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7月31日漏签0天
audio_technica吧 关注:2,609贴子:60,106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1回复贴,共1页
<<返回audio_tech...吧
>0< 加载中...

铁三角的波明德(permendur)磁气回路人声磁性对比

  • 取消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夜曦风
  • 无法自拔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写在前面的话:众所周知动圈耳机单元主要由四大结构组成:1音圈2磁体3振膜4单元框架。本文的关注点为铁三角21世纪以来旗舰型号(在量产型号上最早可见于ad2000和w5000)几乎必备的permendur磁体在自家耳机上的声音表现,取其共性和不同点来进行观察和总结,进而得出一些结论。负责任地说在中文版面二十年间的帖子里我并没有看到过和搜索到有类似的内容系统、完整地探讨过,所以本帖的题材可能是个人的首创,难免会有疏漏之处,敬请谅解,也欢迎理性观者的参与和补充。


  • 夜曦风
  • 无法自拔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之前的帖子里我已经多次提及过波明德型号耳机的共同点——即相比自家没有使用的下位型号中低频的人声会多一种磁性,体现在女声的线条更凝聚、有能量感、更抓耳,而自家下位型号的女声则是不那么凝聚,相对空,也不如旗舰型号鲜活、有感情。再次放在本帖以供参考。
/
ABCD四种组合前端
A组合:ud501+百老汇
B组合:ud501+m81
C组合:dac202+百老汇
D组合:dac202+m81
/
本帖参与对比的耳机型号:
ad2000x,w5000,a2000x,w3000anv
a2000z,ap2000ti,awkt
其中ad2000x容易过推,当时只参与了A组前端对比。


2025-07-31 06:32: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夜曦风
  • 无法自拔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上述型号频响曲线图:








  • 夜曦风
  • 无法自拔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测试曲目
曲一/醇厚女声:美空云雀-《川の流れのように》
曲二/女中音:suara-《夢想歌》
曲三/清亮女声:执素兮-《雨如弦》
/
备注
①曲一开头磁性集中主要在低频喉部(低于100hz)位置。
②曲二开头第一段人声偏喉部发音(比曲一还要更低一点),次低频段凹陷的耳机在第二段则是磁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ap2kti甚至基本消失),所以我认为磁性集中在大约200-400hz。
③曲三磁性集中在中频和次高频,高音处的尾音可到1500hz往上。
④因每个耳机凸显的频段不同,同一首歌曲不同耳机或前端感受到的磁性位置高度也不尽相同,比如a2000z的100hz左右和1500-2000hz,ad2000x的300-400hz,awkt的700-1500hz磁性明显更为突出,而百老汇低频有衰减所以对大约100hz以下的磁性有削弱。


  • 夜曦风
  • 无法自拔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B组前端下
各耳机三首歌曲下的表现简述
w5000;厚声,各类女声磁性垫底
a2000x:偏薄声,可能是次低频凹陷幅度不深,各类女声磁性意外的很足,尤其是曲二第一段人声(60-80hz有抬升)
w3000anv:偏醇厚声底,三首歌的中低频磁性都很浓郁,曲二第一段磁性不足
a2000z:厚声,曲一二没什么特别的,喉音表现一般,曲三中频基音和高音处尾韵的磁性非常浓郁
ap2000ti:声音很空,磁性虽然强于w5k但是相比其他耳机明显偏弱,可能是解码信息量没给够
awkt:awkt6.5线下磁性几乎消失,ap3.5线下磁性很足。曲一喉音磁性很弱,反倒是脑海中偏上部高音处的磁性被凸显出来,曲三高音的尾韵很浓郁,但是没有a2kz延伸的远


  • 夜曦风
  • 无法自拔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基于本组系统下得出的一些现象和结论
现象1:ap2kti从ap3.5换成awkt6.5,中频和高频磁性大幅减弱;awkt从awkt6.5换成ap3.5中频磁性大幅增强;两根耳机线厚薄、亮暗频段表现相反
结论1:厚度或者亮度对磁性强弱影响很大
/
现象2:w5k凹陷的频段(300-800hz)在中间的基音主音区且幅度较大,各类女声磁性几乎都是这几个耳机里最弱的
结论2:频段凹陷会减弱磁性
/
现象3:awkt 50-80hz凹陷而a2kx这个频段抬升,第二首歌开头的喉音两者的表现一弱一强
结论3:结合现象3并由结论2反推,曲线中抬升的频段磁性表现会更为突出
/
现象4:a2kx、w3k人声低于100hz的频段仍具备磁性;awkt 1500hz以前大幅抬升且人声高音具备浓郁的磁性;a2kx曲三中频到高频过渡的时候有种磁性往上淡淡消散的感觉,对比a2kz高音的尾音不具备磁性
结论4:波明德的磁性涵盖范围大致是1500-2000hz往下,不仅仅是中频,低频(人声的低音)到50-100hz也有覆盖


  • 夜曦风
  • 无法自拔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A组前端下
现象5:awkt在awkt xlr和ap3.5线下磁性强弱大致接近,在awkt6.5线下却几乎消失;薄声的a2000x在A组前端下稍弱于其他耳机,在B组前端下磁性并没有明显弱于其他耳机
结论5:耳机厚度在跨过一定门槛后似乎对磁性的影响会减弱(也可能是耳机线的厚度差距没有大到影响磁性)
/
现象6:和B组前端对比,A组前端下ap2kti不论哪种类型的女声磁性都几乎微不可闻;a2kz和awkt在A组前端下仍具备相当的磁性;w5k磁性略强于此时的ap2kti
结论6:ap2kti比a2kz,awkt,w5k更“难推”出声音的磁性
猜想:百老汇驱动下的w5k如果中频没有凹陷可能磁性强弱和其他型号差不多(用ha5k可做进一步验证)
/
现象7:所需音量a2kx>ap2kti≈awkt>a2kz,w5000
结论7:结合结论6,耳机的易推性与所需音量(同音量下的响度)不一定成正比
/
现象8:跟B组前端比,从中频往上a2kz的磁性上升到一定高度就戛然而止,高频明显没有推开
结论8:DLC的磁性想推出来比波明德更吃驱动
/
现象9:除较为特殊的w5000、ap2000ti外,ad2000x,a2000z,w3000anv中频磁性强弱大致相等,而各耳机素质不尽相同
结论9:磁性强弱与耳机的素质不完全相关
/
现象10:从A组前端换到B组前端,相关耳机磁性都获得了明显增强
结论10:磁性强弱和耳机驱动程度成正比


  • 夜曦风
  • 无法自拔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D组前端下
现象11:a2kz整体磁性比B组合变化不大;ap2kti整体磁性比B组合下明显增强
结论11:解码信息量在某些情况下对磁性强弱有影响
/
现象12:A组前端下ap2kti瞬态只是比a2kz略好,D组前端下直接拉开了一个次元
结论12:验证了ap2kti的潜力上限
/
现象13:D组前端下ap2kti的中低频磁性和其他耳机大致处于一水平
结论13:结合结论10,波明德的磁性提升可能是非线性的


2025-07-31 06:26: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夜曦风
  • 无法自拔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对以上结论进行提取总结,得出以下关于波明德磁气回路的磁性的一些结论:
1波明德型号的磁性和耳机声音的厚度、曲线中特定频段的凹凸程度成正比,解码信息量在某些情况下对磁性强弱有一定影响。
2波明德型号的磁性覆盖范围大致为50到1500~2000hz
3磁性强弱和耳机的驱动程度成正比,但可能存在瓶颈(参考向上延伸的对数函数曲线)
4磁性强弱与耳机的素质不完全相关,驱动充分后排除本身的厚度和曲线凹凸程度等影响后可能不同型号处于同一水平


  • 夜曦风
  • 无法自拔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其他
1.未能验证亮度对磁性的影响(与频段抬升/凹陷不完全等价,譬如:耳机线能调整耳机亮度但不改变耳机频响曲线)。
2.A组前端下ap2kti相比同样配置的a2kz中频磁性也很微弱,即“波明德和DLC在某些情况下同样难驱动”,对于结论8存在反例,需考虑磁体和耳机振膜、单元整体之间的联系。
3.对于结论11的“某些情况”,也出现在电质量导致的密度下降,听感上觉得声音空洞的话可能表示磁性没有完全驱动出来。从C组合也没有推出ap2kti的磁性这点看,音源足够的信息量是下限保障,占主要影响的还是耳放的驱动。
4.从现象13看,个人倾向于每款使用波明德磁体的型号中低频的“基础磁性”是差不多的,但是因为不同频段的凹陷/凸显,可换线耳机线材的影响,或者驱动程度的不同会导致听感上磁性强弱的差异,另外不同歌曲的“自带磁性”也会略有不同。至于每代产品相关材料细节上是否有变化,只有问铁三角自己了。
5 awkt通过充分利用波明德的特性频段(由结论4),大幅抬升700-1500hz以增强磁性(结论3),把磁性淤积在人声的高音,来制造出一种浓郁回荡感,情绪显得高昂而有感染力。这种手法可以说非常取巧——卡了波明德的极限影响范围,又避开了没有使用DLC导致高频缺乏磁性的问题。


  • 夜曦风
  • 无法自拔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后记:
单看本帖最终得出的几个结论难免会显得枯燥无趣,故此又写了后记这篇,也算是对我想到的一些东西做进一步阐释,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波明德磁气回路技术最早应该是运用于w2002这一二十多年前的周年限量耳机,随后下放到2000型号的三系列量产旗舰上。纵观铁三角的材料运用历史也可以窥见其技术上的革新、普及与进步。早年的型号可能由于振膜材料所限,一直在高频的素质、特色上未能取得突破,说句不好听的话只能靠着波明德的优势玩玩中频人声(当然相比k812这种德奥不专长人声的品牌仍具备优势,看过我ap2000ti完全体前贴的应该知道),高频没有硬实力只能靠后天的手法“修饰”,一直到2011年五十周年的w3000anv亦是如此(调音的复杂性几乎都体现在中频上),到2015年DLC振膜首次正式在量产型号a2000z上得以运用,2khz以上次高频到极高频的磁性、质感也得以续上(对应本帖中纯波明德型号耳机仅2khz以下的中低频具备磁性),所以个人倾向于a2000z是在l5000之前作为前置型号印证波明德和DLC衔接、配合上的技术,直到2018年l5000面市,钛合金法兰盘进一步增强了超高频的氛围和细节表现(参考awkt灵动、唯美、精致的超高频氛围),自此中低频、次高极高频、超高频三位一体,可以作为二十年来中铁时代的技术综合代表,再到六十周年的w2022则又出现了之前从未用过的最新技术与材料,不出意外后面的二十年又是一个漫长的普及过程,只能说拭目以待了。


  • 夜曦风
  • 无法自拔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关于DLC振膜还有很多没对比印证的东西,原本不想在这个帖子多说,不过下一次写总结可能遥遥无期,简单地说几点已知的东西吧:
1从含DLC的铁三角大耳型号(a2000z,ap2000ti)看,DLC加不了超高频(10khz以上)的素质表现,只能加到一些钻石光泽,所以这两个钛碗的高频氛围是不完整的,只有女声表现(虽然也已经是物超所值了),驱动充分后氛围和细节也达不到真正铁三角量产旗舰级的水准(以awkt为标准)。
2DLC振膜会使部分高频(暂定也是次高频到极高频,因为ap2000ti的中频和没使用DLC的a2000x一样是纯白色的)的色彩变成银色,当然这个色彩可以通过其他手法的影响有所调整,比如a2000z的高频就调成了幽绿色泛银色光泽,关于“hifi的色彩”后面我也会单开一贴说说一些有意思的发现。
3本世纪关于铁三角最大的误解可能是DLC未驱动充分前的所谓“新铁不女毒”表现,所以“升级低阻耳放幅度不够”的“老铁三角玩家”还在厚古薄今,捧着老型号喷新货,再说一遍:有了了DLC补足高音磁性质感的“新铁”才是完整的新铁。从a2000z之后的DLC普及不是为了让官网简介上多写一行字用了什么新材料的。
注意,以上仅针对DLC在铁三角型号上的运用,其他厂牌上的结果概不负责,以上结论的思维过程是从实际听感反推结论,如有异议欢迎补充反驳。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1回复贴,共1页
<<返回audio_tech...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