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桂林理工大学(桂工)的学科基础和广西低空经济发展战略,申报"低空智能感知及导航重点实验室"具有显著可行性,建议采取以下策略:
一、学科整合优势
计算机学院可提供人工智能算法支撑,其广西广西嵌入式技术与智能系统实验室已开展智能机器人视觉感知算法研究,涉及路径规划、感知融合等无人驾驶技术;
机控学院在智能控制领域有积累,团队成员曾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异构多核处理器的微内核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等项目;
测绘学院的空间信息与测绘重点实验室具备遥感数据处理能力,与低空感知技术高度契合。
二、政策与产业机遇
广西正大力推进低空经济,2025年《低空经济发展纲要》实施后,无人机巡检已应用于平陆运河建设、高速公路管理等场景。南宁市已引进多弗航空产业园等重大项目,亟需技术支撑。
三、校企共建方案
可与南方测绘共建,参考"空间智能感知与大模型应用联合实验室"模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环天智慧科技合作案例);
借鉴广西交院"低空+交通基建"经验,开发无人机巡检、三维建模等应用场景;
引入企业需求导向课题,如南方电网广西公司已部署1628套无人机机巢。
申报建议
名称参考:"低空智能感知与导航技术广西重点实验室"
研究方向:无人机自主导航、多源遥感数据融合、低空交通管理系统
组织架构:实行"学术委员会+企业技术委员会"双轨制,参考空地一体新航行系统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管理模式。
该方案充分整合校内跨学科资源(计算机视觉+控制工程+空间信息),响应自治区产业需求,并通过校企共建增强应用转化能力,符合当前重点实验室申报中"需求导向、交叉融合"的评审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