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该机由苏州机场准备起飞,前座为罗科长,後座为朱将军,罗科长特别说明,在飞行时,如果罗科长举起右手拳头,请朱将军立刻跳伞---,等一切准备妥当後顺利起飞,经太湖上空特别兜个大圈子,便直飞南京平安降落在大校场机场,大功告成,圆满达成任务。因此机的成功,航空委员会颁发给朱将军奖金1,500元,罗科长500元,并将此机命名为「苏州号」。朱将军尊翁当时仍健在,并担任福建漳州专员,朱将军幸不辱命,达成当初学习飞机制造之愿望,「白日梦」得以实现,当年领取两万元开办费,也有了一个圆满交代,其尊翁高兴及愉快的心境可以想像。
朱将军後来奉调洛阳担任第三飞机修理厂厂长,未久即发生七七事变,全面抗日战争开始,因此继「苏州号」之後之造机计画全部中止,殊属可惜。
民国三十年(1941年)4月朱将军奉派为第一飞机制造厂厂长,驻地在昆明,该厂主要任务为制造「新复兴甲」,「新复兴丙」仿制俄式I-15机之「忠二十八乙式」驱逐机,另邹文耀副厂长负责的贵阳厂区之「研驱一式」(XP-1),「研驱二式」(XP-2),而朱将军亲自主持督导的为「研驱零式」(XP-0)以及直升机研制。
朱将军有感於日本飞机之不断改进,性能凌驾我国各式飞机之上,为了迎头赶上,乃主导研制「研驱零式」(XP-0),机身机翼均采用木质层板制造,经二年多研制完成。在各项功能测试完成後,随即试飞,地点就在昆明附近的杨林机场,试飞官为驻厂试飞官王中校,该机在设计上大体均无问题,但在细节及各功能配合上,有无缺点则不得而知。当王中校将该机升空後,发现该机尚属正常,但降落时速度较一般飞机快速,该机在空中绕场飞行一周後,开始降落,原拟作三点降落,仓促间,左轮先著地,结果失事,整架飞机摔毁,只剩飞机中段座舱区倒卧地面,但奇迹似的,王中校由残骸中爬出丝毫未伤,後来大家仍不气馁,再接再励,在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完成2架,经试飞性能尚佳,与同等级外购飞机性能接近,但对新的材料运用,仍是边飞边测试,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再完成2架,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由於已抗战胜利,作战部队需求降低,乃将库存馀料使用制造,再完成5架,因此此型机共完成9架。
朱将军对於空中特种交通工具,尤以能随时随地起落之直升机素存幻想,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朱将军在昆明首次见到第一架美制塞考斯基(Sikorsky)直升机翱翔於昆明滇池上空,更加激发其对直升机之研究动机,并因此醉心於直升机之制造,在其空军生涯後段17年当中,不断研制,改良直升机,愈挫愈奋,百折不挠,在空军当中研发直升机者,当以朱将军为最先驱者,责任重大。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欧美各国尤其是美国直升机之研究发展及生产制造,推陈出新,有关直升机之各种技术资料渐公诸於世,也渐传入我国,在朱将军亲自主持之下,运用第一飞机制造厂现成物料及产能,积极展开设计制造工作,首架名称为「蜂鸟式甲型单座直升机」,事实上在这之前,於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朱将军已设计套轴式(或称共轴式)(Co-Axial)并制出十分之一尺寸的模型乙具,从事各种实验及测试工作,而且获得部份宝贵技术资料,这些资料则运用到「蜂鸟式甲型单座直升机」,该机就是采双叶(旋翼)共轴式,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完成,并作离地试飞(Tie Down Test),该试飞工作为将前轮及左右两轮用绳索松系於三个埋在地内之铁钉(桩)上,但首次试飞该机时,当旋翼开始高速旋转,攻角(冲角)慢慢增加到8度时,该机离地约1 尺,突然系绑右轮之铁钉(桩)因部份泥土松软而松脱,使该机整个向左前方倾倒,造成旋翼触地损坏及部份相关零组件受阻,试飞员幸有安全带紧扣在座椅上,并未受伤。
朱将军并未因此而灰心,将该机所获得之经验、心得予改良,试制「蜂鸟式乙型单座直升机」一架,於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7月完成,该型机从外型看来,较甲型为小,且更为流线形,该机只作地面试车,并测试旋翼低、高速旋转之离心力以及相关零阻件受震情形,未作Tie Down Test也未作试飞工作,同年9月朱将军奉令调台湾台中担任空军第三飞机制造厂厂长,「蜂鸟式乙型单座直升机」签呈上级欲运台湾继续研究,空军当局以该机非个人也非第三飞机制造厂财产,而是属於昆明空军第一制造厂而未予核准。因此仍留昆明,後空军第一飞机制造厂由昆明迁到台湾宜兰,未见该机随厂搬迁,该机则不知所终,万分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