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花学园吧 关注:61,018贴子:1,215,037
  • 4回复贴,共1

婴儿车老人应该是与安室透有关联的人物。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先说结论
1.老人有可能是boss嫌疑人中派来“盯梢”安室透的;
2.婴儿是组织人物的概率微乎其微;
3.婴儿车里有可能是个“假”婴儿,这条与猜想1联动。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7-02 21:21回复
    一般来说,主线中比较重要人物的登场往往都是在漫画中存在前因后果的。
    比如贝姐从国外来米花町是因为报纸上看到了小兰与缩小的柯南,朱迪,秀一是跟随而来;
    玛丽来米花町是因为看到柯南上电视,世良真纯随之而来先找酒店打前站;
    安室透是因为目标人物是小五郎,而小五郎在水无诱捕篇中是关系人等等。
    除开极少数如羽田秀吉这种最开始就住在米花町这片好几年的老土著主线人物,剩下的大多数都能在漫画里找到关联,而且并不会在时间上间隔的特别久。
    考虑到目前有不少人秉承推车二人组是boss/组织核心成员论的猜想,那么相对的,老人推车在波洛咖啡店门口闲逛应该是缘于之前跟“boss嫌疑人”相关的某个事件。
    在之前几个疑似“boss”登场的事件里,“boss”的关注点分别出现在了柯南与安室透身上。且由于其中一个案子有黑田兵卫参与的缘故,二者其实是有“兼容”(通过黑田兵卫的通气后,既跟安室有关又跟柯南有关)的可能性。
    考虑到关注点集中在波洛咖啡店而不是米花小学。安室透的概率更大。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7-02 21:35
    回复
      2025-09-13 19:27:0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将婴儿画成“小黑”,在描述手法上其实跟日常中的“小黑”没什么区别:利用黑来隐藏一些信息。
      个人不赞同“婴儿是boss”的论断出发点有一下几种:
      1、boss目前是否用药暂无切实证据,boss用药效果大多都是猜想为主。变成婴儿本身就是猜想之一,建立在猜想之上的猜想容易陷入推理误区。
      2、与1相对的,boss的神秘性与谨慎性则是组织成员反复提到的。在胁田兼则工作的区域周边反复出现,这与“神秘”“谨慎”是反向关联。
      3、婴儿不仅是不画脸,他在有限分几个画面中,没大动过姿势,没有声音。存在“不仅仅是隐藏婴儿长相”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是双向的:不仅仅是为了隐藏婴儿声线的缘故(比如婴儿声音有可能像贝姐这种指向boss的情况)也可能是“婴儿”本身就没有声音。
      毕竟一个婴儿不在吵闹的外面叽叽喳喳喊几下,这并不正常。而配上几个语气助词并不影响1128的事件本身,以及后续对婴儿身份的猜想。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7-02 21:49
      回复
        关于假婴儿的猜想:
        启发点缘于案件本身,因为本案冰箱里的那颗就是“假”头,掩人耳目之用。
        动机(假定推车老人的目的是安室透/柯南)
        1、尽量不惊扰目标人物。
        安室透以及柯南都是反侦意识很强的家伙。
        二人都有极其敏锐的嗅觉与观察力去发现身边“异常情况”:甚至安室透在首都拜访工藤家的绯色篇中察觉出了针孔探测器的具体位置跟数量。
        所以,利用推车老人去掩护“婴儿”,让安室透/柯南的关注点集中在老人身上,是复合情由的。类似于《名柯》百集中那个会巴西柔道主动吸引凶手关注度的白胖老头。
        2、缺乏信任
        相对的,如果说是绝对的信任某人或者是某事。那么“老人”是来“盯梢”安室透/柯南的猜想本身是站不住脚的。
        而之前两位“boss嫌疑人”登场时都对身边人或是警方表达过不信任感。这也是我建立:“假婴儿”是类似于监控设备的猜想的动机。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7-02 22:06
        回复
          补充下:
          我不是反对乌丸家存在磕药的可能。
          我认为即便是乌丸家的人磕药,也不一定是回溯到婴儿时代:至少乌丸家的终极目标一定不是。
          所以某人服药变成婴儿这一点猜想要想成立,实际上要有三个大前提:
          1.服用a药且大概率不是宫野志保版/宫野厚司版药物。
          2.a药是半成品,人物变回婴儿形态只是药物开发阶段或者药物实验阶段产生的成果。
          3.服用者与boss存在强相关。
          目前没有明确的线索表明三条猜想是互相有关联性的。
          比如:药物本身的方向可以有很多种,变成婴儿只是其中一个情况。主流猜想上不偏出:起死回生(婴儿只是其中一个阶段)与永保青春(类似于玛丽,年龄越大的人吃药后回溯越接近十八岁)这两个大的方向。
          但不论是哪一点,这个都与谨慎性是反向的关联:即越想证明婴儿磕药,就越需要说明其对波罗咖啡店非去不可的动机。也越需要补足乌丸/boss关注这片区域的必要性动机,
          但这三者其实是是相悖的。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7-06 21:4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