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9,120贴子:10,062,638

回复:闲话贾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贾政)忙叩头哭道:“母亲如此之说,贾政无立足之地。”
贾母冷笑道:“你分明使我无立足之地,你反说起你来!”——第33回
“无立足之地”这句话太重了,倒底是什么原因让母子俩说出这样的狠话?
简单分析其中1个原因:
贾母间接骂贾政翅膀硬了不认娘(不尊重母亲),让贾政受不了了。
贾母为什么说“你分明使我无立足之地”?
贾政打宝玉的行为相当于当众否定了贾母对宝玉的宠爱、教育。
让贾母成为贾府的笑柄,贾母颜面何在?


IP属地:安徽68楼2021-03-29 13:25
回复
    从这段训斥,能看出贾母有哪些特点?
    1、贾母逻辑性极强,思路清楚;
    2、贾母说话简单条理,能抓住事物的本质重点;
    3、因为年龄的关系,贾母阅历丰富,非常了解贾府过去的历史。
    稍微提及过去,贾政就心知肚明。
    4、贾母说话的艺术性,“听话听音”嘛。
    5、贾母执行力强,既理智又有丰富的情感(“厉声”、“啐了一口”、“滚下泪来”、“冷笑”)。
    最后贾政全面溃败求饶,贾母赢得了胜利。
    那么贾政的求饶仅仅是贾母“口齿伶俐”吗?不完全如此!
    主要因为贾母待贾政不错,是母亲的慈爱打动了贾政。


    IP属地:安徽69楼2021-03-29 13:51
    收起回复
      2025-08-01 22:30: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贾母)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第29回
      贾母最疼宝玉,在宝玉的婚事上一定会有多方面考虑。
      贾母不可能过早给宝玉订婚。
      如果宝玉已经订婚,就意味着宝玉在择偶方面没有选择性了。
      谁家的闺女会与一个已经订婚的公子来往呢?
      贾母会将所有出色的女儿们聚集在一处,暗中观察,暗中考量。
      慢慢选择,慢慢考虑最适合宝玉的人选。
      贾母对黛玉是怎样的安排呢?
      起初贾母是非常想把宝黛凑成一对的,只是没有明说而已。
      因为没有“明确说明”,贾母无疑给了自己非常灵活的空间。
      这也就是第29回贾母抱怨自己对“两个小冤家没有一天不操心”、骂自己“孽障”的原因。


      IP属地:安徽72楼2021-04-03 12:44
      收起回复
        不过说些黛玉之母如何得病,如何请医服药,如何送死发丧。不免贾母又伤感起来。——第3回
        批注:1、妙!2、层层不露,周密之至。
        我看到这段文字,感觉有点别扭。
        回忆贾敏的过程会导致黛玉、贾母的痛苦,为什么大家都没有回避这个话题?
        为什么不让时间淡化之后,再来回忆这些,至少能减轻当事人的痛苦啊。
        当搂着黛玉哭泣,只顾自己悲伤情绪的贾母想过黛玉的感受吗?
        当凤姐提及贾敏,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第3回
        贾母这是什么心理?
        我分析贾母真的疼爱贾敏,但是显然贾母更加疼爱自己。


        IP属地:安徽73楼2021-04-06 15:00
        收起回复
          原来这袭人亦是贾母之婢,本名珍珠。贾母因溺爱宝玉,生恐宝玉之婢无竭力尽忠之人,素喜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遂与了宝玉。——第3回
          批注:贾母爱孙,赐以袭人,此诚为能爱人者,非世俗之爱也。
          贾母对宝玉的爱才是“无私的真爱”,把自己喜欢的袭人给了宝玉(为宝玉做出自我牺牲)。
          所以批注评价为“非世俗之爱”,此时贾母爱宝玉超过爱自己。
          “世俗之爱”是什么样?大部分都是很自私的爱。
          因为合了自己的喜好所以爱,为了满足自己所以爱等等,
          这些爱说到底就是“世俗之爱”。


          IP属地:安徽74楼2021-04-06 15:18
          收起回复
            (贾政)见雨村相貌魁伟,言语不俗,且这贾政最喜欢读书人,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况又系妹丈致意,因此优待雨村。——第3回
            君子可欺其方也,况雨村正在王莽谦恭下士之时,虽政老亦为所惑,在作者系指东说西也。——第3回批注
            “君子可欺以其方”还出现在贾政与贾雨村见面的时候,这里具体指什么呢?
            说得是贾雨村“投其所好”,贾政不是喜欢这些(读书人、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吗?
            贾雨村就用贾政喜欢的方式来欺骗贾政。
            本质上说,贾政不是被贾雨村骗了,而是被自己推崇的东西(比如道德)给骗了(批注“指东说西”)。


            IP属地:安徽77楼2021-04-07 01:01
            回复
              那贾母因昨日张道士提起宝玉说亲的事来,谁知宝玉一日心中不自在,回家来生气,嗔着张道士与他说了亲,口口声声说从今以后不再见张道士了,别人也并不知为什么原故。——第29回
              只顾里头闹,谁知那些老婆子们见林黛玉大哭大吐,宝玉又砸玉,不知道要闹到什么田地。倘或连累了他们,便一齐往前头回贾母王夫人知道,好不干连了他们。那贾母、王夫人见他们忙忙的作一件正经事来告诉,也都不知有了什么大祸,便一齐进园来瞧他兄妹。——第29回
              那贾母、王夫人进来,见宝玉也无言,林黛玉也无话,问起来又没为什么事。——第29回
              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第3回
              1、很多人知道宝玉“口口声声”说不再见张道士;
              2、贾母、王夫人知道宝玉砸玉,黛玉大哭大吐;总之宝黛吵架惊动了太多人。
              3、第3回能看出众人、贾母对宝玉的“玉”极其重视。
              如今黛玉大哭、宝玉砸玉,又问不出原因,贾母、王夫人会怎么想?
              贾母、王夫人又不是傻子,当时或许想不出缘故,
              如果结合宝玉“口口声声”不愿见张道士,难道一直都想不清楚吗?


              IP属地:安徽82楼2021-04-10 23:17
              收起回复
                王夫人除了让袭人盯住宝玉外,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王夫人与袭人的这段对话同样有巨大的信息量,至少能推测出贾珠怎么死的。
                无论贾母还是王夫人都是在贾府有阅历的人,过去的经历会让她们反思,也会让她们总结出一些道理。
                读者往往忽略了贾府的过去。
                不了解贾府的过去,读者怎么可能充分理解贾母,理解王夫人?


                IP属地:安徽83楼2021-04-11 00: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