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吧 关注:442,464贴子:3,335,666
  • 10回复贴,共1

【小炮弹有大讲究】5-6寸级别炮弹,带英擅长,岛国不行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镇楼图:在纳尔维克欺负小学生的老厌战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5-07-06 13:48回复
    前几天发帖讲解了战列舰和重巡洋舰级别的炮弹,今天继续讲轻巡和驱逐舰级别的炮弹
    由于找不到法国5-6寸炮弹的结构图,因此本帖只介绍英美德日意五国。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5-07-06 13:50
    回复
      2025-08-01 19:22: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英国海军的5-6寸级别的火炮,有6英寸、5.5英寸、5.25英寸、4.7英寸、4.5英寸这五种口径。这些火炮都配备有半穿甲弹和高爆弹,但高爆弹是用于岸轰和防空的,反舰基本都是使用半穿甲弹的,因此接下来我们只介绍半穿甲弹。
      在二战时期,英国有三种不同的6英寸半穿甲弹,分别适配于一战老炮、纳尔逊级的副炮、以及新式轻巡洋舰的主炮。这些炮弹都是有风帽、无被帽的设计。一战老炮使用装填系数为4%、弹重为100磅的半穿甲弹,验收规格是对抗3英寸均质装甲,实测可对抗4英寸均质装甲;纳尔逊级使用装填系数为6%、弹重为100磅的半穿甲弹,验收规格是对抗2.5英寸均质装甲;新式轻巡洋舰则使用装填系数为4%、弹重为112磅的半穿甲弹,验收规格是对抗3英寸均质装甲,实测可对抗4英寸均质装甲。
      5.5英寸火炮仅有少数几艘军舰配备,这里不多作介绍。
      5.25英寸火炮、新款4.7英寸火炮、以及4.5英寸火炮配备的半穿甲弹,都是间战末期的新款设计,有风帽但没有被帽,装填系数均为4%。5.25英寸和新款4.7英寸半穿甲弹的验收规格都是对抗2.5英寸均质装甲,4.5英寸半穿甲弹的验收规格则是对抗2英寸均质装甲。
      老款4.7英寸火炮配备的半穿甲弹,是间战时期的老款设计,属于无风帽无被帽的尖头半穿甲弹,其验收规格是对抗1.5英寸均质装甲。
      总的来说,除了老款4.7英寸火炮的半穿甲弹之外,其余型号的英国5-6英寸半穿甲弹,都有同级别中良好的穿甲能力,并且还具备较大的爆炸威力。此外,英国海军的半穿甲弹配备的弹底引信,有无延迟和延迟两种模式可调节,因此具有较高的战术灵活性,既可以对抗巡洋舰,也可以对抗驱逐舰。因此可以说,这些炮弹具有很高的泛用性。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5-07-06 13:57
      收起回复
        美国海军的5-6寸级别的火炮,只有6英寸和5英寸这两种口径。
        6英寸火炮,即配备有穿甲弹,也配备有半穿甲弹,还配备有高爆弹。5英寸火炮则只有半穿甲弹和高爆弹。
        美国6英寸穿甲弹配备有风帽和被帽,并配备有延迟时间为0.035秒的弹底引信。结合美国战后测试来看,其对抗表面硬化装甲的性能很不错,对抗均质装甲的性能尚可。
        美国6英寸和5英寸半穿甲弹都配备有风帽,并且可细分为有罩帽和无罩帽的两种细分类型,前者的穿甲能力更强一些。这两类半穿甲弹都配备有延迟时间为0.01秒的弹底引信。
        美国6英寸和5英寸高爆弹则是既有弹头引信,又有弹底引信的设计。其弹头引信是可以拆除,并换装钢制弹头塞的,而弹底引信则是无延迟的。在经过这番操作后,对驱逐舰的杀伤效果应该会优于其他国家配备的弹头引信高爆弹。
        总的来说,这些美国炮弹都是不错的设计,但在泛用性方面不如英国半穿甲弹。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5-07-06 14:04
        收起回复
          德国海军的5-6寸级别的火炮,只有15cm和12.7cm这两种口径。
          15cm火炮,即配备有穿甲弹,也配备有半穿甲弹,还配备有高爆弹。穿甲弹配备有风帽和被帽,结合德国官方档案及美国战后测试来看,其对抗表面硬化装甲的能力一般,对抗均质装甲的表现不俗。半穿甲弹只配备有风帽,但采用了类似于截尖圆锥的弹头设计,与德国陆军的混凝土侵彻弹类似。需要说明的是,德国海军的穿甲弹和半穿甲弹配备的弹底引信,是可以调节延迟时间的,可选择无延迟、0.015秒延迟、0.035秒延迟,因此具有较高的战术灵活性,既可以对抗装甲目标、也可以对抗无防护目标。高爆弹则是有弹头引信,而没有弹底引信的设计,因此在击中目标时就会爆炸,难以对有装甲防护的区域造成杀伤。
          12.7cm火炮,在二战初期并未配备半穿甲弹,二战后期似乎增加了半穿甲弹。但无论如何,这款火炮的主力弹种是高爆弹,且同样是有弹头引信,而没有弹底引信的设计,因此在击中目标时就会爆炸,难以对有装甲防护的区域造成杀伤。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5-07-06 14:07
          收起回复
            日本海军的5-6寸级别的火炮,包括15.5cm、15cm、14cm、12.7cm、12cm这五种口径。
            其中,15.5cm、15cm、14cm火炮配备有穿甲类炮弹,而12.7cm和12cm火炮则没有穿甲类炮弹。
            15.5cm火炮,配备有91式穿甲弹,采用被帽头+平头弹体设计,验收规格是对抗75mm厚度的均质装甲。参考美国战后测试中日本20.3cm穿甲弹的表现,可以认为日本15.5cm穿甲弹能高效地对抗均质装甲,但不擅长对抗表面硬化装甲,不过其水中弹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个短板。另外,由于其引信延迟时间为0.08秒,因此在对抗驱逐舰时很可能造成过穿。
            15cm火炮(实际口径6英寸),配备有一种无风帽无被帽的尖头半穿甲弹,但由于装填的是苦味酸装药(虽然外面包裹有缓冲材料,但毕竟是苦味酸,可能有早炸风险),且配备的是无延迟弹底引信,因此在击中船壳或装甲不久后就会爆炸,对抗巡洋舰的效果恐怕不会很好,但对抗驱逐舰是没问题的。
            14cm火炮,配备有两种半穿甲弹,一种是无风帽无被帽的尖头半穿甲弹,另一种是无风帽有被帽的尖头半穿甲弹。两者除了有无被帽的区别之外,在装填系数上也有所不同,前者的弹头厚度较薄,装填系数大一些,后者的弹头厚度较厚,装填系数小一些。需要说明的是,后者的被帽属于一战风格的老旧设计。另外,由于这两种炮弹同样装填的是苦味酸装药,且同样配备的是无延迟弹底引信,因此同样不适合对抗巡洋舰,更适合对抗驱逐舰。
            另一方面,15.5cm、15cm、14cm、12.7cm、12cm火炮都配备有高爆弹,但这些高爆弹都是有弹头引信,而没有弹底引信的设计,因此在击中目标时就会爆炸,难以对有装甲防护的区域造成杀伤。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5-07-06 14:10
            收起回复
              意大利海军的5-6寸级别的火炮,有152mm、135mm、120mm这三种口径。
              152mm火炮,在二战时期配备有穿甲弹和高爆弹,在间战时期可能还配备有半穿甲弹。穿甲弹配备有风帽和被帽,且被帽厚度很大,推测其对抗表面硬化装甲的能力应该不俗。半穿甲弹也配备有风帽和被帽,其穿甲性能显然不如穿甲弹,但爆炸威力显然会胜过穿甲弹。至于高爆弹,则是有弹头引信,而没有弹底引信的设计,因此在击中目标时就会爆炸,难以对有装甲防护的区域造成杀伤。
              135mm和120mm,都配备有半穿甲弹和高爆弹。我并未找到这些炮弹的结构图,推测其半穿甲弹的结构,应该与152mm半穿甲弹大同小异,但风帽形状可能会更长更尖锐。而高爆弹的结构应该是与152mm高爆弹大致相同的。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5-07-06 14:12
              回复
                总结:英德两国的5-6寸级别炮弹,各有各的优点,但英国的优势更明显。美国和意大利的5-6寸级别炮弹中规中矩,日本的5-6寸级别炮弹则比较糟糕。
                英国5-6寸的优点是:①半穿甲弹用于反舰,高爆弹用于防空和岸轰,弹药配置简单,降低后勤负担。②半穿甲弹能够兼顾穿甲能力和爆炸威力。③弹底引信有延迟和无延迟两种模式可调节,能兼顾对抗巡洋舰和驱逐舰。缺点是:①大部分驱逐舰配备的都是老式4.7英寸火炮,因而配备的是没有风帽的老式半穿甲弹,性能较差。
                德国5-6寸的优点是:①弹底引信有3种模式可调节,0.035秒适合用来对抗巡洋舰,0.015秒既可以用来对抗巡洋舰,也可以用来对抗驱逐舰,无延迟适合用来对抗驱逐舰,但不清楚这种复杂的调节机制,是否导致了德国炮弹的高哑弹率。缺点是:①15cm火炮配备穿甲弹的意义不大,其对抗硬化装甲的性能一般,对抗均质装甲的性能与其他国家的半穿甲弹拉不开差距,反而徒增后勤复杂度。②12.7cm火炮早期并未配备半穿甲弹,单纯依靠弹头引信高爆弹对抗驱逐舰。
                美国5-6寸中规中矩,优点是:①6英寸穿甲弹的设计很好,对抗硬化装甲的性能应该是同口径中最强的。②弹底引信延迟时间设置比较合理,穿甲弹0.035秒,适合对抗巡洋舰;半穿甲弹0.01秒,适合对抗驱逐舰;高爆弹无延迟,也适合对抗驱逐舰。缺点是:①由于引信延迟时间固定,因此战术灵活性略差,例如穿甲弹打驱逐舰容易过穿,半穿甲弹打巡洋舰的话引信延迟时间略短。
                意大利5-6寸也中规中矩,优点是:①152mm穿甲弹的设计很好,对抗硬化装甲的性能很可能是仅次于6英寸穿甲弹的第二强。②炮弹配置比较简单,每个口径都是两种主要弹药,对后勤比较友好。缺点是:①似乎并没有可调节的弹底引信。②152mm在二战时没有半穿甲弹,穿甲弹打驱逐舰容易过穿,高爆弹则只有弹头引信。
                日本的5-6寸级别炮弹比较糟糕,缺点包括:①15.5cm穿甲弹无法对抗硬化装甲,对抗均质装甲的表现很可能无法与英国半穿甲弹拉开差距。②15.5cm穿甲弹的延迟时间过长,打驱逐舰大概率会过穿。③15cm和14cm半穿甲弹的弹形设计老旧,装药是苦味酸,引信没有延迟,因此不适合对抗巡洋舰,只适合对抗驱逐舰。④高爆弹只有弹头引信。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5-07-06 14:16
                回复
                  2025-08-01 19:16: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最后留一个可以探讨的议题:打驱逐舰,到底是配备弹底无延迟引信的高爆弹好,还是配备弹头引信的高爆弹好?我认为是用弹底引信的好。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5-07-06 14:30
                  收起回复
                    补一个弹头引信高爆弹的破片杀伤效果的示意图
                    图中展示的是美国陆军的155mm高爆弹,在30度落角和900英尺/秒着速下,击中地面时产生的破片效果,左侧是对人的杀伤效果,右侧是对0.125英寸钢板的穿透效果。
                    陆海军高爆弹的杀伤机制是大致相同的,从图中不难看出,弹头引信高爆弹的杀伤区域主要是两侧,对前方区域的杀伤效果有限。所以飞到舰体内部后爆炸,要比在击中船壳时就爆炸有效的多。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5-07-06 22:27
                    回复
                      虎级的6英寸sapbc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25-07-07 11:4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