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01日漏签0天
中岛美雪吧 关注:23,287贴子:478,838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 113回复贴,共8页
  • ,跳到 页  
<<返回中岛美雪吧
>0< 加载中...

回复:桥下的阿卡迪亚——简明日本史,中岛美雪著

  • 取消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40814365
  • 冬季花园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化解撕裂的生育危机,无法可想吗?解决之道,在于Political Revolution(不是#Me Too那样的社会革命)。
说话的,还什么革命,不就是扭转现代女性职场处境吗,搞法律出政策,消灭两性双标,确保女性在工作与生育之间,不被人力资源管理所困。想法好,但是①这样的改革所能够的,是鼓励现代女性工作之余多生几个,还是免除现代女性顾虑、好教人一心扑在事业上?方向性的问题;②当前条件下,职场性别平权还能走多远?选择生小孩的女生,即使在公认性别最平等的北欧,一样要付代价。学界称之为“育婴惩罚”(child penalty)。
丹麦女性生下第一胎后,薪水会快速缩水三成,且不可能再回到原有水平——倒不是因为性别歧视,而是女性在生育后,为了照顾小孩,会自动减少工作时数:全职转兼职、或者干脆换工作。因为怀孕,瑞典女性成为高阶主管的机会也只有男性的一半。
该怪责社会结构吗?制度设计和福利环境上的支持,固然能够缓解女性的困境,却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她们的困境。如果说,现代女性是困在工作和家的两难,时间和价值权衡,为什么你只想在工作上谋改革,提升女性权益,减免育婴惩罚?抑或,潜台词是“家族主义传统观念=天不变道亦不变”?为什么不是推动家庭制度改革?家有儿女,可赋予女人不一样的现代性价值,正向激励促生产,已生育反弹的瑞典法国也都是这样来的。
作为最早完成现代化的地区,欧洲的高福利低生育是有名的,而瑞典等北欧国家又是洼地中的洼地,在1970年左右是最早跌破人口更替水平(2.1)的国家;但在1980年代之后,欧洲各国生育率下跌时,北欧却开始不跌反涨,在瑞典尤为成功,被称为“第二次人口转变”。在瑞典,90年代经济危机为界:1978年总和生育率已低至1.60,触底反弹,1990年达到最高峰的2.13;2000年是1.54(一说1.53),2014年后稳定在接近1.9的水平上。
法国,2000年是1.75,2012年达到2.07,高产稳定,近些年是唯一接近人口更替水平的发达国家(注:数据来源Index mundi,部分参考快易理财)。这并不是因为移民的贡献:法国在2008年就估算过,第一代移民的贡献率仅相当于把全国的生育率提升了0.07,按这些年移民占法国人口8%的比值计算,他们也就只比法国本国人平均多生一个孩子。瑞典也是一样的,近70%生下第一胎的瑞典妇女,或是同居女性,或是单身母亲——好吧,你应该相信,像这样的70%的生产大部队,主力是那些由内而外裹得严严实实的新(月)移民……


  • 40814365
  • 冬季花园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没错,改革解放生产力,关键是家庭模式的自由选择与政治保障。并不是去“神化北欧”、说他们多先进平等和完美,而是“别人的社会”给出的那些能赋予人更多自由的制度化手段,或许也能拓宽我们想像的边界。北欧相关制度发展的脉络:合法婚姻合法同居并存,同性伴侣异性伴侣地位平等,婚姻、共居(登记为家庭伴侣)可以自由切换选择。瑞典语的sambo(同居),就是一种可以共同拥有房子和孩子(但不包括车子,车属于个人财物)的受法律保障的关系。
1976年开始,瑞典法律就已经不使用“婚生”、“非婚生”这类名词,新生儿一概予以合法地位;70年代末,开始推动一项婚姻和家庭制度变革,就是大规模的非正式同居,1987年,调整“类似婚姻关系”的非婚同居伴侣关系的《同居(联合家庭)法》颁布,承认同居关系的法律效力,规范国民的非婚同居生育行为;同年,《同性同居法》规定《同居(联合家庭)法》也适用于同性同居。百尺竿头,1994年6月23日通过《登记伴侣关系法》,1995年1月1日起实施。瑞典《登记伴侣关系法》内容与挪威基本相同,只是增加一条“在其他国家建立的类似的伴侣关系瑞典予以自动认可”。
对比婚姻家庭,同居(伴侣)家庭自由度会高很多,有趣的规定在于“家庭责任”的分配——至少瑞典的婚姻法和同居法里就有微妙差别——婚姻法除了财产捆绑,家务也要共同负责;而同居法的精神则是各管各的财物、各做各的家务,相当符合“每个人都对自己负责”的理想状态。
瑞典sambo(同居)所受法律保障几何?根据经济调查发放的基本生活保障及社会服务福利,如子女照顾、社会资助和住房津贴等,都是以共同收入的家庭户为单位的,无论是结婚还是同居——平等保障;非婚同居伴侣分手后,不是像离婚一样直接向非子女监护方要求给付子女抚养费,而是由国家(社保部门)先行支付子女抚养费,然后国家向非子女监护方要求补偿(挪威法律相同)——生育优待;未婚父亲确认生父身份,必须在官方进行认领登记,并得到子女母亲的认可——女性中心。


2025-08-01 03:04: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40814365
  • 冬季花园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法国,别看现在闹得欢、被认为是发达国家中第一个实现人口结构可持续发展的,1970年代之前的一百年,法国人可是为人口问题操碎了心。1870年的战败让法国人蒙受了奇耻大辱。法国人痛苦地发现,无论从人口、出生率、还是工业水平,他们都被新生的德意志帝国超过了。统计学家和人口学家贝蒂荣(Jacques Bertillon)当时甚至担心法国长此以往将变得像波兰一样,被欧洲其他大国瓜分;随着讲法语的人口减少,法国也将随之丧失文化上的影响力。左拉在小说里反复告诉法国人民,不生孩子意味着堕落和灭亡,而子孙满堂意味着道德和美好的未来。
于是法国舆论万众一心鼓吹生育,法国的左派报纸宣称法国被资本主义阉了,而右派的报纸则宣称法国被犹太人阉了,左派和右派在法国被人阉了这个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唯一的分歧是具体被谁阉了。但是,你要说是被资本主义阉了,法国是欧洲最左的,说是被犹太人阉了,反犹太人反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德雷福斯间谍乌龙……就问你,生了吗?开源节流,不生也不许你流,1920年出台了严厉的反堕胎法案(直至1974年才废除),刑法规定堕胎是犯罪,要被判处6个月到3年不等的监禁,到1942年甚至将堕胎等同于叛国。于是乎不生不灭,法兰西佛了。
真正带来改变的是法国女性的觉醒。1971年,经受非法堕胎的343名法国妇女发表宣言“我们的子宫属于我们”。第二年,法国国民议会正式承认非婚生子女和婚内子女拥有完全平等的地位。1975年,以卫生部长西蒙娜·韦伊(Simone Veil)命名的“韦伊法案”不顾天主教会和右翼的激烈反对,宣布大多数情况下堕胎合法化。这被广泛视为启蒙运动的世俗价值理念战胜了传统、自由思想战胜了天主教信仰。避孕越自由,堕胎就越少,通过授予女性避孕和堕胎的自主权,生育热情反而上来了——合法化的今天,法国每年有20万次人流手术;1974年,捍卫女性流产合法化的西蒙娜·韦伊告诉我们:“我们不能对每年30万次非法流产视而不见。”
开胃酒而已,蜗牛鹅肝酱大菜还没有上桌。下一轮政治革命,重新定义法国家庭、改写拿破仑法典。历史上,法国立法几乎没有任何有利于非婚同居伴侣的规定。《法国民法典》长期秉承拿破仑对于非婚同居的强硬态度,未有非婚同居双方的权利义务规定——1804年拿破仑制定民法典时就明确表示:“同居者无视法律,法律也无视他们。”
20世纪90年代,法国激进的左翼势力在同性恋运动者建议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四个非婚同居法律草案,其中,将同性同居伴侣与异性同居伴侣纳入一体保护的方案,支持率最高。政治社会运动相推动,家庭结构变革风起云涌的90年代,法国生育率开始好转。
1999年11月15日,法国议会在经历了重重阻挠、辩论、修改后通过了“紧密关系民事协议与同居关系法”。200年的法典孕育诞生一个创新的“二人生活模式”与婚姻并行,这个具有开创意义的全新尝试,使法国的“伴侣家庭模式”分为婚姻、“紧密关系民事协议”PACS、自由同居三大块:具有法律效果的伴侣家庭,分PACS与婚姻两级;非婚家庭伴侣,分登记的PACS和不登记的自由同居,登记的PACS有明确的法律规范的条文规定,不登记的自由同居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的条文规范。新千年新生产运动拉开大幕——一路改,一路生,尘埃落定见高峰,高卢维京同道中。


  • 40814365
  • 冬季花园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分来分去,PACS都是最核心的。现行《法国民法典》第515-1条规定,“紧密关系民事协议”,是两个异性、两个同性的成年自然人之间,为组织共同生活而订立的协议;缔结的实质要件,与结婚的实质要件大致相同。但是正像1998年11月法司法部长强调的,新法要关注法国约500万非婚同居者的处境,他们或是想结婚而不能结婚,或是根本不想结婚,对他们的关注和保护,划重点——应不同于婚姻。不同有三:
第一,当事人身份不同。PACS申报,不是登记在民事身份登记簿,而在一个特别的登记簿。因此,对缔约双方的民事身份状态不造成影响。从民事身份的角度来看,PACS缔结者仍然属于“单身贵族”。
第二,法律性质不同。还是单身贵族,显然PACS的权利义务不是从婚姻中的权利义务类推出来的(不像瑞典1987年《同居法》,还强调“类似婚姻关系”的非婚同居伴侣),它不是“准婚姻”,是“契约”,要用民法典一般规定来规范。所以为了避免PACS与婚姻制度混淆,法国在立法安排上将PACS重要条款放在“自然人和民事身份”一章节,没有和婚姻一样安排在民法典家庭法章节。
第三,权利义务来源不同。PACS与婚姻制度区别,归根结底是约束程度不相同,法定的权利义务和约定的权利义务的比例不相同。PACS将大多数的问题留给伴侣,自由商定,法律不作过多干涉。PACS缔约人的意志可以自由地表现在财产、非财产领域,可以涉及到当事人也可以涉及到第三人,缔约人自由约定的限度是不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和不损害第三人利益。
比如,紧密关系民事协议当事人可以约定实行分别财产制,如无约定,则同居期间财产所得对半共有;缔结PACS不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定继承权,同居者可以通过订立遗嘱让对方继承自己的财产。也不是全无法定:双方为日常生活需要和共同住房产生的债务,向第三人承担连带责任持续时间3年以上的伴侣,可以像夫妻一样合并申报所得税;同居伴侣还享有住房继续承租权、社会保障、劳动福利等权益。
PACS提供了婚姻之外的选择, 与婚姻约束程度不同,优势在于便捷、低成本、松散,但是可以获取一些类似婚姻的权利,打破婚姻作为法律认可的家庭模式的垄断地位。但是从实践结果来看,在法国,婚姻仍然被认为是一个有价值的制度,维系传统婚姻的主要地位是一个政治高度的问题,像规定结婚6个月之内不能协议离婚——毕竟是重大身份变更,避免随意。
有其国,有其民。有个人,不点名,讲史讲出一句话:任何时代的道德败坏,都是从政治败坏开始的。反过来,正常的时代,就像我们的新时代,肯定是民声作主推动政治,政治反哺社会良性发展——可选择、可退出、可重复博弈的三可社会,止于至善。三可社会予人恒心做最好的自己,对史上饱受结构性桎梏的人群尤为珍贵——
19岁那年……Samaa自己查资料,联系学校,考取了法国的一所公立大学,学心理学……Samaa所观察到的欧洲人,尤其是女人,绽放而快乐,“走在中国的大街上,你只能看到人们行色匆匆,很少看到有笑脸的,但在这里不一样。”Samaa觉得,她们身上有一种自信,“这种自信是很高贵的,哪怕是单身妈妈,哪怕经历过好几段婚姻失败没有完整的家庭,脸上都找不到挫败感。在她们看来,破裂的婚姻不算是人生的失败。”另外一方面是,性爱这个东西在这里可以公开被谈论被以各种方式实践。
——王景春、梁音等《躲进山的城里人:我们都是被时代挤压的病人》

美国Marriage Story


  • 40814365
  • 冬季花园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H小姐的男友是瑞典人,他们已经一起养娃四年了…H小姐刚和男友恋爱时,他给她看那种一到圣诞节就会放的北欧古装片(可以理解成瑞典版的还珠格格),是讲维京时代的故事。
有个情节是维京男人出海回家,发现家里多了个儿子,女人让儿子管男人叫爸爸,男人半信半疑。但女人特别凶悍,于是男人就一边小心翼翼询问着儿子出生的细节,一边手上做着家务,场面很心酸。
其实,瑞典从儿童绘本开始,就在颠覆传统的性别分工:瑞典的公主要能除恶霸、能打败怪物、还要能救出王子……
——贾选凝《那些没结婚的女孩到底有多少是孤独终老的?》
总结一下,需要政治推动的家庭结构变革,赋予女性充分自主性,我的家我当家是多生孩子的充分条件,公共财政不是不重要,是必要条件,其实是合二为一的——
A面:法国,民间态度是务实的,大多数选择PACS的法国人,是将其作为获得税收和社会福利等利益的简便手段(瑞典相反,税务方面,同居没有结婚来的省钱)。
B面:×国,按照各地的生育保险待遇审核规定,申请生育保险金,包括生育期间的医疗费用以及生育津贴,需要提供计划生育证明,而办理计划生育情况证明,则又需要提交婚姻状况证明,一环套一环。各地仍然是沿袭旧的规定,将作为一项兜底性保障的生育保险,和计划生育政策紧密捆绑在一起,事实上无论是《社会保险法》还是《劳动法》等上位法,都没有任何条文提到,享受生育保险必须以“属于计划内生育”为前提条件(计划内生育=婚内生育)。
而且对未婚妈妈的政策歧视,远远不只生育保险。比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非婚生育子女办理户口相当困难。根据“RUC新闻坊”的梳理,在裁判文书网以“非婚生子女”为关键词,搜索结果显示,户口问题是最突出的。除此以外,还有社会抚养费区别对待等问题。


  • 40814365
  • 冬季花园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因为充分的自主权,女人涅槃“重生”,有一个很好的例子,也是美雪的饭,因为《命の别名》喜欢了很多年:听中岛美雪的音乐,只觉得她把我要说的话都说尽了…潇洒、有才、中性、不婚,一把年纪仍可以将白衬衫扎进腰带,既有少女的柔软,又有少年的坚定,这样的中岛美雪很像是亦舒女郎的化身经历…回头我也天天白衬衫
https://mp.weixin.qq.com/s/NWB1T3oKcaKGk7nileZxNg
席越,满族,“家里还被朝廷御赐过一块‘关外第一读书人家’的牌匾,书香传承,代代读书”,自云先人高中探花,查清朝状元榜眼探花没有席姓,顺治九年和十二年有满榜,探花分别是巴海和索泰,若祖上探花属实,或为其一。1975年1月28日出生在北京,“我记得爷爷说过,你算是第二代北京人”,1949祖父和外公“被带到北京”,一个铁道部一个教育部(外公青年时期留学日本,回国后“放弃旧政府给的督学职位,在晋察冀边区做一所中学的校长”,“又从北京市教育局申请支援边疆到青海成为了一名大学教授”),父母“经历了远离家乡各种农村的改造”,回京,换了人间,“从最低的工资开始拿起,从最基本的职位开始做起”,返城青年写照。4岁前住铁道部大院,1979送到外公身边,上小学,在青海师范附小读书,考虑她的父母重新融入北京的时代遭遇,想是因为户口什么的不让在北京上学,后来解决了。小有才名嗜书而不第,19岁独身去往枫叶国,读书上大学,商科,学会计,2001年大三,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创建枫叶国,录取比例300:1)下了offer,五年内晋升高管还跳槽世界500强(康菲石油)拿百万年薪,后来的工作是加拿大最大的信托银行。2009曾转行记者(21世纪经济报道),跨界半年收割一圈国际政商名流。2011年和加拿大老公结婚,在加生了大甜二甜。
2013任加拿大最大在线广告公司的中国负责人,为了突破中年危机事业瓶颈,“2015年底,我拖着不会说中文的老公和两个学前娃娃从温哥华跑回北京,信誓旦旦要搞番为中国女性带盐的事业。”2015年9月14日注册成立北京玲兰文化有限公司,10月15日公众号“遇言不止”开业,2016年11月获得275万的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娱乐工场(《奇葩说》投资方),2017、2018分别招聘11人,平稳发展。今天,令人欣慰:打造中国女性的TED Talks“遇言不止”(女性励志演讲视频平台),主打高端商务演讲培训,最出名的业绩——腾讯的《星空演讲》,佟丽娅、董璇,漩涡中的女星,一番话重塑人设、大规模实现黑转粉路转粉,幕后英雄是席越;开头,让人崩溃:时逢资本寒冬,2016在“腾讯大家”发文只有一篇,远低于正常频率,“三年了,我没有跳楼,但脱过发、失过眠、抑郁过、崩溃过,一次半夜3点胸口疼痛,把老公踢起来:‘我是不是乳腺癌早期了?我是不是要死了?’然后放声大哭”。2018岁末,空前的下行压力,又是资本寒冬,席越深吸一口气准备“活下去”,也就在这个事业关键期,席越下了决心,生三胎。
没错!四十四,俩孩子,企图心极强的老母亲,二十多年劈波斩浪步步高升吹尽狂沙始到金的互联网创业达人,要生三胎………why???


  • 40814365
  • 冬季花园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毕竟无论在哪个社会里,绝对意义上的“男女平等”都很难实现。就像在挪威瑞典,虽然有“爸爸专属育婴假”,最多也不过三个月。所以即使所有国家都效仿北欧去立法,让爸爸们必须休“育儿假”,那他们顶多也就是帮宝宝换几个月纸尿裤,“法定假期”一结束,剩下的漫长责任还是会落到女性身上。
——贾选凝《那些嫁了好老公的女孩后来怎样了》
不是说枫叶国男人不中用,是因为时代的局限,今天的男性多么持家,养育的重头还在女性。生三胎的核心因素,当属“主人翁精神”。
2016自我定位“两个孩子的母亲,一个独立的女性…一个幸福的人。给自己打85分。如果有闲有钱再生一个孩子就更幸福了”,2019做广告还秀恩爱:“一直以来,我最骄傲的不是我的事业有多成功,而是我和老公8年多的婚姻。”善哉,女性成家立业二律背反,并非人类历史的常态,是转型的插曲,“优秀的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这也是当初我选择创业的原因之一”。在枫叶国,能干,做到金领,会说,收获长久保鲜的婚姻,生,是自我实现的证书;温哥华到北京,“当家做主”了,创业三年,生了,这个家大功告成,可以自豪宣布“我是一个自己背着吸奶器到处出差工作的老板,但是绝对不会要求员工这样”。
9月30日,顺产不耽误生意,“工作到最后一天,(注:产房3个小时完成使命)生完宝宝4小时后上线”,“是一个8斤重的大宝宝”,一家之主两开花,三“生”有幸我的家。荷兰的中央统计局曾公布调查数据,人们一生当中最幸福的时刻是怀第一胎和第一个孩子刚出生的时候,而生第二胎和第三胎的时候这种幸福感就不太明显了,看看人家,生三胎还那么有激情,喝满月酒该请韩磊,唱:新时代的号角中再一次出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女性权益家庭结构变革,是当下社会女性“重生”的充分条件,宏观经济个人财务公共设施福利措施不是没有影响,那是必要条件,没有肯定不行。
怀了“小甜”,席越考察北京妇产卫生事业,发现公立医院“你的尊严不值钱”,“床位申请得早,幸运地被医院接收。即便如此,她最终是在产科走廊里,度过了临盆和产后的两天”,“护士的态度跟80年代无有不同,动辄吆喝:‘喊什么喊,就你一个人生孩子?!疼什么疼,生孩子还不疼两下?!’”,“这不是生娃,是在生小猪”;私立医院,又是hold up problem,卖套餐先收两万八,2天单间的报价“顺产在10万左右,如果有紧急需求,比如要刨腹产,还要有不方便告之的额外费用”,问题是,产检、抽血…你不知道后来有多少环节会收你多少钱……总而言之,“要么成为待宰的羔羊,要么放下为人的尊严”。
我敢说,考虑年龄、事业,特别是越想越怕的医护体验,她不会要第四个。

享受生孩子,席越的解释非常简单“我就是喜欢孩子”、“如果我不创业,真的想变出四甜、五甜”,可是①如果说因为喜欢所以生孩子,就这么简单,那么拖到36岁婚育,是绝对说不通的,就算非要生在发达国家,像拉丁、非裔拼命生混福利,才是正经,回老家创什么业呢;②如果说创业耽误生孩子,2015年底之前,有了二甜还没创业的两三年,年龄上更合适,席越反而踩刹车。这样的解释,说服力有限。图片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dr7Zj1xmacUN1InQDnqysw


  • 40814365
  • 冬季花园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上图:欧洲人口地图,呈哑铃状分布。“北欧—法国”进步主义西北阵线,处于生育高地,家族传统浓厚家庭观念保守的南欧,处于生育洼地。可以参考世纪初的几份调查,非婚同居比例最高正是北欧,法国次之,也相当高,这还是PACS刚落地时候,东南欧非婚同居比例最低。欧罗巴东南隅红彤彤的土耳其,那是亚洲的库尔德人勤劳生产只为贫,凯末尔一百年来世俗化的洗礼下,面向现代土耳其人也深陷“女性—传统”二元对立,生产困难。
也有不是一般人的人想搞生产,发huo扬shang传jiao统you。新千年上位,新修××寺上千,各国游客都看到妇女戴头巾的比例开始增加,非世俗化反弹——2017年3月17日,埃尔多安在一场演讲上公开宣称:“我对居住在欧洲的土耳其同胞们发出呼吁……生三个孩子不够,要生就生五个!”群众欢呼。此前,埃尔多安曾表示如果女性没有后代,那么生命将会不完整,建议女性至少应该生养三个孩子,因为人丁兴旺的家庭才能造就强大的国家。随后全民公投,有惊无险胜出一点,大苏丹埃尔多安临朝。所以呢,2018土耳其总和生育率一下由2.07降至1.99:2017大开倒车,土耳其自由派眼前一黑,不生了。
下图:2016年,安卡拉街头的妇女示威,支持埃尔多安总统发表对西方的强硬讲话
说话的,又错了,不列颠好生育人又该怎么说?是,家庭制度改革,腐国无甚出色,本来也是高福利低生育。21世纪到现在,联合王国造人的上升趋势,得益于高福利华丽转身,吸引众多英联邦穷人上岸,多生多福利。移民是穷到一定程度,即使没有高福利之诱,在老家大概也不会有生之外的指望。所以,现代女性诉求向外拓展,可以得出人口自然增长一般规律——
自我实现预期和社会发展惯性的矛盾,决定了一个社会的生育态势,生育的话,女性的分量重于泰山,故现代社会女性自我实现预期是否满足,至关重要。自我实现,是一脉相承双重实现,比如,为什么不婚不育,网上有一类很有代表性的回答:我所在的世界太坏了,不想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也可参考英雄母亲席越的看法“先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后再帮助孩子尽可能的成长”)预期,不是某个人随心所欲,是带有社会性的。解决矛盾促生产,或像法国北欧,推动改革,让社会发展适应人的自我实现预期,或像鬼畜英米,投食改变人口结构(美国“老墨”),拉低一个社会的自我实现预期,让更多女性换个体位,接着鼓吹:现在真好!
自我实现预期压得愈狠,生育的水平愈低,有朝一日反弹愈烈,法国人口生育的百年老大难、千年大反转,由此而来——


2025-08-01 02:58: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40814365
  • 冬季花园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需要说的是,保守进步,自我预期向前、社会惯性拖后,都是发展的相对的概念。上一代人地平线,也许不过是下一代脚下的起点。像席越,自我发展的诉求得到极大满足,家庭事业都丰产;大甜二甜生在全新的起点上,人生会有新的期许,like mother like daughter未可知——
即便思想暗网无法开创一种新的立场或派别,至少作为一个征兆,反映出了文化左派的困境…这些研究有很强的道德诉求,主要是揭示“非对称的权力结构”对边缘群体的压制,并为文化和政治的反抗提供正当性辩护,被称为“伸冤型研究”(grievance studies)…从事“伸冤型研究”的进步学者曾是边缘性的异端,他们从反建制立场起步,如今已经演变为主流,文化左翼的批判也成为在学术象牙塔中攀升的通途。他们最终成为一种批判性的建制派,彰显了文化左派如何寄生在一个他们既攻击却又依赖的权力体制中,面对挑战他们的新异端,表现出党同伐异的当权派面目,成为新的压制性权力。当文化左翼成为教条的时候,他们也与自己的思想先驱(那些后结构主义大师们)渐行渐远。
——刘擎《2018西方思想年度述评(下篇·思想与文化)》
总结陈词:
在一个国家现代化之后,要提升生育率,到目前为止几乎别无他途:降低女性生育成本、出台公共措施固然必要,但还不够,真正要做的是必须给予女性更充分的自主权,打破传统的男权结构,承认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利。只有女性获得了更多解放、权利和自主权,而不用担心嫁错郎、受侵害,或非婚生子女被社会歧视,她们才愿意生自己想要的孩子而无须顾虑。这也一样需要社会福利的完善和法律的公平保障,否则开放同居、承认非婚生子女的结果可能又变成女性独自承受结果:未婚妈妈更容易贫困化,反倒只是方便了男性甩手。这已经不只是提高生育率的简单问题了,需要的是全方位的社会结构、观念和制度发生相应的变革。
人口自然增长的一般规律,完成立论。但是呢,有人抬杠,不辨不明,考虑文的篇幅、人的耐心,所以接下来的驳论,不单独发出。尾附文档,早日收藏。
社会大生产一般化规律,解析日本当代生不出来,还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


  • 40814365
  • 冬季花园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第一,∵“女性—传统”二元对立,∴生产困难,在日本,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否?
仿佛是不言而喻,仿佛也不低。前引日本通,作家刘柠的话:日本女性虽然在参政权等社会参与度上评价不高,但她们在经济上却是高度独立的。而经济的独立,又反过来强化了女性意识,所以多数女性一般不会选择在经济上“不达标”的男性,也不大会为结婚而选择消费降级。终身大事,男惟女命是从。
旅日作家唐辛子,也不认可低下。2018年11月18日,俞敏洪阐发“中国女性堕落论”,指“现在中国是因为女性的堕落,导致了整个国家的堕落”,官民喧哗,唐辛子撰文《明治维新的成功,“女人强则国家强”的理念功不可没》反驳荒唐言。部分原文:
江户时代,日本社会对“母亲”这个角色的要求并不高,认为只要能做好家务、照顾好家人、担负养育责任但不溺爱孩子,就是合格的母亲。但是,江户末明治初,下决心要“文明开化”步入现代国家的明治政府,在派出大批年轻精英前往欧洲各国考察后发现:欧洲国家之所以拥有高度文明,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女性,都有高尚的文化修养和不凡的见识。当时公派出国考察或留学的,有明治维新之后的首位文部大臣森有礼、以及教育家中村正直、女子教育先驱者下田歌子等人,这些人从欧洲回到日本后,开始大力倡导日本的女性教育,认为要让日本立足于世界之林,必须先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而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必须先培养出优秀的母亲。这就是由明治时代开始的日本女子教育中著名的“良妻贤母”论。
要注意的是,明治时代日本提倡的“良妻贤母”论,与中国儒家传统所说的“三从四德”是完全不同的。“三从四德”是对男权的绝对服从。而明治时代提倡的“良妻贤母”论,则是在国家主义这个大框架下,旨在强调家庭成员“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合作。女人绝非“无才便是德”,而是必须接受过良好教育,有常识、有见识,有品德、有文化,能够承担起家中的后勤工作,这样才能令男人们安心走出家门,去为社会与国家服务。这样的母亲,同时也肩负儿童的家庭教育重担,可以源源不断地为社会与国家的未来输送有用之才——这便是日本起源于明治时代的女性教育观。
对于这一女性教育观的核心认识,其实至今为止在日本社会并未有过大的改变。
通常令不了解日本社会的人,认为日本女性的地位低下。确实,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是不高,但家庭地位却至高无上。换言之,日本女性的主外的“女权”不发达,但主内的“母权”则太发达。
至于“女人强则国家强”这一理念的实施结果如何,大家看看从明治维新开始到现在的日本社会发展如何,就一目了然,不多赘述。
第二,∵“女性—传统”二元对立,∴生产困难,在日本,是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浓厚的家族主义传统”?
谢谢诸公,明天接演


  • 40814365
  • 冬季花园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2,明治女权的国家主义底色和《桥》隐含的“国家主义——军国主义”时代
唐辛子旅日廿年,所谓良妻贤母论“在国家主义这个大框架下,旨在强调家庭成员‘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合作”、日本女性“必须接受过良好教育,有常识、有见识,有品德、有文化,能够承担起家中的后勤工作,这样才能令男人们安心走出家门,去为社会与国家服务”“同时也肩负儿童的家庭教育重担,可以源源不断地为社会与国家的未来输送有用之才——这便是日本起源于明治时代的女性教育观”、“对于这一女性教育观的核心认识,其实至今为止在日本社会并未有过大的改变”,应是作为女性切身体会到的。对此,企业家媒体人日本通俞天任表示赞同:
“在日本,社会‘主流潜意识’却还顽固地在坚持着男尊女卑…如果只看内阁有多少女性阁员、国会有多少女性议员这些数字指标的话,或许日本在世界上的排名还不那么靠后。但这些数字基本上都是屈服于普世价值后的一种表面让步,还是和普世价值有很大一段距离…但日本的所谓‘男尊女卑’,并不是男性无条件压迫女性,在更大程度上是以一种‘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表现出来的…日本社会本身就基本上是围绕着这个概念设计、完成并运行的。”
俞天任还以《东京女子图鉴》为例:“女主斋藤绫,曾经有过一个家住东京高级住宅区密集的港区的开业律师情人洋介,洋介对斋藤绫说他只能娶港区出身的女人,其他女人只能作为情人。洋介的这席话对于斋藤绫很不公平,但实际上不公平的不是洋介律师或者他的那个社会阶层,不公平的是日本社会这种‘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洋介律师的意思是说,他们这种世家子弟的婚姻对象,只能在已经几代人交往的圈子里选择,不会扩大到圈子之外。这是因为日本特有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使得洋介所属的社会阶层对女主人的要求非常高,不是这个圈子里的女人们很难担负得起这种责任…绫之所以不被接纳,原因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她向往的那个阶层太封闭。更大程度上是那个阶层怀疑绫是否具有他们所需要的那种治家、社交才能。这个阶层当然需要具有打拼才能的人,但在日本社会中,那是男人的活动范围。所以能见到攀龙门的女婿,而很难见到灰姑娘。在选婿时可以根据已有的业绩或者资格来判断,而对女性所要求的那些才能,却无从事先判断而只能看实际表现。对于斋藤绫们来说,不公平的实际上是社会文化和社会构造,而并不是那个她所向往的阶层。”
是什么到为什么,我们要问:男主外女主内社会化大分工的良妻贤母论,“日本社会本身就基本上是围绕着这个概念设计、完成并运行的”,肇因国家主义,所谓“国家主义这个大框架”,又是什么呢?
了解国家主义,最直观的话就是看《教育敕语》。《教育敕语》是二战前明治天皇颁布的教育文件,发布于1890年,适用于全日本所有学校(后亦扩及台湾、朝鲜)。当时的官僚认为,日本的学校太偏重近代化知识(西来知识)的传授,有必要强化日本所固有的道德教育,故出台了该文件。敕语全文不长,照录于下:


  • 40814365
  • 冬季花园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朕惟我皇祖皇宗,肇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厥美。此我国体之精华,而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乎此。尔臣民孝父母,友兄弟,夫妇相和,朋友相信,恭俭持己,博爱及众,修学习业,以启发智能,成就德器,进而广开公益,开展世务,常重国宪、遵国法,一旦缓急,则应义勇奉公,以辅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如是,不独为朕忠良臣民,亦足以显彰尔祖先之遗风矣。斯道也,实我皇祖皇宗之遗训,而子孙臣民,所宜俱遵守焉。通之古今不谬,施之中外不悖。朕与尔臣民,拳拳服膺。庶几咸一其德。
显然,《教育敕语》所谓国民教育,是人伦日用泛集体化,“在强调传统伦理道德的同时,带有很浓厚的国家中心主义色彩(如宣扬‘忠良臣民’‘义勇奉公’),缺乏近代民主、人权理念,故与军国主义颇为合榫”。二战后《教育敕语》被排斥于教育体系之外。


  • 40814365
  • 冬季花园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 40814365
  • 冬季花园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2025-08-01 02:52: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40814365
  • 冬季花园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 113回复贴,共8页
  • ,跳到 页  
<<返回中岛美雪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