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幼小的陈楚生早就身在农场心在山林。作为一个80后,陈楚生不曾担心过温饱,却多了些形而上学的烦恼。正如《不想长大》的歌词中所写:“解决了温饱问题剩下是什么?”这个问题是他无法从父亲那里得到回答的,父亲最多只能表示对儿子的支持。陈楚生懵懵懂懂的背井离乡走入城市,经历霓虹的眩惑之后,却仍然无法找到自己向往的那种自由。决赛夜陈楚生的一曲《爸爸的草鞋》是向父亲作出的成人的宣言。而这两年半以后得《不想长大》,则代表了他重新审视自我定位的一种需要,因为这种建立在以父亲为理想自我的成长模式以及它所代表的儒家理念已经不足以应付陈楚生在一个更大的社会舞台上所遇到的那些问题。《不想长大》是对隐忍折衷式人生信条的质疑,是对一味反求诸己的思维方式的质疑。在隐忍和妥协屡屡失败以后,被激怒的陈楚生又变成了孩子。《不想长大》是陈楚生的反抗,是他用清脆的童音对这个世界说的一声的不。”然后,在所有人的愕然里,这个孩子拿着自己的玩具绝尘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