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发过一个专贴,贴了法门寺地宫出土秘色瓷上的“仕女图”:
http://tieba.baidu.com/f?kz=742272985
当然,当时使用了“大袖衫”这个不够严谨的称呼。经过“期待三生石”的指正及查阅 一些文献,现在改过来,改为“披衫”。
我拿法门寺地宫出土秘色瓷上的“仕女图”、敦煌出土绢画、《簪花仕女图》、五代王处直墓壁画及浮雕、五代李茂贞夫妇墓浮雕、五代后周冯晖墓浮雕及壁画等资料对比了一下
。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晚唐时期女子“诃子+长裙+披衫”,其披衫是广袖;而五代后梁开始(西元920年前后)披衫为窄袖或稍宽的袖子。以此判断,《簪花仕女图》的最初原本当
为晚唐绘做。
我们或许还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规律:随着时间逐渐后移,“披衫”逐渐向宋代的“褙子”演化。
【部分图片来源:《法门寺考古发掘报告》、大明衣冠论坛、书画纵横论坛】

.
http://tieba.baidu.com/f?kz=742272985
当然,当时使用了“大袖衫”这个不够严谨的称呼。经过“期待三生石”的指正及查阅 一些文献,现在改过来,改为“披衫”。
我拿法门寺地宫出土秘色瓷上的“仕女图”、敦煌出土绢画、《簪花仕女图》、五代王处直墓壁画及浮雕、五代李茂贞夫妇墓浮雕、五代后周冯晖墓浮雕及壁画等资料对比了一下
。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晚唐时期女子“诃子+长裙+披衫”,其披衫是广袖;而五代后梁开始(西元920年前后)披衫为窄袖或稍宽的袖子。以此判断,《簪花仕女图》的最初原本当
为晚唐绘做。
我们或许还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规律:随着时间逐渐后移,“披衫”逐渐向宋代的“褙子”演化。
【部分图片来源:《法门寺考古发掘报告》、大明衣冠论坛、书画纵横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