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贴一下去年写的:
情的底细,伤的疗愈 ---<底细>
《原色》专辑里,最好听的歌之一应该有《底细》,唱得最好的之一应该有《底细》,歌词最棒的之一应该有《底细》。
这首歌荡气回肠,听下来如同对情绪进行了一次大清洗。这首歌则包含对爱情的反思,从情伤中的崛起和醒悟,最主要的,《底细》不虚其名,真正直面和揭穿了“情”的一些底细,因此,它在尽情宣泄中有内省、有勇气,在穿越绝境走入另一片天地。
据宗纬说,这首放在专辑第一首的歌是整张专辑中最后一首写完、倒数第二首录制完的。从歌的情绪上也可以感受到它是对一段爱情的“结案陈词”。
回顾一下这例情伤的案情吧:
案情起于“失爱”。一开头,键盘敲出几个有悬念的音符,宗纬艰难地启齿,迟疑地唱出:“失爱的苦痛不过 真费力活 心每跳一下都嫌多”。
失恋是失去恋人,失爱呢?爱有没有随着恋人的失去而逝去?在创伤的当下,感受不到爱了,感受到的只有痛不欲生。确诊为重度创伤。
他压抑地唱出 :“等爱如烟 等往事远 先看淡你我 再泰然自若 俯瞰犯过的错”
遭受打击的一开始,什么也不要做,什么也不能做,只有等待时间来治愈。根据经验,时间总是一个指望得上的医生。
他沉重地唱出:“失爱的苦痛不过 别费事躲 直把心要碾碎的风波 ”
别躲避痛苦,越逃避痛苦,痛苦会越牢固。人的本能是趋乐避苦,可是,“凡是你所抗拒的,都会持续”——这是人类遭遇了多少挫败之后才了解的秘密。
他纵声唱出:“悲伤如果那麼赤裸 心也折堕 所以捂上耳朵 选择沈默 什麼都别说”
前面压制的激情爆发了,到达了歌里的第一个小高潮。毫无抵御的悲伤简直要让人沉溺覆灭,然而勇敢和懦弱的分野就在这里,勇敢的心是不肯折堕的,不管面临的是外在还是内在的压力,都会本能地奋起反抗,保护其自身的完整。那未能打倒它的,将使它更坚强。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宗纬有一次演唱会就叫“不坠”,这两个字里包含了多少在艰辛中维系信念的决心。
唱到这里,泪已干,声已涩,风波归于死寂。 其实音乐还是连续的,是我感觉上似乎有一个行到水穷处的停顿。
接下来是一段曲折的内省、反思。一开始时是不确定的猜测,“也许爱 是忘我 才能无视寂寞 无须承诺”也许,依赖和绑缚都不是爱吧。这是脱离以自我为中心的可贵试探。
“没什麼应不应该 谁也无谓去猜 哪天 谁先乏力再爱 随他自由走开”
所谓应不应该,只是自己的期望和标准而已,我真的了解对方的想法吗?认识到现实中的而不是我期望中的对方,反而可以放手了。
《原色》专辑有整体性,各首歌曲可以相互呼应着来看待。这首最后写成的歌里没有谴责情爱的对方,更早时候写的《前戏》和其它歌里已经谴责过、发泄过、讽刺过了,到这首歌里,故事主角已经放弃内心认为自己是受害者的想法。这是一场愿赌服输的游戏,无论去或留,都自由、自愿、两厢情愿、心甘情愿、愿打愿挨。放弃以受害人的权利去指责对方和折磨自己,不再把自己视为受害者,认为自己是可怜的、委曲的,也不再视对方为加害者,这是走出心理创伤最重要的第一步,坐看云起的第一步。
顺着这个思路下去,忽然豁然开朗了:“惊觉爱 是无我 才能不怕寂寞 不靠承诺 没什麼应不应该 谁都不去依赖 明白 其实伤心无碍 从此各自更精彩”
什么叫做“惊觉爱 是无我”?就是“色即是空”嘛。这句话讲也讲不明白,可是鸳梦破灭的时候就突然明白了。“无我”二字,有明显的沙哑,心酸。真相是刺人的。真相让人绝望,也给人新的希望。后面那半段歌词讲的是心境已然变化成孑然独立的态度,似可遥遥望见“空即是色”了。
由此醒悟。
中间一段音乐后,重复唱前面一遍,然而情绪上不再有迟疑和压抑,而如江水直下,一倾千里。
直面伤痛、接受伤痛的事实,便是治愈。承认现实是重要的第二步,是柳暗花明的一步。“凡是你所静观的,都会消失”,当你直面惨淡现实的时候,现实就不再惨淡了。宗纬不换气的嘶吼抒发得酣畅淋漓,无比壮阔,显示出这一步进入了海阔天空。
情的底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因为色即是空,所以不再依赖,保持独立的心。又因为空即是色,所以仍然“我会去爱,不留余地,依然奋身,毫无犹豫”。
当你放下,不再依赖对方的时候,便把自己从依附者或受害者的地位上释放了,也将对方从怨恨中释放了。 获得自由的心依然可以爱,但是,爱有了一点变化,从小我的爱变成了无我的爱。其实呢,最容易感到受伤的就是小我,不让小我再成为爱情的主宰,也就没那么多伤痛,那时才能发生真爱,所以才会说“笑与泪打成平手的回忆 是更美丽”,后面还有一句特舒畅的 Hey。 因情见空,可望进入爱的新境界。
这首歌展示了词、曲、唱的强势联合,没有哪一方稍弱。李宗盛的词是很精彩的,我上面大多也是围绕歌词在写,但是我建议也可以试试不听歌词,单单听音色,会更好地感受到宗纬在情绪上的层层渲染和准确表现,我相信一个不懂中文的听者也会听懂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