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吧 关注:404,479贴子:8,071,772
  • 5回复贴,共1

从碇源渡回忆的分镜稿画面,论《终》的DPART是赶工的未完成作品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看完终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十分遗憾。遗憾的是等了那么多年,终的Dpart还是未完成作品
先说结论:
在我看来Dpart的制作有太多赶工的迹象并且到最后还是没来得及完全做完。
注:此处说得未完成是指画面制作上的未完成,并非剧情。
主要表现如下:
1.碇源渡的回忆基本是草稿画面
2.4冲时,大白丽和infinity呈现的生硬的3D效果。
看完终之后,我又结合原片仔仔细细看了一下纪录片《行家本色 庵野秀明特辑》更加深了我的想法。(纪录片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ep415744?from=search&seid=7044494698630070432
接下来我将主要依据终原片结合个人对EVA的了解以及本人对动画制作粗浅的了解;纪录片;破特典来论证我的观点。
注:以下皆是我个人观观点,很多内容说到底还是个人推测,拿不出真凭实据。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交流,我尊重不同的解读方式。
一、赶工完成的源渡回忆分镜稿剧情
首先当我看到源渡回忆的大量草稿般的画面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片子没有赶上工期最后不得不又一次使用线稿了。剧中从2:02:56开始到2:07:19结束大面积的分镜稿如:

(这个眼镜妹是真希波吧)
少数黑白画面或彩色画面里也大多数用的是之前3部剧场里的重复画面。如

相信很多人会说这种抽象、意识流就是庵野的风格啊。但我并不这么认为,造成这种观点的主要原因是TV版后半尤其是TV25、26话的意识流也是这样的风格。但是大家想想当初导致TV25 26话意识流画风的不正是因为没有经费以及工期过于紧张吗?我记得没错的话原TV24话的下回预告可是air里明日香大战量产的片段。
另外就我粗浅的了解关于意识流表现的这些名头基本都是观众给庵野戴上的,庵野自身似乎从来都没有正面肯定过TV25 26话的意识流画面,也没有自称过自己意识流如何如何好(但是有一说一一样是省钱一样是线稿但是庵野就是能作出相应的味道)。从反面来看庵野的作画能力是极强的风之谷里的巨神兵、王立宇宙军里火箭发射的冰片这些都是后人津津乐道的名场面。庵野能不能用正常的画面或者说非分镜稿的画面把这段回忆剧情展现出来?我相信绝对是可以的,不要说终的原画里还有那么多大牌画师在。
其次我看了十几年的动画,番剧和剧场加起来也有1000部左右了,剧场动画的制作一般都要高于番剧,我就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剧场动画能有接近5min的分镜稿画面。
最后结合记录篇里庵野的话语,他已经不是当时那个只想着自己表达故事表达画面的庵野了,他在制作终的时候一边秉承着自己作品至上的理念,一边也考虑着观众的理解和感受(这点下下面分析纪录片的时候详谈)。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用分镜稿这么潦草,看起来观感不怎么样的画面给观众呢?我想到的原因是只能是工期实在是不够了,只能这样节约工期了。而且我觉得对于终这个剧场,庵野是有很大票房压力的,这个压力可能是庵野自己给自己的,毕竟最后一部EVA了。但我认为更有可能是资本给的压力,资本虽然给了庵野充足的制作时间、制作经费但相应的也给了相应的票房压力(甚至我都猜测庵野和东映、东宝签了对赌协议)。据说以前从来都没有东映和东宝一起投资一个片子的情况。接下来我们通过纪录片来进一步论证上面的部分观点。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21-08-17 15:57回复
    二、记录片 行家本色 庵野秀明特辑 中的信息
    在记录片中,希望大家和我一同关注Dpart剧本形成的时间,以及庵野为什么从一开始坚持作品至上到Dpart制作时转变为“以完成制作为最优先”的态度转变(记录片中Apart的制作内容相对较多,但BCpart的制作内容没有明确提及)。这也是我得出Dpart是赶工产物的主要论据。
    1.纪录片12分08秒 日期2017.10.10 微缩摄影现场,也就是第三村的微缩影

    从这里我们基本可以断定Apart的剧本或者大纲已经完成了,不然不可能直接制作微缩模型的。这段里记者问庵野为什么使用微缩摄影,庵野是这么回答的

    这里靠脑子想象是有极限,看到实物才知道有些东西是不对的在之后会有很重要的关联。
    对于微缩模型的调整一共进行了5次 ,庵野亲自参与,可见他对影片的制作是想当严格的,很多细节都要调整,比如电线杆的朝向,密度等等。2017.10.19结束这部分工作。
    2.纪录片18:56 2017.10.20 热海合宿
    虽然A剧本大纲确定了但是画面怎么呈现剧情,庵野没有给出任何意见,
    纪录片10:22 借樋口真嗣的话,第一次展示了庵野作品至上的理念

    3. 纪录片25:18 2017.12.11 三村场景动捕拍摄
    记者问庵野 不想亲自拿摄像机试试吗(指动捕拍摄)庵野说

    从这里就我们可以知道对于终,庵野想作出超越自己范围有趣的片子(但是之后庵野就拿着手机拍了很多)。
    4. 纪录片29:51 2018.2.23
    之后鹤卷和哉预览微缩摄影和动作捕捉摄像模拟成片,(注意这个时候已经有配音了,所以肯定Apart的剧本肯定完成,并且配音也完成了)根据原片我们可以知道是发生在三村的剧情,但是鹤卷和哉很烦恼,完全搞不懂,要交给庵野来做。紧接着就是庵野的画外音

    庵野要终不一样,要是一部崭新的作品,终要做得更加精彩。
    5. 纪录片33:31 2018.3.15 当记者问道对鹤卷和哉等人做得预览感觉如何时,庵野和记者有这样一段对话

    这里需要注意,庵野第一次说到了时间的问题,时间不够了,说明终的制作并不是没有时间限制的任由庵野制作的。原本上映日期是2020.6.27,去掉宣发等等时间成片应该在2020.4-5月要做完,那么这时候离上映时间其实还有2年时间。回过头去看纪录片Apart在剧本决定之后具体拍摄的过程已经用了4个月了后面还有一大堆作画工作要做。
    6. 纪录片34:19 2018.3.19 庵野开始剪辑三村画面。
    期间和记者吃晚饭(夜宵?)的时候记者问庵野为什么接受采访,庵野说

    庵野虽然回答的是为什么接受,但是这个回答又何尝不是再说自己的作品呢,可以看出庵野是了解现今人们的习惯的,现在的人大多数不喜欢一团迷雾,可以说终时不会像旧eva那样晦涩艰深的,庵野在了解观众习惯的情况下,他选择照顾观众,他的主题是把终做得有趣,并且开始自己做Apart的剧情。然后我们就看到庵野极其痛苦的剪片过程(看到这我真的很心疼庵野)在这过程中庵野说道

    这里庵野自己又一次提到了作品至上,可以不顾身体。之后庵野梦洋子的话也是同样的意思。
    7. 纪录片 42:43 2018.6.11 Apart工作室内部人员观看试映征求意见和感想,在试映会之后的讨论中庵野这样说

    不看对剧情的影响,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庵野是很在意观众对片子的感受的,而且很关注原来没有接触过EVA的观众的感受,他认为这样的感受要重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庵野对终这个片子的定位已经不是单纯的粉丝向了,是向着更广大的受众去做片子的,他想做一部就算完全不了解EVA的观众也能看的明白的动画。所以为什么Dpart会有分镜稿画面,这很明显不是照顾一般观众的呈现方式,所以我觉得Dpart里一定有不可协调的矛盾,这个矛盾就是时间,Dpart的工期爆炸了。
    试映会上观众给出的意见是这样的


    IP属地:江苏2楼2021-08-17 16:03
    回复
      2025-09-13 13:53:1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8. 纪录片45:10 2018.6.14 重磅的来了 在工作讨论会上,庵野说

      Apart到这里已经至少做了8个月了,现在要从剧本重新做...工期不是爆炸了么...然后这里这段话很重要 “在我的心里是非常清楚地展现的但是没法传达给观众。”庵野想修改剧本重新做,把他心中的画面和剧情传达给观众。那么我想问问大家在Dpart里补完的剧情(从真嗣进入负宇宙算起)你有没有觉得和庵野在这里说得感觉很像,庵野自己很清楚展现了什么,但是全部传递给我们了吗?我在看补完那段时有些画面是发生在南极L结节内还是结界外,甚至连哪边是上面,哪边是下面都要仔细分析才能知道。这也就是之前在第1点里庵野说“靠脑子想象是有极限,看到实物才知道有些东西是不对的”的重要原因吧。那么从结果来说为什么Dpart庵野就没选择重做呢?
      之后庵野说他可能会找一个地方单独创作APART,然后两个制作人在交流的时候第二次提到了时间的事情

      从对话来看我猜测Apart明确的内容是0706作战(2019.07.06提前公布的正剧前10分钟)的内容,而庵野要重新做的是全部三村的部分。
      紧接着就是鹤卷和哉极其苦逼地与记者的对话了。然后庵野在剪辑的时候各种这个很无聊,这个也很无聊,他想作出一个有趣的崭新的终。然后庵野说出自己是作品至上主义以及他对作品的看法,令人动容大家可以去看看在纪录片上集的末尾49分钟开始。
      9. 纪录片进入下集 10:55 2018.12.12 工作组讨论Dpart剧本。注终原定2020.6.27上映,离这个时间还有1年半,但是现在Dpart剧本刚开始讨论,也就是说可以认为除了结局外Dpart是一片空白,反过来说这6个月里Apart应该基本完成编辑工作了,Bpart的剧本应该完成了已经开始制作了,Cpart的剧本也完成了是否开始制作未知。庵野在讨论会上对主创团队说

      可见Dpart的剧本庵野自己都没想好,学出来的东西主创团队都不明白什么意思,那么更加不要说观众了。肯定要大改。
      马上鹤卷和哉就开始担心日程的问题,再次说明终的制作一定是有某个DEADLINE的。

      10. 纪录片下 12:56 2019.2.15 杉浦勇树(没标人物名字不能确定)和庵野沟通剧本的事情,从对话可以看出2个月过去了庵野还是没有把Dpart的剧本完成。

      这里我们注意一下庵野背后的显示屏

      对应的是正剧9:45的画面,上一个分镜触手摆动的画面还没有做出来。不知道是剪辑室里只能看到这个完成度的画面还是真的Apart的这个部分后期还没做完,如果是后者也就是说从2017年10月到2019年2月Apart还没有完全制作好。那么可以大概知道做好一个part的时间大概是1年半。那么Dpart照这个速度肯定不能在2020.6.27完成。
      然后是居酒屋的片段,可以看出大家的脸色都不太好...

      明确了DEADLINE的存在,那么这个DEADLINE是谁给的?庵野自己?观众?都不可能,只能是投资方。
      11. 纪录片下 14:22 2019.3.1 配音 庵野对CV们说

      说明剧本还是没有完成
      接下来就到2019.3.22了 期间庵野在和记者对话的时候说

      这时候我们可以看出庵野一定会把片子做完,在DEADLINE之前。是否有一点对完成作品的态度有了一定转变的我味道。
      然后3月22日庵野完成了剧本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21-08-17 16:08
      回复
        12. 纪录片下30:47 2019.3.29 最最重要的决定来了 庵野在和主创团队的会议上说

        庵野这时说我只想做有趣的东西,思考过后最有趣的剧本拿出来,这两句中间庵野停顿了6秒,结合之后的几句,时间很紧,5月要把D补齐。我的理解是庵野现在拿出来的剧本很可能他自己觉得其实并没有那么有趣,但是时间很有限,只能矮子里面拔高个选一个相对有趣的剧本出来。最有一句尤为重要,庵野说以完成制作为最优先。这也就是说庵野已经不能像Apart那时在剧本完成的情况下剪出片子、咨询意见、再进行大规模修改了,而是以完成影片制作为首要任务。请大家注意2020年6月上映的公告是2019年7月发布的,那么在3月末甚至更早之前这个上映日期应该已经和各个方面都商议好了。这样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庵野必须尽快开始Dpart的制作了,也就没有什么时间给他进一步打磨剧本了。之后前田真宏的话也可以印证

        前田真宏说得是褒义的,那也必然有贬义的一面,我猜就是过于普通了,作为终的Dpart有点不够看。(个人解读)
        13.2019.4.1 修改0706作战画面 这个时候APART可以肯定后期工作还没完工。离0706 作战还有3个月,也就是说从制作完成到宣发到发布怎么滴也要留出2个月左右的时间。离Apart制作开始接近2年的时间。
        之后的庵野的独白里有这样一段。

        从这些话里我感觉庵野对Dpart的故事是不满意的,承担一切的觉悟,一直探索下去。当然理解成一个电影导演的追求也合情合理。
        14. 2019.10.19 开始D段配音(Cpary配音的7个月之后)。到2020.2.25绪方惠美陪了最后一段剧情。然后疫情就来了。工作进度受到极大影响。我们再和Apart比较,Apart制作花了近两年的时间,虽然中间有庵野重做的原因在但再怎么样做完一个part也要一年左右的时间。就算没有疫情从去年10月开始D段开始配音就开始制作画面,离原定上映日期6.27也就8个月,还要去掉影片做完之后的宣发等等环节,留给Dpart的制作时间最多也就半年。加上疫情影响,庵野在这段时间自己做作画监督,这一般不是总监督干的活,只能说明工期十分紧张,来不及做了。所以这么紧张的工期是不是就能理解为什么那5分钟回忆都是分镜稿画面了呢。这5min的分镜稿画面可是极大地节约了后期制作的时间了。

        15 .2020.4.13 发布延期上映声明 延期至2021年1月23日。这个时候片子一定没有做完
        2020.8.22 拍摄Dpart动捕戏
        然后一直到2020.12.16庵野都亲自上阵监修

        从12.16的这张工期表来看已经超过了预计的工期,那么额外的这10天是哪里来的?因为2021.1.14因为疫情上映又延迟了。那么7天后在2020年12月23日底完成封装。我不知道正常情况下7天做55个剧场镜头算不算紧张,但是疫情下人手不足肯定紧张。而且这55个镜头基本可以肯定是Dpart的内容,从现场的电脑屏幕也可以看到,还有各种后期制作和调整。在这种赶工的状态下制作人和庵野说

        但是很明显已经没有那么多时间了去修改这些镜头了。还记得庵野在Apart制作回忆时说得“在我的心里是非常清楚地展现的但是没法传达给观众。”吗?Dpart在如此紧张的制作过程中,基本已经没有办法怎么把心里展现的东西完美地传达给观众了,也就导致Dpart在观感上有点混乱的原因,有太多东西交代不明,或者情节进展过快,真嗣补完其他人的时候我就觉得这剧情太平淡,有点像流水账。正宇宙发生的补完过程跳跃式进行,没有连续性,大白丽怎么出来到展翅到头断都没有过渡性的画面,对比EOE,这个过程观众就看得比较明白。本来应该是全剧最具冲击力的段落却一点都激动不起来。
        最后2020.12.21试映,试映完不就应该就要封箱了。
        看到这你能理解我为什么说源渡回忆的5min分镜稿画面是赶工赶出来的了吗?如果还不足以说明,我们再看一下Dpart的部分3D场景以及破的制作花絮。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21-08-17 16:11
        收起回复
          三、Dpart工期不足导致3D场景渲染次数不足违和感明显
          这部分我主要以破的特典中展示的制作过程来对比分析,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也是很有意思(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x411H7iF?p=4
          这是展现出来的4次后期渲染(这个词可能不太准确,在此指代后期的画面优化工作)


          我们可以发现第3次和第4次渲染最大的区别就是光影及细节的增加,使得画面更加有质感脱离3D模型的感觉。尤其是下面这一组对比更加清楚

          我们来看一下终里的画面


          是不是基本都是进行到第三次渲染就停止了?到这有人可能会说庵野明确说这是为了体现负宇宙所以刻意做得违和。但是我觉得这大概只是庵野为演示工期不足的借口,因为这段打斗观众认识到是在负宇宙里发生的没有一点困难,其实并不需要少渲染一次突出违和感。另外之前出现过的场景却没有做任何违和感的处理,基本就是原图。有人说后面这些都不是3D建模的背景,基本都是手绘了,但既然负宇宙要有违和感,那么风格应该保持一致,这些手绘背景是不是也应该进行一些改动来突出违和感呢?总不能因为3d画面有违和感,手绘就不用违和了,那庵野说得那句话不就自相矛盾了吗?所以我想到的原因就是DPART工期过于紧张3D来不及做第4次渲染,背景尽量用了前几部剧场里现成的背景从而降低工程量。


          如果说这是负宇宙的表现方式,那么我们正常世界里的大白丽和大量INFINITY

          是不是就和第三次渲染后的画面很近似缺少阴影和细节,但是这边是正宇宙为什么也要展现这种违和感呢?难道是庵野故意利用恐怖谷效应让观众对大白丽感到不适吗?我觉得主要原因就是工期不足来不及做最后一次渲染了。如果庵野真的想让观众对大白丽感到不适真的有太多太多种使用正常画面但表现出相同效果的方法了。


          IP属地:江苏5楼2021-08-17 16:13
          回复
            另外大家看看破里面的分镜稿


            终里源渡回忆分镜稿画面,是不是基本就是直接拿了分镜稿就放上去了

            所以综合以上种种,我有理由相信终的Dpart是赶工下的产物,是未完成作品。我多么希望BD出版的时候能把这些画面再修正一下。另外我作为一个十分看重剧情的人,多么希望几年之后会突然冒出来一个小剧场或者几集OVA把阻止近三冲到14年间发生的剧情完善一下,光靠终里的这些剧情片段太没头没尾了。(而且为什么最后一部是3.0+1.0,万一以后有个4.0呢)
            最后我真的好想Q和终能像破那样畅快,这可能是终给我带来的唯二的遗憾吧。
            最后的最后从终发布之后各种宣发以及活动,我猜测庵野和资方对票房的预期就是100亿日元,这个票房给庵野的压力是巨大的,这能都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制作。毕竟这个高的票房要求如果不能面向更加广泛的青年群体是基本不可能实现的,要知道原来那批TV和旧剧场的EVA粉们现在都要接近30岁了。也正因此庵野不可能在《终》的宣传活动中说出任何不利于票房的言论。也因此我对庵野说负宇宙的3D制作是刻意的很是怀疑。在近期的采访里庵野还说当初对电视台的人说TV里美里和加持没有发生什么,那个场景只是在按摩而已,一样的道理。
            全文完


            IP属地:江苏6楼2021-08-17 16:2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