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吧 关注:532,665贴子:19,221,638

回复:回复89:抗战中的东北,是整个二战中最艰苦的游击战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最爱技术性探讨~~
对于无知扮有才的前面某位没时间看史书的工科生

太汗了
实在是汗
---------------
萌~王道


98楼2009-05-01 00:42
回复
    第二点我觉得实在说不过去。
    李宗仁 白崇禧 的桀骜不驯,我觉得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李白二人如果不是后来蒋用重金适时的拉拢了白,二人的武装仍然是一只几乎独立于国军之外的体系。
    请注意,二人对于中央的依附,远胜于小张。
    拿权位来压人,不是蒋的作为,也不会有人听。
    如果您执意拿这一点说事,我只能说我们对权力的理解,有偏差。


    100楼2009-05-01 00:53
    回复
      2025-09-19 16:08:0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三点:请举出史料。


      101楼2009-05-01 00:54
      回复
        最后我想说一点的就是蒋的“不抵抗”。
        中国积贫积弱,尽管有了工业的起步,对抗一个已经发展了多年现代化工业的日本,仍然心有余而力不足。
        中国缺少自己的工业,而不仅仅是军工业。我们可以看看当时的军工业情况。
        前清的不算,只说民国的(前清的算上也成,不过就是乱帐,我不想捋了,您要是想看的话,我们就好好从头来)
        东北的沈阳厂,21年建,是当时中国军阀第一家投入生产的企业,其间生产大量军工品。
        而中央的呢?32年才有正式的军工规划,34年才有正式的会计制度,中正rifle35年才量产!!
        而黄金十年的最后几年直到36年,这几年是蒋卧薪尝胆攒下来的时间,没有这几年,难以想象国军的装备情况,真想全军德械么?你有那个钱么?最后德械苏械全算上,才多少部队??
        而东北军呢?那是一只陆海空全面的军队!!甚于中央军!!这样的部队,葬送在一个少年公子的手中,还要说此人多么英明神武,我只能一晒。


        102楼2009-05-01 01:03
        回复
          第一点,说明你并不清楚东北易帜的意义,那就是把东北重新带入一个统一的(哪怕是名义上统一)中国。
          如果东北易帜了,蒋对张还是毫无约束力,这既不可能,也不能为蒋所容忍。在中原大战后蒋张达成的协议里,不乏让南京的势力继续深入东北的内容,包括裁撤厘金、移交铁路等等,具体你可以看看傅虹霖的著作《张学良的政治生涯》,这是傅在美国大学的博士论文,已经被译成中文了,很好找。
          东北易帜了,东北就不再是独立王国;关东军可以宣称他们打的只是张学良政权,企图将东北问题地方化,但张是以国府之下的地方官自居的,坚持东北为中国之东北。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即使国府不抵抗,张也可以并且应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对吧?但是和战大计,自来取决于君,而不是取决于将。张学良早已说过,东北在外交和军事上听从国府。
          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这指的是灵活应对具体战场上的变化,而不是一个国家的和战大计,就是在前面这个意义上,又有几个先例?


          IP属地:上海103楼2009-05-01 01:09
          回复
            另外有一事相问:当年直奉大战,攻城之时炮弹飞跃全城落到自己人头上,毒气风转熏到自家的,又是何人?


            104楼2009-05-01 01:11
            回复
              噗,原来蒋不抵抗很英明,张不抵抗就罪该万死
              您对黄金十年和德械师评价真高
              说东北军甚于中央军,您真是太抬举这支旧军阀部队了,太看不起江浙财阀和国府的力量了


              IP属地:上海105楼2009-05-01 01:13
              回复
                笑死了,涿州之战原来是直奉大战,您还真听风就是影
                但不知傅作义何时投入了直系?


                IP属地:上海106楼2009-05-01 01:14
                回复
                  2025-09-19 16:02:0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你也承认,东北易帜的意义,在于把东北带入一个统一的中国,哪怕是名义上的,事实上,蒋对张给与了足够的尊敬,乱世之秋,哪怕是做个样子,蒋也必须要做。这也足以解释为什么蒋要给张足够的自主空间,因为他必须这么做。
                  蒋欲和?您置兆铭何处?


                  107楼2009-05-01 01:15
                  回复
                    哦,我记错了,抱歉。
                    不过这似乎就说明了张的英明神武么?


                    108楼2009-05-01 01:16
                    回复
                      我就知道你要拿李白说事
                      可是李白和蒋北伐完就不对付了
                      张对蒋呢
                      那是“得友如兄死而无憾”啊(不要说我肉麻,这是空一格君自己说的)
                      这也能拿来类比?好笑


                      IP属地:上海109楼2009-05-01 01:16
                      回复
                        我觉得,至于军事力量,您最好还是拿出史料来比较好。
                        至于人际关系,您如果拿一言一词来衡量张蒋关系,未免过于幼稚。
                        不管什么人,在权力面前,人得本性是一样的。
                        当然您要是觉得张堪称道德楷模,评价的价值观不一样,我自然无话可说。


                        110楼2009-05-01 01:17
                        回复
                          原来不是懦弱就是英明神武
                          不是英明神武就是懦弱
                          您的思维真是两极化
                          涿州之战到底有没有用毒气弹还是个问题
                          关于这段历史史料不多
                          我也不知道您怎么就能这么言之凿凿了
                          就算奉军攻城有失误
                          这也只能说明军队的训练尚不能驾驭先进武器而已
                          和懦弱有一毛钱关系?


                          IP属地:上海111楼2009-05-01 01:19
                          回复
                            另外,关于四十万东北军,我的史料来自于大东亚战争全史,第一卷第六页。
                            ....正规军26.8万,非正规军18万,总计44万8千...关东军大约一万....
                            这本书也不难找。


                            112楼2009-05-01 01:19
                            回复
                              2025-09-19 15:56: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想问下,如果一个接受西式军事教育的将领,尚且不能将自己的部下训练适应武器(您如果说,火炮是新式武器,我自然无话可讲),我实在没有什么恭维之词可讲。


                              113楼2009-05-01 01: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