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9,120贴子:10,062,618

回复:漫谈诗词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饭之恩死也知
当初韩信穷到没饭吃,老妇人一碗饭救了他。
韩信有情有义到死也记住这份恩情。
韩信不听蒯通建议出兵垓下,
有贪求富贵的因素,也有忠于刘邦的成分。
轻信萧何,也是因为早年萧何待韩信的恩情。
所以吕后能打着刘邦的旗号让萧何骗了韩信。
韩信之死恩怨两相抵消。


IP属地:安徽29楼2020-03-01 16:07
回复
    淮阴怀古的哲学意义:
    我引用菜根谭的评论,让大家更多了解古人的智慧。
    帆只扬五分船便安。水只注五分器便稳。
    如韩信以勇备震主被擒,陆机以才名冠世见杀,
    霍光败于权势逼君,石崇死于财赋敌国,皆以十分取败者也。
    康节云:饮酒莫教成酩酊,看花慎勿至离披。
    旨哉言乎!——菜根谭
    喝酒不要喝得酩酊大醉,赏花不要等到正值满开。
    喝到酩酊大醉,上吐下泻、胡言乱语丑态毕露;
    繁花盛开离花谢也不远了;
    本来很美的事情变得不美了。
    红楼梦中怎么形容呢?“求全之毁”!


    IP属地:安徽30楼2020-03-01 16:27
    收起回复
      2025-08-01 21:19: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64回黛玉著作五美吟,对这5首诗,我以前写过一些读后感。
      当时总觉得意犹未尽,好像还没有懂黛玉的意境。
      因最近再次学习历史,再读五美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IP属地:安徽32楼2020-03-09 12:56
      回复
        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
        虞姬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
        饮剑何如楚帐中
        这首诗写的是虞姬与项羽的故事。
        故事背景是项羽被刘邦团团围住,听到四面楚歌,项羽与虞姬最后告别。
        因为项羽自封西楚霸王,所以又称为霸王别姬。


        IP属地:安徽33楼2020-03-09 13:48
        回复
          一般读者都将这首诗理解为赞叹虞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可是大家注意到没有?第64回的回目是“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黛玉写这5首诗总体是表达悲伤的情绪。
          黛玉除了一般人理解的赞叹之外,悲什么?
          “堪怜咏絮才”,
          黛玉的才华仅仅是大家理解的赞叹虞姬?那还有什么新意?
          “咏絮才”是什么才?是谢道韫第1人把飘雪比作柳絮的创新才能。
          重点:创新、开创的精神。


          IP属地:安徽34楼2020-03-09 14:11
          收起回复
            肠断乌骓夜啸风
            虞姬肝肠寸断,因何而悲?“乌骓夜啸风”。
            项羽骑着乌骓宝马连夜出逃,呼啸而去。何等决绝!
            既然你项羽打定主意逃生,为何还要和虞姬告别?
            为何还吟唱什么“虞兮虞兮奈若何”?一番儿女情长?
            你项羽恋生,我虞姬不想逃生吗?


            IP属地:安徽36楼2020-03-09 14:43
            收起回复
              历史上项羽与虞姬感情不错,告别虞姬时项羽有一段吟唱:
              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自夸为盖世英雄
              时不利兮骓不逝——时局不利,乌骓宝马也老了。
              骓不逝兮可奈何——乌骓跑不动了,无法搭载2个人。
              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啊,该拿你怎么办呢?
              项羽的重点是:虞姬虞姬,我项羽该拿你怎么办呢?
              带着你一起出逃?还是留下你?
              项羽边唱边哭,周围将士无不落泪。
              一连唱了好几遍,唱出项羽的无奈、徘徊与多情。


              IP属地:安徽38楼2020-03-09 15:28
              回复
                虞兮幽恨对重瞳
                虞姬对着深爱的项羽,幽恨重重。
                “幽”字用得太好,也是无法替换的字。
                半明半暗,若隐若现,似有实无,心中有恨却无法说出,
                种种复杂情感都凝结在“幽”字里。
                项羽的儿女情长让虞姬别无选择,
                唯有一死报答痴情。
                项羽用痴情温柔地杀死了虞姬!
                试想如果项羽不去告别,不唱“奈若何”,
                虞姬会自刎吗?


                IP属地:安徽39楼2020-03-09 15:53
                回复
                  2025-08-01 21:13: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黥彭甘受他年醢
                  淮南王黥布、梁王彭越是西汉的开国功臣。
                  当年刘邦、韩信、黥布、彭越等人与项羽决战垓下。
                  后来彭越、黥布因对刘邦不忠,意欲造反而被杀。
                  “甘”字,表明这两人不冤、无怨。


                  IP属地:安徽40楼2020-03-09 17:15
                  回复
                    饮剑何如楚帐中
                    可是虞姬有何过错被迫自刎成就忠贞美名?
                    我想如果项羽不唱“奈若何”,
                    虞姬愿意与项羽“共患难”,一起出逃。
                    问题是项羽对2人同时逃生没有把握,
                    又不愿意与虞姬“同生死”。
                    既如此,何不放过虞姬?做个无情人!


                    IP属地:安徽41楼2020-03-09 17:18
                    收起回复
                      虞姬这首诗的哲学意义:
                      如果项羽无情,虞姬不会死。
                      因为刘邦非常好色,当然也无法成就爱情的忠贞了。
                      项羽在情感上并不想让虞姬死亡,
                      甚至虞姬自刎的结局项羽都不想看到。
                      可是正因为项羽的痴情反而害死了虞姬。
                      项羽在情感问题上表现得太软弱黏糊,没有智慧。
                      大男人哭哭啼啼、婆婆妈妈反复吟唱象个什么样?!
                      对看第11回宝玉探病可卿时候的落泪,都属于太仁慈而没有智慧!
                      实际上项羽有自私的贪恋之心,不自觉得想让虞姬忠于自己,传一段爱情佳话。
                      总结:过犹不及,仁爱太过未免偏私。


                      IP属地:安徽43楼2020-03-09 17:49
                      收起回复
                        看到大家讨论陆游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我把以前的分析找出来供大家参考。
                        黛玉只是说陆游的浅近诗词不适合初学者学诗。
                        香菱一开始学诗处于“初学分布,但求平正”的阶段,
                        接下来如果立意不高远,不能达到“既得平正,务追险绝”的境界。
                        而陆游的诗词很多看似浅近,但实际已经是“既能险绝,复归平正”的境界,这是绚烂之后的平淡。
                        但是对于还在山脚下刚学诗的香菱,没有经历过“高高山顶立”的境界,怎么能了解“复归平正”的平淡呢?
                        黛玉“诲人不倦”,让香菱象爬山一样先有为到极致,领略“一览众山小”的险绝奇观,
                        然后才能懂得“复归平正”,脚踏实地的平凡。
                        红楼梦后四十回也有这样的意味:文字看似浅近直白,却意境深远。


                        IP属地:安徽44楼2020-03-09 18:26
                        收起回复
                          从第18回黛玉想“大展奇才”,“压倒众人”,
                          到第64回黛玉不把诗词当做炫耀才华的工具。
                          黛玉诗词转变为含蓄内敛风格,
                          用大众的评判标准把自己的独到见解掩盖起来。
                          虞姬这首诗显示出黛玉“才德兼备”,
                          浑厚包容之德,没有以往的刻薄小性。


                          IP属地:安徽47楼2020-03-09 21:37
                          收起回复
                            霸王别姬的悲剧在哪里?
                            1、虞姬用死来表明对爱情的忠贞太遗憾;
                            2、“溪花不耐风霜苦”,那些娇弱的花儿经不住“风刀霜剑”。
                            项羽虞姬没有通过“大难临头”的考验,
                            主要与项羽的贵族出生与事业太顺有关。
                            最后只好万般无奈“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了;
                            3、项羽虞姬共同生活很长时间,没有共同进步。
                            虞姬应该“相夫教子”(停机德),改掉项羽的缺点。
                            如果非要找虞姬的过错,虞姬没有做好贤内助。
                            当然对于虞姬的短板,项羽也要帮助虞姬。


                            IP属地:安徽48楼2020-03-10 18:05
                            收起回复
                              2025-08-01 21:07: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前段时间看到纳兰性德的“塞上咏雪花”,一直想写点东西。
                              对红楼梦的读者来说,这首词中出现“咏絮才”、“晶莹雪”。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
                              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
                              寒月悲笳,
                              万里西风瀚海沙。


                              IP属地:安徽50楼2020-04-07 12: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