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所解。
“是诸法空相”
一味谈空,只为众生。但一味谈空,又不能方便有情无情,故设立种种假名,引导众生皆归空寂。若信未及,但去坐,反照照见,五蕴实无所有,自然入空。既得入空,其法亦空,人法俱空,自然休歇。
“不生不灭”
不生不灭,全谈理性,有生有灭,全谈实相。众生原本具足法身,虚空之体,亘古亘今,不生不灭,不变不移,无去无来,无旧无新,湛然常寂。时间有永恒性,不消失性。生命本质也具永恒性,不消失性。生灭者仅生命形体,而生命本质与时间一样,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指众生本源,其法身皆清净,无瑕无染,无污无垢,无浊无尘,如莲花,如水中月。佛面如满月,如千日放光明,佛面指生命本质,即大灵。行功时可见一轮满月,又明又亮,即摩尼珠,大灵的灵光。
“不增不减”
虚空之体不增不减,犹如不动。上乘之士信无疑,中下之士必生怪。生命灵体乃一冷光团,能量高时则亮,能量低时无光,随能量增高而增亮,最亮时如眼明珠,即摩尼珠。
“是故空中”
空中清净本然。棒打虚空不痛,刀切虚空不断,火烧虚空不着,空其中也。
“无色无受想行识”
虚空之灵,色空不受色,声空不受声,行空不受行,识空不受识,一切假名皆无所受。
“无眼耳鼻舌身意”
眼耳鼻舌身意面为六根,众生皆有六根,六根清净(无六根)则为法身。
“无色声香味触法”
色声香味触法为为“六尘”,皆从一根上起,但去一根,反照从何而起?若识起处,则知根本生,反照根本生(法身),非我之身。既无身,顿然清静,观身无身,观色无色,观法无法,总归空寂。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因有眼界而连累十八界,是诸恶业。但去眼根,反究虚假。六根败坏,总无真实。静观四大,都无实义。唯虚空之体是长劫不坏之身。有眼乃有意识,无眼则无意识。
“无无明”
一切众生皆有无明,一切劫难皆从无明始。修行从断根始,根不断,无明不灭,定无成。
“亦无无明尽”
有身则有无明,有无明则有三毒(贪嗔痴)。若能转三毒为三德(舍善慧),转六根为六神通,则是转凡成圣。
“乃至无老死”
既得无明尽,便无老死,诸佛修行到无身,既无身,便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如剥芭蕉,去一重又一重,直到去尽,无下手处,即是反本还原,得五蕴空(见前),如未生。
“无苦集灭道”
苦集灭道又称佛门四谛,属佛门小乘主修内容,释佛在世时,主要传授此四谛修法,身边弟子修此法成功率极高,皆成罗汉身,出三界。但修至一定程度时,不肯再管人世之事,故称四谛法为小乘,只渡己,不渡人,大乘法则渡己又渡人。
“无智亦无得”
修炼至此,反照自身,无智慧,无得失,无人亦无佛,非心,非物,非佛。
“以无所得故”
修炼至此,已入无的境界,一无所得,无得无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