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绰吧 关注:101贴子:8,595
  • 7回复贴,共1

萧绰早期的对宋政策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萧绰刚上台,就知道宋朝必然会来侵略,大战不可避免。她刚被尊为太后,就立刻召集群臣议事,南院大王耶律勃古哲的回答符合她的心意,她随即下令,以南院大王勃古哲总领山西诸州事,北院大王耶律休哥为南面行军都统,奚王和朔奴为副手,同政事门下平章事萧道宁领本部军驻南京,严格防备宋朝。
乾亨四年(982)十二月初四,宋朝遣使请和,萧绰回复没有正式的国书,拒绝了他们。这件事在《宋史》和《续资治通鉴长编》都没有记载,可能是辽国人自夸的。而且当时宋朝就在筹谋着攻辽,他们不太可能派使者来请和。但就算没有这件事,萧绰上台之初对宋朝的态度都是极度强硬的。
统和元年(983)正月十九,萧绰以耶律越休哥为南京留守,赐给他南面行营总管印绶,命他总领边事。“休哥均戍兵,立更休法,劝农桑,修武备,边境大治。”二十五日,边境奏报宋人在河北筑城,萧绰就命令耶律休哥去阻挠。
二月初二,边境奏报宋人在边境囤积粮食,并且宋朝皇帝可能会到五台山,萧绰命令耶律休哥严格戒备。
萧绰是极度勤政的,她的行事风格之一就是雷厉风行,有事就立刻去做,不会拖着。她是最注重边防的,极度谨慎,几乎是时刻戒备。
四月二十七日,大臣们要给萧绰加尊号,她担心到时候边境的将领来祝贺,边境空虚,宋人会趁机入侵。她就下诏到了行礼的那天,只派子弟祝贺。她宁愿减损自己的册礼规格,也要严守边防。
到了行礼的那一天,她仍然很担心,并没有心情行礼,大臣们还要在她面前说:“军国内外平安。”
十一月初二,抓住了宋朝的眼线,萧绰“诏谍者及居停人并磔于市。”
宋朝是一定会对辽国用兵的,当时辽国的执政者是女人,萧绰跟韩德让的事宋朝也有所耳闻。大臣贺令图就觉得辽国有机可图,女人执政,国内必然不稳,而且她的私生活也引人注意。这就是用中原的思维方式去看待辽国,辽国是皇族耶律氏与后族萧氏共治的,太后就是自己人,皇族并不会去反对萧绰执政。萧绰当皇后时就和皇族关系很好了,隆绪刚继位的时候,皇族看他年幼,再加上辽国早期继承的混乱,他们是有过那种想法的,只不过因为和萧绰关系好,加上他们怕她,他们没好意思。而且女性参政在辽国是很普遍的,他们并不会反感。至于私生活,辽国人对萧绰和韩德让的关系是默认的态度。辽国是中国历史上风气最开放的政权,太后和某个男人有关系不是什么特别的事。当时的辽国是很有凝聚力的,但是宋人很主观地认为他们内部不稳。
统和四年(986)三月初六,宋朝大举北伐,萧绰随即做了战略部署,并且立刻准备亲征。她的战略部署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是可以拿出来说的。她先任命将领支援耶律休哥,之后亲率大军进发。十三日,萧绰与耶律隆绪驻兵驼罗口,萧绰紧急调回东征的兵马,让他们支援南京。第二天,她又命令林牙勤德领兵守卫平州海岸,防止宋军由海路进发,切断辽军退路。她还告诉平州节度使迪里姑,要是勤德没有到,就派使者催促。马匹不够就用民众的马匹,盔甲不够就到民间的甲坊去取。十九日,她又任命耶律斜轸为山西兵马都统,北院宣徽使蒲领为南征都统,以副耶律休哥。
五月初三,爆发岐沟关之战,宋军惨败。之后萧绰又全力进攻宋军的中、西两路。二十日,萧绰命令耶律休哥立刻准备器甲、粮草,到了秋天就大举南征。
七月,耶律斜轸在西线击败宋军,至此宋军的北伐以惨败告终。
十月十七日,萧绰给拒马河南六州的军民下诏,南伐。十一月十一日,萧绰亲自检阅辎重兵甲。她以耶律休哥为先锋,大举南下。宋辽之间爆发君子馆之战,刘廷让全军覆没。之后辽军继续进军,“癸丑,拨冯母镇,大纵俘掠。丙辰,邢州降。丁巳,拨深州,以不即降,诛守将以下,纵兵大掠。”统和五年(987)正月,“破束城县,纵兵大掠。丁卯,次文安,遣人谕降,不听,遂击破之。尽杀其丁壮,俘其老幼。”
统和六年(988)九月,萧绰再度南下,爆发沙堆驿、长城口之战。第二年(989)正月二十二日,萧绰攻破易州。第二天,她临幸易州,和隆绪一起登上五花楼,安抚士庶。之后她就下令班师。
统和七年(989)七月,发生了“徐河之战”,耶律休哥受了重伤,关于此次战斗的真实性,一直存疑。萧绰是一个谨慎的人,她不会随便派将领去宋朝搞事。统和十二年(994),韩德威骚扰宋朝边境,被宋军打败。这件事在《辽史》同样没记载。萧绰是一个谨慎的人,而且她在统和七年南下以后,就一直在搞文治,对内改革,这时她是不会派人去边境搞事的。两次战事的可能性存疑。
#萧绰##萧燕燕##萧太后##契丹##辽国#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3-20 09:59回复
    萧绰执政早期,宋辽关系是极度紧张的,宋使王延德和辽使在高昌国遇到,几乎产生冲突。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3-20 10:18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统和十二年(994)八月初六,宋朝派使者来和谈,被萧绰拒绝。九月十二日,宋朝再度派使者来和谈,萧绰再度拒绝。按照《宋史》的记载,宋真宗刚继位(997年,统和十五年)的时候,曾让何承矩致书辽国,与之和谈,但并没有得到结果。这次和谈《辽史》并没有记载。前两次和谈,《辽史》记载,宋朝无载。后一次和谈,宋朝记载,《辽史》无载。可能前两次是辽国人自夸的,但也有存在的可能性。后一次也有可能存在,就是《辽史》遗漏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3-20 10:20
      回复
        可能的确是和谈了,就是次数没那么多。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3-20 10:20
        回复
          从宋朝的角度来说,和谈是有利的,雍熙北伐惨败,之后萧绰又两次南下,给他们造成很大伤害。他们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不可能主动攻辽。对萧绰来说是要考虑很多的,第一,宋朝主动跟她和谈,说明宋朝忌惮她。第二,既然如此,她何摆出强硬姿势,使自己处于主动的位置,并且还可以用武力获取更多的东西。第三,萧绰是一个很自主的女人。在她看来和谈必须由她主导,宋朝要同意她的条件(关南之地或者岁币),要在她的兵威之下和谈。第四,宋朝找她和谈并没有给出好处(土地或者岁币),她不愿意接受和谈。第五,也是最不重要的一点,宋朝的这三次和谈都很随便,显得不尊重她,让她不舒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3-20 11:32
          收起回复
            在萧绰执政早期,她三次亲征,第一次是为了抵抗宋朝,之后两次是南下给宋朝教训。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她并没有对宋朝开战,也没有和宋朝和谈,就是一种平静的状态,但隐隐散发着紧张感。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3-20 11:38
            回复
              @萧太后萧燕燕 @⭐️komorebi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3-20 11:39
              回复
                988年南下以后,萧绰在第二年的四月十七日拜谒了奇首可汗庙,契丹统治者里面拜谒过神庙的只有阿保机和萧绰。萧绰是最爱辽国的契丹统治者,是最勤政、最负责任的契丹统治者。她应该是在那里告诉祖先国内稳定,宋朝暂时不会构成威胁。她应该也对祖先说了,辽国在她的治理下会走向强盛。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3-20 12: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