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平吧 关注:90,196贴子:3,192,282
  • 8回复贴,共1
河柳嫩黄温塘行,预防保健求身宁。水滑透骨通体汗,舒适自知妙难言。


1楼2016-03-20 21:10回复
    温塘水之好可谓妙不可言。阜人和邻县及外省市的人慕名而来,一拨又一拨,小小的温塘村显得很热闹。扎塘者多为五十岁以上的老人,风湿,身体疼痛者居多。洗上半月二十天后病情好转或痊愈者不在少数,大都慕名而来满意而归。身体状况不同,因人而异,扎塘的妙处只有亲历者体验自知,妙而难言。


    3楼2016-03-20 21:31
    收起回复
      2025-08-13 10:11:5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温塘水何时被人开发利用无从考证,但山无秀色的小村落建有寺庙耐人寻味。居村里长者告知,温塘寺院建于明正德年间,万历年间重修,大名重生寺,当地老人称呼为重重寺,这和法华村称法法颇雷同。


      5楼2016-03-20 21:42
      回复
        明天再说


        6楼2016-03-20 21:53
        回复
          和往年一样我们住宿老乡家,自带被褥每天一人伍元。久违的烧火做饭,铁锅饨菜,烙饼,搅葛瘩等等。晚上躺在皮暖皮暖的土炕上,这种暖好亲切真享受。晨练之际,看袅袅炊烟,闻邻村鸡鸣,尔后扎进塘子,互相交流,体验温泉的神妙。


          7楼2016-03-21 10:02
          收起回复
            闲暇之余漫歩温塘村,看散落在村民家的寺庙遗物不由思绪万千。温塘村山不秀美且不险峻,是何方高人在此建寺并命名重生寺耐人寻味。是朋党之争的文臣还是镇守边关的武将?朋党之争你死我活,天堂地狱倾刻之间;守卫边关将士渴饮胡虏血,饥食大漠风沙,刀光剑影,死人堆里进进出出,九死一生,这建寺的高僧他到底是谁呢?是厌倦了朋党之争的文臣,还是浑身是伤的武将?泡温泉,欲洗尽一身疲倦或伤口,为惨死的同僚或为国捐躯的战友晨钟暮鼓,早晚诵经以超度亡灵。这欲重生的高人他是谁呢?这谜难解,不变的是温塘水,一如既往的好,那样美,那样的神奇。


            8楼2016-03-21 10:41
            回复
              自顶


              9楼2016-03-21 19:50
              回复
                战争年代,温塘神水对伤员的恢复很有帮助,并用水清洗匮乏的药布。中央首长时常在温塘泡噪,请看董老在温塘的诗。


                14楼2016-03-21 20:42
                回复
                  2025-08-13 10:05:5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董必武诗:《温塘留别》
                  我为温塘故意留,此间风物亦清幽。群山濯濯纠纷峙,一水潺潺曲折流。
                  香火绝缘余破庙,会场全毁胜荒丘。十年生聚承平日,尚可经营作菟裘。
                    【原诗句中加注】
                    “会场全毁胜荒丘”:抗日战争时,边区参议会建会场于此,日寇飞机轰炸,已全毁矣。
                    注:菟裘:古邑名,今山东省泗水县。典出《左传·隐公十一年》:“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矣。使营菟裘,吾将老焉。”本指鲁隐公想归老于菟裘。后用以指归隐。宋陆游《暮秋遣兴》诗:“买屋数间聊作戏,岂知真用作菟裘。”


                  16楼2016-03-21 20: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