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微软的挣扎与雷蛇的崛起
上文说道微软因为IE4.0计划的失败导致口碑炸裂,而此时微软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打算放下身段正式入局游戏鼠标市场;但此时的微软和意法并没有新引擎的研发,只能对老引擎进行小修小补,但第二代IE引擎性能早已过时,而蓝影技术和赛威还是未来08年的事情,微软自己又没有自研引擎的能力,于是我们本章的主角雷蛇就登场了
此时的雷蛇已经在鼠标圈子打出了自己的名气,在04年之前雷蛇的产品一直是奇葩的光机鼠标,就是光电与机械鼠标的结合,简单来说就是轨迹球+光栅,虽然当时雷蛇的光机鼠标纸面实力非常强大,在99年就做到了2000DPI的恐怖性能,但毕竟是投机取巧的玩意儿,实际上远不如IE IO好用,所以在FPS圈子雷蛇一直都没啥名气。而到了04年的时候光机鼠标已经十分落后,而雷蛇选择和罗技一样投入光电鼠标(大爹安捷伦)的怀抱,同时也寄希望于更新颖前景也更好的激光引擎,没错,在那个年代激光引擎的潜力是非常大的(初期问题比较多,但中后期实现了对光电引擎的反超,雷蛇和罗技在这方面还是很有前瞻性的),因为它能够轻松达到当时光电引擎达不到的恐怖数据,所以当时底蕴浅薄的雷蛇会押宝激光引擎阵营试图对罗技微软等大厂实现弯道超车的决定也就不奇怪了(当时安华高还没有独占引擎一说)
2004年,雷蛇推出了它在光电领域的第一个作品,名字叫viper,没错就是今天毒蝰系列的那个viper,只不过当时人们都叫它毒蛇或者蝰蛇,而这个模具也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铜斑蛇、金环蛇的原型,那么这款鼠标实力如何呢?
答案是作为雷蛇的第一款鼠标来说,作为试水作品还过得去,当时雷蛇并没有给作为试水作品的viper上罗技mx系列的引擎,而是更差的安捷伦2051引擎,原生dpi为800,雷蛇提升到了1000,但是刷新率只有可怜的2000多fps,并且兼容性差的离谱,在很多垫子上都会出现丢帧跳帧,完全不适应FPS游戏,虽然做工用料都很不错,但是微动的寿命与手感都很差,拉胯的性能只能在RTS上用一用,并且售价挺贵货还很少,300往上走,这价格买个IE IO或者MX510不香吗,并且当年由于微软罗技为了互相抢占市场还打起了价格战,各种键鼠促销套装层出不穷,实际上到手的价格比viper还要更低,所以雷蛇的这款试水作品在当时并没有掀起什么波澜,要说viper最大的贡献,那就是为雷蛇积累了技术经验,并且为雷蛇贡献了一个非常经典的仿生学对称模具,而这个还不错的模具后来小修小改一直沿用到了末代的金环蛇

razer 初代viper
时间到了2004年底,因为初代viper的暴死,雷蛇紧接着推出了新一代的光电鼠标,那便是viper的继任者——响尾蛇,响尾蛇采用了viper改进而来的模具,但采用了新一代的光电引擎s3080(安华高首款可调DPI引擎a3080的定制版,代表作为mx518,后续雷蛇光电引擎都为安华高定制的s系列),dpi达到了1600,刷新率也达到了6400fps,最高速度40英寸/s,加速度也到了15g,而早在2004年雷蛇就给自家鼠标标配了特氟龙脚贴,可以说是非常的细节且超前了,新一代光电引擎直接解决了viper因为引擎被人诟病的性能不足、表面兼容性差和丢帧跳帧的问题,直接超越了罗技当时的头牌mx510(上代引擎,800dpi),成为了当时光电鼠标之王(光电包括光学引擎与激光引擎),而后续的响尾蛇特别版蓝色例子对引擎进行了小幅升级,表面兼容性更强,其他数据仍和前代保持一致,和蓝色粒子一同推出的还有与苹果联名的白色版响尾蛇,同期雷蛇的狼蛛键盘也有与苹果联名的白色版,在当时颜值还是挺能打的,性能方面与蓝色粒子一致,当然,此时的雷蛇也并没有因为响尾蛇的成功而打入FPS市场,一是当时的赛场仍旧被IE IO与罗技MX系列占据;二是响尾蛇虽然优秀,但本身偏灵活向的模具加上这个系列模具并不居中的光头位置,在那个硬垫横行的时代并不适合FPS游戏,虽然因为性能强大还是会有一些人选择拿来玩CS,但毕竟还是少数人,此时雷蛇的用户更多实在RTS方向一直到后来背刺微软

razer 初代响尾蛇(右)响尾蛇蓝色粒子(左)

razer 初代响尾蛇 变色龙

razer 白色响尾蛇 苹果特别版

razer 白色响尾蛇
之前说过雷蛇在激光引擎这块是抱有很高的期待的,在蓝色粒子之后,一款将会对雷蛇产生深远影响的鼠标出现了,那就是2005年推出的铜斑蛇,铜斑蛇是雷蛇第一款也是唯一一款与安华高合作的激光引擎鼠标,此时的微软已经无法对罗技和雷蛇造成威胁,与响尾蛇对标mx518一样,这次铜斑蛇的目标则是罗技G5
铜斑蛇沿用了响尾蛇的模具,采用了安华高的a6010引擎,直接追平了光机鼠标巅峰时代2000dpi的记录(实际上光机鼠标巅峰是2100,这么说只是为了体现激光引擎参数上比较牛逼......),刷新率提升到了7080fps,最佳加速20G,最大移动速度45英寸/s,回报率也达到了现在常用的1000hz(虽然受限引擎性能,之前大多鼠标都跑不满1000hz,所以更多人会求稳选择500hz使用),并且光头位置也改到了正常的居中位置。铜斑蛇纸面上的数据非常恐怖,但是实际上此时的激光引擎还存在着不少硬伤,例如表面兼容性差(差到布垫上都能丢帧)、经常丢帧以及激光引擎的通病——无法去掉的不稳定加速度;此时的激光引擎虽然能够与光电引擎分庭抗礼,但总体上仍旧被光电压着一头,也因为这种种硬伤,此时的激光引擎并没有打赢这场翻身仗

razer 铜斑蛇
这次合作让雷蛇对安华高的激光引擎大失所望,也认清了激光引擎的天生局限性,哪怕激光引擎纸面数据多好看,哪怕解决了兼容性差的硬伤,只凭天生存在不稳定的加速度这一点在FPS领域就足以致命,于是果断放弃了这条产品线,而之后雷蛇虽然在旗舰产品上转投了飞利浦激光引擎的阵营,但是主流产品一直都是采用的光电引擎,哪怕在后来激光引擎大行其道的09~13年也是如此,由此可见雷蛇对于FPS领域的重视程度与独到的眼光
时间来到了2006年,虽然铜斑蛇仍有缺陷,但仍旧给雷蛇带来了不少好评,此时的雷蛇在RTS领域出尽风头,这年雷蛇推出了大名鼎鼎的金环蛇,金环蛇用回了经典的viper模具,并没有和铜斑蛇一样采用激光引擎,而是延用了技术成熟的s3088光电引擎,这款引擎是由之前铜斑蛇的s3080升级而来,没啥好说的,性能稳定没啥大毛病,而金环蛇也是viper系列模具的最后一款产品,因为在金环蛇之后,雷蛇将会引发外设圈的振动,并乘着这股东风一路在两代外设三巨头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razer viper系列的末代产品 金环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