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解撕裂的生育危机,无法可想吗?解决之道,在于Political Revolution(不是#Me Too那样的社会革命)。
说话的,还什么革命,不就是扭转现代女性职场处境吗,搞法律出政策,消灭两性双标,确保女性在工作与生育之间,不被人力资源管理所困。想法好,但是①这样的改革所能够的,是鼓励现代女性工作之余多生几个,还是免除现代女性顾虑、好教人一心扑在事业上?方向性的问题;②当前条件下,职场性别平权还能走多远?选择生小孩的女生,即使在公认性别最平等的北欧,一样要付代价。学界称之为“育婴惩罚”(child penalty)。
丹麦女性生下第一胎后,薪水会快速缩水三成,且不可能再回到原有水平——倒不是因为性别歧视,而是女性在生育后,为了照顾小孩,会自动减少工作时数:全职转兼职、或者干脆换工作。因为怀孕,瑞典女性成为高阶主管的机会也只有男性的一半。
该怪责社会结构吗?制度设计和福利环境上的支持,固然能够缓解女性的困境,却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她们的困境。如果说,现代女性是困在工作和家的两难,时间和价值权衡,为什么你只想在工作上谋改革,提升女性权益,减免育婴惩罚?抑或,潜台词是“家族主义传统观念=天不变道亦不变”?为什么不是推动家庭制度改革?家有儿女,可赋予女人不一样的现代性价值,正向激励促生产,已生育反弹的瑞典法国也都是这样来的。
作为最早完成现代化的地区,欧洲的高福利低生育是有名的,而瑞典等北欧国家又是洼地中的洼地,在1970年左右是最早跌破人口更替水平(2.1)的国家;但在1980年代之后,欧洲各国生育率下跌时,北欧却开始不跌反涨,在瑞典尤为成功,被称为“第二次人口转变”。在瑞典,90年代经济危机为界:1978年总和生育率已低至1.60,触底反弹,1990年达到最高峰的2.13;2000年是1.54(一说1.53),2014年后稳定在接近1.9的水平上。
法国,2000年是1.75,2012年达到2.07,高产稳定,近些年是唯一接近人口更替水平的发达国家(注:数据来源Index mundi,部分参考快易理财)。这并不是因为移民的贡献:法国在2008年就估算过,第一代移民的贡献率仅相当于把全国的生育率提升了0.07,按这些年移民占法国人口8%的比值计算,他们也就只比法国本国人平均多生一个孩子。瑞典也是一样的,近70%生下第一胎的瑞典妇女,或是同居女性,或是单身母亲——好吧,你应该相信,像这样的70%的生产大部队,主力是那些由内而外裹得严严实实的新(月)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