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23日漏签0天
李俊基吧 关注:707,502贴子:22,336,516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首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尾页
  • 283回复贴,共19页
  • ,跳到 页  
<<返回李俊基吧
>0< 加载中...

回复 :回复 :回复 :回复 :【爱学】╬8.30╬中国哲学简史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狗苟╃字JUN团
  • 承锡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同样,先秦道家所说的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也不过是说有生于自己。向郭注说: 
 
“非唯无不得化而为有也,有亦不得化而为无矣。是以夫有之为物,虽千变万化,而不得一 

 
为无也。不得一为无,故自古无未有之时而常存也。”(《知北游》“无古无今……”注) 
 
万物的“独化” 
 
 万物自生,向郭谓之“独化”。这个理论认为,万物不是任何造物主所造的,可是物与 
 
物之间并不是没有关系。关系是存在的。这些关系都是必要的。向郭注说:“人之生也,形 
 
虽七尺而五常必具。故虽区区之身,乃学天地以奉之。故天地万物,凡所有者,不可一日而 
 
相无也。一物不具,则生者无由得生;一理不至,则天年无缘得终。”(《大宗师》“知人 
 
之所为者……”注) 
 


This file is generated with an unregistered version of EtextWizard v1.0 ---written by Fengguohua of NorthStar 2000-2-25 Registered version doesn't show this message,please register!


  • 狗苟╃字JUN团
  • 承锡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每一物需要其他的每一物,但是每一物的存在都是为它自己,而不是为其他的任何一 

 
物。向郭注说:“天下莫不相与为彼我,而彼我皆欲自为,斯东西之相反也。然彼我相与为 
 
唇齿,唇齿未尝相为,而唇亡则齿寒。故彼之自为,济我之功弘矣,斯相反而不可以相无者 
 
也。”(《秋水》“以功观之……”注)照向郭的说法,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就像两支同盟国 
 
军队之间的关系。每支军队各为它自己的国家而战,同时也帮助了另一支军队,一支军队的 
 
胜败不能不影响另一支军队。 
 


This file is generated with an unregistered version of EtextWizard v1.0 ---written by Fengguohua of NorthStar 2000-2-25 Registered version doesn't show this message,please register!


2025-08-23 15:58:1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狗苟╃字JUN团
  • 承锡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向郭认为宇宙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他们说:“夫无力之力,莫大于变化者也。故乃揭 

 
天地以趋新,负山岳以舍故。故不暂停,忽已涉新,则天地万物无时而不移也。……今交一 
 
臂而失之、皆在冥中去矣。故向者之我,非复今我也。我与今俱往,岂常守故哉!”(《大 
 
宗师》“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注) 
 
 社会也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人类的需要都是经常变化的。在某一时代好的制度和道 
 
德,在另一时代可能不好。向郭注说:“夫先王典礼,所以适时用也。时过而不弃,即为民 
 
妖,所以兴矫效之端也。”(《天运》“围于陈蔡之间……”注) 
 
 又说:“法圣人者,法其迹耳。夫迹者,已去之物,非应变之具也,奚足尚而执之哉! 

 
执成迹以御乎无方,无方至而迹滞矣。”(《(月去)(无此字:ocr)“然而田成子一旦杀 
 
齐君而盗其国”注) 
 
 社会随形势而变化。形势变了,制度和道德应当随之而变。如果不变,“即为民妖”, 
 
成为人为的桎高梏。新的制度和新的道德应当是自生的,这才自然。新与旧彼此不同是由于 
 
它们的时代不同。它们各自适合各自时代的需要,所以彼此并无优劣可言。向郭不像老庄那 
 
样,反对制度和道德本身。他们只反对过时的制度和道德,因为它们对于现实社会已经不自 
 
然了。 


This file is generated with an unregistered version of EtextWizard v1.0 ---written by Fengguohua of NorthStar 2000-2-25 Registered version doesn't show this message,please register!


  • 狗苟╃字JUN团
  • 承锡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有为”和“无为” 

 
 因此向郭对于先秦道家天、人的观念,有为、无为的观念,都作了新的解释。社会形势 
 
变化了,新的制度和道德就自生了。任它们自己发展,就是顺着天和自然,就是无为,反对 
 
它们,固执过时的旧制度和旧道德,就是人和人为,就是有为。向郭注说:“夫高下相受, 
 
不可逆之流也;小大相群,不得已之势也;旷然无情,群知之府也。承百流之会,居师人之 
 
极者,奚为哉?任时世之知,委必然之事,付之天下而已。”(《大宗师》“以知为时 
 
者……”注) 
 
 一个人在他的活动中,让他的自然才能充分而自由地发挥,就是无为。反之是有为。向 

 
郭注说:“夫善御者,将以尽其能也。尽能在于自任。……若乃任驾骥之力,适迟疾之分, 
 
虽则足迹接乎八荒之表,而众马之性全矣。而惑者闻任马之性,乃谓放而不乘;闻无为之 
 
风,遂云行不如卧;何其往而不返哉!斯失乎庄生之旨远矣。”(《马蹄》“饥之渴 
 
之……”注)虽然这样批评,其实这些人对庄子的理解似乎并不是错得很远。不过向郭对庄 
 
子的解释,的确是高明的创见。 
 
 向郭还对先秦道家的“纯素之道”作出了新的解释。他们说:“苟以不亏为纯,则虽百 
 
行同学,万变参备,乃至纯也。苟以不杂为索,则虽龙章风姿,倩乎有非常之观,乃至素 

 
也。若不能保其自然之质而杂乎外饰,则虽犬羊之(革享)(无此字:ocr)庸得谓之纯素 
 
哉!”(《刻意》“故素也者……”注) 


This file is generated with an unregistered version of EtextWizard v1.0 ---written by Fengguohua of NorthStar 2000-2-25 Registered version doesn't show this message,please register!


  • 狗苟╃字JUN团
  • 承锡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知识和模仿 
 
 老庄都反对社会上通常公认的那种圣人。在先秦道家文献中,“圣人”一词有两个意 
 
义。一个意义是完全的人(按道家的标准),一个意义是有一切种类知识的人。老庄攻击知 
 
识,因之也攻击这后一种圣人。但是由上述可知,向郭没有反对那些是圣人的人。他所反对 
 
的是那些企图模仿圣人的人。柏拉图生来就是柏拉图,庄子生来就是庄子。他们的天资就像 

 
龙章凤姿一样地自然。他们就像任何一物一样地纯素。他们写《理想国》,《逍遥游》,也 
 
若无事然,因为他们写这些东西,不过是顺乎自己的自然。 
 
 这个观点在向郭注中是这样阐明的:“放知之为名,生于失当,而灭于冥极。冥极者, 
 
任其至分而无毫铢之加。是故虽负万钧,苟当其所能,则忽然不知重之在身。”(《养生 
 
主》“而知也无涯”注)如果按这个意义来理解知识,那么,不论是柏拉图还是庄子,都不 
 
能认为是有任何知识。 


This file is generated with an unregistered version of EtextWizard v1.0 ---written by Fengguohua of NorthStar 2000-2-25 Registered version doesn't show this message,please register!


  • 狗苟╃字JUN团
  • 承锡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只有那些模仿的人才有知识。向郭似乎以为,模仿是错误的,他们有三个理由。第一, 

 
模仿是无用的。向郭注写道:“当古之事,已灭于古矣,虽或传之,岂能使古在今哉!古不 
 
在今,今事已变,故绝学任性,与时变化而后至焉。”(《天道》“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 
 
矣……”注)“学”就是模仿。每件事物都在变。每天都有新问题,新需要,碰到新情况。 
 
我们应当有新方法来对付新情况,新问题,新需要。即使是在已知的一瞬间,不同的人,其 
 
情况、问题,需要也各不相同。他们的方法也一定不相同。既然如此,模仿有什么用呢? 
 
 第二,模仿是没有结果的。向郭注告诉我们:“有情于为离、旷而弗能也,然离、旷以 

 
无情而聪明矣;有情于为贤圣而弗能也,然贤圣以无情而贤圣矣。岂直贤圣绝远而离、旷难 
 
慕哉?虽下愚聋瞽及鸡鸣狗吠,岂有情于为之,亦终不能也。”(《德充符》“庄子曰道与 
 
之貌……”注)某物是什么,它就是什么。一物总不能是另一物。 


This file is generated with an unregistered version of EtextWizard v1.0 ---written by Fengguohua of NorthStar 2000-2-25 Registered version doesn't show this message,please register!


  • 狗苟╃字JUN团
  • 承锡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第三,模仿是有害的。向郭注又说:有些人“不能止乎本性,而求外无已。夫外不可求 
 
而求之,譬犹以圆学方,以鱼慕鸟耳。”“此愈近,彼愈远,实学弥得,而性弥失。” 
 
(《齐物论》“五者圆而几向方矣”注) 
 
 还有,“爱生有分,而以所贵引之。则性命丧矣。若乃毁其所贵,弃彼任我,则聪明各 

 
全,人含其真也”(《(月去)箧》“擢乱六律……”注)模仿别人,不仅不能成功;而且正 
 
由于模仿别人,就有极大可能丧失自己的自然本性。这是模仿的害处。 
 
 所以模仿是无用的,没有结果的,有害的。唯一合理的生活方式是“任我”,这也就是 
 
实践“无为”。 
 


This file is generated with an unregistered version of EtextWizard v1.0 ---written by Fengguohua of NorthStar 2000-2-25 Registered version doesn't show this message,please register!


  • 狗苟╃字JUN团
  • 承锡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绝对的自由和绝对的幸福 
 
 一个人若能超越事物的差别,他就能享受绝对的自由和绝对的幸福,如《庄子·逍遥 
 
游》中所描写的。这一篇提到大鹏,小乌,蝉;“小知”的朝生暮死的朝菌,“大知”的万 
 
古千秋的大椿;小官的有限才能,列子的乘风而行。向郭注:“苟足于其性,则虽大鹏无以 
 
自贵于小鸟.小乌无羡于天池,而荣愿有余矣。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逍遥游》 

 
“蜩与学鸠笑之曰……”注) 
 
 可是它们的幸福,只是相对的幸福。如果某物只在其有限的范围内自得其乐,则其乐也 
 
一定是有限的。所以庄子在这些故事后面又讲了一个关于正真独立的人的故事,他超越有 
 
限,而与无限合一,从而享受无限而绝对的幸福。由于他超越有限而与无限同一,所以他 
 
“无已”。由于他顺物之性,让万物自得其乐,所以他“无功”。由于他与道合一,而道不 
 
可名,所以他“无名”。 
 


This file is generated with an unregistered version of EtextWizard v1.0 ---written by Fengguohua of NorthStar 2000-2-25 Registered version doesn't show this message,please register!


2025-08-23 15:52:1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狗苟╃字JUN团
  • 承锡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这个思想,向郭注阐述得很清楚,很雄辩。它说:“物各有性,性各有极,皆如年 

 
知,···历举年知之大小,各信其一方,未有足以相倾者也。”庄子列举各种不同的例证 
 
之后,归结到独立无待之人,他忘记自己和他的对立面,也不理一切差别。万物在其自己的 
 
范国内自得其乐,但是独立无待的人无功无名。“是放统小大者,无小无大者也。苟有乎大 
 
小,则虽大鹏之与斥(晏鸟)(无此字:ocr),宰官之与御风,同为累物耳。齐死生者,无 
 
死无生者也。苟有乎死生,则虽大椿之与蟪蛄,彭祖之与朝菌,均于短折耳。故游于无小无 
 
大者,无穷者也。冥乎不死不生者,无极者也。若夫逍遥而系于有方,则虽放之使游而有所 

 
穷矣,未能无待也。”(《逍遥游》“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注) 


This file is generated with an unregistered version of EtextWizard v1.0 ---written by Fengguohua of NorthStar 2000-2-25 Registered version doesn't show this message,please register!


  • 狗苟╃字JUN团
  • 承锡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庄子·逍遥游》中说:真正独立的人“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向 
 
郭注:“天地者,万物之总名也。天地以万物为体,而万物必以自然为正,自然者,不为而 
 
自然者也。故大鹏之能高,斥(晏鸟)之能下,椿木之能长,朝菌之能短,凡此皆自然之所 
 
能,非为之所能也。不为而自能,所以为正也。故乘天地之正者,即是顺万性之性也;御六 
 
气之变者,即是游变化之涂也。如斯以往,则何往而有穷哉!所遇斯乘,又将恶乎待哉!此 

 
乃至德之人玄同彼我者之逍遥也。 
 
 “苟有待焉,则虽列子之轻妙,犹不能以无风而行,故必得其所待,然后逍遥耳,而况 
 
大鹏乎!夫唯与物莫而循大变者,为能无待而常通,岂独自通而已哉!又顺有待者,使不失 
 
其所待,所待不失,则同于大通矣。”“通”就是“自由”。 
 
 在向郭的体系里,“道”是真正的“无”。在这个体系中,“天”或“天地”(这里译 
 
为universe)才是最重要的观念。天是万物的总名,所以是一切存在的全体。从天的观点看 
 
万物,使自己与天同一,也就是超越万物及其差别,用新道家的话说,就是“超乎形象”。 

 
 所以向郭注除了对原来的道家作了重要的修正,还把庄子只是暗示了一下的东西讲得更 
 
加明确,但是谁若只爱暗示不爱明确,当然会同意禅宗某和尚所说的:“曾见郭象注庄子, 
 
识者云:却是庄子注郭象。”(本书第一章 已引) 
 

This file is generated with an unregistered version of EtextWizard v1.0 ---written by Fengguohua of NorthStar 2000-2-25 Registered version doesn't show this message,please register!


  • 狗苟╃字JUN团
  • 承锡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任从冲动而生的思想,在《杨朱》篇中以极端的形式表现出来。此篇有一段是“晏平仲 
 
问养生于管夷吾(即晏婴、管仲,都是先秦的齐国著名政治家,在历史上并不同时)。管夷吾 
 
曰:‘肆之而已。勿壅勿阏。’晏平仲曰:‘其目奈何?’ 
 
 “夷吾曰:‘恣耳之所欲听,恣目之所欲视,恣鼻之所欲向,恣口之所欲言,恣体之所 
 
欲安,恣意之所欲行。’ 
 
 ……夫耳之所欲闻者音声,而不得听,谓之阏聪。目之所欲见者美色,而不得视,谓之 
 
阏明。鼻之所欲向者椒兰,而不得嗅,谓之阏膻。口之所欲道者是非,而不得言,谓之阏 

 
智。体之所欲安者美厚,而不得从,谓之阏适。意之所欲为者放逸,而不得行,谓之阏往。’ 
 
 ……凡引诸阏,废虐之主。去废虐之主,熙熙然以俟死,一日一月,一年十年:吾所谓 
 
养。拘此废虐之主,录而不舍,戚戚然以至久生,百年千年万年:非吾所谓养。’ 
 
 “管夷吾曰:‘吾既告子养生矣,送死奈何?’晏平仲曰:‘送死略矣。···既死, 
 
岂在我哉?焚之亦可,沈之亦可,瘗之亦可,露之亦可,衣薪而弃诸沟壑亦可,衮衣绣裳而 
 
纳诸石椁亦可,唯所遇焉。’ 
 
 “管夷吾顾谓鲍叔、黄子曰:‘生死之道,吾二人进之矣’”。 

 
任从冲动而生活 
 
 以上《杨朱》篇描写的固然代表晋人精神,但是并不是晋人精神的全部,更不是其中最 
 
好的。由以上引文可见,“杨朱”感兴趣的似乎大都是追求肉体的快乐。当然,按照新道家 
 
所说,追求这样的快乐,也并不是必然要遭到鄙视。然而,如果以此为唯一目的,毫不理解 
 
“超乎形象”的东西,那么,用新道家的话说,这就不够“风流”(就“风流”的最好的意 
 
义而言)。 
 
 《世说》中有刘伶(约221一约300年)的一个故事,他是“竹林七贤”之一。故事说: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昆 

 
(无此字:ocr)衣,诸君何为入我昆中!”(《世说·任诞》)刘伶固然追求快乐,但是对 
 
于超乎形象者有所感觉,即有超越感。这种超越感是风流品格的本质的东西。 
 
 具有这种超越感,并以道家学说养心即具有玄心的人,必然对于快乐具有妙赏能力,要 
 
求更高雅的快乐,不要求纯肉感的快乐。《世说》记载了当时“名士”的许多古怪行为。他 
 
们纯粹任从冲动而行,但是丝毫没有想到肉感的快乐。《世说》有一则说:“王子猷居山 
 
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访徨,咏左恩《招隐》诗。忽忆戴安 

 
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 
 
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世说·任诞》) 
 
 《世说》另一则说:“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钟要于时贤之士,俱往寻康。康 
 
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康杨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曰: 
 
‘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世说·简傲》) 
 
 晋人盛赞大名士的体质美和精神美。嵇康(223—262年)“风姿特秀”,人比之为“松 

 
下风”,说他“若孤松”,“若玉山”。(《世说·容止》)钟会(225—264年)所闻所见也 
 
许就是这些吗。 
 


This file is generated with an unregistered version of EtextWizard v1.0 ---written by Fengguohua of NorthStar 2000-2-25 Registered version doesn't show this message,please register!


  • 狗苟╃字JUN团
  • 承锡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世说》另一则说:“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 
 
岸上过,王在船中,容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 
 
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 
 
主不交一言。”(《世说·任诞》) 
 
 他们不交一言,因为他们要欣赏的只是纯粹的音乐美。王徽之要求桓伊为他吹笛,因为 

 
他知道他能吹得好;桓伊也就为他吹,因为他知道他能欣赏他所吹的。既然如此,吹完听完 
 
以后,还有什么别的要交言呢。 
 
 《世说》另一则说;“支公好鹤。住剡东峁山,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 
 
意惜之,乃铩其翮。鹤轩翥,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 
 
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世说·言语》) 
 
 阮籍(210—263年)、阮咸是叔侄,都是竹林七贤中的人。“诸阮皆能饮酒。仲容至宗 
 
人间共集,不复用常杯斟酌,以大瓮盛酒,围坐,相向大酌。时有群猪来饮,直接上去,便 

 
共饮之”(《世说·任诞》) 
 


This file is generated with an unregistered version of EtextWizard v1.0 ---written by Fengguohua of NorthStar 2000-2-25 Registered version doesn't show this message,please register!


  • 狗苟╃字JUN团
  • 承锡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支遁(314—366年)对鹤的同情,诸阮对猪的一视同仁,说明他们具有物我无别,物我 
 
同等的感觉。要有风流的品格,这种感觉也是本质的东西。要成为艺术家,这种感觉也是本 
 
质的东西。真正的艺术家一定能够把他自己的感情投射到他所描绘的对象上,然后通过他的 
 
工具媒介把它表现出来。支遁本人也许就不愿意做别人的玩物,他把这种感情投射到鹤的身 
 
上了。虽然没有人说他是艺术家,可是在这个意义上,他正是个真正的艺术家。 
 
情的因素 
 
 本书第十章 已经讲过,庄子认为圣人无情。圣人高度理解万物之性,所以他的心不受万 

 
物变化的影响。他“以理化情”。《世说》记载许多人而无情的故事。最著名的是谢安(320 
 
—385年)的故事。他任晋朝丞相时,北方的秦国大举攻晋。秦帝亲任统帅,自夸将士之 
 
多,投鞭长江,可以断流。晋人大为震恐,但是谢安镇静、寂然,指派他的一个侄儿谢玄, 
 
领兵抵抗侵略。公元383年进行了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谢玄赢得决定性胜利,赶走了秦 
 
军。最后胜利的消息送到谢安那里的时候,他正在和一位朋友下棋。他拆信看了以后,把信 
 
搁在一边,和先前一样,继续下棋。这位朋友问前线来了什么消息。谢安还是那样平静,答 

 
道:“小儿辈大破贼。”(《世说·雅量》) 


This file is generated with an unregistered version of EtextWizard v1.0 ---written by Fengguohua of NorthStar 2000-2-25 Registered version doesn't show this message,please register!


  • 狗苟╃字JUN团
  • 承锡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三国志·魏书》钟会传附王弼传的注中,记载了何晏(249年卒)与王弼(226—249年) 
 
关于情的讨论:“何晏以为‘圣人无喜怒哀乐’,其论甚精,钟会等述之。弼与不同,以为 
 
‘圣人茂于人者,神明也;同于人者,五情也。神明茂,故能体冲和以通无;五情同,放不 
 
能无哀乐以应物。然则圣人之情,应物而无累于物者也。今以其无累,便谓不复应物。失之 
 
多矣’。” 
 
 王弼的理论,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圣人有情而无累。这句话的确切意义,王弼没有讲清 

 
楚。它的含义,后来的新儒家大为发挥了,我们将在第二十四章 加以分析。现在只需要指 
 
出:虽然新道家有许多人是主理派,可是也有许多人是主情派。 


This file is generated with an unregistered version of EtextWizard v1.0 ---written by Fengguohua of NorthStar 2000-2-25 Registered version doesn't show this message,please register!


2025-08-23 15:46:1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狗苟╃字JUN团
  • 承锡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前面说过,新道家强调妙赏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再加上前面提到的自我表现的理论, 
 
于是毫不奇怪。道家的许多人随地排遣了他们的情感,又随时产生了这些情感。 
 
 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234—305年),《世说》里有他的一个故事,就是例子。故事 
 
说:王戎丧儿,“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 

 
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世说·伤逝》) 
 
 王戎的这番话,很好地说明了,为什么新道家有许多人是主情派。可是在绝大多数情况 
 
下,他们的动情,倒不在于某种个人的得失,而在于宇宙人生的某些普遍的方面。例如《世 
 
说》有这一则卫(王介)(无此字:ocr)(286—312年)的故事:“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 
 
惨悼,语左右云:‘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世 
 
说·言语》) 


This file is generated with an unregistered version of EtextWizard v1.0 ---written by Fengguohua of NorthStar 2000-2-25 Registered version doesn't show this message,please register!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首页 上一页 13 14 15 16 下一页 尾页
  • 283回复贴,共19页
  • ,跳到 页  
<<返回李俊基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