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吧 关注:45,465贴子:3,259,124

回复:绍兴发现袁雪芬最早唱片 一本《雪声纪念刊》堪称绝版

收藏回复

    她见人就问:“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但得不到回答。在恍惚
之间,她回忆起前尘,这里用类似电影的手法表现她的幻觉,概括了她的一生:


IP属地:上海638楼2011-05-21 22:24
回复
        样林嫂:祥林!祥林!
        祥林:你快逃走!你快逃走!
        祥林嫂:癞大叔!癞大叔!
        卫癞子:祥林嫂!二十千!三十千!- 祥林嫂:阿毛爹!
        贺老六:你要好好照顾孩子!
        祥林嫂:大伯!
        贺老三:弟媳妇,明天我来收房子!
        祥林嫂:老爷!老爷!
        鲁阿牛:祥林嫂,你已经老了,这里用不着你了,你还是别处去吧!


    IP属地:上海639楼2011-05-21 22:26
    回复
      2025-09-12 23:08: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祥林嫂昏倒死在桥头的一个凉亭边。灯暗后复亮,又是大年初一了。一个十
      九岁的小姑娘阿香由母亲领着去鲁府帮佣。她们走过祥林嫂的遗体,掩鼻皱眉,
      觉得不吉利。这段戏没有一句话,但与序幕相呼应。它形象地告诉人们:祥林嫂
      的悲剧还在继续,新的祥林嫂还在产生。阿香面临着的,不也将是祥林嫂那样的
      命运么?


      IP属地:上海640楼2011-05-21 22:32
      回复
            演出进行中,观众都屏神静气地注视着台上。从表演到音乐、布景,都使人
        感到很新鲜。当时条件极简陋,但雪声剧团很大胆,音乐用了中西合璧,配音用
        的是唱片(唱片上用橡皮膏贴出需要的段落);戏里的服装都是农村普通的服
        装,演员的动作、台步都是从生活中来的。范瑞娟饰鲁阿牛少爷,陆锦花饰贺老
        六,张桂凤饰卫癞子,应菊芬饰少奶奶,演得都很认真。张桂凤的演技给人们留
        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她塑造的卫癞子,带有江南农村中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
        无赖的鲜明特征。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她还曾两次独自坐了木船,到浦东的农村
        茶馆里去观察这类人物。
        


        IP属地:上海641楼2011-05-21 22:34
        回复


          IP属地:上海642楼2011-05-22 19:45
          回复


            643楼2011-05-22 23:30
            回复
                  最受人注目的,当然是袁雪芬演的主人公祥林嫂了。她没有因为台下坐着许
              多名人而显得紧张,她依据自己熟悉的生活,再现着祥林嫂在不同环境、不同时
              期中的性格特点。那晚她的嗓子很冲,琴师周宝才随着她的唱灵活地操着琴,时
              而升高,时而降低半调。有的地方她唱到了升G调,甚至高到八调,这是当时越
              剧中最髙的调门。田汉身穿深色西装和许广平一起坐在楼厅前排正中间,他对袁
              雪芬的演技大为称赞。每当一幕落幕后,他便连连点头说:“这是生活的,人情
              的,不错的,有道理的。”他认为袁雪芬“风格很高,极有才能”。洪深也兴致
              勃勃地说:“这个演员好。我喜欢她的表演,戏没有空白的地方,从第一场开始,
              一条思想线从头到末是贯串的。”胡风则对加进阿牛少爷的情节提出了不同意见,
              许广平代为作了解释:“她们有困难,还要考虑受老板雇佣,拿掉会影响演出。”


              IP属地:上海644楼2011-05-23 00:50
              回复
                    演出结束了,祥林嫂呼出的最后一句话“我没有罪!千千万万的人都没有罪! ”
                    似乎还在大家耳边回荡。全场观众起立热烈鼓掌。袁雪芬以前不知听到过多
                少掌声、叫好声,但这次她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她感到自己的心和台下观众的心
                紧紧地连在一起,这掌声是对她进行新探索的支持、肯定和鼓励。从演戏以来,
                她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人们不是把她当成一个低贱的“戏子”,而是把她当成
                一个平等的、受尊重的人,当成自己中的一员来看待。许广平亲自来到后台,与
                袁雪芬亲切握手,祝贺她演出成功,感谢她把鲁迅的作品搬上了越剧舞台。袁雪
                芬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IP属地:上海645楼2011-05-23 00:51
                回复
                  2025-09-12 23:02: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地下党关心着袁雪芬的进步。廖临是《时事新报》的影剧特约记者,他的组
                  织关系刚转到丁景唐那里。丁景唐让他利用记者的方便,多做做袁雪芬的工作。
                  廖临的爱人童礼娟在协助许广平、胡子婴、雷洁琼等组织上海市妇女联谊会,她
                  同袁雪芬认识后,也帮助袁同进步妇女界建立了联系。


                  IP属地:上海646楼2011-05-23 00:53
                  回复
                        《祥林嫂》预演后,廖临来到剧场后台,对袁雪芬和编导南薇、美术设计韩
                    义说:“有两位搞戏剧运动的前辈想约你们谈谈。”他们一起来到同孚路大中里
                    一〇八号于伶的家,田汉当时就住在这里。于伶是地下党上海工委文化运动委员
                    会负责人。他的住处是一间普通的里弄房子的前楼,用木板隔成两间,上面搭一
                    只小阁楼。屋里有一只旧沙发,一只写字台,陈设极为简单朴素。田汉问了越剧
                    有多少年历史,为什么都是女子演,演些什么戏,与绍兴大班有什么关系等问题。
                    袁雪芬等作了简要的回答。接着,田汉对《祥林嫂》的演出提了具体意见。他说
                    :“配音用《锄头舞歌》似乎不合适,配不上去嘛!布景有些是写实的,有些用
                    了构成派,不够协调。”袁雪芬觉得这些意见十分中肯。


                    IP属地:上海647楼2011-05-23 00:53
                    回复
                          对《祥林嫂》的整个演出,田汉是热情肯定的。他说:“看了你们的演出,
                      很受启发。地方戏来自民间,反映民间的东西,比京剧进步。京剧走上‘内廷供
                      奉’的道路之后,脱离民众,也不想改革。你们演出不容易。”谈到地方戏的改
                      革,田汉说:“要注意中国戏曲场子活泼,没有太多舞台限制的特点;在吸取话
                      剧、电影的表现方式的同时,还要吸收其他姐妹艺术的长处。眼前正是乡土艺术
                      发展的一个时期,最重要的是先要有新头脑。”袁雪芬坐在那里静静地听着,她
                      还是第一次听人这样详细地分析艺术问题。她觉得思路开阔了不少。


                      IP属地:上海648楼2011-05-23 00:54
                      回复


                        IP属地:上海649楼2011-05-23 22:53
                        回复
                          这几天,我下午也看袁太先生的《祥林嫂》,每次看每次都有新感受,是越看越心酸哪


                          650楼2011-05-24 23:15
                          回复
                                《祥林嫂》的演出轰动了上海。每天日夜两场,连演了三个星期,场场客满,
                            上座率照样达十三成。许多报纸纷纷发表消息和评论,进步文化界人士通过对这
                            出戏的意义的分析、阐发,引导人民群众正确、深刻地认识中国社会的性质,认
                            识劳苦大众遭受不幸的根源,唤起人们觉悟,掌握自己的命运;同时,通过对这
                            出戏的评论,推动越剧界、乃至整个戏剧界努力改革,找到光明的出路。
                            


                            IP属地:上海651楼2011-05-24 23:53
                            回复
                              2025-09-12 22:56: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文汇报》的评论中说:“如果因为‘祥林嫂’的改编,而使绍兴戏走上一
                              条新路,这是极有意义的。看了演出,我觉得剧本能够保持原著的精神,格调朴
                              实。”“表演,以袁雪芬的祥林嫂演来最动人,看得出她的气质品性不落俗套。
                              她把一个善良的劳动妇女的性格表现得那样深刻。”①
                                  ①《且向歌台看巨人!》(梅朵》《文汇报》1946年5 月7 日


                              IP属地:上海652楼2011-05-24 23:56
                              回复