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渊与天梯---浅论北村小说中的终极性探寻(之一)
“宫殿本身有一个中心,在这个中心有一把梯子,它们的阶级像一些贯透呼吸的肋骨,爬上梯子的顶端,看见棉花一样的云……”
这是北村为《孔成的生活》拟想但没有采纳的一个开头,这部小说完成于1992年。那一年,他皈依了基督。这是他写作生活的一个转折,从那一年开始,他开始从曾经热衷的语言迷津和解构狂欢中悄然隐退,回到传统的叙事风格。他的故事就这样展开着,以一种简单而素朴的方式,却进行着孤单而艰难的终极性探寻。这样的路,在中国,荒芜已久,且荆棘丛生。北村的笔,形单影只,在夕阳中踯躅而行。
当文学从八十年代的“社会指向”转入九十年代的“个人指向”时,先锋和后现代的文本,构成一个又一个的“米诺之宫”,封堵了进入终极的门。他们企图用语言来照亮存在,但心依旧黑暗。于是,他们遁入历史的迷宫,在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中,在缠绕弯曲的时间之矢中,迷失了方向,忘却了意义的探索和追求,消解了崇高和深刻。无终极意义诉求的平面化描述或叙事,成为九十年代文本的典型特征。
在先锋派阵营的北村,从二维迷宫突围,爬上天梯,看到了棉花一样的白云,更看到了脚下的悲剧:迷宫是没有出口的,每一个入口都通向米诺之口。他触摸到了个体存在的黑暗和困境,那是一个深渊,那里,只有黑的黑。他也看到了天梯,一头连着天,一头接着地,天使在上上下下,那是一条拯救之道。“深渊”和“天梯”是北村 92’后小说的两个典型意象,它们或明或暗地潜伏在文本的下面,诉说着当下的真实与盼望。(未完待续)
“宫殿本身有一个中心,在这个中心有一把梯子,它们的阶级像一些贯透呼吸的肋骨,爬上梯子的顶端,看见棉花一样的云……”
这是北村为《孔成的生活》拟想但没有采纳的一个开头,这部小说完成于1992年。那一年,他皈依了基督。这是他写作生活的一个转折,从那一年开始,他开始从曾经热衷的语言迷津和解构狂欢中悄然隐退,回到传统的叙事风格。他的故事就这样展开着,以一种简单而素朴的方式,却进行着孤单而艰难的终极性探寻。这样的路,在中国,荒芜已久,且荆棘丛生。北村的笔,形单影只,在夕阳中踯躅而行。
当文学从八十年代的“社会指向”转入九十年代的“个人指向”时,先锋和后现代的文本,构成一个又一个的“米诺之宫”,封堵了进入终极的门。他们企图用语言来照亮存在,但心依旧黑暗。于是,他们遁入历史的迷宫,在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中,在缠绕弯曲的时间之矢中,迷失了方向,忘却了意义的探索和追求,消解了崇高和深刻。无终极意义诉求的平面化描述或叙事,成为九十年代文本的典型特征。
在先锋派阵营的北村,从二维迷宫突围,爬上天梯,看到了棉花一样的白云,更看到了脚下的悲剧:迷宫是没有出口的,每一个入口都通向米诺之口。他触摸到了个体存在的黑暗和困境,那是一个深渊,那里,只有黑的黑。他也看到了天梯,一头连着天,一头接着地,天使在上上下下,那是一条拯救之道。“深渊”和“天梯”是北村 92’后小说的两个典型意象,它们或明或暗地潜伏在文本的下面,诉说着当下的真实与盼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