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说神秘是因为包括二连组在内的很多亚洲晚白垩纪地层都没有经过准确的年代测定,有着巨大的年代争议(从森诺曼阶到马阶的都有可能)。这里就见到说一下这些地层的凌乱状况。传统上认为二连组与蒙古的巴颜思楞组(Bayan Shireh Formation)关联,不过其实这两个相距并不远的地层组似乎鲜少有同属的恐龙,不过动物群面貌大致还是相似的,比如二连组有独龙和巨盗龙,巴颜思楞组也有疑似独龙的暴龙超科和可能与巨盗龙有关的大型近颌龙科,然而二连组的另一些物种却显示了与其他地层千丝万缕的联系——疑似伶盗龙和蜥鸟龙的显示了与德加多克塔组的关联,而拟鸟龙则显示了二连组与更晚的耐梅盖特组(发现特暴龙的地层组)则享有相近的物种,那么二连组的年代是否可以认定介于德加多克塔组和耐梅盖特组之间呢(大约是马阶早期)?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因为二连组有古似鸟龙,和计氏龙(鸭嘴龙超科),而类似的化石在乌兹别克斯坦的Bissekty 组(乌尔巴克齿龙:惊不惊喜,意不意外)也有发现,Bissekty组一般认为属于土仑阶,而且这样一来北美洲的地层也可以来凑热闹了:Bissekty组的图兰角龙与北美洲的祖尼角龙非常相似,而后者也被认为是土仑阶的(祖尼角龙,图兰角龙:想我们没有

),当然也没有谁规定图兰角龙必须跟祖尼角龙在相同年代,毕竟北美洲东部的化石显示类似的动物可能一直存活到马阶。这还没完,Bissekty 组发现了未命名的大型驰龙科,而巴颜思楞组也有大型驰龙科(阿基里斯龙),当然二者是否有联系似乎还没有得到证实,有联系的动物群并不少,尤其北美洲地层确实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因为晚马阶的地狱溪又发现了接近巨盗龙的巨型近颌龙科,同时,山东的王氏群也来凑了下热闹——德加多克塔组的绘龙在这里被发现,而可能与诸城暴龙相关的暴龙科也在德加多克塔组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