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案例:副作用逐渐暴露鸦片:19世纪被广泛用作止痛药,甚至用于婴儿镇静(“鸦片酊”),但后来发现其成瘾性和毒性,导致全球性禁制。这表明早期西药的副作用常因研究不足而被忽视。芬太尼:作为强效止痛药,芬太尼在医疗中有明确用途,但其高成瘾性和过量致死风险(尤其在非法滥用中)引发争议。美国 opioid 危机中,芬太尼相关死亡激增,凸显了西药监管和使用的复杂性。其他例子:沙利度胺(Thalidomide):1950年代用于孕妇止吐,后发现导致胎儿畸形,被全球禁用。Vioxx(罗非昔布):1999年上市的止痛药,因增加心血管风险于2004年撤市。这些案例说明,即便是通过现代临床试验的西药,也可能在长期使用或特定人群中暴露未预见的副作用。现代西药的局限长期效应未知:许多新药上市时,临床试验仅覆盖数年,长期副作用(如10-20年后)难以预测。例如,某些抗抑郁药(SSRIs)或降压药的超长期影响仍在研究中。个体差异:西药的副作用因基因、体质、合并用药等因素而异。例如,某些人可能对阿司匹林过敏或出现胃出血,但说明书只能列出常见副作用,无法涵盖所有情况。“黑箱”机制:一些西药的精确作用机制并不完全清楚。例如,锂盐治疗躁郁症有效,但其分子机制至今未完全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