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宝一中在它的教学方面,的确有它值得敬佩的地方,学校的氛围和环境我就不用说了,关键的是它能教给你能力,中考前,老师曾经教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当时对大家说的是记住不记住随便,只当是小调剂,到了高中我们才发现那些“小调剂”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多少好处,许多做题思想,初中时候看起来不明显,但是到了高中就显的很重要。
还有住校的机制也是很好的,这两天在宝中的新生群里给新生回答了回答问题,明显感觉到非宝一中的学生,对于住校生活的措手不及,而常年的住校生活,对于自理能力还有动手能力方面的好处也不少。
哦,这个帖子里也有以前我关于宝中的一些回复:
http://tieba.baidu.com/f?kz=581504394有的人说一中这,一中那
我请问现在哪儿没有点儿伤疤?
一中不是万能的,一中的学生也不是神,不要只因为它带了“一中”这两个字就把问题无限制的放大。
我举个例子吧,在四年前以及去年。宝中和宝一中都遭遇了“让座门”
四年前那次是宝鸡日报报道的,说宝一中一学生坐36(还是7路?这个记不清了)路不但不让座,还拿湿雨伞占座,新闻以此来映射宝一中学子的素质,我们班主任当时把那张报纸在教室后面贴了整整一周!
敢问,如果当时那个女生不是一中的,而是其他学校的,记者会报道么?
因为加上了宝一中三个字,人们就会觉得不一样。
这就好比大街上有人摔了一跤,你可能笑笑就过去了。
但是假若是一个整天在你面前炫富的邻居呢?说不定你会笑一整天。
别否认,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的,这本就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而去年的一次是市民周刊说10路车上没有人让座,直指宝中,这件事后来全校开了专题班会,要求必须让座。
可以看看这个帖子:
http://tieba.baidu.com/f?kz=659479908可是事实上呢?说实话,让座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我们还时常说这样的话来宽慰自己“在学校都坐了一周了,还坐什么坐”,10路上我还真没见过几次没人让座的情况。
敢问为什么这两次的报道都是直指宝中、宝一中?
如果换了其他的学校影响力估计不会有那么大了吧。
有些事大家心里都明白,媒体也要吃饭,肯定选那些别人愿意看的发,于是乎就造成了一个宝中、宝一中学生都没素质的新闻,敢问这样的新闻真实么?你们愿意信么?
希望那些不了解一中的人,不要再再这里秀你们拙劣的无端臆测了,该干嘛干嘛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