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吧 关注:14,631贴子:324,318

回复:丰镐的真实位置之谜——长篇连载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丰镐的真实位置之谜之十七,

常有陕西吹说丰镐二京,
其实丰不是京,

竹书纪年记载丰是以单字出现,没有丰京,只有丰,
丰是邑,不是京。

竹书纪年只有镐京和燕京,没有丰京。

燕京在山西太原,不在北平,
后来北平自称燕京,是冒名顶替,
最早的燕京在山西太原,因为古代山西也是一个人文荟萃之地。

古文高者为京,京的本意是一片高地,或者台地,
居住点建立在台地上,是因为上古时期水量大,容易发生洪灾,

周人真正的京只有一个,镐京。

但是青铜器铭文上出现了“蒡京”,这个蒡京学者们众说纷纭,
只知道蒡京距离镐京很近,
《麦方尊》记载:“ 雩若二月,侯见于宗周,亡尤。王才蒡京,

蒡京与宗周并列,可见宗周镐京不是蒡京,但是距离很近。

由于蒡京的记载很少,很难断定具体位置,
很可能就在今天镐京的东边,靠近洛阳白马寺南面的西周故城遗址。

所以镐京并不是最早称为京的城市,同时存在的还有燕京和蒡京。


IP属地:河南25楼2025-04-30 16:36
回复
    丰镐的真实位置之谜之十八,

    周文王是哪里人?

    陕西吹认为他是陕西人,
    陕西吹对这个亲爹十分满意,极度舒适,
    可问题是他不是陕西人,他甚至没到过陕西。

    竹书纪年没有显示他是陕西人,也没有写他到过陕西,他一生都在洛阳生活。

    他是陕西人的谣言还是司马迁造的谣。司马迁就是一个陕西吹,他夹带了很多私货。

    周文王就是西伯昌,名叫姬昌,是周朝第一代王。

    西伯的西,陕西人认为是陕西,
    这和陕西没啥关系,
    因为陕西不是商人的控制区,

    此时陕西都是戎狄,周人有一些自窜于戎狄之间,

    商朝的控制区不包含陕西。

    西伯是商纣王给他的封号,其全称是“洛西之伯”,

    这个西是指洛阳之西,


    为何封姬昌为洛西之伯,因为洛东是商人的都城,也就是洛阳偃师区的偃师商城遗址,此地距离今天的郑州很近,属于洛东地区,

    洛西是周人祖先的居住地,
    就在今天三门峡地区的晓邬遗址,和仰韶村遗址,
    仰韶文化的命名就是根据三门峡仰韶村而来。

    西伯不是陕西之伯,而是洛西之伯。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西伯乃献洛西之地,以请纣去砲格之刑。纣许之。

    司马迁写的很清楚,西伯献洛西之地,
    这个洛西之地就是周人祖先的世居之地,所以西伯昌被封为洛西之伯。

    一般人认为认为宝鸡是周人起源地,包括今天的学者,
    这是误解,

    周人起源很早,不比夏人晚,也不比商人晚,
    其实宝鸡周人起源于洛西之地,后来到西北游牧,自窜于戎狄之间。司马迁搞反了,或者他故意搞反了。

    三门峡的庙底沟文化,起源非常早,周人商人都起源于这个地区,早于夏朝,早于5千年前。

    根据复旦大学金立团队的最新论文,汉藏语系的分化地就在庙底沟地区,这是后话,此处按下不表。

    总之周人这个人种属于中原人,语言是古汉语。

    周人并不是起源于陕西,

    因为甘肃陕西是秦人和犬戎起源地,秦人其实也是犬戎的一支,犬戎起源于甘肃大地湾文化,其语言是南亚语系,不是古汉语,
    后来秦人迁到甘肃礼县西犬丘,
    西犬丘距离宝鸡周原很近。
    关于大地湾文化,牵涉到复杂的基因学,这是后话,此处按下不表。

    总之西伯昌这一支,不是宝鸡人的后裔,而是洛阳的原住民,起源非常早,早于宝鸡周人。
    宝鸡周人也是起源于洛西之地。

    周人之中,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洛西之周人,也就是周文王这一支,文明程度最高,因为洛西接近文明起源地洛阳,

    陕西有一些周人定居点,散布于陕西各地,比如宝鸡周原,但是数量不多,自窜于戎狄之间,文明程度低。


    IP属地:河南27楼2025-04-30 19:17
    回复
      2025-08-19 21:13: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丰镐的真实位置之谜之十九,

      西周是否存在?

      有一个陕西吹篡改了中国历史,

      在司马迁的周本纪里,他不断提到西周西周,总共16次之多,
      今天的学者也认为存在西周这个朝代,

      但是在竹书纪年里,没有西周这个词,
      翻遍竹书纪年,也找不到西周,

      可见西周这个概念是司马迁编造的,

      在正史里,所谓西周是不存在的,

      西周这么重要的时代,是自从司马迁开始叫的,

      古人根本不承认西周这个朝代,
      古人没有西周的概念。


      因为他是一个陕西吹,所以他编造了西周这个概念,
      这个陕西吹夹带了太多私货,数不胜数。

      在竹书纪年里,没有西周,只有周和东周,因为周人的都城一直在洛阳,和陕西没一点关系。

      他割裂了周朝历史,目的是给陕西加分,他不是陕西吹又是什么?


      竹书纪年虽然找不到西周,却有东周,
      竹书纪年记载:东周予郑高都,
      说的是东周把洛阳的高都城给了郑国。高都城在洛阳伊川县。

      这个东周指的是洛阳巩县的东周,

      因为秦人打进中原后,周朝分出了一个小朝廷,叫东周,
      东周在巩县,巩县过去属于洛阳管辖,1958年划归郑州市,改名巩义市。

      这就出现了两个周,洛邑的周叫周,巩县的周叫东周,

      史书上并不存在西周。


      巩县的东周只存在很短时间,很快被秦人所灭。
      因为秦人已经到达洛阳,洛阳的周以及巩县的东周很快被灭。
      竹书纪年里的东周,实际上是一个非法割据势力,相当于溥仪的伪满洲国,不被历史承认。

      但是司马迁做了一次移花接木,他人为编造了两个朝代,

      这个陕西吹不断提到西周西周,可是他不说西周都城在哪里,
      既然西周都城在陕西,那么在陕西哪里?是西安还是宝鸡?

      后代的学者多么渴望知道西周都城在陕西什么地方,
      可是他永远不说,他永远回避。

      西周这个概念是司马迁创造的,他把西周放在陕西。

      然而历史上周人从未在陕西建过都。陕西不是周人的起源地,

      夏人商人周人的起源地在三门峡的庙底沟文化,时间早于5900年前,这也是汉藏语系的分化时间。


      IP属地:河南29楼2025-05-01 08:53
      回复
        丰镐的真实位置之谜之二十,

        西周灭亡了吗?

        今天的学者认为西周灭亡了,是司马迁说过的,
        今天的历史爱好者也认为西周灭亡了,是司马迁说过的,

        可问题是司马迁何时说过?

        司马迁何时说过西周灭亡了?从来没有。

        司马迁没说过西周灭亡了,是你自己脑补的。

        他根本不敢这样说,
        因为汉朝的学者不承认西周这个概念,也不承认西周灭亡过。
        汉朝的学者认为周人的都城一直在洛阳,不承认东西周的划分。

        司马迁在周本纪有一段话,他说:至犬戎败幽王,周乃东徙于洛邑。

        他只说周幽王被犬戎所杀,他没说西周灭亡,

        而且他也没说周平王迁都洛邑,而是迁徙到洛邑,迁都和迁徙明显不一样。

        司马迁是通过一种隐晦的方式暗示你,暗示你西周都城在陕西,而且灭亡了,
        他一直不敢明说,
        如果他敢明说,会有一群汉朝学者站出来批驳他。

        比如他说骊山有骊山之戎,是犬戎的一支,
        但是他又造谣周幽王死于骊山之下,

        骊山是敌占区,周幽王为何去敌占区?他不想活了吗?他活腻了吗?

        竹书纪年记载周幽王死于宗周城,被犬戎所杀。他根本没去过陕西,也不是死于骊山下。

        司马迁在周本纪里不停地说西周西周西周,可是西周都城在陕西什么地方?他根本不敢提,因为根本不存在。

        周幽王死后,他儿子周平王继位,这是正常的王位传承,没有灭亡这一说。
        雍正驾崩,乾隆继位,难道清朝灭亡了吗?这是正常的传承。

        西周从来就不存在,也没有灭亡过。都是这个陕西吹造谣。


        IP属地:河南31楼2025-05-01 20:01
        回复
          丰镐的真实位置之谜之二十一,

          一场周朝版的出埃及记,

          司马迁上演了一场周朝版的出埃及记,


          周本纪记载:而作丰邑,自岐而徙都丰。

          所有的学者认为司马迁说周文王从宝鸡的岐,东迁到西安的丰。

          陕西吹更是以此为据,认为司马迁说过周人祖先在宝鸡的岐,迁到西安的丰,

          今天的陕西人自称是洛阳人的活祖宗,就出自这个梗,


          可问题是司马迁何时说过岐在宝鸡?从来没有。

          从这句话根本看不出来岐到底在哪里?

          司马迁没说过宝鸡是周人起源地。


          退一万步,即使司马迁真的认为周人从宝鸡岐山迁到西安的丰,
          他也不敢说出来,
          这不符合汉朝学者的共识,
          因为汉朝学者认为宝鸡岐山并不是周人起源地,丰镐也不在西安,

          如果他敢大胆的说,
          就会有一批汉朝学者站出来批驳他,

          司马迁只会用一种隐晦的方式暗示你。



          说来话长,
          大约明朝时期,华夏文献开始大规模流散,

          南方的百越民系开始重新构建自己的民族源流,

          比如江苏的无锡开始修建泰伯墓,常熟修建仲庸墓,
          浙江於越修建大禹陵,绍兴禹陵村集体改姓姒,
          客家人不承认自己的畲瑶人种身份,自称中原人后裔,
          福建闽越人自称古洛阳人后裔,
          广东狸越人自称30万秦军后裔,

          所有的南方民系都与百越做了彻底切割,重新构建了自己的民族源流,

          西方也不列外,
          徐光启把大量华夏文献输送到西方,西方开启了一波文艺复兴。

          此时西方人开始重新构建民族源流,

          犹太人也没闲着,也重新构建民族源流,
          摩西的出埃及记新鲜出炉,

          这个子虚乌有的神话故事原型出自司马迁的周人东迁。

          摩西犹太人渴望回到耶路撒冷,因为耶路撒冷流淌着奶与蜜,


          周人当然也渴望回到有夏之居,有夏之居就是洛阳,
          洛阳是周人心中的耶路撒冷,流淌着奶与蜜。

          可问题是洛阳周人并不是来自宝鸡周人东迁,
          洛阳周人是来自洛西之地,
          “洛西之地”四个大字是司马迁自己写的,他自己都忘了,

          洛西之地在三门峡的仰韶遗址,
          这里是仰韶文化的核心区,也是汉藏语系的分化地,
          这里有庙底沟遗址,晓邬遗址,仰韶村遗址,时间超过5千年,
          周人就起源于这个地区,

          周文王这一支并不是从宝鸡迁来的,他本来就住在洛西之地,
          周文王的封号就是西伯——“洛西之伯爵”,

          竹书纪年没有显示周文王这一支是来自陕西,
          恰恰相反,而是显示商朝时期周文王一直在洛西地区,他并没有去过陕西。

          竹书纪年没有写宝鸡周人东迁到洛阳,
          没有这个记录,
          因为宝鸡距离洛阳4百多公里,快一千里了,
          况且陕西遍布犬戎,迁徙谈何容易,

          文献显示宝鸡周原的周人来自豳地,
          那么豳地之前来自哪里?
          今天的学者没有人知道,
          司马迁也不知道,所以他胡编乱造,夹带私货,

          豳之前来自洛西之地,
          洛西之地是夏人商人周人的共同起源地。

          而且豳也在洛西,不在陕西,这才是真相。

          夏商周三代
          夏人迁洛阳斟郇,
          商人迁偃师商城,
          周人迁洛邑,

          东迁是夏商周三代永恒的话题,伊洛小盆地流淌着奶与蜜,但是与陕西无关。


          IP属地:河南33楼2025-05-02 11:19
          回复
            丰镐的真实位置之谜之二十二,

            周人起源,

            豳在何地?
            豳牵涉到周人起源,

            周人的起源是一个老问题,

            周人的最早居住地在哪里?这是一个迷。

            民国以前认为在陕西,即关中说,
            关中说是受了司马迁的暗示,
            是暗示不是明示,

            民国时期的吴越学者钱穆认为在山西,即山西说。
            钱穆的山西说至今仍有市场。

            司马迁的周本纪记载: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於岐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於岐下。


            豳是周人最早的居住地,
            从豳迁到岐,
            从岐迁到程,
            从程迁到丰,
            周武王从丰迁到镐。

            这个迁徙流程符合竹书纪年的记载,是真实的。

            程在洛阳上程聚,
            丰在洛阳伊水附近,
            镐在洛阳北窑西周遗址,


            总共5个地方,
            后3个好定,
            前2个不好定。

            关键是豳和岐在什么地方?

            关中说认为豳在陕西彬县,岐在宝鸡岐山,
            这就是关中说,
            所有的陕西吹都认同这个看法。

            钱穆认为豳在山西,这就是山西说。


            司马迁的周本纪里,司马迁记载周人的祖先有一个叫高圉,高圉的儿子叫亚圉,
            高圉是译音,真正的读音是高玉儿,
            亚圉也是译音,真正的读音是阿玉儿,

            司马迁认为这两个人是周人的祖先之一,

            竹书纪年确实有这两个人,

            竹书纪年有高玉儿和阿玉儿,说明这两个人确实是存在的。

            竹书纪年记载,周成王冬,王归自东都。立高圉庙。

            这条记载非常重要,直接证明了高玉儿和阿玉儿是周人的祖先。
            这句记载说的是周成王冬天回到洛阳,建立了高圉庙,纪念高圉,

            这就说明高玉儿和阿玉儿确实是周人的祖先。



            破题的关键点就在这里,——关中说和山西说都不对,

            高玉儿和阿玉儿的身份透露了周人的起源地。


            竹书纪年记载高玉儿被商王封为邠侯,
            他的儿子阿玉儿也被商王封为邠侯,

            这说明周人祖先和商人有很深的渊源,

            公爵都是王的近亲,比如王的儿子和兄弟都是公爵,
            侯爵是王的远亲,

            高玉儿和阿玉儿都被封为邠侯,邠地之侯爵,

            邠同豳,是同一个字,

            邠侯就是豳侯,

            邠在洛西之地,
            洛西之地是周人的起源地,

            岐也在洛西,

            陕西宝鸡的岐山是后来改的名字,
            陕西彬县也是后来改的名字,

            改名时间在秦汉之际,
            此时全国开始建立郡县制,每个县都起了名字,

            周人祖先已经被封为邠地之侯爵,

            到周文王西伯昌,被降为洛西之伯爵,

            但是事情并没有完结,

            司马迁的周本纪里记载:西伯乃献洛西之地,

            洛西是周人的起源地,
            在爵位降低的同时,要求西伯昌交出自己的土地,
            不交会怎样?

            西伯昌在羑里蹲了6年监狱,这是不交土地的后果。


            至于司马迁,
            司马迁从来没说过豳在陕西彬县,
            也没说过岐在宝鸡岐山,
            都是后人意淫出来的。


            IP属地:河南35楼2025-05-02 19:42
            回复
              丰镐的真实位置之谜之二十三,

              周人东迁是从西伯昌开始,

              早期周人先祖被封为邠地之侯爵,在三门峡地区,

              丹巴儿也没有迁洛阳,
              丹巴儿就是古公亶父,

              文献记载丹巴儿从豳迁到岐,向洛阳靠拢,但是还在三门峡地区,



              到周文王西伯昌这一代人,关系极度恶化,

              西伯昌被降为伯爵,
              伯爵是华夏人最低爵位,没有更低了,

              古人的爵位,公,侯,伯,子,男,
              公爵是王的嫡系近亲,
              侯爵是远亲,

              但是伯爵就远了,
              伯爵是华夏人的最低爵位,

              因为子爵是蛮夷人种,不是华夏人种,

              比如竹书纪年称呼勾践为越子,
              称呼楚人为楚子,

              勾践是百越人种,楚人是苗瑶人种,都是子爵。


              竹书纪年记载:
              二十三年,囚西伯于羑里。
              二十九年,释西伯。诸侯逆西伯,归于程。

              蹲了6年监狱,西伯昌没有回到洛西之地,
              因为洛西之地已经被商纣王收回,

              西伯昌只能回到洛阳的程,

              然后西伯昌又营建了丰邑,
              丰邑在伊水边,距离程邑不远,都在今天的洛阳市区内,

              西伯昌的儿子周武王又营建了镐邑,
              镐邑在今天洛阳北窑西周遗址,距离丰不远,距离程也不远,都在洛阳市内,



              当然还有一部分周人从三门峡的邠地出发,向西迁移,进入陕西,
              在陕西建立多个定居点,
              即所谓“自窜于戎狄之间”,指的就是这部分周人。



              到周武王时,周人的大部队已经迁到洛阳,而且很快发动了灭商战争,

              这就是周人东迁的过程。


              IP属地:河南37楼2025-05-03 10:09
              回复
                丰镐的真实位置之谜之二十五,

                周人改过名字,

                周人一开始并不叫周人,是后来改的名字,

                周人最早被商王封为邠侯,邠地之侯爵,
                这个邠地在洛西地区,也就是三门峡一带。

                周人最早叫邠人,邠地之人。


                从丹巴儿开始,改叫周人,

                竹书纪年记载:命周公亶父,赐以岐邑。邠侯迁于岐周。

                从古公亶父开始,岐邑改叫岐周,邠人改叫周人。

                所以周人有一个改名的过程。



                商人也是这样,以地名为族名,

                商人最早被夏王封为商侯,商地之侯爵,
                商人和夏人也是亲戚关系,

                这个商地就在今天洛阳市偃师商城遗址一带,
                这一带古称商丘,商人之丘。

                有好事者认为商人是东夷人,周人是西北人,都是无知者造谣,

                夏人商人周人是同一个人种,而且有亲缘关系,
                语言也一样,都是古汉语,
                古汉语的源头在三门峡庙底沟文化。


                今天河南省商丘市是一个冒牌货,
                它古代叫睢阳,

                明朝嘉靖年改叫商丘,目的还是攀附华夏文明,

                明朝嘉靖年是一个重要节点,
                南方的百越族群不再承认自己的民族源流,开始重新构建自己的民族源流,

                今天的商丘市就是嘉靖年改的名字,它只有淮夷文化遗存,并没有华夏文化遗存。


                IP属地:河南39楼2025-05-03 11:28
                回复
                  2025-08-19 21:07: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丰镐的真实位置之谜之二十六,

                  成周在哪里?

                  何尊的出现,民科开始争夺成周,
                  因为何尊铭文出现了最早的中国,

                  何尊铭文显示:唯王初迁宅于成周,

                  陕西民科认为成周在陕西。

                  但是学者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学者还是认为成周在洛阳。



                  民科认为成周的成,是完成,这是无知。

                  成通郕,郕是古地名。
                  竹书纪年记载:商师征三朡,战于郕,获桀于焦门,放之于南巢。

                  说的是夏朝末年夏桀被俘的过程。

                  过程是:商朝军队从偃师商城向西攻打二里头,夏桀向西退,主力部队在郕地决战,
                  战败后,夏桀向西退到焦地,被商军俘虏,流放到南巢。

                  这是夏朝灭亡的过程。


                  郕是一个古地名,在今天洛阳市,西工区和瀍河区一带。
                  这个地方是夏人命名的,叫郕。

                  那么焦门在哪里?

                  焦门在今天三门峡地区,这个地区也叫洛西之地,
                  三门峡地区有古焦地,有古焦国,
                  焦地是一个古老的地方,这个地区是夏人的起源地,
                  夏人虽然迁到洛阳地区,但是焦地仍有夏人留在此地,
                  夏桀退入焦地,就是为了借助这些夏人重整旗鼓,
                  但是未能如愿,被商军俘虏。


                  这就是为什么夏桀一路向西退却,因为商军从东来,
                  而且三门峡焦地是夏人的老巢。


                  郕是一个古老的地名,比周人早的多,
                  夏人统治时,叫郕夏,
                  商人统治时,叫郕商,
                  周人统治时,叫郕周。

                  郕周是周人沿用了古老的地名,这个地名不是从周人开始的。



                  竹书纪年只有3个叫周的城市,
                  1,岐周,
                  2,成周,
                  3,宗周,

                  岐周是丹巴儿的城邑, 意思为周之岐地,在洛西,
                  成周是周之郕地,在洛阳市,
                  宗周是周之宗庙地,就是镐京,在洛阳北窑西周遗址。


                  IP属地:河南43楼2025-05-03 20:26
                  回复
                    丰镐的真实位置之谜之二十七,

                    黄帝陵的真假

                    陕西黄帝陵和河南新郑黄帝陵,
                    两个假货争的头破血流,

                    陕西黄帝陵的依据是《国语·晋语》中有一段记载:“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

                    可问题是中国古代从来就没有一条水叫姬水,
                    也没有一条水叫姜水,
                    古代没有,今天也没有。

                    而且国语是伪书,
                    古代伪书很多,国语就是有名的大伪书。
                    国语的记载完全不能相信。
                    陕西黄帝陵完全是造假。

                    河南新郑黄帝陵的依据是战国文献世本,
                    世本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也说:“黄帝居轩辕之丘。”

                    黄帝的真名就叫轩辕,
                    轩辕是译音,他真名叫浑玉儿,
                    浑玉儿住在浑玉儿之丘,这句话很绕口,是绕口令,

                    可问题是浑玉儿之丘在哪里?
                    史书没有指出轩辕之丘在哪里?

                    到晋朝时期,学者皇甫谧《帝王世纪》说明了轩辕之丘的地望,
                    说:“(黄帝)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 有熊,即今河南新郑是也。”
                    他说轩辕之丘在有熊国,即今河南新郑县。

                    竹书纪年确实记载了有熊,
                    竹书纪年记载:元年,帝即位,居有熊。

                    可见黄帝确实住在有熊,
                    可问题是有熊在哪里?

                    皇甫谧把轩辕之丘定在有熊,有熊定在河南新郑县,
                    这就非常奇怪,

                    新郑县没有和熊有关的地名,

                    洛阳倒是有熊耳山,
                    黄帝应该居住在洛阳有熊,轩辕之丘应该在洛阳熊耳山。


                    今天河南新郑黄帝陵,就是根据皇甫谧的说法而建,可见也是假黄帝陵。

                    从竹书纪年看,黄帝没有到过陕西,也没有到过新郑,

                    和黄帝最亲密的一条水,是洛水,

                    竹书纪年记载: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凤鸟至,帝祭于洛水。

                    这个洛水就是洛阳的洛水。

                    竹书纪年有记载:雾既除,游于洛水之上,见大鱼。
                    这里又出现了洛水。

                    竹书纪年又记载:《龙图》出河,《龟书》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轩辕。
                    写的很清楚,轩辕得到了河图洛书。

                    书就是字,书法就是字法,轩辕得到了洛书,洛书就是洛字,

                    竹书纪年这些记载,说明黄帝和洛水有最亲密的关系,并没有提到别的河流,
                    黄帝葬地应该在洛阳的洛水附近,靠近熊耳山,不在陕西,也不在新郑县。


                    IP属地:河南45楼2025-05-04 08:48
                    回复
                      丰镐的真实位置之谜之二十八,

                      如果一定要给黄帝这个部族寻找一个最早的居住地,
                      那么一定在三门峡的庙底沟。

                      语言学界认定的汉藏语系分化地就在庙底沟,
                      时间早于5900年前,

                      古汉语不是产生于庙底沟,而是出现在庙底沟,
                      古汉语是空降到庙底沟,

                      有一群说古汉语的族群,出现在庙底沟,
                      这个族群向东进入伊洛小盆地,开创了辉煌的文明。

                      这个族群从哪里出发?到达三门峡庙底沟?
                      这是后话,此处按下不表。

                      所以竹书纪年一开篇,就出现黄帝,而且出现洛水,
                      洛水是黄帝部族的母亲河,

                      甚至不在伊水, 伊水偏东,
                      洛阳熊耳山这个位置偏西,

                      熊耳山处于三门峡和洛阳之间,
                      《山海经》的中次四经有熊耳山,
                      中次四经就是洛阳地区,

                      山海经记载:又西二百里曰熊耳之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棕。浮濠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

                      黄帝这个概念,就是在东迁的过程中形成的,
                      所以黄帝概念一出现,就与洛水密切相关,而且与熊耳山密切相关。


                      IP属地:河南46楼2025-05-04 09:09
                      回复
                        丰镐的真实位置之谜之二十九,

                        文化的乾坤大挪移,

                        最早的文化乾坤大挪移,发生在西安,
                        河洛文化被整体挪移到西安。

                        把中原文化转移到化外之地,是一次文化的乾坤大挪移,
                        是出于对辉煌文明的攀附,
                        以及对自身简陋文明的羞愧难当。

                        这在南方百越民系是普遍存在的。

                        在百越人的心中,以北为贵,以南为贱。

                        比如福建地区有族谱馆,专门制造假族谱,
                        自称古洛阳人后裔,

                        广东狸越人也一样,自称南宋皇族后裔,

                        江浙的吴越地区稍微隐晦一点,
                        但是也在明朝嘉靖年间修建了泰伯墓和仲庸墓,以及大禹陵。

                        明朝嘉靖年是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
                        南方百越民智渐开,开始重新构建自身的民族源流。

                        在嘉靖年这个时间节点上,北方也不例外,
                        比如河南商丘市,就是嘉靖年改的名字,
                        他一直叫睢县,
                        商丘是从古文献找的名字,他从来没叫过商丘,

                        古商丘在洛阳偃师商城遗址,
                        今天的商丘是一个冒牌货。
                        他并不存在殷商文化,他只有淮夷文化。


                        然而最早的文化乾坤大挪移,比嘉靖年要早的多,

                        最早的乾坤大挪移在秦汉时期,
                        河洛地区的辉煌文明被挪移到陕西,

                        比如西周这个概念,被安放到西安,
                        西周是个伪概念,根本不存在,历史上有东周和周,从来就没有西周,

                        司马迁创造了西周概念,
                        但是他不敢安放到长安,他只是暗示你在长安,他不敢明说。

                        比如1933年徐旭生把丰镐安放到西安,
                        可是司马迁从来没说过丰镐在长安,
                        他有这心没这胆,
                        他很隐晦的暗示你丰镐在长安方向,仅此而已。

                        比如今天的学者把岐山安放在陕西宝鸡,
                        认为是司马迁说过的,
                        可问题是司马迁何时说过?
                        司马迁何时说过岐山在陕西宝鸡?从来没有。他写的周本纪根本没有,

                        从竹书纪年看,岐地,岐山在洛西之地,
                        在三门峡地区,这是周人起源地,

                        今天的历史爱好者认为宝鸡岐山是周人起源地,
                        而且认为是司马迁说过的,
                        可司马迁从来没说过,
                        司马迁没说过宝鸡岐山是周人起源地,是你自己脑补的。
                        宝鸡的岐山是一个冒牌货,
                        是后来改的名字。

                        比如今天的学者把豳地安放在陕西彬县,
                        司马迁并没有说过豳地在陕西,从来没有,

                        从竹书纪年看,豳地就是邠地,
                        邠侯的封地洛西之地,并不在陕西,
                        陕西的彬县是一个冒牌货,
                        是后来改的名字。

                        比如洛阳的沣水,文献显示沣水东流,沣水是洛阳伊水,
                        但是这条沣水被挪移到西安,流向也改变了,西安的沣水是南北走向。
                        西安的沣水是后来改的名字。
                        西安的沣水是一个冒牌货,

                        比如洛阳的丰京,镐京,宗周,成周,都被挪移到西安,
                        这是今天的学者干的事,
                        司马迁从来就不敢这样说,
                        他有这心没这胆,
                        因为汉朝还有别的学者,他不敢明目张胆的造谣。

                        西安的丰镐,是1933年徐旭生改的名字,它从来就不叫丰镐。

                        比如平王东迁,
                        平王确实东迁过,可问题是从哪里东迁?

                        从竹书纪年看,平王从洛西之地东迁,他在此避难,
                        这个地方在三门峡一带,距离洛阳很近。

                        司马迁本人也没说过平王从陕西东迁,
                        他根本不敢这样说。

                        从竹书纪年看,周人37代周天子都没有到过陕西,
                        从周文王开始,周天子一直在洛阳。

                        比如洛阳的毕,被挪移到西安毕原,
                        文献记载文王武王葬于毕,
                        可是西安毕原没有任何东西,
                        西安考古快100年了,也没发现任何东西,

                        洛阳的毕却有天子驾六,
                        庶人驾一,士驾二,天子驾六,
                        西安丰镐考古100年,只发现驾二,

                        驾二相当于村长,村长再小也是干部,
                        西安丰镐最大的墓就是井叔墓,相当于村长,

                        西安丰镐就是一个村长家族定居点,却被徐旭生认定为周人都城,

                        这又是一次文化的乾坤大挪移。


                        IP属地:河南48楼2025-05-04 11:39
                        回复
                          丰镐的真实位置之谜之二十九,

                          文化的乾坤大挪移,

                          最早的文化乾坤大挪移,发生在西安,
                          河洛文化被整体挪移到西安。

                          把中原文化转移到化外之地,是一次文化的乾坤大挪移,
                          是出于对辉煌文明的攀附,
                          以及对自身简陋文明的羞愧难当。

                          这在南方百越民系是普遍存在的。

                          在百越人的心中,以北为贵,以南为贱。

                          比如福建地区有族谱馆,专门制造假族谱,
                          自称古洛阳人后裔,

                          广东狸越人也一样,自称南宋皇族后裔,

                          江浙的吴越地区稍微隐晦一点,
                          但是也在明朝嘉靖年间修建了泰伯墓和仲庸墓,以及大禹陵。

                          明朝嘉靖年是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
                          南方百越民智渐开,开始重新构建自身的民族源流。

                          在嘉靖年这个时间节点上,北方也不例外,
                          比如河南商丘市,就是嘉靖年改的名字,
                          他一直叫睢县,
                          商丘是从古文献找的名字,他从来没叫过商丘,

                          古商丘在洛阳偃师商城遗址,
                          今天的商丘是一个冒牌货。
                          他并不存在殷商文化,他只有淮夷文化。


                          然而最早的文化乾坤大挪移,比嘉靖年要早的多,

                          最早的乾坤大挪移在秦汉时期,
                          河洛地区的辉煌文明被挪移到陕西,

                          比如西周这个概念,被安放到西安,
                          西周是个伪概念,根本不存在,历史上有东周和周,从来就没有西周,

                          司马迁创造了西周概念,
                          但是他不敢安放到长安,他只是暗示你在长安,他不敢明说。

                          比如1933年徐旭生把丰镐安放到西安,
                          可是司马迁从来没说过丰镐在长安,
                          他有这心没这胆,
                          他很隐晦的暗示你丰镐在长安方向,仅此而已。

                          比如今天的学者把岐山安放在陕西宝鸡,
                          认为是司马迁说过的,
                          可问题是司马迁何时说过?
                          司马迁何时说过岐山在陕西宝鸡?从来没有。他写的周本纪根本没有,

                          从竹书纪年看,岐地,岐山在洛西之地,
                          在三门峡地区,这是周人起源地,

                          今天的历史爱好者认为宝鸡岐山是周人起源地,
                          而且认为是司马迁说过的,
                          可司马迁从来没说过,
                          司马迁没说过宝鸡岐山是周人起源地,是你自己脑补的。
                          宝鸡的岐山是一个冒牌货,
                          是后来改的名字。

                          比如今天的学者把豳地安放在陕西彬县,
                          司马迁并没有说过豳地在陕西,从来没有,

                          从竹书纪年看,豳地就是邠地,
                          邠侯的封地洛西之地,并不在陕西,
                          陕西的彬县是一个冒牌货,
                          是后来改的名字。

                          比如洛阳的沣水,文献显示沣水东流,沣水是洛阳伊水,
                          但是这条沣水被挪移到西安,流向也改变了,西安的沣水是南北走向。
                          西安的沣水是后来改的名字。
                          西安的沣水是一个冒牌货,

                          比如洛阳的丰京,镐京,宗周,成周,都被挪移到西安,
                          这是今天的学者干的事,
                          司马迁从来就不敢这样说,
                          他有这心没这胆,
                          因为汉朝还有别的学者,他不敢明目张胆的造谣。

                          西安的丰镐,是1933年徐旭生改的名字,它从来就不叫丰镐。

                          比如平王东迁,
                          平王确实东迁过,可问题是从哪里东迁?

                          从竹书纪年看,平王从洛西之地东迁,他在此避难,
                          这个地方在三门峡一带,距离洛阳很近。

                          司马迁本人也没说过平王从陕西东迁,
                          他根本不敢这样说。

                          从竹书纪年看,周人37代周天子都没有到过陕西,
                          从周文王开始,周天子一直在洛阳。

                          比如洛阳的毕,被挪移到西安毕原,
                          文献记载文王武王葬于毕,
                          可是西安毕原没有任何东西,
                          西安考古快100年了,也没发现任何东西,

                          洛阳的毕却有天子驾六,
                          庶人驾一,士驾二,天子驾六,
                          西安丰镐考古100年,只发现驾二,

                          驾二相当于村长,村长再小也是干部,
                          西安丰镐最大的墓就是井叔墓,相当于村长,

                          西安丰镐就是一个村长家族定居点,却被徐旭生认定为周人都城,

                          这又是一次文化的乾坤大挪移。


                          IP属地:河南51楼2025-05-04 12:47
                          回复
                            丰镐的真实位置之谜之三十,

                            化外之人渴望重新构建自身的民族源流,
                            以改变自身蛮夷者的身份。

                            比如清朝时期的客家人不再承认自己的畲瑶人种身份,
                            而自称最纯古中原人,最纯古汉语,

                            楚人从屈原时代开始就不再承认自己的苗蛮人种身份,
                            而自称是中原人祝融的后裔,


                            从秦汉开始,文明起源地洛阳的地名,被挪移到陕西,
                            陕西俨然成了文明起源地,
                            陕西人俨然成了文明创建者。
                            比如程地,
                            程地在今天洛阳西工区,但是被挪移到陕西的西安,

                            竹书纪年记载:二十四年,周师伐程,战于毕,克之。

                            为何伐程却战于毕?
                            很多人搞不清楚,
                            因为程地和毕地都在洛阳西工区,距离很近,
                            步行就可以到达。
                            如果你没到过西工区就不理解。

                            又比如崇地,崇地在洛阳,却被挪移到西安的鄠邑区,

                            史记周本纪记载:明年,伐崇侯虎。
                            竹书纪年记载:三十四年,周师取耆及邘,遂伐崇,崇人降。

                            由此可见西伯昌确实伐崇,而且取胜了。

                            崇通嵩,崇侯虎就是嵩侯虎,
                            崇地就是嵩地, 自古属于洛阳,
                            1983年划归郑州市。

                            竹书纪年有记载:冬,作虎牢。
                            很多历史爱好者认为周王做了一个笼子,囚禁一只老虎。
                            这是望文生义,
                            民科就是这么可笑,就是这么无知。

                            虎指的不是老虎,而是崇地之侯爵,名叫虎。
                            虎牢关是洛阳的东大门,地势险要,
                            虎牢关是防范虎家族的势力,

                            三国演义里的三英战吕布,虎牢关指的就是这里。

                            周代的文献从没有提到西安这个地方,西安属于化外之地,
                            1933年在西安发现了村长井叔的家族墓地,

                            但是洛阳地名被挪移到西安之后,
                            今天的陕西人都认为陕西是文明起源地,
                            甚至认为周人起源于陕西,可见错愕之深。


                            IP属地:河南52楼2025-05-04 19:21
                            回复
                              2025-08-19 21:01: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丰镐的真实位置之谜之三十一,

                              虎方在哪里?

                              学界至今没有搞清楚虎方在哪里.
                              ,
                              一说在江汉一带,
                              可江汉不是商朝的地盘,
                              周朝晚期周人才控制江汉,
                              商朝的地盘,南不过洛阳,北不过安阳。

                              商朝时期江汉没有多少文明,属于蛮荒的化外之地。

                              一说在江西,
                              这就更不靠谱了,江西不是商朝的地盘。
                              商人伐虎方不可能跑这么远。

                              江西说的根据是江西发现一件青铜器,类似虎头,
                              这种逻辑很荒唐,
                              如果发现猪头,那么江西就是猪方了吗?

                              虎方虽然没有正史的记载,但是多次出现在青铜铭文之中,

                              对虎方的判断,其实很简单,
                              江汉说和江西说都不对。

                              错误的判断是因为百越人不了解中原历史,
                              学界大部分都是南方的百越学者,尤其以江浙沪的居多,
                              这些百越学者连汉语都说不好,更没有到过中原,
                              所以学界出现了大量奇谈怪论,缺乏地理常识,缺乏逻辑,
                              张冠李戴,驴唇不对马嘴。

                              《甲骨文合集》20643记载:乙亥卜,贞:令虎追方。

                              这条记载已经指明了虎方。

                              这条记载说的是商王命令虎追击方,
                              方方是一个小国,
                              这个虎就是崇侯虎。

                              崇侯,崇地之侯爵,名字叫虎,
                              这个家族名字叫虎家族。

                              侯爵是高级贵族,仅次于公爵,说明虎家族是商王的亲戚,
                              否则他得不到侯爵。

                              崇侯就是嵩侯,在今天虎牢关附近,
                              周朝修建虎牢关的目的,就是防范虎家族。

                              虎牢就是牢虎,把虎家族困起来。

                              2006年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出土虎叔簋,
                              铭文:“虎叔作倗姒媵簋,万年其子子孙孙永宝用。”

                              这个簋是虎国出嫁到倗国的女子, 是虎叔作的陪嫁媵器嫁妆。
                              倗国是周王室的亲戚,
                              而虎国也是周王室的亲戚。

                              《殷周金文集成》2751有记载:铭文:隹(唯)王令南宫伐反虎方之年,王令中先省南国,贯行,

                              这个南国指的就是洛阳,洛阳以南不属于商朝地盘。

                              虎家族的地盘就在南国洛阳,在今天汜水关附近,也就是虎牢关。

                              商人多次伐虎方,
                              西伯昌也伐过虎方,
                              虎方并不远,就在洛阳地界的最东边汜水一带。


                              IP属地:河南54楼2025-05-05 19: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