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之崛起吧 关注:28,679贴子:278,578

回复:【讨论】农场产量的数据研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恩,是比较稳定的,我做了十多次都差不多。关键是布局,按照作物的生长顺序布就能达到。有兴趣可以你可以找找我以前的贴。应该沉的很深了。修改的话看精华贴里的介绍吧!记得盗号小贼有个整理贴。


16楼2009-12-10 14:22
回复
    多谢13楼提醒
    刚刚观察观察了一下,结果很意外
    确实其实收获也是有随机性的,但其实原理和每波3农民是一样的,
    若布局合理,农田分布在出口周围,一个月最多会出现6波共12个农民,每个农民可以收割3格农田,所以36格农田之内应该能完全收割,但由于农民工作会有一点点延迟(到收获那个月过一点点农民才走出来,最后一波农民还没完成任务就到了下一个月,所以亚麻的布局不宜超过36格,不然产量会进一步产生波动
    ~~~~~~~~~~~~~~~~~~~~~~~~~~~~~~~~~~~~~~~~~~~~~~~~~~~~~~~~~~~~~~~~~~~~~~~
    而下面则是重点:
    经济作物运作规律
    1、漆树
         播种:漆树第一个月会出现3个农民,每个播种6单位,农民回去的时候正好是3月头,也就是说第一个月最多播种18格,而漆树的农民产生速度是很快的,每波3个,一个月可以产生4波左右,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在漆树田里面有12个农民同时工作。
        
         收割:漆树的收割也是产生3个农民,每个最多收割3格但农民的产生速率降低一半,而且到8月下旬(估计的)时不会产生农民。所以一共会产生9个农民,最多收获27格的作物。如果要考虑每个小屋获得最大收益的话,那么种植面积的讨论范围应在18~27之间。
    2、丝绸
        播种:一开始出来3个农民,每个播种6格,但由于桑树播种奇慢无比,等种完18格已经到5月底了
        收割:而且桑树的收获也非常奇怪,第一次收获出来6~7个农民(场面很混乱,一边在种一边在收割)平均能收割15格的作物,而最后一次更惨,只能收割9格作物,所以桑树的产量是不稳定的
    3、茶叶
         播种:一开始出来3个农民,每个播种6格,种完18格已经到3月底
         收割:茶树的收割和桑树差不多中间能收15格,最后能收9格
    本来以为经济作物的产量随机性太强,难以计算,现在看来其实是可以的
    


    IP属地:浙江17楼2009-12-10 17:14
    回复
      2025-09-14 18:03: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牵一发而动全身,前面的结论全部错了,虽然大体上是对的……
      主要原因有3点:
      1、没有取整,取整之后单作物面积为21,和你说的相同,但是很遗憾,这个数据也是有问题的
      2、没有推广布局,刚刚看了盗贼小号的贴,猛然醒悟,如果不能推广,那么实际占地比理论要高出很多,那么前面的单位面积产量就没有意义了,盗贼小号那个贴说的很精髓,让我想通很多。但也有一些错误,特别是单位面积产量,本来单位耕地的产量是线性递减的,但由于取整的原因,使得曲线几个峰值,但相邻峰值的关系也是递减的
      3、没有全盘考虑,这点看似和上面那点一样,其实不然,因为农场处于路的分支,我布局一般有一条总线通往农业区,每个接口有一条长为5格的路,这样有两格可以放工业建筑,特别是纺织纺和造纸厂,有时候也放窑窖和粘土坑,这样总线的路所占的地就可以省下来了,这样平均农场额外占地为9+5=14格,若采用3个长的支路,平均额外占地为 9+10=19 到 9+3+5/2=14.5 格不等。
      还有就是刚刚看了clw048 兄16楼的介绍,才知道混种还能加产量,再加上白菜大豆需要灌溉,那就必须测量提水车加灌溉渠占地面积与增产比,而依据城市的规模,农场数量不同,这其中的比例又略有不同,实际布局就更麻烦了,写到这里我只能仰天长叹一声
      这游戏真是博大精深啊~~~精深啊~~~深啊~~~~啊~~~~


      IP属地:浙江18楼2009-12-10 21:57
      回复
        回复16楼:
        你的帖子在这
        http://tieba.baidu.com/f?ct=335675392&tn=baiduPostBrowser&sc=6909974705&z=664097668&pn=0&rn=30&lm=0&word=%C1%FA%D6%AE%E1%C8%C6%F0#6909974705
        灌溉渠是不占建筑数的?看来我错了,我一直以为只有花园和道路不占....
        


        19楼2009-12-10 22:28
        回复
          回复18楼:
          关于第二条
          你提到我的发帖中单位面积产量有计算错误?可以发一下具体的错误结论吗?
          另外单位作物产量并非线形递减,而是在达到最大管理格数前接近一条直线,之后是非线性下降。
          举个例子:漆树在种18格之前单位作物对应产量接近0.55(温暖气候),此时就算你再多添加几个农场也不会导致产量增加。
          而且你说的取整的考虑我认为没有必要,多出一格就算不能使稳定产量加1,但是会有更大可能性出现更高的产量结果,平均值应正好加0.55左右。
          你是用数学方法计算产量,但是并没有提到对下一主要数学公式的实践验证...
          “农作物成长算法应该是这样的:农作物每个月自身可以成长20%,如果当月获得农民的耕作会使成熟度的增加速度加快25%,即每月成长25%,我们暂时把这额外的成长速度叫做成长增幅”
          即使这个公式是正确的,但由于大部分涉及精确计算的地方你都采用了模糊处理...数据的精确性会大打折扣;并且最关键的一点,你的实测次数太少,不足以证实理论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我提出的最大管理格数都经过多次实测证实无误,计算公式[收成 = 肥沃度 * 平均成熟度 * 格数]经多方验证确定基本正确。
          超过我说的格数时平均成熟度会迅速下降低于80%;而如果少于最大管理格数,平均成熟度最多也不过90%。
          如果灌溉渠不占建筑数,我的结论要更改一下:经济作物建议专门建造灌溉渠!(当然我仍把建筑数量这一指标赋予最重的权值)。
          


          20楼2009-12-10 23:06
          回复
            1、你提到我的发帖中单位面积产量有计算错误?可以发一下具体的错误结论吗?
            三种农作物对应的极限产出分别为:
            粮食作物每格土地最多可以对应0.55左右单位产出。
            亚麻每格土地最多可以对应0.35左右单位产出。
            经济作物每格土地最多可以对应0.60左右单位产出。
            经济作物你用3格去测一下
            茶树在1~3格的时候每格对应1个产出,我的计算值是1.1
            在4~9格的时候每格对应0.7~0.8产出
            在9~12格的时候每格对应0.67左右的产出
            在12~18格的时候大致才是0.6左右产出,而且波动较大
            若按 产量:建筑数 比来计算,差别是很大的,但按 产量:人口 比来说比较接近,所以你的单个农场产出的计算
            2、另外单位作物产量并非线形递减,而是在达到最大管理格数前接近一条直线,之后是非线性下降。
            举个例子:漆树在种18格之前单位作物对应产量接近0.55(温暖气候),此时就算你再多添加几个农场也不会导致产量增加。
            你和我讨论的范围不一样,计算单位经济作物产量要考虑这几个因素
            A:3的倍数(小麦为2的倍数)。经济作物农民是3个一组出现的(第一波必然是,后面大多数是,但收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一波的播种,后面只是增幅而已),所以每3格产量的数据会有一个波峰,然后递减。
            B:第一波农民的种植面积。你仔细观察下漆树工人的工作方式,就会明白为什么多添加几个农场产量不会增加,因为漆树工人第一波出来3个,每个管理6格,种植完成需要两个月,之后的农民出来可以看成增幅效应,但实际上和农作物(小麦之类的)有所不同,但效果近似。
            C:最后的收割面积。同样以漆树为例,收割过程和播种过程完全一样,而且漆树收割时间有2个月,所以收割面积为18。而茶树的收割面积为9,所以茶树在9~18直接的函数是一段曲线,18以上又是另一段曲线。
            所以你说的和我说的并不矛盾,作物单位产量根据种植分为几段函数,我前面着重说明的是每段函数都是以3(或2)为周期有一个小小的波动。
            3、而且你说的取整的考虑我认为没有必要,多出一格就算不能使稳定产量加1,但是会有更大可能性出现更高的产量结果,平均值应正好加0.55左右。
            确实不稳定,但这点我是做过测试的,实验结果和我理论一样,在种植面积小于或等于
            第一波农民的种植面积&最后一波农民的收割面积时,波动不会超过一担,一片农场十年会有1次产生波动,当然,我只测了10年,也许样本容量不够大,但这样的概率可以表明计算取整确实有意义,特别是你测一下15田和16田,产量相差还是有一点的
            3、你是用数学方法计算产量,但是并没有提到对下一主要数学公式的实践验证...
            “农作物成长算法应该是这样的:农作物每个月自身可以成长20%,如果当月获得农民的耕作会使成熟度的增加速度加快25%,即每月成长25%,我们暂时把这额外的成长速度叫做成长增幅”
            即使这个公式是正确的,但由于大部分涉及精确计算的地方你都采用了模糊处理...数据的精确性会大打折扣;并且最关键的一点,你的实测次数太少,不足以证实理论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这点我希望你能指出来哪个地方模糊处理导致精确性大打折扣了?
            我模糊处理的地方有2点:
            A、第一波农民的种植时间,根据种植面积,最后一个农民回农场会比第一个农民多3~5步路,你可以右击鼠标看农作物的成熟度农民走3步的时间农作物成熟度变化不超过3个百分比,而且我取的是第二个农民回农场的时间,所以有1/3田成熟度比平均值比计算值高出1.5~2.5个百分点,有1/3会低1.5~2.5个百分点,全部取极值,整体成熟度会有
            0.33333%的偏差
            B、增幅系数的随机性,第二个月我对增幅的计算是取一半的,在20田以内,农场的农民一个月完全可以照顾到所有农田,而且增幅系数占成熟度比重的1/5,这里面第二个月的偏差在9田内是不存在的,18田里面也不会超过0.04%(第一次3个农民一共耕9块田,从18块田里面随机选出9块田,第二次再选9块田,计算两个9块田重复的概率,再计算第三次,最后乘以5(增幅占得5个百分点))
            无论怎么算误差都不会超过1个百分比,你算算,20田一个百分比也就0.2田,要影响田数误差最少也要0.5田才够吧?
            关于实测数据太少,是不是正确你可以按我的结论试一下,占地面积比看来是有问题的,建筑数比是OK的(除了提水车对于白菜和大豆的灌溉还在研究中)
            3、我提出的最大管理格数都经过多次实测证实无误,计算公式[收成 = 肥沃度 * 平均成熟度 * 格数]经多方验证确定基本正确。
            超过我说的格数时平均成熟度会迅速下降低于80%;而如果少于最大管理格数,平均成熟度最多也不过90%。
            关于收成的计算公式我是和你一样的,你能说说你的最大管理格数具体是什么概念么,如果最大管理格数定义在成熟度保持80%~90%的话那你的精确性肯定没我高,10个百分点20田的话同样收成的计算要差2块田呢
            4、如果灌溉渠不占建筑数,我的结论要更改一下:经济作物建议专门建造灌溉渠!(当然我仍把建筑数量这一指标赋予最重的权值)。
            这点我很赞同,种田不灌溉和来贴吧不灌水同属比无聊更无聊的行为
            


            IP属地:浙江21楼2009-12-11 11:28
            回复
              回复:18楼
              白菜大豆需要灌溉这个结论你有空的话再测试一下
              貌似和我测试的结果不太一样,盗贼小号之前提到的测试结果好象也跟我一样
              就是灌溉后的产量并不一定就会增加,有时候反而减少


              22楼2009-12-11 13:08
              回复
                灌溉测试:
                1、测试条件:灌溉与不灌溉农场各4间,每间15田,耕作范围不重复,测试时间为10年
                2、测试结果:


                IP属地:浙江23楼2009-12-11 16:15
                回复
                  2025-09-14 17:57: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浙江24楼2009-12-11 16:16
                  回复


                    IP属地:浙江25楼2009-12-11 16:17
                    回复
                      从这个测试结果来看白菜是增产的,大豆是减产的,但没有你们所说一会儿增产,一会儿减产的情况,会不会是地图问题我就不清楚了,还有什么可能的变量,你给点意见


                      IP属地:浙江26楼2009-12-11 16:19
                      回复
                        回复:26楼
                        貌似跟地图也有关系,可能跟某个随机因子有关
                        好象同样的布局,同样的气候,同样的肥沃度,不同地图有时候也会产量不同
                        再同一幅地图的不同位置都会有差别,这个不知道具体怎么算的,可能游戏加入了某些随机因素
                        不过就10%的增产,基本上没什么意义,因为灌溉农田要浪费不少土地,以单位土地来说反而降低了
                        而且就算白菜真的增产,别的粮食降了,结果也未必能提高
                        所以我还是觉得粮食还是不灌溉为好


                        27楼2009-12-11 16:43
                        回复
                          白菜我是用了两张地图的,只不过第二张地图只是和大豆混种,大致看了一下,也是增产的,因为你以前在某贴里说和地图有关,所以我特地看了下
                          还有就是不知道和时代有没有关系,因为我打战役的时候刚进入钢还是铁时代电脑说人们发明了犁,种植效率更高了
                          其他粮食我还没测,不过也不一定灌溉粮食没有意义,你想,如果混种的话我吧需要灌溉的粮食都种在农场的一边,比如说北边,灌溉渠造在农场北面5格处,农场北面4各处修路,也很容易只灌溉特定作物,而且再北面可以布置经济作物,或者把农场倒过来布局


                          IP属地:浙江28楼2009-12-11 17:21
                          回复
                            回复21楼:
                            很抱歉我时间真的有点紧,以下涉及具体数据的试验均只测试过10次左右,如果寒假有空,我可能会通过更具说服力的试验方法或试验次数来支持以下结论。
                            1.这点应该是我错了,之前我只用漆树和桑树试验,没有试过茶叶,忽略了茶叶生长周期比其余经济作物长。
                            2.我试了下小麦和桑树,只种一格时小麦有30%几率获得1担收成,桑树是25%。
                            后一数据远低于0.6的原因应为:总共分两次收割,每次收割时由于成熟度过低均只有很小概率获得收成。
                            这点是我没考虑到,但每3格会递减的说法我仍然认为不太必要,从3格到6格农夫不过浪费了略多于一次播种的时间而已。在第一个月农夫共计可以播种6次以上(你提出的是8次)。而第一个月全月作物成熟度增长值为22%,也就是说第二次播种的3格比第一次播种的3格平均成熟度低0.03,总平均值降低不到2%。
                            至于你提出的3k格和3k+1格有较明显产量差异我没时间试验了...
                            3.这点是最关键的!
                            你提出了成熟度的计算规律猜想“农作物每个月自身可以成长20%,如果当月获得农民的耕作会使成熟度的增加速度加快25%,即每月成长25%”。
                            我帮你检验了一下,确认这是错误的!
                            实际上成熟度的计算规律如下(以小麦为例,卷心菜有相同结论;桑树是经济作物计算更复杂,但规律类似。我只测过这三种作物!!!):
                            * 每格小麦从获得农民第一次耕种开始生长,获得耕种后成熟度变为1%。
                            * 每格小麦在前三月(3、4、5月)每月自身可以成长20%左右(前提是月初已经开始生长),在6月自身可以成长10%左右。
                            * a.如果某格小麦在3月或4月获得农民的第二次耕种,则5、6月时生长加速,具体加速程度是两个月内比自身成长成熟度高0.23左右。
                            b.如果某格小麦在5月或6月获得农民的第二次耕种,则从获得第二次耕种时间(记为t时刻)起生长加速,加速效果同a述小麦从t时刻起获得的加速效果。
                            * 小麦只需要两次耕种(卷心菜同),第三次乃至第无数次耕种效果为零!
                            也就是说:对全部作物都进行两次耕种后就可以关闭农场,等到收获月再打开,并不影响收获结果!
                            4.你采用的模糊处理:
                            a.首先说明下作物最高成熟度为97%,并非95%,这与农场在城市中的位置和农场布局有关(详见贴中53楼:http://tieba.baidu.com/f?kz=621145739)。
                            上述原因将导致你的所有理论数据产生2%左右的误差。
                            b.“由于一农民耕作8格所占的时间约为一个月,则农民每走两步加耕作的时间为1/8月”
                            似乎你默认把农民从一次耕种到下一次耕种的距离定为2计算,实际上18格布局农民并非一定只走两格!
                            他可能从最左端走到最右端!也有可能从最左上走到最右下!(前者我可以确定可能发生,后述情况我没有看到过,但目前不能排除有这样的可能)
                            而步数的消耗将导致多少误差?如果第一次耕种时发生这种情况,误差将会是多少?我想可能大于5%...
                            至于18以上格数的布局,这个误差真的很难计算...
                            c.你自己提到的第一点我不补充了,你提到的第二点采用的算法我说了是错的,也不多说了。
                            最后我必须补充解释一点就是:
                            我没有贬低你的研究结果的意思!完全相反,我觉得你的思考角度和分析方法都非常奇特,很有创意!我非常佩服!
                            但是最主要的有两点不足:
                            就是我在20楼提到的
                            一是缺乏对算法假设的检验!而你的算法假设是研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所有的计算结果都依赖这个假设!如果它实际上竟然是错误的,可以导致你的大部分结论都被推翻!
                            二是实测次数太少!无法用实践结果来证明理论的正确性。没有通过实践验证过的理论,谁都不敢保证正确性...
                            貌似扯得离龙有点远了...
                            额,很感谢你的精心研究和对我的错误指正(当时提出最大管理格数并没有想过去精确定义。现在认真想想,这只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很难求出精确数值)!
                            ps:我印象中有次试验卷心菜灌溉后产量不变,不过刚才测了几组都是增产。没时间再测,寒假有空我再看看吧...
                            


                            30楼2009-12-11 21:51
                            回复
                              2025-09-14 17:51: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铁器时代要乘于一个系数1.15.model文件夹里有各种作物的数据,也许有帮助。


                              31楼2009-12-12 04: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