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北望吧 关注:12贴子:694
  • 7回复贴,共1


1楼2019-05-06 10:40回复
    第四幕:九年春二月,山东现祥瑞,帝王东祭泰山,后宫随扈(官方剧情)。钦妃幸得随行,与定妃相聚,定妃告知其泥人师傅已找到,又提及东巡朝孔圣人,而儒家重孝。若能在泥人的土里掺杂少量泰山土,再献给太后,更具有象征意义。钦妃觉得有理。【定贵妃、钦妃】


    2楼2019-05-06 10:40
    回复
      2025-11-28 11:00:0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赫舍里瀛仙_


      3楼2019-05-06 10:40
      回复
        【我自长街归,并携来帝王圣喻,允从东巡。】
        【正待归房去,抬目一望,栖桐尚燃灯火,倩姿剪影,映在烟霭色的窗上。可知定姊姊尚未安寝,大可邀起一叙。】去,问问定妃娘娘安寝了没。若没有——【明月灿灿,银辉满地,岂舍得辜负?】只邀她来赏月罢。
        【我自择了梨花下的石桌椅,坐在唤人摆下杯盏、五色点,静俟人来。】
        【明月如灯,浑圆的一轮高挂起,照的满庭清辉,竹影婆娑。我记得在极幼的某载,绥化城也得过这样好的夜色,二舅舅起了兴致,也呼人设宴摆酒,邀来阖府齐揽。额娘拥着我,不吃酒,只坐在假山堆砌的湖畔赏芙蕖,看席上觥筹交错。我记得,阿玛那宿喝醉了酒,扬声念了半宿的诗,什么“杯莫停”、“还复来”之类。额娘犹豫了很久,并未拦他,只说他是高兴。】
        【再往后呢——往事如烟霭,俱成混沌的一团,再记不清了。】


        4楼2019-05-08 18:17
        回复
          【圣喻吩咐六宫,她自然知晓,打头一句便道恭喜。面上喜色亦不藏,抬手斟了杯果子酒,递与她:】多谢多谢,请你一杯水酒,且先润润喉吧。
          【候她坐定,复娓娓叙来东巡诸事。】我原不曾想的,到头儿竟能落在我头上,临头儿才晓得,叫我也十分意外。【自慈闱离宫后,我的消息实在延滞不少,叫人恼火。】只是可惜的很,你不能同我一道儿去。
          【并非故意卖弄,或叫她不快。实在是自入宫以来,除却慈闱,便属她庇佑我最多。猛地长游,心头满是惴惴。】更何况,她华妃也在,我真怕路上叫她使些绊子。前头御花园我还碰见了她,还是那副样子,叫人恼得很……


          6楼2019-05-14 16:57
          回复
            【我自顾自述着我与华妃的宿怨,这本是六宫俱晓的故事,她更了然,实不值得我翻来覆去的讲。但前头有华妃,后头有和妃,连篇儿嘲我,一口怨气又难纾解,便非得对着她,不吐不快了。】
            【正自个儿说的痛快,不期她陡然一句,先时随声应和,后知后觉的,才咂摸出些不寻常的味儿。忙追问道:】好事儿?我倒不晓得,你且说来听听。
            【我对华妃的不快尚未吐净,可谓是意犹未尽,不忍心将话头扯到旁处,仍旧道:】我不是非要怎得说,但这一趟子出门去,但求莫要触她华妃娘娘的霉头罢!赶明儿我还得好好儿往菩萨跟前上柱香呢。
            【明月一轮,明晃晃的爬高起来,照的满地银辉,盈满杯盏。我想起初衷并不是向她抱怨对华妃的不满,而是邀她赏月。忙将蜜酒斟来,又举著挟了块细点。】别光顾着说话,你且尝尝我宫里新来的小宫女儿手艺如何。


            8楼2019-05-16 20:58
            回复
              【宫里新来的小宫娥手艺着实不坏。早二年刚上京的时候,误打误撞也曾进过一家小馆子,在大栅栏外头的小巷子里。老北京旁的吃食我都不很中意,唯有他家的饭食,多年来念念不忘——其实,哪有什么精妙的手艺,不过是念念不忘的心境罢了。】
              【手下未歇,筷著又挟来一口豌豆黄,正塞得满口生香。忽听得她说了这句,黄豆粉顺着气管子呛进去,倒惹出一串儿的咳嗽。过了半日,才稍稍止住,勉强道:】这是怎么个话儿说……咳咳……那师傅找到了……咳咳咳……这固然是一桩好事儿,我得好好谢谢你。
              【茶消了大半盏,举指拭去眼角逼出的泪花,复而缓声再道:】可是我不懂,这同泰山之行又有什么关系——该是耽搁了正事儿才是。


              9楼2019-05-16 21:07
              回复
                【原来如此。】
                【听她道出种种,几想抚掌大叹,当着妙极。赞自口出不绝:】好姊姊,你待我真好。我正想着泥人儿轻薄,献礼姑母也不值得,你便替我想的这样周全。如此,再没半点顾虑了!好姊姊,你该叫我怎样谢你才好?
                【昔年定妃初拜慈宁时,姑母也曾戒我警醒——向来是对她不存疑的,眼下更是拜服的五体投地。若说天下人负我憎我,便只有她不会负我害我了。】
                【我少年时也曾信过旁人,譬如瑛嫔,也曾结义金兰,奈何奈何。我自诩再不信他人,却在眼下,又忘得很了。大约是心性如此,再难悔改。】
                【目觑四下,并无一物可彰我满心的感激之情,连声道:】再没什么能谢你的了,大恩亦不言谢,我只好空口许你来日罢,锦上可添花,雪中亦送碳。


                10楼2019-05-16 21: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