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吧 关注:40,450贴子:421,674

起舞徘徊风露下——东坡经典词作整理(按编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翻老物时发现两本《唐宋词鉴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四月第一版),书面上落了一层灰,不过保存还挺完好,其中在《“唐·五代·北宋”卷》中收录了数十阙苏东坡的经典词作(数量宋朝第二,第一是辛稼轩)。正好很想多读一些苏词,可因为书中所有词都是按词牌分类,读来还是不太顺畅,所以此贴参照编年顺序再作整理。
(不定期更新)
————————————————————
【参考】《唐宋词鉴赏辞典》《苏轼词全集》以及《度娘百科》


IP属地:宁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7-10 22:56回复
    【眉山】
    眉山是苏轼车马一生中停留时间最长(共27年)也是感情最为深厚的地方。1037~1056年,他在这里度过了童年与少年;在刚要开始为官之路时传来母亲去世的噩耗,1057年四月~1059年七月回乡守丧;1065年五月八日,妻子王弗于汴京去世,1066四月~1068年七月,兄弟二人又回眉山服父丧。可以说,眉山见证了苏轼最纯真的年华也凝集着他最苦痛的的回忆,以至于数十年后仍旧难以忘怀。
    眉州是苏轼作词的起点。 但苏轼在眉山写的词不多,且都是婉约之作,还没有展现苏词为人们所称道的“放旷”风格。 现知苏轼最早的词为眉山守母丧期满回汴京时作的《浣溪沙·山色横侵蘸云霞》。


    IP属地:宁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7-12 22:50
    回复
      2025-11-28 21:36: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顶起!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7-12 23:02
      收起回复
        ♢宋仁宗嘉佑五年(1060)


        IP属地:宁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7-12 23:12
        回复
          【蝶恋花】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
          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
          (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画屏:有画饰的屏风。
          惊回:惊醒。
          高唐:战国时楚国台馆名,在云梦泽中,楚王游猎之所,一说在江汉平原。
          纱窗:蒙纱的窗户。这里喻指男女幽会的房间。春光:原指春天的风光,这里代指青春、岁月。
          佯行:假装走。
          香云缕:对妇女头发的美称。
          敛尽:紧收,收敛。春山:喻指妇女妓好的眉毛。
          轻诉:轻快地倾吐。
          ————————————————————
          作于正月。是时,东坡服丧期满,自四川眉山而至江陵,陆行赴京师。途经三峡,看到楚地高唐(荆州郡管辖)神女峰时,触景而思念妻子王弗,作此词。
          苏轼的词具有多重风格是人们所共知的。有的像天风海雨那样雄奇奔放,有的像花间流莺那样婉转多情,并不亚于柳秦。这首《蝶恋花》就是一首柔情似水的纯爱词。它毫无掩饰地写出了一个男子的单相思。上片回忆了恋爱的全过程:初遇——破灭——思念;下片回过头来集中描写他们之间最甜蜜的一次会遇,在甜蜜回忆的结束中结束,活泼而有分寸,细腻而有余味。


          IP属地:宁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7-12 23:23
          回复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7-12 23:33
            回复
              ♢ 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


              IP属地:宁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7-13 10:06
              回复
                【蝶恋花】
                蝶懒莺慵春过半。花落狂风,小院残红满。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
                云鬓鬅松眉黛浅。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
                ————————————————————
                慵(yōng):懒。
                幕:这里指窗帷。
                鬓鬅(bìn péng):蓬松,指头发松散的样子。
                黛:一种青黑色的颜料,古时女子用来画眉。
                愁媒:引起悉愁情的媒介。这里指暮春景致处处皆能生愁。
                系绊:这里是“维系”的意思,还可以引申为“寄托、有着落”。
                杨花:指柳絮。
                ————————————————————
                约作于三月。 是时,苏轼31岁,丧妻九个月。为抒发思妻之幽情,作此词以怀念之。
                这首词以“蝶”“莺”“残红”“帘幕”“云鬓”“杨花”种种柔美的意象,来烘托出一个多愁善感的伤春少女形象;以春意阑珊的景象,来映现出少女伤春的复杂心绪。句句写伤春情怀,但通篇不露伤春字面,所谓“言其用而不言其名”(《诗人玉屑》卷十),有含蓄不露、词绮清婉之妙。
                近人吴梅云:“余谓公词豪放缜密,两擅其长。世人第就豪放处论,遂有铁板铜琵之诮,不知公婉约处,何让温韦。”(《词学通论》)
                (刘乃昌)


                IP属地:宁夏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7-13 10:27
                回复
                  2025-11-28 21:30: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宁夏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7-13 10:47
                  回复
                    杭州
                    ————————————————————
                    熙宁五年至七年(1071年十一月~1074年八月),苏轼来到杭州任通判。苏轼一到杭州就发出惊叹:“余杭自是山水窟”、“故乡无此好湖山”,并表示死后愿意葬在这里。他先后两次任职于杭州,期间无日不在山水之间,甚至连辩讼决案等公务也在西湖办理。他不仅把杭州当做游赏之地、栖身之所,更把它当做摆脱烦恼的精神栖居地。这从他写于杭州的不少佳作中可窥见一二。
                    也许正是由于杭州的妩媚多姿,苏轼在此所创作的词作陡然增多,风格温婉细腻,其中不少为相赠朋友或歌女所作,也有部分词寄托了自己人生志向。总体仍然以婉约为主。


                    IP属地:宁夏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7-13 11:12
                    回复
                      【江城子】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
                      (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江神子”,原为单调,至苏轼始变为双调,共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张先:字子野,北宋词人,年长苏轼四十七岁。)
                      凤凰山:在杭州之南。
                      芙蕖(qú):即荷花。
                      盈盈:轻盈美丽的样子。
                      娉(pīng)婷(tíng):形容女子美好的姿态。汉代辛延年《羽林郎》诗:“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
                      烟敛云收:仙人在天上驾云而行,所到之处烟云缭绕。烟敛云收,是指仙人收起云雾,下凡到人间,此处是把弹筝姑**作下凡的仙人。
                      湘灵:古代传说中的湘水之神。《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洪兴祖补注:“此 湘灵乃湘水之神,非湘夫人也。”此处暗指弹筝姑娘飘渺超绝。
                      “欲待”三句:用唐代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
                      通判杭州期间,与当时已经八十余岁的有名词人张先(990~1078)同游西湖时所作,但未知具体年月。关于这首词有许多传说。其一据《墨庄漫录》载:东坡在杭州,一日游西湖,见湖心有一彩舟渐近,中有一女风韵娴雅,方鼓筝,二客竞目送之。一曲未终,人翩然不见。公因作此长短句戏之。
                      这首词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富于情趣。作者紧扣“闻弹筝”这一词题,从多方面描写弹筝者的美好与音乐的动人。词把弹筝人置于雨后初晴、晚霞明丽的湖光山色中,使人物与景色相映成趣,音乐与山水相得益彰,富有回味,引人遐想。
                      (邱俊鹏)


                      IP属地:宁夏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7-13 11:33
                      回复
                        顶起!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07-13 12:34
                        回复
                          ♢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


                          IP属地:宁夏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7-14 13:46
                          回复
                            ①【行香子·过七里濑】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
                            (行香子:词牌名。又名“爇[ruò]心香”。双调小令,六十六字。)
                            》七里濑(lài):又名七里滩、七里泷,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城南三十里。钱塘江两岸山峦夹峙,水流湍急,连绵七里,故名七里濑。濑,沙石上流过的急水。
                            》藻(zǎo)鉴:亦称藻镜,指背面刻有鱼、藻之类纹饰的铜镜,这里比喻像镜子一样平的水面。藻,生活在水中的一种隐花植物。鉴,镜子。
                            》屏(píng):屏风,室内用具,用以挡风或障蔽。
                            》严陵:即严光,字子陵,东汉人,曾与刘秀同学,并帮助刘秀打天下。刘秀称帝后,他改名隐居。刘秀三次派人才把他召到京师。授谏议大夫,他不肯接受,归隐富春江,终日钓鱼。
                            》君臣:君指刘秀,臣指严光。
                            》空名:世人多认为严光钓鱼是假,“钓名”是真。这里指刘秀称帝和严光垂钓都不过是梦一般的空名而已。
                            ————————————————————
                            作于二月。苏轼时任杭州通判。他巡查富阳,由新城至桐庐,乘舟富春江,经过七里濑时作此词。
                            苏东坡经常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但他的感慨总是融化在对自然的永恒和美丽的礼赞中,因而总是给人一种生动活泼的、生意盎然的美感。这就是为什么虽然某些评论家批评苏东坡消极、悲观,而人们仍然喜爱苏词的主要原因。人们从苏词中得到的,不是灰色的颓唐,而是绿色的欢欣。(陈华昌)


                            IP属地:宁夏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8-07-14 13:46
                            回复
                              2025-11-28 21:24: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②【醉落魄·离京口作】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
                              (醉落魄:词牌名。即《一斛珠》。双调五十七字,仄韵。)
                              》京口:古城(今江苏镇江),为古代长江下游的军事重镇。
                              》二更:又称二鼓,指晚上九时致十一时。
                              》孤城:指京口。苍烟,灰蒙蒙的雾气。
                              》巾偏扇坠藤床滑:巾,指头巾。此句与下句都是描述词人醉酒后的形态。酒醒后头巾偏斜,扇子坠落,藤床格外滑腻,连身子都快挂不住了。
                              》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苏轼的家乡在四川眉山,所以说“西南”。他这时正任杭州通判,经常来往于镇江、丹阳、常州一带,所以说“东南别”。此句写作者仕宦漂零。
                              ————————————————————
                              作于冬。在杭州通判任上,苏轼进常往来于镇江(即京口)、丹阳、常州一带,公务宂忙,四处奔波,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不时袭上心头,因而作此词。
                              羁旅行役,本是词人墨客常咏的主题。苏轼这首小词,读起来却很别致。它表现的是酒醒后突然涌上心头的瞬间感受,笔调朴素、自然,上片写景,下片梦回,情景和谐,显得很有特色。


                              IP属地:宁夏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8-07-14 13: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