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砖引玉,广东民办大学基本上数据没有那么复杂,没有硕士点、博士点、选调、改名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顶刊、排名数据、双一流等这些公办大学常聊的话题点,更多是学费、师资、生源、专业、学校环境这些最基础的学校发展话题点。
1、民办大学学费和住宿费。自从2016年广东省取消民办高校学费和住宿费限价,民办大学学费和住宿费就变成市场调节,规律就是每三年涨3k左右(不一定),不过住宿条件要比部分公办大学要好一些。公办和民办大学的学费和住宿费差距已经是越来越大,比中国台湾差距还大,中国公办大学学费和住宿费在全世界来说都算是非常便宜。山东省2024年实行高校收费限价,算是减轻学生家庭负担了。学费和住宿费有心理上限阈值,超过这个阈值很多家长觉得不值得投入的话,民办大学也不敢随意涨价,现在的收费其实还在合理区间,不过对普通家庭负担还是较重。http://drc.gd.gov.cn/ywgg/content/post_866391.html
http://fgw.shandong.gov.cn/art/2024/8/8/art_333896_69115.html
2、民办大学生源。2035年以前都还是处于红利期,2024年广东省高考本科两次降分补录,第二轮本科线降分13分,湛江科技学院给出零门槛转专业的承诺才录满学生。说明民办本科生源是不愁的,只要降分肯定能录满,很多学生都想上本科,更多是对专业的不满意。近几年,广东省专升本大扩招,广东省3+证书和学考扩招,民办大学吃到饱,无论是民办本科的普通专升本,还是民办大专的3+证书和学考,都证明生源不愁。起码中职学生升学就是一个蓝海市场,现在很多中职学生升学通道受限,导致民办大专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也成为3+证书扩招的热门专业,真是匪夷所思。
3、民办大学师资。民办本科很多老师都是把民办大学当成过渡,一旦考上编制就润,民办大学老师硕士居多,很多老师读完博士只要没超龄就润去公办大专。民办大学很多都是东南亚博士,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居多,也有很多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博士,很多都是在职读博,年纪都是比较大的了。民办本科师资不如公办大专是事实。
4、民办大学幕后老板。很多民办大学已经在香港上市,中教控股的广东白云学院、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和广州松田学院,中国科教的广州华立学院、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等,实际上很多本科和大专就是一体的,一个老板,共用一个校区。
5、民办大学的专业结构和梯队。民办本科有比较多工科的学校其实不算多,广州商、培正、广州工商、南方、华商、南国、珠江,基本上是以文科专业为主,有一些计算机专业,个别有一些医护专业,除了计算机类,其他理工科专业基本上一个都没,理工科布局比较全的学校其实也不多。珠海科技学院在民办确实牛,基本上各种理工科专业都全面覆盖了,什么机械、电子、通信工程、自动化、集成电路、建筑、护理、化学化工、材料、制药、航空飞行器全部都有,这在民办本科不常见。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理工科布局也很全。广州理工,华立、广应科,白云、东莞城市、广东理工、广东科技、湛江科技等也有一些工科专业。总体上来说,广东民办本科很多都是以文科为主的学校,广州商、培正、广州工商、南方、华商、南国、珠江除了计算机类专业其他理工科专业一个都没有,这种学校比较危险,专业结构不是很合理,太偏文。
6、民办大学的未来发展。广东省很多民办本科已经是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以后估计会大放水,每个民办本科都能拿到几个专硕学位点。部分民办大专可能会升格职业本科。至少2035年学历贬值和学历通货膨胀会进一步加剧,非名校学历彻底变成废纸一张,非名校文凭没有价值。至于名校怎么界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双一流?
民办大学不可能依靠现在卖文凭的模式赚钱,2035年高教格局会开始趋向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只有名校才有文凭价值,任何学生都要优先选专业。这意味着民办大学必须要调整专业结构,否则可能招不到学生,学生和家长必须要考虑高学费投入带来的回报,起码本科就能就业。民办本科和民办大专的很多文科专业已经没有价值,是高投入低回报的典型。
民办大学2035年以后有可能无法做到规模招生,按人口比例的变化,以后公办大学会不会缩招?会不会主动减少学生读公办大学的机会按比例让位给民办大学?群众绝对不会答应!以后高校规模会变小,民办大学有生存危机,公办大学没有这个顾虑,顶多就是大学合并。民办本科有一定的安全阀,但是民办大专最危险,不过都不会有现在的好日子。
民办大学差异化发展是出路,起码要做专做精几个专业,专业首先要好就业,这是最基本的。台湾的私立医科大学就是示范,长庚大学、中山医学大学、台北医学大学、高雄医学大学、马偕医学院等。广东民办大学目前都在追求规模发展,追求赚钱,很多民办大学专业布局偏向低成本办学,特色专业还是偏少。




1、民办大学学费和住宿费。自从2016年广东省取消民办高校学费和住宿费限价,民办大学学费和住宿费就变成市场调节,规律就是每三年涨3k左右(不一定),不过住宿条件要比部分公办大学要好一些。公办和民办大学的学费和住宿费差距已经是越来越大,比中国台湾差距还大,中国公办大学学费和住宿费在全世界来说都算是非常便宜。山东省2024年实行高校收费限价,算是减轻学生家庭负担了。学费和住宿费有心理上限阈值,超过这个阈值很多家长觉得不值得投入的话,民办大学也不敢随意涨价,现在的收费其实还在合理区间,不过对普通家庭负担还是较重。http://drc.gd.gov.cn/ywgg/content/post_866391.html
http://fgw.shandong.gov.cn/art/2024/8/8/art_333896_69115.html
2、民办大学生源。2035年以前都还是处于红利期,2024年广东省高考本科两次降分补录,第二轮本科线降分13分,湛江科技学院给出零门槛转专业的承诺才录满学生。说明民办本科生源是不愁的,只要降分肯定能录满,很多学生都想上本科,更多是对专业的不满意。近几年,广东省专升本大扩招,广东省3+证书和学考扩招,民办大学吃到饱,无论是民办本科的普通专升本,还是民办大专的3+证书和学考,都证明生源不愁。起码中职学生升学就是一个蓝海市场,现在很多中职学生升学通道受限,导致民办大专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也成为3+证书扩招的热门专业,真是匪夷所思。
3、民办大学师资。民办本科很多老师都是把民办大学当成过渡,一旦考上编制就润,民办大学老师硕士居多,很多老师读完博士只要没超龄就润去公办大专。民办大学很多都是东南亚博士,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居多,也有很多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博士,很多都是在职读博,年纪都是比较大的了。民办本科师资不如公办大专是事实。
4、民办大学幕后老板。很多民办大学已经在香港上市,中教控股的广东白云学院、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和广州松田学院,中国科教的广州华立学院、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等,实际上很多本科和大专就是一体的,一个老板,共用一个校区。
5、民办大学的专业结构和梯队。民办本科有比较多工科的学校其实不算多,广州商、培正、广州工商、南方、华商、南国、珠江,基本上是以文科专业为主,有一些计算机专业,个别有一些医护专业,除了计算机类,其他理工科专业基本上一个都没,理工科布局比较全的学校其实也不多。珠海科技学院在民办确实牛,基本上各种理工科专业都全面覆盖了,什么机械、电子、通信工程、自动化、集成电路、建筑、护理、化学化工、材料、制药、航空飞行器全部都有,这在民办本科不常见。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理工科布局也很全。广州理工,华立、广应科,白云、东莞城市、广东理工、广东科技、湛江科技等也有一些工科专业。总体上来说,广东民办本科很多都是以文科为主的学校,广州商、培正、广州工商、南方、华商、南国、珠江除了计算机类专业其他理工科专业一个都没有,这种学校比较危险,专业结构不是很合理,太偏文。
6、民办大学的未来发展。广东省很多民办本科已经是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以后估计会大放水,每个民办本科都能拿到几个专硕学位点。部分民办大专可能会升格职业本科。至少2035年学历贬值和学历通货膨胀会进一步加剧,非名校学历彻底变成废纸一张,非名校文凭没有价值。至于名校怎么界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双一流?
民办大学不可能依靠现在卖文凭的模式赚钱,2035年高教格局会开始趋向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只有名校才有文凭价值,任何学生都要优先选专业。这意味着民办大学必须要调整专业结构,否则可能招不到学生,学生和家长必须要考虑高学费投入带来的回报,起码本科就能就业。民办本科和民办大专的很多文科专业已经没有价值,是高投入低回报的典型。
民办大学2035年以后有可能无法做到规模招生,按人口比例的变化,以后公办大学会不会缩招?会不会主动减少学生读公办大学的机会按比例让位给民办大学?群众绝对不会答应!以后高校规模会变小,民办大学有生存危机,公办大学没有这个顾虑,顶多就是大学合并。民办本科有一定的安全阀,但是民办大专最危险,不过都不会有现在的好日子。
民办大学差异化发展是出路,起码要做专做精几个专业,专业首先要好就业,这是最基本的。台湾的私立医科大学就是示范,长庚大学、中山医学大学、台北医学大学、高雄医学大学、马偕医学院等。广东民办大学目前都在追求规模发展,追求赚钱,很多民办大学专业布局偏向低成本办学,特色专业还是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