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46
-
180注意,是能力,无关所谓的道德。 翻看几年前的互联网评论,很多对孙权能力的评论都是远不如曹刘,都觉得他只配和二代曹丕刘禅比,但最近一两年,似乎认同孙权大于刘备的互联网评论越来越多了?当然还是没没有去碰瓷曹操的,这是网友评价孙权更客观了还是吴粉开始发力了?
-
40
-
13是在鼓励这样的行为吗? 无中生有是属于编造,各种YY是属于编造,把自己的推测(拿不出任何的直接的历史记载)作为事实堂二皇子的不断引用同样是属于编造。。。 编造历史,混淆视听,各种误导,大行其道啊。 为何国吧就不敢封闭他们呢?很奇怪呢。
-
123曹操南下时,张昭提出了投降。 当时曹操实力大,对张昭来说,他的判断其实是打不过。 再加上,张昭不如年轻人激进,对大汉也有实实在在的留恋。 只要翻一翻张昭的传记就可以知道,这个老头根本就不怕死,所以也完全不存在怕死而不忠于孙氏的问题 后面孙权宣布开战,他二话不说,就带兵去打仗了。 张昭参与铺就了孙吴集团的来时路。 孙策开创江东基业的时候,张昭做了很多事。 他意向的主公是孙翊,但孙策给了孙权。 张昭就很坚定支持
-
122看到有吹刘禅中国皇帝前百的。翻案后主的论调越来越高。 把刘禅放到大一统政权试一下,在割据四川险道的政权里,有一群品德良好的大臣班子维系了几十年谈不上优秀。 翻一翻《三国志·后主传》,前期讲诸葛亮、后期讲蒋琬费祎董允姜维,落到传主自己的事反而全是琐事和丑闻。 诸葛亮活着就“政由葛氏,祭则寡人”,皇帝自己不处理朝政,主动把权力让给丞相都被解读成贤君典范了。另外刘禅不好好读书,乱引用《政由葛氏,祭则寡人》的
-
0
-
90其实吴粉蜀粉整天争来争去的没意义,看看人家南北朝高端局就知道了,陈庆之能从建业一口气打到洛阳,王镇恶能拿下长安,吴明彻能打出淮河以北,三国没有一个人能做的到 看看三国这种菜鸡互啄,吴国周瑜陆逊吕蒙一大堆名将结果战线从来没出过淮河以北,蜀国诸葛亮也卡在秦岭 三国我认为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有能力改变战局的将领,所以才被人认为是菜鸡互啄
-
0孙登不死的话孙权就不会搞二宫清理士族,也就不会出现孙权死后吴国的一系列政治动荡,陆逊诸葛恪等人才也不会死,等到之后淮南第三叛如果是陆逊陆抗诸葛恪吕据丁奉这些将领帮助诸葛诞的话起码也能比孙𬘭撑得久打的更好吧,寿春多拖一会等到暴雨淹没司马昭了吴国是否有机会灭晋一统?
-
43魏延出身是底层部曲,能干到和杨仪分庭抗礼的程度,杨仪曾今是荆州刺史的主簿(荆州南阳是第一大郡)。只是诸葛亮突然挂了,两个都有兵权,都有相当老大的心思,两个人都是因为叛国的罪名而死。就因为这两人实力差不多谁都不服谁。襄阳的士族杨仪大战天下第一大郡南阳的魏延,现在襄阳和南阳还在抢诸葛亮的躬耕地,然后被成都摘了桃子。哎,蒋琬本来没机会的(没兵权,他后面也搞了北伐,还准备造船打东吴),这两个人打起来了。
-
99感觉吕蒙没错,各为其主而已,最大的争议感觉是孙权,感觉如果孙权一鼓作气将蜀国拿下,和曹魏形成二分天下之势会更好一点?感觉孙权就是那种,少年时期神童,青壮年意气风发雄图大略,中年稳当自守,老年昏聩的经典帝王形象,所以后世对于东吴的评价才会这么良莠不齐吧。 个人认为,三国时期,曹魏有曹魏的风骨,蜀汉有蜀汉的忠义,东吴有东吴的婉约(不知道这个词用在这里好不好)。东汉末年,乱世之下,各为其主,时势造也,非
-
304
-
276实在太厉害了。 比如说,孙权杀了关羽就丧失了东吴统一中国的可能性。 在比如说,周瑜进攻西川,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再比如说,吕蒙不攻击关羽,关羽就能拿下襄阳樊城。 太多了,举都举不完
-
490每每看到三国的视频都想着去看些东西,但每个三国视频的评论下面都免不了对吴国的评价,尤其是对吕蒙的,都是些鼠辈又或者小人之类的称呼,看的我莫名的不自在,吕蒙被史书评价为有勇有谋,是独当一面的将才,就因为白衣渡江,袭取了荆州,导致关羽被处死,弄死了名气大的人就要背上骂名吗,关羽是忠义的代表,吕蒙的仁义和忠诚也不差啊,为什么吕蒙就要背上骂名无论是放在战略还是国家角度,他都没有错啊,关羽还不是他杀死的,更
-
499和周瑜政见相反,周瑜主张限刘困刘化刘。 而鲁肃则是主张容刘资刘壮刘。导致刘备做大,最后还和东吴决一死战。 然后,又把庞统推介给刘备,他为何就不推介给孙权呢? 是怕庞统的才能影响到鲁肃自己在东吴的地位吗? 搞不懂鲁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
473
-
178
-
1
-
161说刘备只借了南郡,让他们上史料,他们把你禁言。 说刘备用江夏换南郡,让他们上史料,他们把你禁言。 说刘备用交州和孙权做交易获得了荆州,让他们上史料,他们把你禁言。 总之,让他们上史料,他们大概率把你禁言,哈哈哈哈哈哈哈
-
161死个夏侯渊汉中城池仍然在手中居然就放弃汉中了,一个大郡说扔就扔了 ,刘备得地得的也太容易了。
-
147
-
1172
-
76
-
436
-
63
-
200刘备,关羽,几万蜀军死了,就好像没发生过,而且孙权称帝,就是汉贼,说好的汉贼不两立呢? 孙权,曹打他时他是刘备小舅子,刘打他时他是大魏吴王,北伐有利时就背刺,跟这种人结盟能结出个好果子? 就不说联合曹魏攻吴了,两家都不结,苟在蜀地看两家打,也比自己做出头鸟强,万一北伐有利,可能又遭到背刺,好在这事再没发生过,北伐的进展一直不大。
-
1演义以蜀国为视角,必然是蜀国流量大。但是破圈的貌似只有吕布。许昌对标赵云,一个白马将军,一个肥仔壮汉,根本没法比。不得不说,还是关二爷流量高啊。感觉魏国和吴国的武将都没几个粉丝,甚至不如邢道荣这些。
-
328
-
1478周瑜第一 打赢赤壁之战,从此三分天下。 吕蒙第二,白衣渡江收回了荆州。 陆逊第三,打赢夷陵之战,抱住了荆州。 鲁肃是最无能的,不止没什么建树,还坐视刘备做大。
-
16黄祖:让东吴最早的创业人孙坚,也是后来大皇帝的老爹饮恨疆场。凌操徐琨没想到会在黄祖的阴沟里翻船。可是,英雄也有谢幕的时候,最后居然被名不见经传的骑士冯则追斩。 关羽:万军之中取颜良首级,这份胆气胆色豪气,不是每个大将都能做到的。为蜀汉据守荆州,竭尽全力,可惜性格刚愎,最后落得败走麦城,身首异处,英雄远去,徒留兄弟义气。 魏延:蜀汉开国皇帝亲手提拔起来的汉中太守,力拒曹操,确保蜀汉国门不失。可惜遭遇小
-
6
-
134
-
65其实我早就想吐槽这事了。 真吧,啥人黑诸葛亮和马超能找出这么清奇的角度啊?——黑马超居然还需要找这么清奇的角度? 当时的民族认同本质是文化认同,哪有那么多讲究,但凡看过一点书,也应该知道汉代征少数民族兵平定内叛是常态,真一点书不看的。 再一个, 【长水校尉一人,比二千石。 如淳曰:“长水,胡名也。” 韦昭曰:“长水校尉典胡骑,厩近长水,故以为名。”长水盖关中小水名。 本注曰:掌宿卫兵。 蔡质《汉仪》曰:“主
-
0赤壁,曹操被周瑜以少胜多,大败而逃。 从此再也没有统一全国的机会和希望。为了挽尊在赤壁的惨败,于是说船是自己烧的,兵是自己撤退的,周瑜只不过徒获虚名罢了。 无独有偶,后面曹操的儿子曹丕继续了他老子的风格,在被东吴一个不太知名的将军只用五六百人打得连皇帝的车帐(羽盖)都丢失以后,不甘心如此的奇耻大辱,然后给唯一大胜过东吴的张辽吹牛拍马,说张辽800破10万。 以张辽的胜利来掩盖自身的惨败,和现代某些人的套路一
-
60
-
295曹操的权力,在晚年达到了顶峰,他始终没有登上帝位的原因是什么? 应该有多种原因。 我认为,主要有两个。 首先,曹操觉得,代汉称帝,不利于自己。 早在汉灵帝光和末年,曹操就说过: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 其次,荀彧。 曹操的文官班底,是荀彧帮他建立的。 荀彧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匡扶汉室,希望曹操平定天下以后,还政于汉献帝。 所以,他连曹操封魏公都是反对的。 由于曹操同时接纳了刘协的汉廷,曹魏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
-
8却被成都抢了桃子。南阳部曲魏延和襄阳士族杨仪抢位置,回家俩人都没了,死因都是意图谋反。曹爽也是因为意图谋反
-
39本人本认为这两个理论没必要反驳, 经由国吧大神让人发人深省的批评之后, 决心进行反驳,一碗水端平, 但绞尽脑汁却发现实在不知如何开口, 请各位大神在深刻批评之余传授如何反驳
-
161
-
85据《三国志》记载,建安五年,鲁肃在榻上向孙权提出了“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的战略构想。这一论断打破了当时“尊汉”的政治正确观念,直言不讳地指出“汉室不可复兴”。相较于诸葛亮《隆中对》中所提出的“跨有荆益”的策略,鲁肃更加强调长江天险与地理整合的重要性。其超前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地缘认知上,他指出了荆州作为交通枢纽的关键位置(外带江汉,内阻山陵),这比曹操南下还要早十年预判到
-
033941224一、曹晋长期不把蜀汉当回事的官方理由:1.蜀汉找不出人可以称为名将,勉强就一个关羽:【蜀小国耳,名将唯羽】。 2.曹魏长期性对蜀汉不设防备,当蜀汉不存在:【始,国家以蜀中唯有刘备,备既死,数岁寂然无声,以是略无备预】。 3.曹睿认为赶跑孙权就是胜利就可以开庆功宴了,蜀汉就别当回事派个将领就能手拿把掐:【“权走,亮胆破,大将军以制之,吾无忧矣。”遂进军幸寿春,录诸将功,封赏各有差】 4.晋臣为灭吴蜀争功时认为蜀汉是个小35那关羽和吕蒙到底是不是盟友呢? 一些人总是津津乐道吕蒙背信弃义,像祥林嫂一样一样的。 但却从来不说关羽背信弃义在先,被吕蒙剿灭在后,正所谓的天道循环嘛,又什么好委屈的呢? 关羽辱骂孙权的时候,关羽和吕蒙是不是盟友? 关羽擅自夺取东吴粮食的时候,关羽和吕蒙是不是盟友? 关羽扬言要灭了东吴的时候,关羽和吕蒙是不是盟友? 沿江修那么多的烽火台,到底是防曹操呢还是放孙权呢? 你说防曹操吧,两边隔了一个太平洋,那可104从《三国志》的记载中可以分析得出,孙权通过双轨晋升体系构建了军事贵族与士族势力的制衡机制:战功序列以军功兑换资源为核心,治理序列则依托文化认同与政治联姻。 在战功序列中,寒门武将通过军事行动获取土地与经济特权。例如吕蒙以“白衣渡江”夺取长沙三郡后,其封邑内设“军市”,将暴力资本转化为经济特权,形成“战功-土地-商业”的闭环。同时,军功可作为政治风险的缓冲——程普凭借资历成为孙权平衡淮泗集团与江东士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