语言奇妙、温暖,还发现了他有许多象征的隐喻,更发现了许多让人琢磨不透的东西。比方他老是写老渔夫梦见狮子,是什么意思?狮子也是沙漠和草原上孤独的英雄。这是写他对海的恐惧吗?还写他和那个小孩喜欢垒球比赛,这又是为何?写他总是把大海中的鱼和他杀死的这条鱼称为兄弟,这又是什么意思?还有,他说:正因为我爱你,所以要杀死你。但是我没想杀死月亮和太阳。等等。到了现在,我再去看这部小说,我又发现了海明威的许多另外的隐喻,比方他在小说中写到与鱼进行长时间的较量,受了伤,抽筋、没吃的,吃生鱼。
              尽管钓到了这么一条比自己的渔船还要长两英尺的鱼,这位老人说:“这要是一场梦多好,但愿我没有钓到这条鱼,独自躺在床上的报纸上面。”到了我们这个年纪,为什么特别注意到几十年都被忽略的这句话呢?那就是,当你得到的太多的时候,超过你的生命极限和忍受极限,让你筋疲力尽的时候,你会感到,人真的不能要太多,躺到自己家里的床上有一个安稳的好觉就是最美最美的。当鲨鱼把什么都吃掉,他获取的东西也没有了的时候,他知道自己被打败了,他想是什么把自己打败了呢?“什么也不是,是我走得太远啦。”这句话也会让人感慨万千。


              IP属地:河南11楼2017-04-25 20:06
              回复
                乞求和敬畏,宽容和理解
                与所谓励志小说不同的是,作家写到了大量的大海风光,使我们如亲临其境,感到我们的情绪也在海上跟他一起颠簸、漂流,一起在绝望中挣扎、经受、奋起。我们的精神一样在与他共鸣,一样饱受着大海的洗礼。我所说的作家丧失了描写自然的能力,在这样伟大的小说中却一件也没丢失。
                另外,你还可以读出一个作家伟大的人道主义胸怀,你会想,一个作家哪能这么有本事,把老人的内心写得这么丰富,这样山重水复,作家是如此深刻体悟到一个老人在孤独中的心境,对一个底层人的贴心贴肝的同情,才能把一部小说写得如此血肉丰满。那些可怜又可敬的大量内心独白等同于一个老人在和大海不停地说话,和命运不停地说话,没有激烈的言辞,只有卑微的乞求和敬畏,宽容和理解;没有抱怨,没有诅咒,当你读完全篇时,读到最后一句“老头儿正在梦见狮子”时,你会发现对命运的隐忍,才是最伟大的。小说所带来的无尽余音,也会在你心里折腾你,缠绕你。
                你看,读小说是这么读的,好的读者会读出更多的东西。
                阅读的耐心
                第三点,读者丢失了阅读的耐心。现在的阅读由于是刷屏,会让阅读速度加快,不想读的“刷刷刷”就翻过去了,而我们传统的纸媒书籍阅读,会有书签,自己买的书会在上面做许多记号,写下许多阅读笔记,还会回头去阅读已经读过的章节,体会前后的意思,把好的地方折上,以后翻开会永远记得那最好的段落与句子,如果你有了这本书,那些发黄的纸张会记下你青年时期的思想和成长。但是刷屏时代的阅读,读过之后那些东西全然不见了,阅读最重要的记忆是对书籍的记忆。
                在刷屏阅读中,最快餐化的阅读是微博。微博上也是应有尽有,喧嚣着资讯的汪洋大海,也因为五光十色而吸引你。如果让一百多字的微博阅读成为主要阅读,人们以后会对大部头的书有排斥心理。我非常赞同王蒙先生的话,他大意是说,一个只读微博的民族是没有救的民族。那上面也有社会热点,我们可以发帖,天天做读者,也做评论员,痛斥腐败和体制,看起来参与了公共事务,跟着起哄,但我们丧失了冷静思考和更沉醉的阅读,让自己做一个精神完整发育的正常人,一个有思想分量和生活质量的人。
                一部经典作品是要用连贯性的情绪来阅读的,要有耐心进入作家描写的世界,感受那离我们比较遥远的过去的生活气息,替那些与我们毫不相干的人物悲伤和欢笑,为他们的命运揪心,这种丰富的情感体验,会成就我们的人生,使我们变得通情达理。而在网络和微博上,只能把你培养成一个与世对立、充满戾气的、顽固不化的愤青。我听人开玩笑说,一旦成为愤青,就将一辈子是愤青。
                人类在“诗意地栖居”的精神梦想中,用文学和艺术打开了心灵创造的空间和诗意想象空间,伟大的作品总是能诞生的,历史并未终结。但是对于更多的人来说,与其在做梦和等待中,在网络迷惘和精神的缺氧中,在寻找灵魂的荒原徘徊中,不如马上拿起那些经时间证明已经是伟大的书来,开始我们安静的阅读。我把曾国藩的两句话送给所有的阅读者:“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


                IP属地:河南12楼2017-04-25 20:08
                回复
                  2025-10-22 18:59:0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你又是哪来的时间看这么多自认为有道理的废话呢


                  IP属地:河南14楼2017-04-27 00:10
                  收起回复
                    咳咳,我不是万历,谢谢


                    IP属地:河南16楼2017-04-28 16:33
                    回复
                      如果13楼是在为本帖做宣传,本人在此表达深厚的谢意。


                      IP属地:河南17楼2017-05-01 15:59
                      回复
                        回复一下21楼,现在不是圈子硬融问题,时间长了,圈子都在争夺话语权。


                        IP属地:河南22楼2017-05-07 06:46
                        回复
                          此楼专门回复楼上,既然过去这么久了我也不妨就当作死吧,当时的十二宫也就是疯人院爆群事件不知楼上有没有印象,用一句影视剧的台词,没有内奸引不来外鬼,这是所谓的遗风事件的后遗症。而当时的管理,据我观察大体可以分成三部分(也可以细分,奈何我自己知道的都有限,也做不到什么爆料之类),班昭的元老功臣派,猴哥千阳那样的学院派,元龙张聪疯子我们那些水群派。
                          千阳所谓的群里的重要决策实际上是由内阁成员和活跃元老商量后做出的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实际上学院派基本都是醉心读书(就我当时看到的情况,再之前或我退之后不清楚),水群派也对群里的以往恩怨并不清楚,对如何做好一个管理也没有什么经验,并没有什么发言权。所谓的决策权实际上还是掌握在元老功臣派手里,而这帮元老功臣是否有人监督呢?他们之间是否铁板一块呢?我不打算在这里搞事,但既然楼上问了,我这里就随便说几句,聊当妄语吧。
                          这个元老功臣派在我们活跃的那个时代依我来说已经出了问题,具体在什么方面,我恶意揣测一下。(这个元老功臣派并不一定指的是管理,也指一部分老群员或者当时追捧的大神级人物,以及一些其他分群的元老。)管理作为群串的可怕之处就是和别的群关系太好走的太近,当两个群纠缠在一起的时候的立场问题,当时那个时代,鹊山昭勋交集很多(并不代表问题出在这两个群之间)元老功臣退隐后也有些人到了鹊山(往好里说就是想在另一个群混了,往消极的方面就是躲避什么)群英,凌烟阁或者其他群,我再强调一次,我个人的感觉是(仅代表我个人意见,我个人的恶意揣测)元老功臣派之间存在拉偏架嫌疑,某些元老管理心胸不敢恭维(不要让我点名,这不是引战贴)这些元老功臣派的破坏力和当时的水群卖腐比起来严重的多,细思恐极,我以前看的最早的一部水浒传序言有四个字经常浮现在我脑海里:乱自上作,贾探春也说过类似的话,这样的大家族自己不乱起来,从外面杀是杀不完的(堡垒容易从内部攻破)。
                          就简单来说群管理这个东西吧,史群内部政治和咱们教科书政治课上是一样的,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才能服众,说实在的,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公平,哪怕是相对公平,而史群内部政治公平也做不到,必须有一部分人被牺牲,公平做不到,可是比公平更重要的东西却可以追求那就是正义。史群里历史上包括社会上经常出现的就是闲话(也就是舆论)这个世界上总有一部分什么都不做却喜欢对别人指指点点的人,看戏的总喜欢对做事的指指点点,换位思考一下让你来干你能做得更好吗?(如果说是对班昭的指指点点我这里就可以说,中国人太好面子,当着面要给面子,要尊重他,在背后对别人说三道四又总容易被人说这人不咋的,我这里就发表下我个人对班昭的看法,失之脆弱,就像历史上对待开国功臣一样,班昭对己太过,关于她和蛋蛋的事我知道的也不是太清楚,这点她倒算是大义灭亲,对他人却放纵太过,当然当时班昭也确实心累可以理解,而面对红包这种新兴事物实在有失体统)
                          所谓公正,这就怎么说呢,执法人的问题,总体来说这点也不好做到,倒是公开这点做的很好,猫胡子执政初期可能是吸取这个教训,用千阳的话说,“对群比较认同的人”来说,能做到这点也足慰人心了。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楼上看懂没,一句话吧,那张所谓的关系网是存在于元老功臣派之间。我们既然是史群,我是以胡说打算发个系列贴,也不妨再胡说一波,很多史群的创群元老和历史上那些大人物一样要走过这么一个过程,同心协力,同甘共苦,同床异梦,同室操戈,同归于尽,这似乎是颠扑不破的,对待功臣那么清洗,要么厚待(但共同点是要剥夺实权,清洗是从肉体上消灭来达到目的,后者则以杯酒释兵权为典型)


                          IP属地:河南27楼2017-06-14 23:27
                          回复
                            还没说完不好意思(反正是坟贴啦)
                            15年史群大乱是因为红包,16年则是撕逼,很大程度的上原因是一代高人的整体退隐,导致宵小猖獗,遂使至今,退隐的这部分人有真才实学的,有滥竽充数的。我个人是相当反感竞赛考试这类虚头八脑的东西(从这种竞赛里出现的所谓大神也好,神棍也罢,用风云某前管理的话,有些大神对群确实作用不大,昭勋某些人在吧里也发表过类似的意见,那些只会说神碉堡的对群的意义究竟何在?)
                            挺不好意思的,后来我才知道早期某些群竞赛的时候是有奖品的,比如Q币比如送钻比如会员(其实当时我当群串也是为了混会员,这点上我倒真是乌鸦嫌那啥黑)最近证实了这点,那就没什么好说的,竞赛兴起本身也是有问题的,再后来有些人乱捧可能也确实造就了一些人虚荣心膨胀(也忘了当时我是不是也膨胀过,不过在竞赛里我一直就是个渣渣,求无视此句)有真才实学的,用千阳的话来说,所谓的书友,我看也可分为两类,交心的(生活感悟,以心读史),心得交流的(纯粹的读书心得,纸上谈兵的,此处非贬义词)
                            我刚混史群是抱着一个很单纯的目的就是喜欢历史,史书就不该被束之高阁(从后来的事来看我确实功力不够,所以现在也完全水群庸庸碌碌早忘初心了面壁面壁,罪过罪过,面壁过后,依然故我)在这里我插一句,那些所谓的大神让我想起来功夫里的一句台词“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书读了那么多不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是要带进棺材吗?
                            科普不到位,一个劲指责现在没人沉下心读书了未必是对的。在天下殿退群之前,我想起来群雄办过公众号,昭勋似乎以前也搞过学术期刊之类的东西,跟洪武提过史群以后为什么不可以向大众媒体(百家号公众号)这个方向发展(当时发生了很激烈的辩论,主要是维持问题,说实在的这种东西没必要刻意维持,读书的需要一个证实自我的平台,出书太遥远,讲座屡屡冷场,有近路为什么不走?)
                            现在确实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史群的发展现在也有跟不上时代的忧虑了,史群的发展史群的未来在哪里,不知现在的群主们是否为此苦苦思索深夜不眠的?
                            PS:完全跑偏了,此楼回复就到这里了


                            IP属地:河南28楼2017-06-15 00:02
                            收起回复
                              2025-10-22 18:53:0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只是想写个胡说史群发发牢骚,本来楼上不问,也没打算说这些。有感而发,胡言乱语罢了。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17-06-15 20:5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