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9,087贴子:10,061,673

回复:【梦语】赵姨娘的有理与无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只是糊涂娘的胡乱折腾,探春恐怕真是又气又无奈,不一力压制,如何了局,气话也说了不少,举的列子也是不合适,「谁是我舅舅?我舅舅早升了九省的检点了!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我倒素昔按礼尊敬,怎么敬出这些亲戚来了!既这么说,每日环儿出去,为什么赵国基又站起来?又跟他上学?为什么不拿出舅舅的款来?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怕人不知道,故意表白表白!也不知道是谁给谁没脸!幸亏我还明白,但凡糊涂不知礼的,早急了!」赵国基小人趋炎附势行为也是证据了,咋不说都察院青衣看到贾家奴才一脸奉承讨好,来证明贾家奴才高贵呢。真正可怜的三丫头


来自Android客户端41楼2018-04-07 13:41
收起回复
    待到王熙凤的代言人平儿出来,这位色厉内荏欺软怕硬的糊涂虫又瞬间蔫了,此番闹腾,从有理,到最后不过自己颜面尽失,自己的女儿虽坚持了主张,维护了权威,但以这种连哭带闹方式解决问题,难免惹人笑话,实在偷鸡不成蚀把米。何苦何必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42楼2018-04-07 14:09
    收起回复
      2025-07-30 05:55: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先友情好友,再休息,容后补充。


      来自Android客户端43楼2018-04-07 14:10
      收起回复
        再说袭人好尴尬的身份,有待遇无身份,于是可怜的袭人便自重起来,其实别说准姨娘,便是真姨娘,纳妾目的是啥,开枝散叶,几时说是姨娘要自重了,连无人处也不与宝玉亲热了呢。 结局更让人不解,这位准姨娘混着丫头是留不得的,麝月那真丫头留的真真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53楼2018-04-07 17:35
        收起回复
          无论是赵姨娘还是贾探春以及贾环,他们的悲剧,皆是时代,制度造成悲剧,嫡庶分明等级严格,能够直接质疑制度的本质不合理,便是红楼梦走在时代前列的最大理由,红楼梦的主义是什么,人文主义,突出人文,而不是所谓的天经地义,退一步,即便所谓礼,也更尊周礼,而非后来所谓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礼学。


          来自Android客户端73楼2018-04-24 13:57
          回复
            正是严格的等级制度下,赵姨娘处境才异样尴尬,半主半奴身份,主子面前,是奴才,做粗活,主子来了,赶着打帘去,待遇亦是天差地别,王夫人起码四个一两银子的丫头,自己二十两银子,赵姨娘只得二两银子,丫头也从原来一吊的降为每月五百钱,只是有点困惑,少爷和小姐倒是都是二两银子,宝玉在贾母特权下,伺候人暴多,倒没说月银也特权,还有似乎嫡出俗出也都是二两银子,并无例外。


            来自Android客户端74楼2018-04-25 13:39
            回复
              赵姨娘应该清醒认识,自己不配与嫡系比较,而是原该安于命运,做个顺民,这赵姨娘却偏偏不,扣了丫头要抱怨,少得了福利费要闹腾。。。。。但红楼梦是否提倡顺民,说实在也是值得深思的事,赵姨娘如何才能合理维护自身和自己切身利益呢?说实在,也是很困惑的事。


              来自Android客户端75楼2018-04-25 13:49
              收起回复
                而对下也是尴尬,分明贾环收到戏子欺辱,不敢自行讨回公道,赵姨娘亲自出马,结果戏子毫不示弱,鸡飞狗跳,一场笑话,赵姨娘也是有理成没理了。过错在于,不该为这小事自降身份,这个时候,赵姨娘又有了身份了。奴才不是人,是猫狗宠物,不能自己去惩处,但若赵姨娘真如此,如管家偏宝凤凰丫头,自然只是自讨没趣,若是秉公,比如有一婆子仅仅嘴里不干净便被撵出大观园,欺辱少爷哪怕俗出,惩罚应该轻不了,那么这告发残害罪名又如何说?难啊,可怜的赵姨娘。


                来自Android客户端76楼2018-04-25 13:57
                回复
                  2025-07-30 05:49: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赵姨娘和王夫人固然有千差万别,然而有一点但是类似,就是对子女的爱是真的,但是带着明显的功利。这是相对贾母对孙辈,特别宝玉那是纯粹的爱。王夫人爱宝玉是真,但更多考虑将来有靠,宝玉挨打,一句若珠儿在,打死一百个也不管了,固然有但是状态下,搪塞贾政的气话因素,也流露王夫人些许想法,将来依靠是首要,这是那个年代妇女的悲哀,毕竟无法独立。不过王夫人对嫡长孙似乎不太上心,难不成儿子能依靠,孙子却不能,孙子心中只有其母,没有祖母?母亲和祖母似乎不冲突。还是其他原因呢。总之不似贾母,对孙儿辈的宠溺满满的。同样,于赵姨娘,在他眼中他的一双儿女也是他立足贾府,争名夺利的资本。因此他一面仇恨阻碍儿子利益的嫡系一派,对于儿子的猥琐不争气,不反省自身,只是极尽辱骂。对于女儿,时刻盯着,能够利用一点是一点。才有探春初掌权,不愿权宜为他谋利就大闹议事厅的丑剧。




                  来自Android客户端77楼2018-04-27 13:27
                  回复
                    在这种心态下,便有不满探春为宝玉做鞋子,探春乖巧可爱,赞下月银钱,托哥哥买了那有意思儿又不俗气的东西,于是为哥哥做鞋感激,本来整正常小事,到赵姨娘处,得不着这好处,便不满了,扣出怨言。宝玉本就和事老,劝着探春多贴近赵氏母子,不要出麻烦。探春自然不认可这说辞,果断反驳,但也说了好些气话。这是封建伦常和血统那个更要紧,是更,不是唯一要紧的问题。红楼梦在这问题上,亦有不定感觉,从整本而言,礼教约束看的不是那么强烈那么重要,而在赵姨娘探春之间,愚妾敏探春,态度明显。论伦常,嫡系首尊,然后生母,皇宫亦是先母后皇太后,后圣母皇太后,但血缘而言,往往敬重嫡母,而亲娘更亲。从甄嬛传一句话,他日无论谁登基,都是母后皇太后,只是权柄下移,他怎么肯呢,相信虽是宫斗剧,郑小龙不会太脱离历史。圣母皇太后仗着自己是亲娘,嘴上尊嫡后,实质实权在握不是单一事件。



                    来自Android客户端78楼2018-04-27 23:36
                    回复
                      当然还有一种的说法,嫡俗对立,搞内斗正是家族衰落的表现,探春深恶之,抄捡大观园,探春已鲜明摆明态度,护得丫头平安,呵斥内斗本质危害。且对探春而言,宝玉贾环一兄一弟,哥哥更护妹妹,更亲近,自然更亲近。如此而已。


                      来自Android客户端81楼2018-04-27 23: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