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终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十分遗憾。遗憾的是等了那么多年,终的Dpart还是未完成作品
先说结论:
在我看来Dpart的制作有太多赶工的迹象并且到最后还是没来得及完全做完。
注:此处说得未完成是指画面制作上的未完成,并非剧情。
主要表现如下:
1.碇源渡的回忆基本是草稿画面
2.4冲时,大白丽和infinity呈现的生硬的3D效果。
看完终之后,我又结合原片仔仔细细看了一下纪录片《行家本色 庵野秀明特辑》更加深了我的想法。(纪录片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ep415744?from=search&seid=7044494698630070432)
接下来我将主要依据终原片结合个人对EVA的了解以及本人对动画制作粗浅的了解;纪录片;破特典来论证我的观点。
注:以下皆是我个人观观点,很多内容说到底还是个人推测,拿不出真凭实据。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交流,我尊重不同的解读方式。
一、赶工完成的源渡回忆分镜稿剧情
首先当我看到源渡回忆的大量草稿般的画面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片子没有赶上工期最后不得不又一次使用线稿了。剧中从2:02:56开始到2:07:19结束大面积的分镜稿如:

(这个眼镜妹是真希波吧)
少数黑白画面或彩色画面里也大多数用的是之前3部剧场里的重复画面。如

相信很多人会说这种抽象、意识流就是庵野的风格啊。但我并不这么认为,造成这种观点的主要原因是TV版后半尤其是TV25、26话的意识流也是这样的风格。但是大家想想当初导致TV25 26话意识流画风的不正是因为没有经费以及工期过于紧张吗?我记得没错的话原TV24话的下回预告可是air里明日香大战量产的片段。
另外就我粗浅的了解关于意识流表现的这些名头基本都是观众给庵野戴上的,庵野自身似乎从来都没有正面肯定过TV25 26话的意识流画面,也没有自称过自己意识流如何如何好(但是有一说一一样是省钱一样是线稿但是庵野就是能作出相应的味道)。从反面来看庵野的作画能力是极强的风之谷里的巨神兵、王立宇宙军里火箭发射的冰片这些都是后人津津乐道的名场面。庵野能不能用正常的画面或者说非分镜稿的画面把这段回忆剧情展现出来?我相信绝对是可以的,不要说终的原画里还有那么多大牌画师在。
其次我看了十几年的动画,番剧和剧场加起来也有1000部左右了,剧场动画的制作一般都要高于番剧,我就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剧场动画能有接近5min的分镜稿画面。
最后结合记录篇里庵野的话语,他已经不是当时那个只想着自己表达故事表达画面的庵野了,他在制作终的时候一边秉承着自己作品至上的理念,一边也考虑着观众的理解和感受(这点下下面分析纪录片的时候详谈)。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用分镜稿这么潦草,看起来观感不怎么样的画面给观众呢?我想到的原因是只能是工期实在是不够了,只能这样节约工期了。而且我觉得对于终这个剧场,庵野是有很大票房压力的,这个压力可能是庵野自己给自己的,毕竟最后一部EVA了。但我认为更有可能是资本给的压力,资本虽然给了庵野充足的制作时间、制作经费但相应的也给了相应的票房压力(甚至我都猜测庵野和东映、东宝签了对赌协议)。据说以前从来都没有东映和东宝一起投资一个片子的情况。接下来我们通过纪录片来进一步论证上面的部分观点。
先说结论:
在我看来Dpart的制作有太多赶工的迹象并且到最后还是没来得及完全做完。
注:此处说得未完成是指画面制作上的未完成,并非剧情。
主要表现如下:
1.碇源渡的回忆基本是草稿画面
2.4冲时,大白丽和infinity呈现的生硬的3D效果。
看完终之后,我又结合原片仔仔细细看了一下纪录片《行家本色 庵野秀明特辑》更加深了我的想法。(纪录片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ep415744?from=search&seid=7044494698630070432)
接下来我将主要依据终原片结合个人对EVA的了解以及本人对动画制作粗浅的了解;纪录片;破特典来论证我的观点。
注:以下皆是我个人观观点,很多内容说到底还是个人推测,拿不出真凭实据。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交流,我尊重不同的解读方式。
一、赶工完成的源渡回忆分镜稿剧情
首先当我看到源渡回忆的大量草稿般的画面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片子没有赶上工期最后不得不又一次使用线稿了。剧中从2:02:56开始到2:07:19结束大面积的分镜稿如:

(这个眼镜妹是真希波吧)
少数黑白画面或彩色画面里也大多数用的是之前3部剧场里的重复画面。如

相信很多人会说这种抽象、意识流就是庵野的风格啊。但我并不这么认为,造成这种观点的主要原因是TV版后半尤其是TV25、26话的意识流也是这样的风格。但是大家想想当初导致TV25 26话意识流画风的不正是因为没有经费以及工期过于紧张吗?我记得没错的话原TV24话的下回预告可是air里明日香大战量产的片段。
另外就我粗浅的了解关于意识流表现的这些名头基本都是观众给庵野戴上的,庵野自身似乎从来都没有正面肯定过TV25 26话的意识流画面,也没有自称过自己意识流如何如何好(但是有一说一一样是省钱一样是线稿但是庵野就是能作出相应的味道)。从反面来看庵野的作画能力是极强的风之谷里的巨神兵、王立宇宙军里火箭发射的冰片这些都是后人津津乐道的名场面。庵野能不能用正常的画面或者说非分镜稿的画面把这段回忆剧情展现出来?我相信绝对是可以的,不要说终的原画里还有那么多大牌画师在。
其次我看了十几年的动画,番剧和剧场加起来也有1000部左右了,剧场动画的制作一般都要高于番剧,我就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剧场动画能有接近5min的分镜稿画面。
最后结合记录篇里庵野的话语,他已经不是当时那个只想着自己表达故事表达画面的庵野了,他在制作终的时候一边秉承着自己作品至上的理念,一边也考虑着观众的理解和感受(这点下下面分析纪录片的时候详谈)。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用分镜稿这么潦草,看起来观感不怎么样的画面给观众呢?我想到的原因是只能是工期实在是不够了,只能这样节约工期了。而且我觉得对于终这个剧场,庵野是有很大票房压力的,这个压力可能是庵野自己给自己的,毕竟最后一部EVA了。但我认为更有可能是资本给的压力,资本虽然给了庵野充足的制作时间、制作经费但相应的也给了相应的票房压力(甚至我都猜测庵野和东映、东宝签了对赌协议)。据说以前从来都没有东映和东宝一起投资一个片子的情况。接下来我们通过纪录片来进一步论证上面的部分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