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吧 关注:98,229贴子:479,559

丰镐的真实位置之谜(长篇连载)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丰镐遗址在西安,这是不是周代的丰镐?

这个位置是1933年北平研究院史学会的徐旭生、苏秉琦先生等指定的,

这两个考古专家指定以后,没人质疑,
正因如此,学界对丰镐的真实位置的探索,停滞了,

1933年是民国时期,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考古学刚刚起步,
徐旭生、苏秉琦对丰镐的认定是不严谨的,不科学的,缺乏文献认证,

1933年距离今天90年了,
九十年来,丰镐没有出土像样的东西,它似乎不像一个都城,它不是一个都城该有的样子。

时间到了2023年,敢于质疑徐旭生、苏秉琦的学者终于出现了,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曹大志,
曹大志论文《周原与镐京——关于西周王朝的都城》,
认为先秦文献里的宗周是周原,即周人老家,在宝鸡岐山县,并非秦汉以后的人认为的镐京。认为西安的镐京和丰京都是周文武王游猎的地方,

曹大志的论文很明确,他认为西安的丰镐不是都城,是游猎地。

曹大志的论文已经接近真相了,
丰京镐京确实是周人的都城,但是西安的丰镐不是都城,是游猎地,

真实的丰京镐京另有其地,


曹大志虽然无限接近真相,但是没有跳出1933年徐旭生认定,徐旭生认定丰镐在西安,

九十年来学界从来没有质疑过西安的丰镐,
这是学界最大的误区。

真实的情况是——周人的丰京镐京不在西安。


IP属地:河南1楼2025-05-27 17:51回复
    丰镐的真实位置之谜之二,

    丰的真实位置,文献写的清清楚楚,
    然而专家徐旭生却视而不见,

    《大雅·文王有声》记载,
    既伐于崇,作邑于丰。
    筑城伊淢,作丰伊匹。
    王公伊濯,维丰之垣。
    丰水东注,维禹之绩。

    这篇记载已经指明丰的位置,
    崇国是洛阳的夏商小国,文王灭崇国之后,建立丰,
    这个丰在洛阳伊水,

    文中不断提到伊水,丰建立后,伊水就是丰水。

    筑城伊淢,作丰伊匹。写的清清楚楚,他在伊水岸边建立丰。
    丰水东注,就是伊水东注,伊水最终东流进入黄河。

    徐旭生把丰水搬到西安,但是流向对不上,
    西安的沣河是南北流向。

    西安的沣河是借用了洛阳的丰河,移花接木。
    一般认为文王灭洛阳 的崇国,然后回西安建立丰,
    这种骚操作非常诡异,也不合理,
    他跑几百公里灭一个遥远的小国,然后又跑几百公里回西安建立丰?这种骚操作令人无法理解。

    实际上洛阳的伊水距离崇国非常近,
    崇就是嵩,
    这个丰就在伊水,
    他并没有回西安建立丰。

    而且文王也不是从西安出发,跑几百公里到洛阳灭崇国,
    因为《竹书纪年》记载,三十三年,密人降于周师,遂迁于程。
    这个程邑在洛阳,
    周王是自从洛阳西工区的程邑出发,到洛阳的崇国,灭崇之后,在洛阳偃师区的伊水建立丰。这几个地方距离都不远。


    IP属地:河南2楼2025-05-27 17:54
    回复
      2025-08-20 03:03:5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丰镐的真实位置之谜之三

      丰的真实位置必须首先确定,因为丰先镐后,镐比丰晚,

      想确定丰的位置,必须首先确定毕的位置。

      确定毕的位置并不难,

      因为《竹书纪年》有大量毕的记载,
      《竹书纪年》记载——二十四年,周师伐程,战于毕,克之。

      程是夏商古国,早于周,在洛阳西工区,
      毕也是夏商古国,早于周,
      程和毕基本在同一个地方,相距不远,

      毕就在今天洛阳市西工区火车站附近,也就是天子驾六处,

      天子驾六博物馆,就是毕,

      毕的位置一旦确定,丰就水落石出了,

      因为《竹书纪年》记载——四十一年春三月,西伯昌薨(周文王葬毕,毕西于丰三十里)。

      很清晰了,丰在毕的东边30里处,
      30里就是15公里,这个位置正好就是洛阳白马寺南边 ,那么这个地方就是丰。并且这个地方靠近伊水左岸,

      竹书纪年记载,文王葬于毕,武王葬于毕,


      竹书纪年记载,丰的西边30里是毕,
      但是西安的毕原,在丰的东南方向,明显对不上,驴唇不对马嘴。

      而且西安毕原没有周人大墓,更没有文王武王大墓。
      西安丰镐考古90年,没有一座周王大墓,可见是造假,

      西安丰镐考古90年,最大的墓是井叔墓,井叔是一个不重要的小人物, 西安并不是丰京镐京所在地。


      IP属地:河南3楼2025-05-27 17:56
      回复
        丰镐真实位置之谜之四,,,

        毕是周代非常重要的地方,《竹书纪年》多次出现毕。

        《尚书·周书·毕命》是先秦时代的古文献,
        《毕命》记载——王朝步自宗周,至于丰。以成周之众,命毕公保厘东郊。

        周王从宗周步行到丰,
        这句话被解读为周王从宝鸡周原步行到西安的丰镐,这也太远了吧?谁会这么傻?宝鸡到西安300里,而且步行?这骚操作无法理解。

        这句话不能乱解读,他写的很清楚,朝是早晨,
        周王早晨从宗周步行到丰,说明很快就到了,距离非常近,只有几公里而已,

        那么这个宗周肯定不是宝鸡周原,而是洛阳瀍河区北窑西周遗址,从北窑西周遗址到白马寺南边的西周遗址,也就是丰,距离只有几公里,非常近。

        《穆天子传》:“辰庚辰,天子大朝于宗周之庙。 曰:自宗周瀍水以西(今河南洛阳)。至于河宗之邦,阳纡之山三千有四百里。”

        这条记载说明宗周在洛阳瀍水附近,

        毕命这一句——以成周之众,命毕公保厘东郊。
        对于厘字的解读,也是错的,
        厘字就是瀍字,就是瀍水,也就是今天的洛阳瀍河,

        这句话的意思是——把一部分洛邑的百姓,安置在宗周东郊,也就是瀍水东边。这样解读才合理。

        曹大志否定西安的丰镐是都城,这是对的。但是曹大志认为宝鸡周原是宗周,显然不合理,和文献对不上,
        实际上,宗周在洛阳,不在宝鸡。


        IP属地:河南4楼2025-05-27 17:57
        回复
          丰镐的真实位置之谜之五,,,

          镐的位置,是一个谜,没人知道。

          没有任何文献指明镐的位置。

          《竹书纪年》出现过4次镐,但是没有指明镐在哪里。

          今天的西安的镐京,在丰京的对面,一河之隔,
          可是没有任何文献能证明镐在丰的对面,隔了一条河。

          一条小河建了两个都城,这种骚操作无法理解。


          今天西安的丰镐,是徐旭生他们指定的,

          《竹书纪年》记载——既有天下,遂都于镐。
          说的是武王伐纣以后,建都于镐。
          但是没说镐的位置。
          ,,
          《竹书纪年》记载——西伯使世子发营镐。
          从这句话也看不出镐在哪里。

          但是前一句很重要,

          前一句是——西伯自程迁于丰。

          这句记载证明西伯迁到洛阳伊河的丰以后,派人营造了镐,
          世子就是儿子,

          西伯的儿子营造了镐,

          既然西伯住在洛阳的丰,那么肯定不会跑到几百公里外的陕西,镐肯定在洛阳盆地一带,距离丰不会很远。

          只能求证到此,翻遍古文献,也找不到镐到底在哪里。

          所以镐的位置是一个谜。


          IP属地:河南5楼2025-05-27 18:04
          回复
            丰镐的真实位置之谜之六,

            如果单从文献上找镐京的位置,确实很少,根本找不到,走进了一个死胡同。

            但是峰回路转,镐京这么重要的都城,一定还有别的记录。

            考古学家章炳麟、李学勤等考证说“镐”在古代应作“蒿”。

            既然“镐” 和“蒿”是同一个字,顿时拨云见日,豁然开朗,

            《竹书纪年》有蒿的记载,——蒿堪为宫室,因名蒿室。既有天下,遂都于镐。
            竹书纪年写的清清楚楚,蒿就是镐,镐京就是蒿京。

            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德方鼎,也有镐京的记载,
            总共25个字——"惟三月,王在成周,祉武王祼自蒿,咸,王赐德二十朋。用作宝尊彝。"

            说的是某年三月,周王自镐来到成周 ,为武王举行祼礼,

            因为武王葬于毕,也就是洛阳火车站附近的天子驾六,这里也是成周所在地,
            那么镐肯定就在洛阳瀍河区北窑西周遗址,也就是宗周,

            那么大名鼎鼎的宗周,就是武王的镐京。

            有文献支持这一看法,比如《《尚书正义》记载:“宗周,镐京。”,
            “宗周即镐京也。”,
            “武王已都於镐,故知宗周是镐京也。”,
            《礼记正义》记载:“周既去镐京,犹名王城为宗周也。”,

            求证到此,神秘的镐京已经水落石出,
            早期的镐,后来称为宗周,就是今天洛阳瀍河区北窑西周遗址。


            IP属地:河南6楼2025-05-27 18:04
            回复
              丰镐的真实位置之谜之七,

              《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这段记载非常有名,
              很多专家学者对此视而不见,

              这段记载说的是周公姬旦在洛阳的丰病重,想追随文王葬于成周,
              死后葬于毕。

              毕这个地方,就在今天洛阳火车站附近的天子驾六博物馆,这个地方也就是后来的成周,


              文献记载文王葬于毕,武王葬于毕,再加上周公姬旦也葬于毕,至少3个周公,
              因为回填了,这个地方处于东西交通的主干道上。


              有人把毕解读为西安的毕原,完全不对,
              西安毕原没有任何周王大墓,
              整个陕西都没有任何周王大墓。

              西安丰镐最大的墓是井叔墓,是一个小墓,相当于村长。


              IP属地:河南7楼2025-05-27 18:05
              回复
                丰镐的真实位置之谜之八,,

                丰镐的建立者是谁?

                文献上写的清清楚楚,但是很多研究者视而不见,选择性失明。

                首先是丰的建立者,丰的建立者牵涉到周人起源。

                周人的祖辈叫西伯昌,西伯昌是商朝的一个官员,一直居住在洛阳地区。

                《竹书纪年》记载:二十四年,周师伐程,战于毕,克之。
                又记载:西伯自程迁于丰。

                西伯昌名叫姬昌,就是周文王,
                但是此时不能叫周文王,因为他还没有建国。

                程 是洛阳的夏商古国,也是程姓起源地,

                西伯昌占据程邑之后就在此地生活,然后迁到丰,丰在洛阳瀍河区伊水附近,

                所以丰是周文王所建立的。

                那么镐的建立者是谁?

                《竹书纪年》有记载:——三十六年春正月, 西伯使世子发营镐。

                这条记载很清晰,
                周文王迁到丰的第二年,也就是36年,周文王让世子发建立镐,
                世子发就是姬发,是他的儿子,姬发就是周武王,

                所以丰镐是这父子俩建立的,也就是周文王和周武王。

                周武王建立的镐就在今天洛阳市瀍河区的西周遗址。

                丰和镐距离不远,也就是几公里。


                所以周人一开始就活动于洛阳一带,和西安没有任何牵连,
                文献并没有任何西安的记载,

                1933年徐旭生所指定的西安丰镐,文献没有任何记载,丰镐并不在西安,

                西安丰镐最大的墓是井叔墓,是一个甲字形小墓,不是王级大墓。


                IP属地:河南8楼2025-05-27 18:33
                收起回复
                  2025-08-20 02:57:5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丰镐的真实位置之谜之九,

                  陕西为何找不到一座周天子大墓?

                  洛阳金村8座东周天子大墓在民国时期被外国人盗掘,
                  洛阳周山还有4座周天子墓没有发倔,
                  洛阳火车站附近有天子驾六没有发掘,

                  但是陕西却找不到一座?不论怎样解释都是苍白的。

                  既然丰镐在西安,为何西安丰镐只有井叔墓?

                  真实的情况是,西安的丰镐是冒牌货,是1933年徐旭生,苏秉琦等学者认定的。

                  西安丰镐遗址是1933年发现的,3千年来从没有人提到过这个遗址,因为都不知道这里有一个周人遗址,

                  徐旭生认定是丰镐以后,产生了深远影响,一直影响到今天,


                  比如最新的曹大志论文,曹大志仍然 认为宝鸡周原是宗周,

                  导致对周人历史的研究非常混乱。


                  曹大志认为西安丰镐是周天子的游猎地,
                  实际上,周天子没有到过这个地方,连游猎地也不是,更不是都城,
                  它就是井叔家族墓地,是井叔家族的生活区。

                  曹大志还是没有跳出徐旭生的框架,
                  当然整个先秦考古也没跳出徐旭生的框架,

                  因为《竹书纪年》没有提到过西安这个地方,夏商周时期,西安地区属于犬戎控制区,没有什么文明,只是有一个周人定居点,和周天子没有一点联系。

                  这个井叔家族定居点,被徐旭生,苏秉琦等学者认定为西周都城。


                  从文献上看,所有的周天子都和陕西无关,西周天子,东周天子都和陕西无关,也没到过陕西。


                  因为西周的第一代王就是周文王,也就是西伯昌,名叫姬昌,
                  姬昌是商朝手下的一个地方官员,一直居住在洛阳地区,

                  姬昌先居住在洛阳程邑,然后迁到洛阳丰邑,
                  他儿子周武王,也就是姬发,姬发在洛阳建立镐邑。

                  第一代第二代周王在洛阳丰京和镐京,那么其后的几代西周王也在洛阳,而且应该追随文王武王都葬于洛阳的毕。

                  东周的25代王也在洛阳,更和陕西没一点关系,也没到过陕西。

                  所以考古界在陕西找不到一座周王大墓,

                  所以没有西周东周,只有周。
                  周代总共37代周天子,都在洛阳,没有一个在陕西。


                  IP属地:河南9楼2025-05-27 18:34
                  回复
                    丰镐的真实位置之谜之十,

                    平王东迁,

                    平王东迁是一个千古之谜,三千年来没人能解释。

                    《竹书纪年》记载:元年辛未,王东徙洛邑。锡文侯命。

                    这条记录看来,平王确实东迁到洛邑。

                    问题是他从哪里东迁?
                    迁都是一个很大事情,文献却没有指明他从哪里迁到洛邑。这很不正常。

                    古代学者认为从陕西东迁洛邑,并且划分为西周东周,

                    今天的学者沿用这一说法。

                    然而文献并没有显示从陕西东迁,

                    而且周人第一代王周文王,是商朝官员,他本来就是洛阳人,很早就在洛阳定居,而且他的后代37代周天子都在洛阳建都,
                    古文献并没有显示洛阳的周天子都城曾经西迁到西安。

                    西安这一带地区,夏商周文献都没有记录过,它不是周人的都城,

                    西安的丰镐是1933年徐旭生等人发倔并认定的。

                    西周东周的划分,就是从平王东迁开始的,平王是一个分界点。

                    而且竹书纪年没有说平王迁都,只是说“东徙洛邑”,
                    后代学者认为他迁都于洛邑,这是天大的误解,
                    他不是迁都,是迁徙。他没有把都城迁走。

                    迁都牵涉到很多人,但是迁徙可以只有几个人,或者一群人,
                    这就是迁都和迁徙的差别。

                    平王显然没有迁都,
                    那么平王为何不在都城洛邑,而在西边?这个西边又在哪里呢?他到底从哪里迁到洛邑?

                    这个问题困扰了学者几千年,一直困扰到今天,今天的学者也不知道平王从哪里迁徙的。

                    实际上,竹书纪年已经指明了平王到底在哪里,

                    这牵涉到二王并立时期。

                    平王处于二王并立时期。

                    因为周幽王被申人和犬戎所杀后,出现了两个周天子。

                    《竹书纪年》记载:虢公翰拥立余臣位周携王,
                    申侯、鲁侯、许男、郑子立宜臼于申,称周平王,
                    这就是著名的二王并立,

                    《竹书纪年》又记载:五年,王世子宜臼出奔申。

                    现在很清晰了,在周幽王被杀之前,周平王也就是宜臼,已经出逃到申地,并不在洛阳。

                    这个申地的地望很难考证,因为有西申,南申,东申,
                    现在众说纷纭,

                    王到底在那个申,

                    这条文献是——周成王时西申国献凤,留中国,因氏焉。

                    这说明陕西的西申留在了中国,中国就是洛邑。

                    那么申在洛阳的西边一点,还在洛阳地区。

                    现在很清晰了,
                    周平王在洛阳西边的申地,和申人在一起,然后向东迁到洛邑,称为周平王。
                    他没有迁都,是迁徙。他并没有离开洛阳地区,
                    他也不可能离开洛阳地区,因为洛邑就是他祖先周文王周武王的都城。这个都城肯定不在陕西的西安。

                    所以西周东周的划分,是不科学的,西周东周的都城在洛邑,和陕西无关。


                    IP属地:河南10楼2025-05-27 20:03
                    回复
                      丰镐的真实位置之谜之十一,

                      烽火戏诸侯, 是一个神话故事,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是司马迁编造的,

                      他把汉朝的烽火台,挪移到周朝,
                      他编造的有鼻子有眼,眉飞色舞,嬉笑怒骂,简直是他亲眼所见。

                      而且他把周的灭亡归罪到褒姒,

                      历史是总有一些文人,把国家消亡归罪到一个女人,

                      比如夏亡归罪到妹喜,
                      商亡归罪到妲己,
                      周王归罪到褒姒,

                      甚至越亡归罪到西施,西施是一个不存在的人物,无耻文人就是这么无耻,胡编乱造。

                      一个国家那么多正规军,整建制被敌人歼灭,不是一个女人能做到的。多从自身找原因。

                      所以司马迁的史记有很多内容是假的,不可靠,不可轻易相信。

                      最真实的文献就是竹书纪年

                      上古时期书写资料昂贵,一个字都不能多写,,
                      《竹书纪年》对周幽王之死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句话,
                      竹书纪年记载:申人、鄫人及犬戎入宗周,弑王及郑桓公。

                      竹书纪年写的很清楚,申戎和犬戎进入宗周,杀周幽王。

                      但是司马迁说周幽王被杀于骊山之下,纯属造谣。

                      他编造烽火戏诸侯,目的还是把罪责归结到褒姒身上,

                      实际上,竹书纪年记载褒姒的儿子伯服被杀,褒姒自己也被俘虏,下落不明。褒姒本身也是一个受害者。

                      所以司马迁的史记有些是不能相信的,
                      但是有些历史爱好者把故事会当成历史。

                      史记最大的问题是把西周和东周割裂开,司马迁认为西周都城不在洛邑,可是他又说不出西周的都城在哪里。

                      这种西周东周划分,严重误导了后来的学者,
                      直到今天,很多学者还是认为西周不在洛邑。
                      但是从考古上看,陕西不存在西周都城,整个陕西都没有一座周天子大墓。

                      竹书纪年记载周幽王被杀于宗周,
                      周代的宗周只有一个,就是洛邑的宗周,在洛阳瀍河区,洛邑是37代周天子世代居住的地方。

                      但是却被司马迁安排到了陕西骊山下,
                      周天子不在首都,却跑到陕西骊山下?这可是敌占区,这种骚操作谁相信?

                      司马迁的周本纪,很多是错的,和竹书纪年对不上,对周朝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混乱。

                      至于有些学者认为宝鸡周原是宗周,这是一个误解,
                      宝鸡周人和洛邑周人并没有多少联系,从商代开始,洛邑周人就居住在洛邑。周天子也没有到过宝鸡。


                      IP属地:河南11楼2025-05-27 20:03
                      回复
                        丰镐的真实位置之谜之十二,

                        司马迁的史记秦本纪,又编造了一条谣言,
                        秦本纪记载:襄公以兵送周平王。

                        这条记录非常诡异,
                        因为秦人势力在陕西,并没有到洛邑,也没有见过周平王,

                        竹书纪年记载拥护周平王的只有4个贵族,申侯、鲁侯、许男、郑子,这4个贵族都在洛邑,并不包含陕西的秦人,
                        此时秦人的势力还在陕西,

                        而且周平王也没有到过陕西。

                        可见秦襄公送平王是他编造的,所以史记并不可靠,有很多编造的成分。

                        那么他编造的原因是什么?
                        很可能是出于私心,
                        他并不是中原人,他可能陕西人。他希望西周的都城丰镐在陕西,
                        可是他又说不出丰镐在陕西哪里。

                        在他写的周本纪里,看不到丰镐在陕西哪里。
                        丰镐这么重要都城,连在哪里都不写,
                        而且他也没提到西安地区,

                        他在秦本纪里眉飞色舞,添油加醋的写秦襄公,有吹捧嫌疑,
                        可是在《竹书纪年》里,写秦襄公的只有简单的一句话,

                        《竹书纪年》记载:五年,秦襄公帅师伐戎,卒于师。
                        说秦襄公帅军伐西戎,死于军中。这个时间是公元前766年。

                        秦襄公在竹书纪年里只有一句记载,但是被司马迁鼓吹成有功之臣。
                        而且秦襄公伐戎的地点在陕西陇县,秦襄公的一生和中原没一点联系。他一生都处于和西戎人的对抗之中。

                        更诡异的是,既然秦襄公势力这么强大,应该能保护陕西的丰镐,但是却护送周平王回洛邑。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这就叫驴唇不对马嘴。
                        实际上这位秦襄公没多少实力,
                        他保护不了丰镐,
                        他甚至保不住自己的命,他就是被西戎人整死的。


                        IP属地:河南13楼2025-05-27 20:14
                        回复
                          丰镐的真实位置之谜之十四,

                          司马迁在周本纪最后一段批语,暴露了这个陕西吹的本意,

                          他说毕在镐东南杜中,

                          他不直接说镐在哪里,他让你去猜,他暗示你。

                          杜在今天西安的东南方向28里处,

                          那么杜的西北方向就是长安,也就是镐。

                          这种笔法令人困惑,你想说就大胆的说,不要暗示别人。你怕什么?

                          可是他偏不说,他不说丰在哪里,也不说镐在哪里。

                          其实他的内心想把丰镐放在长安,但是他不敢大胆的说,
                          因为丰镐的位置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如果丰镐在洛阳,那么长安和周朝没有一点关系,这是陕西吹不能承受之重。

                          如果他说丰镐在长安,别的汉朝学者不愿意,
                          所以他回避了这个问题,
                          他永远不告诉你丰镐在哪里。

                          可是他在《鲁周公世家》一文中,明确记载了毕就在成周,
                          成周就在洛阳,毕和成周是同一个地方。
                          他自己写的,自己都忘了。

                          西安东南的毕原,考古也有九十年了,没有像样的东西,没有周天子大墓,也没有大臣墓。一个都没有。整个陕西都没有。

                          而洛阳的毕,也就是成周,就在洛阳火车站的天子驾六,这一带就是西周天子墓,以及大臣墓。

                          他说毕在镐东南杜中,这一句话误导了很多人,也包括徐旭生,
                          1933年徐旭生把西安丰镐定位西周都城,正因如此,因为西安丰镐正好就在杜的西北方向。

                          可是竹书纪年没有记载毕在镐东南杜中,纯属司马迁自己编造的。

                          竹书纪年里的毕,和杜没有一点联系,
                          竹书纪年里的毕,和程在一起,和成周在一起。明确指向洛阳。


                          IP属地:河南14楼2025-05-27 20:14
                          回复
                            丰镐的真实位置之谜之十五,

                            司马迁想翻案,

                            他在周本纪的最后一段批语是什么意思?
                            他的目的是想翻案。
                            他想推翻汉朝学界的共识,

                            汉朝学界的共识是——丰镐一直在洛阳,与陕西无关。
                            他想推翻这个共识,
                            他想把丰镐放在陕西。

                            后来的学者都认为司马迁说过长安就是丰镐,包括今天的学者也认为司马迁说过长安是丰镐,

                            可问题是司马迁何时说过?
                            他何时说过丰镐在长安?从来没有。

                            他不敢这样说,
                            如果他敢这样说,当时就会有一批学者站出来批驳他。

                            因为汉朝以及以前的学者都认为周人的都城在洛阳, 周人都城和长安无关。

                            这是当时学者的普遍看法。


                            他在周本纪里从来就不敢提丰在哪里,也不敢提镐京在哪里,

                            他在最后一段批语也提到这事,他说: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综其实不然。

                            他说汉朝的学者认为周人的都城在洛邑,其实不是。
                            他的观点和学者们相反。

                            但是你问他丰镐到底在哪里?他不敢说,
                            他采用了诱导的办法,他说毕在镐东南杜中。

                            杜的西北方向就是长安,他把你诱导到长安。
                            这就是他心里的小算盘,

                            这个陕西吹私心很重,

                            民国时期有一个喜欢骂人的平庸作家周树人,把史记吹捧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其实史记里夹带了很多私货,很多是他编造的,并不是真实的历史。


                            IP属地:河南15楼2025-05-27 20:15
                            回复
                              2025-08-20 02:51:5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丰镐的真实位置之谜之十六,

                              古代学者没有一个把长安当成丰镐,一个都没有,
                              包括司马迁本人。

                              司马迁本人也没说过丰镐在长安,
                              虽然他是一个陕西吹,他也只能偷偷的暗示你,
                              所以他说毕在镐东南杜中,他用这句话暗示你镐京在长安。

                              他偷偷夹带私货。
                              因为他不敢和学者们公开作对。


                              古代学者并不知道长安有一个周人定居点,也就不可能把长安当成丰镐,所以没有记载,

                              西汉娄敬劝刘邦定都长安的时候,也并没说长安是周朝故都,

                              把长安当成丰镐的是现代学者,最早是1933年徐旭生,苏秉琦等人,


                              今天的学者曹大志把宝鸡周原当成宗周,可是古代学者没有一个把宝鸡当成宗周,一个都没有,
                              因为宝鸡周原是1950年以后,中科院考古所开始在这里发掘,才知道宝鸡周原有一个周人定居点,
                              在此之前的古代学者,都不知道周原有周人定居点,所以也不会当成宗周。


                              古代学者的丰,镐,宗周,成周,都在洛阳。和陕西没一点关系。


                              司马迁在周本纪里编造周人世系,巴拉巴拉说了很多,可问题是周文王姬昌这一支并不是陕西过来的,而是从商朝就居住在中原,

                              陕西的周文化起源很晚,他的语言,文字,青铜技术,都是来自洛阳,
                              文明是从洛阳向西传播,
                              西北是文明的荒漠区,没有什么文明,

                              周人的语言是古汉语,和洛阳人一样,
                              周人的文字来自甲骨文,
                              周人的青铜技术来自洛阳,但是技术水平低,都是小器,缺乏重器,

                              今天很多人认为周人是陕西的西戎人,不对,这是错觉,这是受司马迁误导了,
                              西戎人的语言是南亚语系,不是古汉语,

                              周人其实是中原人,

                              陕西是西戎人的起源地,陕西不是周人的起源地,
                              周人最早就在中原生活,具体地点就在河南省三门峡的晓邬遗址,距离洛阳并不远,有5千年历史,属于仰韶文化区。

                              严格的说,周人有两支,一支在中原,在洛阳附近,
                              一支到西北游牧,自窜于戎狄之间,周原的周人就属于这一支。


                              IP属地:河南22楼2025-05-28 16:1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