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南乡子·春情】
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涨渌醅。
暮雨暗阳台。乱洒高楼湿粉腮。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
————————————————————
》景,日光。琼杯:玉杯。
》照眼:耀眼。翠作堆:形容绿色之盛。
》岷峨(mín é):四川境内岷山山脉北支,峨眉山傍其南。而眉山距峨眉甚近,故作者常以之代指家乡。
》渌醅(pēi):美酒。蒲萄:即葡萄。此处与“渌醅”均喻江水澄澈碧绿。李白《襄阳歌》:“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阳台:地名,传说在四川巫山。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此指歌女所处之所,亦即下句之歌台。
》粉腮:歌女的香腮。
》吹回:指风吹雨散。
》落照:落日之光。
————————————————————
苏轼于元丰三年五月由定惠院迁居临皋亭,第二年(元丰四年)春作此词,一题为“黄州临皋亭作”。
这首词虽未描述作者的行为事迹,也恰恰表现了他被贬之后不得自由、无所适从,只能寄情山水的生活状态。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作者,对自然环境自然有超乎常人的感知能力。所以他状景细致入微,思维广阔,描写景致奇幻瑰丽;抒情则含蓄蕴藉,于字里行间不经意散发出饱满的乡思愁绪,似有自得之趣,又有千回百折的情感波澜。
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涨渌醅。
暮雨暗阳台。乱洒高楼湿粉腮。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
————————————————————
》景,日光。琼杯:玉杯。
》照眼:耀眼。翠作堆:形容绿色之盛。
》岷峨(mín é):四川境内岷山山脉北支,峨眉山傍其南。而眉山距峨眉甚近,故作者常以之代指家乡。
》渌醅(pēi):美酒。蒲萄:即葡萄。此处与“渌醅”均喻江水澄澈碧绿。李白《襄阳歌》:“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阳台:地名,传说在四川巫山。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此指歌女所处之所,亦即下句之歌台。
》粉腮:歌女的香腮。
》吹回:指风吹雨散。
》落照:落日之光。
————————————————————
苏轼于元丰三年五月由定惠院迁居临皋亭,第二年(元丰四年)春作此词,一题为“黄州临皋亭作”。
这首词虽未描述作者的行为事迹,也恰恰表现了他被贬之后不得自由、无所适从,只能寄情山水的生活状态。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作者,对自然环境自然有超乎常人的感知能力。所以他状景细致入微,思维广阔,描写景致奇幻瑰丽;抒情则含蓄蕴藉,于字里行间不经意散发出饱满的乡思愁绪,似有自得之趣,又有千回百折的情感波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