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吧 关注:14,631贴子:324,318

回复:丰镐的真实位置之谜——长篇连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丰镐的真实位置之谜之十五,

司马迁想翻案,

他在周本纪的最后一段批语是什么意思?
他的目的是想翻案。
他想推翻汉朝学界的共识,

汉朝学界的共识是——丰镐一直在洛阳,与陕西无关。
他想推翻这个共识,
他想把丰镐放在陕西。

后来的学者都认为司马迁说过长安就是丰镐,包括今天的学者也认为司马迁说过长安是丰镐,

可问题是司马迁何时说过?
他何时说过丰镐在长安?从来没有。

他不敢这样说,
如果他敢这样说,当时就会有一批学者站出来批驳他。

因为汉朝以及以前的学者都认为周人的都城在洛阳, 周人都城和长安无关。

这是当时学者的普遍看法。


他在周本纪里从来就不敢提丰在哪里,也不敢提镐京在哪里,

他在最后一段批语也提到这事,他说: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综其实不然。

他说汉朝的学者认为周人的都城在洛邑,其实不是。
他的观点和学者们相反。

但是你问他丰镐到底在哪里?他不敢说,
他采用了诱导的办法,他说毕在镐东南杜中。

杜的西北方向就是长安,他把你诱导到长安。
这就是他心里的小算盘,

这个陕西吹私心很重,

民国时期有一个喜欢骂人的平庸作家周树人,把史记吹捧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其实史记里夹带了很多私货,很多是他编造的,并不是真实的历史。


IP属地:河南22楼2025-04-30 10:17
回复
    丰镐的真实位置之谜之十六,

    古代学者没有一个把长安当成丰镐,一个都没有,
    包括司马迁本人。

    司马迁本人也没说过丰镐在长安,
    虽然他是一个陕西吹,他也只能偷偷的暗示你,
    所以他说毕在镐东南杜中,他用这句话暗示你镐京在长安。

    他偷偷夹带私货。
    因为他不敢和学者们公开作对。


    古代学者并不知道长安有一个周人定居点,也就不可能把长安当成丰镐,所以没有记载,

    西汉娄敬劝刘邦定都长安的时候,也并没说长安是周朝故都,

    把长安当成丰镐的是现代学者,最早是1933年徐旭生,苏秉琦等人,


    今天的学者曹大志把宝鸡周原当成宗周,可是古代学者没有一个把宝鸡当成宗周,一个都没有,
    因为宝鸡周原是1950年以后,中科院考古所开始在这里发掘,才知道宝鸡周原有一个周人定居点,
    在此之前的古代学者,都不知道周原有周人定居点,所以也不会当成宗周。


    古代学者的丰,镐,宗周,成周,都在洛阳。和陕西没一点关系。


    司马迁在周本纪里编造周人世系,巴拉巴拉说了很多,可问题是周文王姬昌这一支并不是陕西过来的,而是从商朝就居住在中原,

    陕西的周文化起源很晚,他的语言,文字,青铜技术,都是来自洛阳,
    文明是从洛阳向西传播,
    西北是文明的荒漠区,没有什么文明,

    周人的语言是古汉语,和洛阳人一样,
    周人的文字来自甲骨文,
    周人的青铜技术来自洛阳,但是技术水平低,都是小器,缺乏重器,

    今天很多人认为周人是陕西的西戎人,不对,这是错觉,这是受司马迁误导了,
    西戎人的语言是南亚语系,不是古汉语,

    周人其实是中原人,

    陕西是西戎人的起源地,陕西不是周人的起源地,
    周人最早就在中原生活,具体地点就在河南省三门峡的晓邬遗址,距离洛阳并不远,有5千年历史,属于仰韶文化区。

    严格的说,周人有两支,一支在中原,在洛阳附近,
    一支到西北游牧,自窜于戎狄之间,周原的周人就属于这一支。


    IP属地:河南24楼2025-04-30 16:30
    回复
      2025-08-19 19:33: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丰镐的真实位置之谜之十七,

      常有陕西吹说丰镐二京,
      其实丰不是京,

      竹书纪年记载丰是以单字出现,没有丰京,只有丰,
      丰是邑,不是京。

      竹书纪年只有镐京和燕京,没有丰京。

      燕京在山西太原,不在北平,
      后来北平自称燕京,是冒名顶替,
      最早的燕京在山西太原,因为古代山西也是一个人文荟萃之地。

      古文高者为京,京的本意是一片高地,或者台地,
      居住点建立在台地上,是因为上古时期水量大,容易发生洪灾,

      周人真正的京只有一个,镐京。

      但是青铜器铭文上出现了“蒡京”,这个蒡京学者们众说纷纭,
      只知道蒡京距离镐京很近,
      《麦方尊》记载:“ 雩若二月,侯见于宗周,亡尤。王才蒡京,

      蒡京与宗周并列,可见宗周镐京不是蒡京,但是距离很近。

      由于蒡京的记载很少,很难断定具体位置,
      很可能就在今天镐京的东边,靠近洛阳白马寺南面的西周故城遗址。

      所以镐京并不是最早称为京的城市,同时存在的还有燕京和蒡京。


      IP属地:河南25楼2025-04-30 16:36
      回复
        丰镐的真实位置之谜之十八,

        周文王是哪里人?

        陕西吹认为他是陕西人,
        陕西吹对这个亲爹十分满意,极度舒适,
        可问题是他不是陕西人,他甚至没到过陕西。

        竹书纪年没有显示他是陕西人,也没有写他到过陕西,他一生都在洛阳生活。

        他是陕西人的谣言还是司马迁造的谣。司马迁就是一个陕西吹,他夹带了很多私货。

        周文王就是西伯昌,名叫姬昌,是周朝第一代王。

        西伯的西,陕西人认为是陕西,
        这和陕西没啥关系,
        因为陕西不是商人的控制区,

        此时陕西都是戎狄,周人有一些自窜于戎狄之间,

        商朝的控制区不包含陕西。

        西伯是商纣王给他的封号,其全称是“洛西之伯”,

        这个西是指洛阳之西,


        为何封姬昌为洛西之伯,因为洛东是商人的都城,也就是洛阳偃师区的偃师商城遗址,此地距离今天的郑州很近,属于洛东地区,

        洛西是周人祖先的居住地,
        就在今天三门峡地区的晓邬遗址,和仰韶村遗址,
        仰韶文化的命名就是根据三门峡仰韶村而来。

        西伯不是陕西之伯,而是洛西之伯。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西伯乃献洛西之地,以请纣去砲格之刑。纣许之。

        司马迁写的很清楚,西伯献洛西之地,
        这个洛西之地就是周人祖先的世居之地,所以西伯昌被封为洛西之伯。

        一般人认为认为宝鸡是周人起源地,包括今天的学者,
        这是误解,

        周人起源很早,不比夏人晚,也不比商人晚,
        其实宝鸡周人起源于洛西之地,后来到西北游牧,自窜于戎狄之间。司马迁搞反了,或者他故意搞反了。

        三门峡的庙底沟文化,起源非常早,周人商人都起源于这个地区,早于夏朝,早于5千年前。

        根据复旦大学金立团队的最新论文,汉藏语系的分化地就在庙底沟地区,这是后话,此处按下不表。

        总之周人这个人种属于中原人,语言是古汉语。

        周人并不是起源于陕西,

        因为甘肃陕西是秦人和犬戎起源地,秦人其实也是犬戎的一支,犬戎起源于甘肃大地湾文化,其语言是南亚语系,不是古汉语,
        后来秦人迁到甘肃礼县西犬丘,
        西犬丘距离宝鸡周原很近。
        关于大地湾文化,牵涉到复杂的基因学,这是后话,此处按下不表。

        总之西伯昌这一支,不是宝鸡人的后裔,而是洛阳的原住民,起源非常早,早于宝鸡周人。
        宝鸡周人也是起源于洛西之地。

        周人之中,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洛西之周人,也就是周文王这一支,文明程度最高,因为洛西接近文明起源地洛阳,

        陕西有一些周人定居点,散布于陕西各地,比如宝鸡周原,但是数量不多,自窜于戎狄之间,文明程度低。


        IP属地:河南27楼2025-04-30 19:17
        回复
          丰镐的真实位置之谜之十九,

          西周是否存在?

          有一个陕西吹篡改了中国历史,

          在司马迁的周本纪里,他不断提到西周西周,总共16次之多,
          今天的学者也认为存在西周这个朝代,

          但是在竹书纪年里,没有西周这个词,
          翻遍竹书纪年,也找不到西周,

          可见西周这个概念是司马迁编造的,

          在正史里,所谓西周是不存在的,

          西周这么重要的时代,是自从司马迁开始叫的,

          古人根本不承认西周这个朝代,
          古人没有西周的概念。


          因为他是一个陕西吹,所以他编造了西周这个概念,
          这个陕西吹夹带了太多私货,数不胜数。

          在竹书纪年里,没有西周,只有周和东周,因为周人的都城一直在洛阳,和陕西没一点关系。

          他割裂了周朝历史,目的是给陕西加分,他不是陕西吹又是什么?


          竹书纪年虽然找不到西周,却有东周,
          竹书纪年记载:东周予郑高都,
          说的是东周把洛阳的高都城给了郑国。高都城在洛阳伊川县。

          这个东周指的是洛阳巩县的东周,

          因为秦人打进中原后,周朝分出了一个小朝廷,叫东周,
          东周在巩县,巩县过去属于洛阳管辖,1958年划归郑州市,改名巩义市。

          这就出现了两个周,洛邑的周叫周,巩县的周叫东周,

          史书上并不存在西周。


          巩县的东周只存在很短时间,很快被秦人所灭。
          因为秦人已经到达洛阳,洛阳的周以及巩县的东周很快被灭。
          竹书纪年里的东周,实际上是一个非法割据势力,相当于溥仪的伪满洲国,不被历史承认。

          但是司马迁做了一次移花接木,他人为编造了两个朝代,

          这个陕西吹不断提到西周西周,可是他不说西周都城在哪里,
          既然西周都城在陕西,那么在陕西哪里?是西安还是宝鸡?

          后代的学者多么渴望知道西周都城在陕西什么地方,
          可是他永远不说,他永远回避。

          西周这个概念是司马迁创造的,他把西周放在陕西。

          然而历史上周人从未在陕西建过都。陕西不是周人的起源地,

          夏人商人周人的起源地在三门峡的庙底沟文化,时间早于5900年前,这也是汉藏语系的分化时间。


          IP属地:河南29楼2025-05-01 08:53
          回复
            丰镐的真实位置之谜之二十,

            西周灭亡了吗?

            今天的学者认为西周灭亡了,是司马迁说过的,
            今天的历史爱好者也认为西周灭亡了,是司马迁说过的,

            可问题是司马迁何时说过?

            司马迁何时说过西周灭亡了?从来没有。

            司马迁没说过西周灭亡了,是你自己脑补的。

            他根本不敢这样说,
            因为汉朝的学者不承认西周这个概念,也不承认西周灭亡过。
            汉朝的学者认为周人的都城一直在洛阳,不承认东西周的划分。

            司马迁在周本纪有一段话,他说:至犬戎败幽王,周乃东徙于洛邑。

            他只说周幽王被犬戎所杀,他没说西周灭亡,

            而且他也没说周平王迁都洛邑,而是迁徙到洛邑,迁都和迁徙明显不一样。

            司马迁是通过一种隐晦的方式暗示你,暗示你西周都城在陕西,而且灭亡了,
            他一直不敢明说,
            如果他敢明说,会有一群汉朝学者站出来批驳他。

            比如他说骊山有骊山之戎,是犬戎的一支,
            但是他又造谣周幽王死于骊山之下,

            骊山是敌占区,周幽王为何去敌占区?他不想活了吗?他活腻了吗?

            竹书纪年记载周幽王死于宗周城,被犬戎所杀。他根本没去过陕西,也不是死于骊山下。

            司马迁在周本纪里不停地说西周西周西周,可是西周都城在陕西什么地方?他根本不敢提,因为根本不存在。

            周幽王死后,他儿子周平王继位,这是正常的王位传承,没有灭亡这一说。
            雍正驾崩,乾隆继位,难道清朝灭亡了吗?这是正常的传承。

            西周从来就不存在,也没有灭亡过。都是这个陕西吹造谣。


            IP属地:河南31楼2025-05-01 20:01
            回复
              丰镐的真实位置之谜之二十一,

              一场周朝版的出埃及记,

              司马迁上演了一场周朝版的出埃及记,


              周本纪记载:而作丰邑,自岐而徙都丰。

              所有的学者认为司马迁说周文王从宝鸡的岐,东迁到西安的丰。

              陕西吹更是以此为据,认为司马迁说过周人祖先在宝鸡的岐,迁到西安的丰,

              今天的陕西人自称是洛阳人的活祖宗,就出自这个梗,


              可问题是司马迁何时说过岐在宝鸡?从来没有。

              从这句话根本看不出来岐到底在哪里?

              司马迁没说过宝鸡是周人起源地。


              退一万步,即使司马迁真的认为周人从宝鸡岐山迁到西安的丰,
              他也不敢说出来,
              这不符合汉朝学者的共识,
              因为汉朝学者认为宝鸡岐山并不是周人起源地,丰镐也不在西安,

              如果他敢大胆的说,
              就会有一批汉朝学者站出来批驳他,

              司马迁只会用一种隐晦的方式暗示你。



              说来话长,
              大约明朝时期,华夏文献开始大规模流散,

              南方的百越民系开始重新构建自己的民族源流,

              比如江苏的无锡开始修建泰伯墓,常熟修建仲庸墓,
              浙江於越修建大禹陵,绍兴禹陵村集体改姓姒,
              客家人不承认自己的畲瑶人种身份,自称中原人后裔,
              福建闽越人自称古洛阳人后裔,
              广东狸越人自称30万秦军后裔,

              所有的南方民系都与百越做了彻底切割,重新构建了自己的民族源流,

              西方也不列外,
              徐光启把大量华夏文献输送到西方,西方开启了一波文艺复兴。

              此时西方人开始重新构建民族源流,

              犹太人也没闲着,也重新构建民族源流,
              摩西的出埃及记新鲜出炉,

              这个子虚乌有的神话故事原型出自司马迁的周人东迁。

              摩西犹太人渴望回到耶路撒冷,因为耶路撒冷流淌着奶与蜜,


              周人当然也渴望回到有夏之居,有夏之居就是洛阳,
              洛阳是周人心中的耶路撒冷,流淌着奶与蜜。

              可问题是洛阳周人并不是来自宝鸡周人东迁,
              洛阳周人是来自洛西之地,
              “洛西之地”四个大字是司马迁自己写的,他自己都忘了,

              洛西之地在三门峡的仰韶遗址,
              这里是仰韶文化的核心区,也是汉藏语系的分化地,
              这里有庙底沟遗址,晓邬遗址,仰韶村遗址,时间超过5千年,
              周人就起源于这个地区,

              周文王这一支并不是从宝鸡迁来的,他本来就住在洛西之地,
              周文王的封号就是西伯——“洛西之伯爵”,

              竹书纪年没有显示周文王这一支是来自陕西,
              恰恰相反,而是显示商朝时期周文王一直在洛西地区,他并没有去过陕西。

              竹书纪年没有写宝鸡周人东迁到洛阳,
              没有这个记录,
              因为宝鸡距离洛阳4百多公里,快一千里了,
              况且陕西遍布犬戎,迁徙谈何容易,

              文献显示宝鸡周原的周人来自豳地,
              那么豳地之前来自哪里?
              今天的学者没有人知道,
              司马迁也不知道,所以他胡编乱造,夹带私货,

              豳之前来自洛西之地,
              洛西之地是夏人商人周人的共同起源地。

              而且豳也在洛西,不在陕西,这才是真相。

              夏商周三代
              夏人迁洛阳斟郇,
              商人迁偃师商城,
              周人迁洛邑,

              东迁是夏商周三代永恒的话题,伊洛小盆地流淌着奶与蜜,但是与陕西无关。


              IP属地:河南33楼2025-05-02 11:19
              回复
                丰镐的真实位置之谜之二十二,

                周人起源,

                豳在何地?
                豳牵涉到周人起源,

                周人的起源是一个老问题,

                周人的最早居住地在哪里?这是一个迷。

                民国以前认为在陕西,即关中说,
                关中说是受了司马迁的暗示,
                是暗示不是明示,

                民国时期的吴越学者钱穆认为在山西,即山西说。
                钱穆的山西说至今仍有市场。

                司马迁的周本纪记载: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於岐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於岐下。


                豳是周人最早的居住地,
                从豳迁到岐,
                从岐迁到程,
                从程迁到丰,
                周武王从丰迁到镐。

                这个迁徙流程符合竹书纪年的记载,是真实的。

                程在洛阳上程聚,
                丰在洛阳伊水附近,
                镐在洛阳北窑西周遗址,


                总共5个地方,
                后3个好定,
                前2个不好定。

                关键是豳和岐在什么地方?

                关中说认为豳在陕西彬县,岐在宝鸡岐山,
                这就是关中说,
                所有的陕西吹都认同这个看法。

                钱穆认为豳在山西,这就是山西说。


                司马迁的周本纪里,司马迁记载周人的祖先有一个叫高圉,高圉的儿子叫亚圉,
                高圉是译音,真正的读音是高玉儿,
                亚圉也是译音,真正的读音是阿玉儿,

                司马迁认为这两个人是周人的祖先之一,

                竹书纪年确实有这两个人,

                竹书纪年有高玉儿和阿玉儿,说明这两个人确实是存在的。

                竹书纪年记载,周成王冬,王归自东都。立高圉庙。

                这条记载非常重要,直接证明了高玉儿和阿玉儿是周人的祖先。
                这句记载说的是周成王冬天回到洛阳,建立了高圉庙,纪念高圉,

                这就说明高玉儿和阿玉儿确实是周人的祖先。



                破题的关键点就在这里,——关中说和山西说都不对,

                高玉儿和阿玉儿的身份透露了周人的起源地。


                竹书纪年记载高玉儿被商王封为邠侯,
                他的儿子阿玉儿也被商王封为邠侯,

                这说明周人祖先和商人有很深的渊源,

                公爵都是王的近亲,比如王的儿子和兄弟都是公爵,
                侯爵是王的远亲,

                高玉儿和阿玉儿都被封为邠侯,邠地之侯爵,

                邠同豳,是同一个字,

                邠侯就是豳侯,

                邠在洛西之地,
                洛西之地是周人的起源地,

                岐也在洛西,

                陕西宝鸡的岐山是后来改的名字,
                陕西彬县也是后来改的名字,

                改名时间在秦汉之际,
                此时全国开始建立郡县制,每个县都起了名字,

                周人祖先已经被封为邠地之侯爵,

                到周文王西伯昌,被降为洛西之伯爵,

                但是事情并没有完结,

                司马迁的周本纪里记载:西伯乃献洛西之地,

                洛西是周人的起源地,
                在爵位降低的同时,要求西伯昌交出自己的土地,
                不交会怎样?

                西伯昌在羑里蹲了6年监狱,这是不交土地的后果。


                至于司马迁,
                司马迁从来没说过豳在陕西彬县,
                也没说过岐在宝鸡岐山,
                都是后人意淫出来的。


                IP属地:河南35楼2025-05-02 19:42
                回复
                  2025-08-19 19:27: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丰镐的真实位置之谜之二十三,

                  周人东迁是从西伯昌开始,

                  早期周人先祖被封为邠地之侯爵,在三门峡地区,

                  丹巴儿也没有迁洛阳,
                  丹巴儿就是古公亶父,

                  文献记载丹巴儿从豳迁到岐,向洛阳靠拢,但是还在三门峡地区,



                  到周文王西伯昌这一代人,关系极度恶化,

                  西伯昌被降为伯爵,
                  伯爵是华夏人最低爵位,没有更低了,

                  古人的爵位,公,侯,伯,子,男,
                  公爵是王的嫡系近亲,
                  侯爵是远亲,

                  但是伯爵就远了,
                  伯爵是华夏人的最低爵位,

                  因为子爵是蛮夷人种,不是华夏人种,

                  比如竹书纪年称呼勾践为越子,
                  称呼楚人为楚子,

                  勾践是百越人种,楚人是苗瑶人种,都是子爵。


                  竹书纪年记载:
                  二十三年,囚西伯于羑里。
                  二十九年,释西伯。诸侯逆西伯,归于程。

                  蹲了6年监狱,西伯昌没有回到洛西之地,
                  因为洛西之地已经被商纣王收回,

                  西伯昌只能回到洛阳的程,

                  然后西伯昌又营建了丰邑,
                  丰邑在伊水边,距离程邑不远,都在今天的洛阳市区内,

                  西伯昌的儿子周武王又营建了镐邑,
                  镐邑在今天洛阳北窑西周遗址,距离丰不远,距离程也不远,都在洛阳市内,



                  当然还有一部分周人从三门峡的邠地出发,向西迁移,进入陕西,
                  在陕西建立多个定居点,
                  即所谓“自窜于戎狄之间”,指的就是这部分周人。



                  到周武王时,周人的大部队已经迁到洛阳,而且很快发动了灭商战争,

                  这就是周人东迁的过程。


                  IP属地:河南37楼2025-05-03 10:09
                  回复
                    丰镐的真实位置之谜之二十五,

                    周人改过名字,

                    周人一开始并不叫周人,是后来改的名字,

                    周人最早被商王封为邠侯,邠地之侯爵,
                    这个邠地在洛西地区,也就是三门峡一带。

                    周人最早叫邠人,邠地之人。


                    从丹巴儿开始,改叫周人,

                    竹书纪年记载:命周公亶父,赐以岐邑。邠侯迁于岐周。

                    从古公亶父开始,岐邑改叫岐周,邠人改叫周人。

                    所以周人有一个改名的过程。



                    商人也是这样,以地名为族名,

                    商人最早被夏王封为商侯,商地之侯爵,
                    商人和夏人也是亲戚关系,

                    这个商地就在今天洛阳市偃师商城遗址一带,
                    这一带古称商丘,商人之丘。

                    有好事者认为商人是东夷人,周人是西北人,都是无知者造谣,

                    夏人商人周人是同一个人种,而且有亲缘关系,
                    语言也一样,都是古汉语,
                    古汉语的源头在三门峡庙底沟文化。


                    今天河南省商丘市是一个冒牌货,
                    它古代叫睢阳,

                    明朝嘉靖年改叫商丘,目的还是攀附华夏文明,

                    明朝嘉靖年是一个重要节点,
                    南方的百越族群不再承认自己的民族源流,开始重新构建自己的民族源流,

                    今天的商丘市就是嘉靖年改的名字,它只有淮夷文化遗存,并没有华夏文化遗存。


                    IP属地:河南39楼2025-05-03 11:28
                    回复
                      丰镐的真实位置之谜之二十六,

                      成周在哪里?

                      何尊的出现,民科开始争夺成周,
                      因为何尊铭文出现了最早的中国,

                      何尊铭文显示:唯王初迁宅于成周,

                      陕西民科认为成周在陕西。

                      但是学者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学者还是认为成周在洛阳。



                      民科认为成周的成,是完成,这是无知。

                      成通郕,郕是古地名。
                      竹书纪年记载:商师征三朡,战于郕,获桀于焦门,放之于南巢。

                      说的是夏朝末年夏桀被俘的过程。

                      过程是:商朝军队从偃师商城向西攻打二里头,夏桀向西退,主力部队在郕地决战,
                      战败后,夏桀向西退到焦地,被商军俘虏,流放到南巢。

                      这是夏朝灭亡的过程。


                      郕是一个古地名,在今天洛阳市,西工区和瀍河区一带。
                      这个地方是夏人命名的,叫郕。

                      那么焦门在哪里?

                      焦门在今天三门峡地区,这个地区也叫洛西之地,
                      三门峡地区有古焦地,有古焦国,
                      焦地是一个古老的地方,这个地区是夏人的起源地,
                      夏人虽然迁到洛阳地区,但是焦地仍有夏人留在此地,
                      夏桀退入焦地,就是为了借助这些夏人重整旗鼓,
                      但是未能如愿,被商军俘虏。


                      这就是为什么夏桀一路向西退却,因为商军从东来,
                      而且三门峡焦地是夏人的老巢。


                      郕是一个古老的地名,比周人早的多,
                      夏人统治时,叫郕夏,
                      商人统治时,叫郕商,
                      周人统治时,叫郕周。

                      郕周是周人沿用了古老的地名,这个地名不是从周人开始的。



                      竹书纪年只有3个叫周的城市,
                      1,岐周,
                      2,成周,
                      3,宗周,

                      岐周是丹巴儿的城邑, 意思为周之岐地,在洛西,
                      成周是周之郕地,在洛阳市,
                      宗周是周之宗庙地,就是镐京,在洛阳北窑西周遗址。


                      IP属地:河南43楼2025-05-03 20:26
                      回复
                        丰镐的真实位置之谜之二十七,

                        黄帝陵的真假

                        陕西黄帝陵和河南新郑黄帝陵,
                        两个假货争的头破血流,

                        陕西黄帝陵的依据是《国语·晋语》中有一段记载:“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

                        可问题是中国古代从来就没有一条水叫姬水,
                        也没有一条水叫姜水,
                        古代没有,今天也没有。

                        而且国语是伪书,
                        古代伪书很多,国语就是有名的大伪书。
                        国语的记载完全不能相信。
                        陕西黄帝陵完全是造假。

                        河南新郑黄帝陵的依据是战国文献世本,
                        世本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也说:“黄帝居轩辕之丘。”

                        黄帝的真名就叫轩辕,
                        轩辕是译音,他真名叫浑玉儿,
                        浑玉儿住在浑玉儿之丘,这句话很绕口,是绕口令,

                        可问题是浑玉儿之丘在哪里?
                        史书没有指出轩辕之丘在哪里?

                        到晋朝时期,学者皇甫谧《帝王世纪》说明了轩辕之丘的地望,
                        说:“(黄帝)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 有熊,即今河南新郑是也。”
                        他说轩辕之丘在有熊国,即今河南新郑县。

                        竹书纪年确实记载了有熊,
                        竹书纪年记载:元年,帝即位,居有熊。

                        可见黄帝确实住在有熊,
                        可问题是有熊在哪里?

                        皇甫谧把轩辕之丘定在有熊,有熊定在河南新郑县,
                        这就非常奇怪,

                        新郑县没有和熊有关的地名,

                        洛阳倒是有熊耳山,
                        黄帝应该居住在洛阳有熊,轩辕之丘应该在洛阳熊耳山。


                        今天河南新郑黄帝陵,就是根据皇甫谧的说法而建,可见也是假黄帝陵。

                        从竹书纪年看,黄帝没有到过陕西,也没有到过新郑,

                        和黄帝最亲密的一条水,是洛水,

                        竹书纪年记载: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凤鸟至,帝祭于洛水。

                        这个洛水就是洛阳的洛水。

                        竹书纪年有记载:雾既除,游于洛水之上,见大鱼。
                        这里又出现了洛水。

                        竹书纪年又记载:《龙图》出河,《龟书》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轩辕。
                        写的很清楚,轩辕得到了河图洛书。

                        书就是字,书法就是字法,轩辕得到了洛书,洛书就是洛字,

                        竹书纪年这些记载,说明黄帝和洛水有最亲密的关系,并没有提到别的河流,
                        黄帝葬地应该在洛阳的洛水附近,靠近熊耳山,不在陕西,也不在新郑县。


                        IP属地:河南45楼2025-05-04 08:48
                        回复
                          丰镐的真实位置之谜之二十八,

                          如果一定要给黄帝这个部族寻找一个最早的居住地,
                          那么一定在三门峡的庙底沟。

                          语言学界认定的汉藏语系分化地就在庙底沟,
                          时间早于5900年前,

                          古汉语不是产生于庙底沟,而是出现在庙底沟,
                          古汉语是空降到庙底沟,

                          有一群说古汉语的族群,出现在庙底沟,
                          这个族群向东进入伊洛小盆地,开创了辉煌的文明。

                          这个族群从哪里出发?到达三门峡庙底沟?
                          这是后话,此处按下不表。

                          所以竹书纪年一开篇,就出现黄帝,而且出现洛水,
                          洛水是黄帝部族的母亲河,

                          甚至不在伊水, 伊水偏东,
                          洛阳熊耳山这个位置偏西,

                          熊耳山处于三门峡和洛阳之间,
                          《山海经》的中次四经有熊耳山,
                          中次四经就是洛阳地区,

                          山海经记载:又西二百里曰熊耳之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棕。浮濠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

                          黄帝这个概念,就是在东迁的过程中形成的,
                          所以黄帝概念一出现,就与洛水密切相关,而且与熊耳山密切相关。


                          IP属地:河南46楼2025-05-04 09:09
                          回复
                            丰镐的真实位置之谜之二十九,

                            文化的乾坤大挪移,

                            最早的文化乾坤大挪移,发生在西安,
                            河洛文化被整体挪移到西安。

                            把中原文化转移到化外之地,是一次文化的乾坤大挪移,
                            是出于对辉煌文明的攀附,
                            以及对自身简陋文明的羞愧难当。

                            这在南方百越民系是普遍存在的。

                            在百越人的心中,以北为贵,以南为贱。

                            比如福建地区有族谱馆,专门制造假族谱,
                            自称古洛阳人后裔,

                            广东狸越人也一样,自称南宋皇族后裔,

                            江浙的吴越地区稍微隐晦一点,
                            但是也在明朝嘉靖年间修建了泰伯墓和仲庸墓,以及大禹陵。

                            明朝嘉靖年是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
                            南方百越民智渐开,开始重新构建自身的民族源流。

                            在嘉靖年这个时间节点上,北方也不例外,
                            比如河南商丘市,就是嘉靖年改的名字,
                            他一直叫睢县,
                            商丘是从古文献找的名字,他从来没叫过商丘,

                            古商丘在洛阳偃师商城遗址,
                            今天的商丘是一个冒牌货。
                            他并不存在殷商文化,他只有淮夷文化。


                            然而最早的文化乾坤大挪移,比嘉靖年要早的多,

                            最早的乾坤大挪移在秦汉时期,
                            河洛地区的辉煌文明被挪移到陕西,

                            比如西周这个概念,被安放到西安,
                            西周是个伪概念,根本不存在,历史上有东周和周,从来就没有西周,

                            司马迁创造了西周概念,
                            但是他不敢安放到长安,他只是暗示你在长安,他不敢明说。

                            比如1933年徐旭生把丰镐安放到西安,
                            可是司马迁从来没说过丰镐在长安,
                            他有这心没这胆,
                            他很隐晦的暗示你丰镐在长安方向,仅此而已。

                            比如今天的学者把岐山安放在陕西宝鸡,
                            认为是司马迁说过的,
                            可问题是司马迁何时说过?
                            司马迁何时说过岐山在陕西宝鸡?从来没有。他写的周本纪根本没有,

                            从竹书纪年看,岐地,岐山在洛西之地,
                            在三门峡地区,这是周人起源地,

                            今天的历史爱好者认为宝鸡岐山是周人起源地,
                            而且认为是司马迁说过的,
                            可司马迁从来没说过,
                            司马迁没说过宝鸡岐山是周人起源地,是你自己脑补的。
                            宝鸡的岐山是一个冒牌货,
                            是后来改的名字。

                            比如今天的学者把豳地安放在陕西彬县,
                            司马迁并没有说过豳地在陕西,从来没有,

                            从竹书纪年看,豳地就是邠地,
                            邠侯的封地洛西之地,并不在陕西,
                            陕西的彬县是一个冒牌货,
                            是后来改的名字。

                            比如洛阳的沣水,文献显示沣水东流,沣水是洛阳伊水,
                            但是这条沣水被挪移到西安,流向也改变了,西安的沣水是南北走向。
                            西安的沣水是后来改的名字。
                            西安的沣水是一个冒牌货,

                            比如洛阳的丰京,镐京,宗周,成周,都被挪移到西安,
                            这是今天的学者干的事,
                            司马迁从来就不敢这样说,
                            他有这心没这胆,
                            因为汉朝还有别的学者,他不敢明目张胆的造谣。

                            西安的丰镐,是1933年徐旭生改的名字,它从来就不叫丰镐。

                            比如平王东迁,
                            平王确实东迁过,可问题是从哪里东迁?

                            从竹书纪年看,平王从洛西之地东迁,他在此避难,
                            这个地方在三门峡一带,距离洛阳很近。

                            司马迁本人也没说过平王从陕西东迁,
                            他根本不敢这样说。

                            从竹书纪年看,周人37代周天子都没有到过陕西,
                            从周文王开始,周天子一直在洛阳。

                            比如洛阳的毕,被挪移到西安毕原,
                            文献记载文王武王葬于毕,
                            可是西安毕原没有任何东西,
                            西安考古快100年了,也没发现任何东西,

                            洛阳的毕却有天子驾六,
                            庶人驾一,士驾二,天子驾六,
                            西安丰镐考古100年,只发现驾二,

                            驾二相当于村长,村长再小也是干部,
                            西安丰镐最大的墓就是井叔墓,相当于村长,

                            西安丰镐就是一个村长家族定居点,却被徐旭生认定为周人都城,

                            这又是一次文化的乾坤大挪移。


                            IP属地:河南48楼2025-05-04 11:39
                            回复
                              2025-08-19 19:21: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丰镐的真实位置之谜之二十九,

                              文化的乾坤大挪移,

                              最早的文化乾坤大挪移,发生在西安,
                              河洛文化被整体挪移到西安。

                              把中原文化转移到化外之地,是一次文化的乾坤大挪移,
                              是出于对辉煌文明的攀附,
                              以及对自身简陋文明的羞愧难当。

                              这在南方百越民系是普遍存在的。

                              在百越人的心中,以北为贵,以南为贱。

                              比如福建地区有族谱馆,专门制造假族谱,
                              自称古洛阳人后裔,

                              广东狸越人也一样,自称南宋皇族后裔,

                              江浙的吴越地区稍微隐晦一点,
                              但是也在明朝嘉靖年间修建了泰伯墓和仲庸墓,以及大禹陵。

                              明朝嘉靖年是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
                              南方百越民智渐开,开始重新构建自身的民族源流。

                              在嘉靖年这个时间节点上,北方也不例外,
                              比如河南商丘市,就是嘉靖年改的名字,
                              他一直叫睢县,
                              商丘是从古文献找的名字,他从来没叫过商丘,

                              古商丘在洛阳偃师商城遗址,
                              今天的商丘是一个冒牌货。
                              他并不存在殷商文化,他只有淮夷文化。


                              然而最早的文化乾坤大挪移,比嘉靖年要早的多,

                              最早的乾坤大挪移在秦汉时期,
                              河洛地区的辉煌文明被挪移到陕西,

                              比如西周这个概念,被安放到西安,
                              西周是个伪概念,根本不存在,历史上有东周和周,从来就没有西周,

                              司马迁创造了西周概念,
                              但是他不敢安放到长安,他只是暗示你在长安,他不敢明说。

                              比如1933年徐旭生把丰镐安放到西安,
                              可是司马迁从来没说过丰镐在长安,
                              他有这心没这胆,
                              他很隐晦的暗示你丰镐在长安方向,仅此而已。

                              比如今天的学者把岐山安放在陕西宝鸡,
                              认为是司马迁说过的,
                              可问题是司马迁何时说过?
                              司马迁何时说过岐山在陕西宝鸡?从来没有。他写的周本纪根本没有,

                              从竹书纪年看,岐地,岐山在洛西之地,
                              在三门峡地区,这是周人起源地,

                              今天的历史爱好者认为宝鸡岐山是周人起源地,
                              而且认为是司马迁说过的,
                              可司马迁从来没说过,
                              司马迁没说过宝鸡岐山是周人起源地,是你自己脑补的。
                              宝鸡的岐山是一个冒牌货,
                              是后来改的名字。

                              比如今天的学者把豳地安放在陕西彬县,
                              司马迁并没有说过豳地在陕西,从来没有,

                              从竹书纪年看,豳地就是邠地,
                              邠侯的封地洛西之地,并不在陕西,
                              陕西的彬县是一个冒牌货,
                              是后来改的名字。

                              比如洛阳的沣水,文献显示沣水东流,沣水是洛阳伊水,
                              但是这条沣水被挪移到西安,流向也改变了,西安的沣水是南北走向。
                              西安的沣水是后来改的名字。
                              西安的沣水是一个冒牌货,

                              比如洛阳的丰京,镐京,宗周,成周,都被挪移到西安,
                              这是今天的学者干的事,
                              司马迁从来就不敢这样说,
                              他有这心没这胆,
                              因为汉朝还有别的学者,他不敢明目张胆的造谣。

                              西安的丰镐,是1933年徐旭生改的名字,它从来就不叫丰镐。

                              比如平王东迁,
                              平王确实东迁过,可问题是从哪里东迁?

                              从竹书纪年看,平王从洛西之地东迁,他在此避难,
                              这个地方在三门峡一带,距离洛阳很近。

                              司马迁本人也没说过平王从陕西东迁,
                              他根本不敢这样说。

                              从竹书纪年看,周人37代周天子都没有到过陕西,
                              从周文王开始,周天子一直在洛阳。

                              比如洛阳的毕,被挪移到西安毕原,
                              文献记载文王武王葬于毕,
                              可是西安毕原没有任何东西,
                              西安考古快100年了,也没发现任何东西,

                              洛阳的毕却有天子驾六,
                              庶人驾一,士驾二,天子驾六,
                              西安丰镐考古100年,只发现驾二,

                              驾二相当于村长,村长再小也是干部,
                              西安丰镐最大的墓就是井叔墓,相当于村长,

                              西安丰镐就是一个村长家族定居点,却被徐旭生认定为周人都城,

                              这又是一次文化的乾坤大挪移。


                              IP属地:河南51楼2025-05-04 12: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