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兵器吧 关注:127,223贴子:2,874,073

回复:在家宅着太无聊,开始水东风26和东风17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重发14楼
一直有传说,有个用东风26弹体搞的中段反导拦截弹,性能对标美国现役GBI,但没有进一步信息的情况下这也只是传说。
现在说说这个水漂弹头。
正如前文所说,双锥体是初级的乘波体设计。这种设计较为简单,但是升阻比低,只能进行价值有限的垂直机动,也就是所谓的“水漂”。虽然也能以高超声速滑翔,但这种设计的升阻比低,和真正的滑翔弹头相比简直不能看。美国现有的AHW就是这种设计。相比之下以东风17和htv-2这类新型乘波体能够进行价值更大的横向机动。当然,htv-2玩脱了是后话,替代它的是技术水平低的双锥体设计。
而滑翔弹头的第一个成就就是,东风17这类东西一夜间让一众面防御的区域防空系统直接变成了点防御。増程是附带的,突防能力才是HGV的最大价值。
Htv-2的水平很高(虽然也没高到哪里去,国内有的是比它强的乘波体设计。说的就是星空2号),但是翻车了。下面有几个模型看看就好,并不是htv2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0-02-08 00:00
收起回复
    哪一楼被吞了说一声我重发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0-02-08 00:00
    收起回复
      2025-08-09 21:00: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开个脑洞,我们可以使用长剑100和东风17进行组合攻击,通过不同方向和轨道对敌方重点防护的目标进行打击。比如说朝鲜半岛上那个仇恨值满满的辐射源:
      别看装了轮子,这玩意基本没机动能力的。
      比如说,可以用10枚东风17加上10枚长剑100进行火力覆盖。通过规划不同的弹道实现多方向上的饱和打击。
      这足够削平一个小山包的,把这部雷达蒸发掉估计都没问题。
      当然,部署在日本的同型号雷达也可以如法炮制。
      有些丧心病狂但这不是重点。
      半个小时把第一岛链上所有的军事目标犁一遍都不是问题。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20-02-08 00:02
      收起回复
        重发24楼
        一直有传说,有个用东风26弹体搞的中段反导拦截弹,性能对标美国现役GBI,但没有进一步信息的情况下这也只是传说。
        现在说说这个水漂弹头。
        正如前文所说,双锥体是初级的乘波体设计。这种设计较为简单,但是升阻比低,只能进行价值有限的垂直机动,也就是所谓的“水漂”。虽然也能以高超声速滑翔,但这种设计的升阻比低,和真正的滑翔弹头相比简直不能看。美国现有的AHW就是这种设计。相比之下以东风17和htv-2这类新型乘波体能够进行价值更大的横向机动。当然,htv-2玩脱了是后话,替代它的是技术水平低的双锥体设计。
        而滑翔弹头的第一个成就就是,东风17这类东西一夜间让一众面防御的区域防空系统直接变成了点防御。増程是附带的,突防能力才是HGV的最大价值。
        Htv-2的水平很高(虽然也没高到哪里去,有的是比它强的乘波体设计。说的就是星空2号),但是翻车了。下面有几个模型看看就好,并不是htv2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20-02-08 00:07
        收起回复
          长剑/东风100的编号直接上三位数可能意味着新的巡航导弹体系的建立。想象一下未来的场景:
          东风17A/B/C…加上超燃冲压的长剑/东风200,HGV+HCM高超音速组合拳。想想都刺激。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20-02-08 00:08
          回复
            考虑到东风26的射程,在美国人的中导和新型轰炸机形成战斗力之前,向着西太的美军航母和军事基地发射,哪怕是站撸也不会有问题。装在轮子上的机动发射平台远比不动的固定目标生存能力强。
            哪怕是美国人的中导和新型轰炸机形成战斗力之后,如上文所说在水平瞄准和无依托快速发射这些技术的加持下,也能保证平台优秀的生存能力。因为想要在诺大的陆地上面找到一辆二十多米长的到处跑的车辆简直是海底捞针。何况东风26还能在长距离机动后直接发射,战略导弹“车载弹”长途机动直接发射这个能力更是将东风26发射系统的机动性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另外,派遣轰炸机渗透进内陆攻击发射车基本上就是自杀任务,我看飞行员搞事情的可能性更大。当然,要是能活着回来的话这事够吹一辈子。
            这个问题值得详细说说。派遣战术空军执行这样的渗透任务明显是不切实际的,因为不够LO,只有B2这类隐形轰炸机才有可能成功。而就算是被吹的神乎其神的B21在沿海密如蛛网的雷达网面前,能不能成功都不好说。
            609情报雷达,14所可不是一般的强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20-02-08 00:11
            收起回复
              但是并无绝对,B2和B21这类飞翼布局的隐形战略轰炸机对UHF/VHF雷达天生就比F22/F35之流有优势。可想要渗透进防空圈攻击发射车依旧是近乎绝望的任务。总之,飞行员应该先写好遗书。
              来谈谈美国人最接近实物的东西,C-HGB。这玩意能不能达到东风26的程度还是个问题。
              典型的双锥体,技术水平落后。这东西是AHW的直接后裔,还是传统的钱学森弹道。高抛弹道再入滑翔,一如HTV-2的老路,和东风17一比落后程度要按十年为单位计算。到目前为止,因为由于耐热不过关,原计划的6000公里射程根本达不到。考虑到双锥体弹头那捉急的升阻比还指望这东西滑翔几千公里,实际有效射程和末端速度恐怕美国人都不好意思说出来。这东西都能算高超音速武器的话,东风26也能算。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20-02-08 00:13
              收起回复
                踩着htv2的浮尸过河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20-02-08 00:14
                回复
                  2025-08-09 20:54: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设计上讲东风17比C-HGB这个现在还是PPT和模型状态的东西还要先进一代。况且,东风17不过是开胃甜点,大菜还没上。
                  lrhw算是典型,热发射。
                  美国人对射程的要求很高,同时要求火力密度,一辆发射车双联装。考虑到要求使用现成的弹体和美国人现有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水平,这东西势必无法携带大的弹头。但是作为短平快项目,这是目前美国人能拿出来的最接近实物的方案。要说优势恐怕也就是火力密度和三军通用了。
                  不要问编制问题,需求和定位不一样。东风26一个营就有6辆发射车。
                  这个半挂tel就不吐槽了,反正美国人没这个越野的需求,看看侏儒奇葩的TEL就知道了。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20-02-08 00:15
                  收起回复
                    24楼截图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20-02-08 00:18
                    回复
                      更新一下第二代弹头的东西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39楼2020-02-08 00:21
                      回复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40楼2020-02-08 00:25
                        回复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41楼2020-02-08 00:26
                          收起回复
                            直接发截图吧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42楼2020-02-08 00:26
                            回复
                              2025-08-09 20:48: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固体战略导弹上面级经常会变细。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43楼2020-02-08 00: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