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兵器吧 关注:127,522贴子:2,875,360

关于战后水柜分代这事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篇就是之前想发的内容,先试试看会不会被系统自动吞


IP属地:中国台湾1楼2019-09-20 18:43回复
    算了,直接发图,消失的2、3楼就是被吞的内容


    IP属地:中国台湾4楼2019-09-20 18:47
    回复
      2025-10-20 07:38: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关于罗尔夫希尔姆斯(Rolf Hilmes),他是德国关于装甲车辆这一领域相当出名的专家,曾在联邦国防军装甲部队接受预备役训练,后来在联邦国防军军备采购局担任过装甲技术顾问,并在联邦国防军军事学院担任过讲师。目前主要从事装甲车辆领域相关写作。


      IP属地:中国台湾5楼2019-09-20 18:48
      收起回复
        首先关于战后坦克的“世代”实际上并没有一套具有约束力的分类方法,各个能够发展装甲车辆的国家都依照自身的想法和需求开发符合本国条件的坦克,尽管如此为了方便讨论而进行划代也是有必要的,其中技术和时间便是划代最重要的依据。


        IP属地:中国台湾6楼2019-09-20 18:48
        回复
          战后第一代主战坦克(1950-1960)
          基本上这一类的坦克大多可视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开发的项目延续,技术特征上来说车辆性能与设计概念都接近战争后期的坦克(黑豹、T-34/85),且大部分都倾向取消第五名车组乘员。而在火力控制、发动机与传动系统方面美国人取得了较为不错的进展。
          美国 M47

          美国 M48/A1/A2


          英国 百夫长

          苏联 T-44

          苏联 T-54 、T-55

          法国 AMX-50

          日本 61式

          中国 59式


          IP属地:中国台湾7楼2019-09-20 18:53
          回复
            战后第二代主战坦克(1960-1970)
            在1960年代,战后第二代主战坦克开始出现,由于终战后经济条件稳定,许多国家开始可以开展本国坦克的研究开发,部分国家使用了新的概念,如Strv 103、豹1与AMX-30。基本技术特征包括夜间的主动红外装置、NBC核生化防护系统(少数国家例外)、装有火炮稳定器以及机械式弹道计算机等。此时西方国家的第二代坦克大部分皆装备英国的105毫米L7线膛炮。
            美国 T95

            美国 M60/M60A1


            英国 酋长

            英国 维克斯Mk1(胜利式)

            苏联 T-62

            法国 AMX-30

            西德 豹1A1/A2/A3


            瑞士 Pz 61

            以及瑞典的Strv 103 / S坦克 (图发在下面)


            IP属地:中国台湾9楼2019-09-20 18:59
            回复
              Strv103


              IP属地:中国台湾10楼2019-09-20 19:00
              回复
                第一代际坦克(1970-1980,中文概念可理解为二代半)

                美国 M60A2

                美国 M60A3

                西德/美国 KPz 70/XM803

                英国 维克斯Mk3

                英国 FV4030/1与FV4030/2(/1可简单视为火控改进的酋长,/2则大幅改进动力系统)


                西德 豹1A4
                最先使用双向稳定的PERI R12车长周视镜

                意大利 OF-40


                IP属地:中国台湾11楼2019-09-20 19:06
                回复
                  2025-10-20 07:32: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瑞士 Pz 68

                  日本 74式

                  以色列 梅卡瓦(包括Mk1与Mk2)


                  阿根廷 TAM


                  IP属地:中国台湾12楼2019-09-20 19:09
                  回复
                    在这一类苏联T-6️⃣4/T-2被划入主要是因为它们缺乏一些战后第三代坦克的及基本技术特征。(对应中文概念可认为是准三代)
                    苏联 T-6️⃣4
                    Rolf Hilmes在这里列举出了分到这一类的型号,包括使用115毫米火炮的T-6️⃣4 M1970以及使用125毫米火炮与光学测距仪的T-6️⃣4(也就是T-6️⃣4A


                    苏联 T-72
                    同上,型号包括使用光学测距仪的T-72 M1977(也就是T-72乌拉尔)、使用激光测距仪的T-72 M1980与M1981(也就是T-72A




                    IP属地:中国台湾14楼2019-09-20 19:12
                    回复
                      战后第三代主战坦克(1980-)
                      自1980年代以来,各国开始推出新一代的第三代坦克。这些车辆的基本特征包括更复杂的复合装甲、结合各种传感器与数字弹道计算机的先进火控系统、采用被动夜视设备(主要是热成像,少部分微光)。这些车辆大多具备全天候不分昼夜的作战能力,与此同时开发及采购成本也大幅上升。
                      美国 M1/M1A1


                      英国FV4030/3伊朗狮2及FV4030/4挑战者


                      英国维克斯“勇士”
                      包括使用105毫米L7线膛炮的维克斯Mk4以及使用120毫米L11线膛炮、半人马火控的维克斯“勇士”


                      苏联T-80
                      当时西方已知苏联T-80的改进包括可发射炮射导弹、使用激光测距仪、1000马力燃气轮机。根据CIA报告,当时称呼T-80(也就是T-80B)为NST(次型苏联坦克),而T-80的后续改进型则被称呼为FST(未来苏联坦克),西方预测FST将在1980年代中期就进入量产。关于FST最后再说明一下


                      IP属地:中国台湾15楼2019-09-20 19:16
                      回复
                        西德 豹2


                        法国 EPC(主要作战平台)/Char90
                        也就是后来的勒克莱尔,不过Rolf Hilmes在成书时勒克莱尔还未出现,倒是有一些EPC的各种概念,直到1986年勒克莱尔的技术组件验证车MSC才出现

                        EPC项目下制造出来的等比例模型,最右侧的为AS12方案,最左侧为P48原型方案

                        MSC
                        瑞士 NKPz(新型主战坦克)
                        一样是当时开发中的概念项目,为了替代Pz61,不过后来瑞士选择购买豹2,并改称Pz 87

                        瑞典 UDES 11/17/19
                        同上,UDES代表地面直射火力作战车辆,为了替代瑞典的百夫长,后来改买德国豹2IMP,改称Strv 122


                        日本 STC
                        STC是当时西方对日本正在开发的TKX称呼,也就是后来的90式


                        90式试作车
                        印度 印度豹(Chetak)也就是后来的阿琼

                        阿琼原型


                        IP属地:中国台湾16楼2019-09-20 19:23
                        回复
                          第二代际坦克(1980-,中文概念可理解为准三代)
                          80年代由于技术进步,部分国家使用一些在三代坦克的先进技术如火控系统、复合装甲等来改进旧的坦克,主要都是在二代的基础上升级。
                          美国 超级M60

                          英国 酋长900

                          法国 AMX-32


                          法国 AMX-40



                          IP属地:中国台湾17楼2019-09-20 19:26
                          回复
                            第三代际坦克 (概念接近三代半)
                            在这一类的坦克主要都是为了在1990年代中后期服役而开发,这些项目的最终结果是西方在原本三代的基础上进行性能提升。
                            关于这一代由于Rolf Hilmes成书时还没有明确的车型出现,所以有许多内容为个人补充。
                            美国 TTB/M1A2
                            TTB代表坦克测试平台,该计划在1980年启动,计划用来探索在1988年-1996年间会在未来坦克上使用的新技术以及先进车辆设计。TTB使用一个改进的M1底盘,装有M256滑膛炮的小型无人炮塔安装在底盘上,车组三人皆坐在车体前方。

                            当时Rolf Hilmes成书时M1 Block II项目仍然在开发中。M1的Block II计划则在1985年2月由陆军副参谋长批准,8月重新评估。1987年Block II计划重新修改,整个计划拆成三阶段进行分阶段开发。最终M1A2在1990年确定最终配置,并于1992年投产。而M1A1 HA就是Block II第一分阶段引入M1A1生产线的结果


                            M1A1 w/ Block II,又称M1A1+
                            M1A2原型 (共生产10辆)


                            IP属地:中国台湾18楼2019-09-20 19:29
                            回复
                              2025-10-20 07:26: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西德 豹3
                              虽说这一项是豹3,但纵观来看最后的结果是豹2IMP,也就是豹2A5。由于在1982年11月法国放弃法德两国的双边坦克开发项目,于1983年3月西德决定将豹3的概念开发延后至1996年,但此时西德需要替代的方案来应对未来苏联的威胁,此时有几种方案可选择:进一步开发豹2、豹2的性能提升、在豹2底盘的基础上开发新的三人炮塔,在豹2底盘上开发新的双人炮塔(带自动装弹机)等,最后决定进行豹2的“战斗能力提升”(KWS)计划,整个计划的最后结果就是豹2IMP。

                              豹2 KVT

                              豹2 TVM max

                              豹2 TVM max/min


                              IP属地:中国台湾19楼2019-09-20 19: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