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无定法”,不仅是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相处模式,即便是与同一个人恋爱,在不同阶段、不同生活情境中都可能表现不同。
在心理学领域,“爱”也是众说纷纭的难题。曾有不同的理论围绕“什么是爱”进行过探讨。我们整理了其中一些有趣、经典的理论,或许能为“情侣之间怎样算爱”提供一些参考。
1. “喜欢” 和“爱”是一回事吗?
在当前快节奏的社会背景下,很多人还没来得及培养起身后的感情,就已经匆忙走进了一段恋爱关系。在一起一段时间后,你们对彼此的感觉到了哪一步?仅仅是喜欢,还是已经发展成为浪漫的爱?社会心理学家Zick Rubin研发了两套量表,来帮助人们判断自己对心仪之人的感情状态。
Rubin认为,有时候我们会很愿意和一些人花时间在一起,互相欣赏,但这未必就是爱,而可能只是喜欢。而爱是更深刻、更强烈的,也带有更多身体亲密的欲望。他提出,恋人之间的爱由三个元素构成:
a. 依恋(Attachment):需要被对方照顾。需要和对方在一起。另外,肢体接触和认同感也是依恋的重要组成部分。
b. 关怀(Caring):像在乎自己一样在乎、重视对方的幸福和需求。
c. 亲密(Intimacy):和对方分享私密的想法、感受和欲望。
基于这一理论,Rubin研发了两套量表,一套测试喜欢(liking),一套测试爱(love)。一些关于喜欢的4个示例问题如下:
· 我感觉TA是个很稳定的人。
· 我对TA的观点很有信心。
· 我认为TA总是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
· TA是我认识的人当中最可爱的人之一。
而以下4个示例问题,则描述了恋人之爱:
· 我对TA有强烈的占有欲。
· 我喜欢听TA对我倾吐内心的隐秘。
· 我会为TA做几乎任何事。
· 我很容易就忽略了TA犯下的错。
Rubin的理论为分辨喜欢与爱的情感提供了一个视角。但他所描述的爱的状态,似乎随着关系的进展会越来越不适用。当感情趋于稳定、占有欲不再那么强烈、我们也不再为对方头脑发热时,我们之间还是爱情吗?
2. 激情与陪伴感,哪个对爱更重要?
心理学家Elaine Hatfield的理论在以上方面进行了更多的阐释。Elaine Hatfield认为,我们在刚坠入爱河时感受到的爱,和关系发展一段时间后感受到的爱是不同的。她将情侣间的爱分为两类:激情之爱(passionate love)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