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有幸识丹青吧 关注:931贴子:6,960

《一生孤注掷温柔》人物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给度受


1楼2009-07-25 13:55回复
    《一生孤注掷温柔》人物谱(第一卷第一章上半部分)
    卷一 相见欢•少年游
    虽是题为相见欢,却是在一片火海中开篇,在伤痕累累时遇见,偶遇,却是千年的约会,成就少年佳期、携手千里。这一卷里,凄苦人物无读数和,却因有了少年意气,风物长宜放眼量,给人无尽的希望和力量。结缘不易,守缘更难。南逃途中,所见所闻都在无形中促生出子释和长生的铭心的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情感,子周和子归也因为一路所遇的无数的景象和人物渐渐长大。
    第一卷里正面出场的人物众多,却不繁杂。大致上重要的人物有五十余位。按照出场的大致顺序聊一下我对他们人名的一些拉杂联想吧。这些联想也许都只是一见到名字之后的第一直观印象,有一些不涉及书中剧情,或者在不知晓后面剧情时产生的想法,很有意思。
    最先出场的是李子释(甫一出场还没提到“李免”)、李全、李还、李子释、李彦成、子释母亲、小姨娘、翠翘、红玉这些人。
    李免(字子释),原本上可能会字“子逸”,在南逃路上把这个好名字送给了别人。因为生在佛诞日,带着悲悯下凡历劫,注定了子释的一生基调。佛是高高在上的,佛又是普渡众生的,佛是飘乎于人界之外的,佛又是人界的指望和寄托,佛创造一切定律规则为了拯救和救赎,却同时又在拯救和救赎的时候必须惩戒凶恶……子释这个名字,寄托了太多的寓意……子释送名时说到:“不如叫子逸吧。逸者,脱也。望他免于祸患,永享安乐。”或者他自己也这是希望的吧,子逸,飘逸、安逸,岂不是更好?注定子释要释人释己,这竟然与他的好为人师也很相像,解惑释义,子释名字来得恰好。
    李全(字子周)、李还(字子归),取意周全归还之意,这是后文明白写着的。但国人讲究水满则溢,强调太周而终会不全。以至后来流离失所,幼时便历经磨难。子周也是讲求忠义两全,便是南逃艰苦,还不忘报国为民。残酷的是,自古忠义难两全,如果什么都追求极至的“周正、周全、周祥”,又怎么能完全做得到呢?
    子归的名字,总忍不住想起《诗经 国风 周南》里的一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摘自陈小欣的评)特别是后来被封为“宜宁公主”,更是恰当匹配。
    翠翘、红玉,作为一闪而过的家仆名字,被阿堵信笔提到,特别是后文中,为了考据,子释还利用了想要追求他家女仆的人,想来子释这神仙般的人物家中的仆人也是肖主的,很讨人疼呐。可惜了,一出场就吊在那里……只给观众一个掠影。
    这一家出场之后,紧接说提到了两名有气节的人物:彤城守备林蕃、彤城太守王元执。
    林蕃:彤城守备,后被追封为忠勇伯。“守备林蕃没什么名气,却有一股踏实死拼的干劲,始终不肯出城应战,天天带着士兵百姓加固城墙。”这位死守气节的林守备,一下子就让我想起林则徐……知不可为而坚守,勇者!
    名宿大儒王元执,彤城太守,号“守一”,后被追封为忠信伯。在卷一第一章里,只写到他的从容就死,视死如归是最高境界,让人敬佩!在第二卷第三十四章里,子释到富文堂卖文时,又特地提到了王太守----王大人堪称天下文章领袖,士林中为表敬重,不称其官位,尊一声“守一先生”。守一先生文章好,尤其一手策论,写得理据充实,辞章精雅;法度井然,文质兼美,乃童生士子们学习模仿的典范。“守一”先生不仅是大儒,更是王元执大胆直率,子释也是从他“发牢骚”的话里,推摩到了子周、子归两人亲生父亲的真相----只有这样的人才会与李彦成成为至交,才会教得出冰雪聪明又晓理通透的子释吧!
    


    3楼2009-07-25 13:57
    回复
      2025-09-09 09:36: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一生孤注掷温柔》人物谱(第一卷第一章上半部分)
      卷一 相见欢•少年游
      虽是题为相见欢,却是在一片火海中开篇,在伤痕累累时遇见,偶遇,却是千年的约会,成就少年佳期、携手千里。这一卷里,凄苦人物无读数和,却因有了少年意气,风物长宜放眼量,给人无尽的希望和力量。结缘不易,守缘更难。南逃途中,所见所闻都在无形中促生出子释和长生的铭心的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情感,子周和子归也因为一路所遇的无数的景象和人物渐渐长大。
      第一卷里正面出场的人物众多,却不繁杂。大致上重要的人物有五十余位。按照出场的大致顺序聊一下我对他们人名的一些拉杂联想吧。这些联想也许都只是一见到名字之后的第一直观印象,有一些不涉及书中剧情,或者在不知晓后面剧情时产生的想法,很有意思。
      最先出场的是李子释(甫一出场还没提到“李免”)、李全、李还、李子释、李彦成、子释母亲、小姨娘、翠翘、红玉这些人。
      李免(字子释),原本上可能会字“子逸”,在南逃路上把这个好名字送给了别人。因为生在佛诞日,带着悲悯下凡历劫,注定了子释的一生基调。佛是高高在上的,佛又是普渡众生的,佛是飘乎于人界之外的,佛又是人界的指望和寄托,佛创造一切定律规则为了拯救和救赎,却同时又在拯救和救赎的时候必须惩戒凶恶……子释这个名字,寄托了太多的寓意……子释送名时说到:“不如叫子逸吧。逸者,脱也。望他免于祸患,永享安乐。”或者他自己也这是希望的吧,子逸,飘逸、安逸,岂不是更好?注定子释要释人释己,这竟然与他的好为人师也很相像,解惑释义,子释名字来得恰好。
      李全(字子周)、李还(字子归),取意周全归还之意,这是后文明白写着的。但国人讲究水满则溢,强调太周而终会不全。以至后来流离失所,幼时便历经磨难。子周也是讲求忠义两全,便是南逃艰苦,还不忘报国为民。残酷的是,自古忠义难两全,如果什么都追求极至的“周正、周全、周祥”,又怎么能完全做得到呢?
      子归的名字,总忍不住想起《诗经 国风 周南》里的一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摘自陈小欣的评)特别是后来被封为“宜宁公主”,更是恰当匹配。
      翠翘、红玉,作为一闪而过的家仆名字,被阿堵信笔提到,特别是后文中,为了考据,子释还利用了想要追求他家女仆的人,想来子释这神仙般的人物家中的仆人也是肖主的,很讨人疼呐。可惜了,一出场就吊在那里……只给观众一个掠影。
      这一家出场之后,紧接说提到了两名有气节的人物:彤城守备林蕃、彤城太守王元执。
      林蕃:彤城守备,后被追封为忠勇伯。“守备林蕃没什么名气,却有一股踏实死拼的干劲,始终不肯出城应战,天天带着士兵百姓加固城墙。”这位死守气节的林守备,一下子就让我想起林则徐……知不可为而坚守,勇者!
      名宿大儒王元执,彤城太守,号“守一”,后被追封为忠信伯。在卷一第一章里,只写到他的从容就死,视死如归是最高境界,让人敬佩!在第二卷第三十四章里,子释到富文堂卖文时,又特地提到了王太守----王大人堪称天下文章领袖,士林中为表敬重,不称其官位,尊一声“守一先生”。守一先生文章好,尤其一手策论,写得理据充实,辞章精雅;法度井然,文质兼美,乃童生士子们学习模仿的典范。“守一”先生不仅是大儒,更是王元执大胆直率,子释也是从他“发牢骚”的话里,推摩到了子周、子归两人亲生父亲的真相----只有这样的人才会与李彦成成为至交,才会教得出冰雪聪明又晓理通透的子释吧!
      这一节里,把文中三对最重要的父亲、母亲放在一起说说。
      是不是有人会忘了李子释的父亲的名字?在第二卷里,又多次提到过他。我们回顾一下:“李彦成,字思哲,兴宁五年状元,授翰林院大学士,历任礼部侍郎、礼部尚书、青阳太守、凉州刺史。”还曾经任过太傅,后被追封为忠毅伯。
      


      4楼2009-07-25 13:58
      回复
        好贴!期待后续


        6楼2009-07-25 16:52
        回复
          不忍辛苦了,摸摸


          8楼2009-07-25 19:03
          回复
            看的时候瓦就在想。。阿堵写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想到这么多捏。。。崇拜一下


            9楼2009-07-25 19:22
            回复
              大多数没想过,哈哈哈,这是看客的自我臆断 + 胡思乱想,说出来只为表达敬意呐!


              10楼2009-07-25 20:22
              回复
                • 218.69.250.*
                不忍对三对父母的评说简直太精彩了,看得我津津有味。
                哈哈,比我写出来的好看!
                ——还是裸奔的阿堵


                11楼2009-07-25 21:55
                回复
                  2025-09-09 09:30: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评真的是有水平,大拇指!
                  楼主的心思和恒心更是让人佩服!
                  捉虫:子肆繁盛


                  12楼2009-07-25 23:37
                  回复
                    惊见阿堵果奔!
                    这么一说,初见符杨这名字,我脑子里冒出的是那篇《白杨礼赞》呃。
                    顾知芳幼时生活在銎阳城,但不知为嘛偶总怀疑她祖籍是彤城的……
                    ps:子释的小姨娘,应该是指子释母亲的妹妹的那个“姨娘”,而非红楼里赵姨娘的那个“姨娘”吧?困惑很久了……


                    13楼2009-07-25 23:56
                    回复
                      摸楼上的
                      -------------------------------------------------------
                      (后来他发现自己有了一个男儿媳,他也许会转头看看三儿子符留,心里想:还好,你这个废物给我留了个孙子……
                      ——不忍我看到这喷了……


                      14楼2009-07-26 09:06
                      回复
                        羽,说实话,我都怀疑符留的那个抱着进京的两个月的儿子是不是他亲生的……
                        哈哈哈


                        15楼2009-07-26 12:10
                        回复
                          被这么一点拨,我才惊觉王母和老傅的重要用途哈
                          之前不该那么怨念老傅的说
                          其实我之前也以为李老爹被皇帝非礼了呢,该打
                          真是辛苦了呢
                          话说也想过那个姨娘问题哈


                          16楼2009-07-26 12:52
                          回复
                            回13楼:
                            顾知芳,銎阳人,祖籍彤城。
                            书中这样写着的。
                            印象中是这样的,一直没找到哪章。


                            17楼2009-07-28 18:49
                            回复
                              2025-09-09 09:24: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回复:17楼
                              长生妈祖籍是不知道的。。。当初长生和子释初遇时长生为了圆谎说祖籍是彤城,所以子释在西京找的是祖籍彤城的顾家。


                              18楼2009-07-28 19: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