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插茱萸醉瑶台吧 关注:321贴子:21,900
  • 7回复贴,共1
Three Fu 


1楼2009-07-09 12:02回复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按我国阴历(农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有的年份“中伏”为二十天,则共有四十天。


    2楼2009-07-09 12:02
    回复
      2025-09-13 10:46: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俗话说“热在三伏”,按照我国传统历法,今天开始进入夏季常年相对最热的“三伏天”。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连续时段。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始日(今天是今年的初伏始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始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始日,每伏10天,但有些年份中伏为20天.一般说来,“三伏天”中又以“中伏”的平均气温最高。当然,古人的这种推算方法并不十分科学,并不一定与当年的气象实际紧密结合,各地全年中的极端最高气温也不一定出现在“中伏”,甚至不一定在“三伏”。但不管怎么说,“三伏天”确实是盛夏酷暑的时候,大家要注意防暑降温。


      3楼2009-07-09 12:03
      回复
        初伏 头伏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到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日子。第三个庚日为入伏,作为初伏的第一天。 
          中伏 二伏 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3后第一个庚日前的一段时间。第四个庚日定为中伏开始的第一天,农历七月前立秋者,则中伏为10天;农历七月后立秋者,则中伏为20天。
          末伏 终伏 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第二个庚日定为出伏,即伏天结束。


        4楼2009-07-09 12:03
        回复
          “伏”有潜伏的意思,从五行学说的角度看木、火、土、金、水,是依次相生的。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循环相生。春天属木;夏天属火;秋天属金;冬天属水。从秋到冬,冬到春,春到夏,都是相生的。但是,由夏到秋则相悖,因为火克金。夏天是秋天的克星,因此秋天它不敢出来,只好潜伏。五行家,在四季之中又安插了一个季节叫做“长夏”,也就是“伏”,这个季节属土。这个土是夏火所生,又能够生出秋金。如果没有这个“伏”,五行相生就循环不下去,


          5楼2009-07-09 12:04
          回复
            09年初伏:7月14日
            (农历五月二十二)
            7月23日
            (农历六月初二) 
            中伏:7月24日
            (农历六月初三)
            8月12日
            (农历六月二十二) 
            末伏:8月13日
            (农历六月二十三)
            8月22日
            (农历七月初三)


            6楼2009-07-13 12:07
            回复
              记下先...


              7楼2009-07-13 12:17
              回复
                呵~~初伏快到了~~~怪不得那么热……


                8楼2009-07-21 13: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