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雪夜融融
(一)
除夕的白天,泠川披着斗篷,抱着暖炉,立在廊下。白雪纷纷而落,北风吹过时,若羽绒飞舞。她抬头,只见得灰蒙蒙的重云与白茫茫的雪,望不见辽远的天空,她的心境顿时变得苍茫起来,觉得自己似是与灰白色的雪天融为了一体。
曾经的战国七雄里,只剩下齐国和秦国了。自君王后过世,齐王对朝政毫无头绪,全靠朝臣游说。秦国要瓦解齐国,易如反掌。在齐国的太平日子,已是所剩无几。
眼前的雪,无穷无尽,飘落不止。北风呼啸而过时,更带来了满身凉意。
她回到屋中,听得楼下有动静,是熟悉的声音。
“今儿是除夕,张良先生来此,恐怕不是来看我这个厨子的吧!”
“丁掌柜说笑了。”
泠川拨开门帘,看到张良正缓步走上楼。他的斗篷上沾了雪花,正在慢慢融化。他见泠川也披着斗篷,道:
“今日风雪重,莫在廊下站太久。”
“我看了一小会儿雪,就进屋了。”
厅中,泠川接过了张良解下的斗篷,挂在离炭盆不远处的衣架子上。她与张良面对面跪坐到桌几前。她从一旁的茶炉里舀出热茶,转好茶碗,递给张良。
“风雪天,从山上走到这里,无事是最好。若染了风寒,过年就无味了。”泠川道。
张良喝了口茶,调节了气息,道:
“我无事。你还好吗?”
“挺好。你最近不是挺忙的,怎冒着雪来这里呢?”
“今天是除夕。”他道,“不过,听起来,你好像不大欢迎我。”
“没有没有。”泠川连忙微笑,又意识到自己这种匆忙应对的笑容难免有些假,而坐在她对面的某人正摆着一副洞彻万事的样子,甚至可能在心中偷笑她此刻因为尴尬而有些僵硬的表情。
在张良拿起茶杯喝下一口茶之前,泠川从毫无防备的他手中拿走了他的杯子。
“你走吧,不送了。”她侧过身去。
张良的手还顿在原本茶杯的轮廓边,像是要端起一杯空气似的。泠川偷偷瞥了他一眼,不由笑出了声。
“我算是有点明白当年周幽王为何要烽火戏诸侯了。”他倒也不生气,只是盯着泠川的笑颜看。
“这般不知褒贬的话说与我听,你觉得我会不请你走吗?”她转头与他道,却将他的茶杯放到了桌上。
张良将自己的茶杯拿了过去,又饮了一口,放下衣袖后,道:
“你不欢迎的,不止是我。你就是想独自度过今夜,等到雪停了再出来见人。”
不论何时,她都能与人说说笑笑,细腻如他,也只能勉强猜出她些许的情绪变化。风雪天里,她本是想一人静静地消磨去那份郁积多年的沉闷情感,思乡、幽怀、还有迷茫,复杂的情感杂糅在一起,她竟还能戏耍他甚至笑出了声。
“不错,因为我不过年。从前游学,海外风俗殊异,除夕么,不写文章不考试,就不错了。不过,你今日来此,倒让我记起几分在家中过年的感觉”
原本她今夜只需要处理她自己一人的情感,如今多了个张良,她得处理两个人的情感。不过,她或许自己都未曾察觉到这一点,以为自己只是出于习惯,总爱呛张良两句,呛够了就退步了,转而陪着张良消遣,她自己那些隐秘的忧伤,则是被抛到了内心深处。
他今日,是来陪她的。
“从前我家中,若无事,那么除夕前,就会布置一番。除夕夜,则是举家宴饮。还有歌舞与烟火助兴,很是热闹。”他道。
“小时候过年还挺有意思的。那时街上还能放鞭炮放烟火,除夕夜里,窗外的鞭炮声,远远近近,一直能响到三更过后。我跟父母睡在一起,躲在温暖的被子里,听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心里却觉得很安心。”
“祖父过世后,除夕夜总是冷清的。一人在外,更是如此。我想着你或许也是这般觉得,所以来此。”
泠川会心而笑,道:“多我一个,也减不去几分冷清。总觉得随着一个人长大,很许多事物,还有人,都会随着时光一道留在过去。这或许就是我们成长的代价。不说这些了,过年,还是不要感伤了。”
泠川的心,仿佛被一团风雪包裹着,让一切想要接近她的人摸不着头脑。只有拨开风雪后,才能发现她深藏的情感。
与她相处了很久后,才渐渐看清了她的心。张良看着她,在心中说道。
“还是想想今晚,该做些什么呢?”他道。
张良的话虽是说的无心,泠川听着却觉得有些意味深长。他问自己今晚该做什么,那他想做什么呢?
“看书,或者画画。我不想扫兴,但我感觉自己真的没力气守岁,所以会早些就寝。”她道。
泠川往炭盆边挪了挪,伸手取暖,道:“夜里,这天就更加冷了。早点躲到被窝里去才好。”
张良起身,跪坐到泠川身边,迟疑着,却还是抓住了她靠近炭盆取暖的手。泠川未立刻把手抽开,却是带着几分惊诧地看向他。
“怎么了?”她试探性地开口问道。
她能感到他手掌心的温度,和她比起来,他的近乎炽热。
张良只是轻轻地揉捏着她的手,慢慢将温度覆及她的手心与手背。他那双修长又骨节分明的手,抚起她来,像是轻柔的绒被,滑软又暖和,让人不自觉地深陷其中。
她皮下血液的流动,明显加快了。他能感知出来,他的也在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